大连市2015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大连市2015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连市2015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分数:150分 ‎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的神话,就是详述在旗亭看“妙妓”唱诗的趣事。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风格雄放”,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相同处是皆以“悲壮为宗”,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年纪事,一年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    所以考明了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譬如鉴赏杜甫的《宿府》诗,据生平历史,知道此诗作于五十三岁,杜甫入严武幕府,做了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就“杜工部”的宦途而言,乃是飘泊一生中最有依靠的岁月。全诗是:“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从末句中知道他有“姑且相就”的心思,但鉴赏不应限于此,该就诗作去分析脉理,发现“独宿”二字是通篇的眼目,“井梧寒”“蜡炬残”,当然是在写独宿,而“永夜角声悲”时自言自语,也是独宿的凄凉景况,“中天月色好”时谁共赏看?也是独宿的无聊心情。“悲”也罢,“好”也罢,结果一样凄凉无聊,如此一顿一挫,神味加倍隽永了。下面风尘侵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姑且相就”的独宿原因。然而“一夜独宿”时寓有多少“十年”中的感慨;“一枝栖息”间寓有多少飘泊的空间,今日暂依于此,思绪翻腾,必然是凄恻不眠了。全诗脉络紧凑,命意悲壮,得历史生平的配合而益为彰显,如此才是理想的鉴赏法。‎ ‎     (节选自黄永武《中国诗学·鉴赏篇》)‎ ‎1.下列与诗歌采用的“历史的鉴赏法”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鉴赏方法是传统鉴赏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是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的鉴赏方法。‎ B.这种鉴赏是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异闻轶事等作为理解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依据来进行的。‎ C 12‎ ‎.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而是着重诗歌本身之外的材料,通过研究作者的历史来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 D.这种鉴赏具有一定的缺点,即作品内在的结构往往被忽略,而一旦作品本身被忽略,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都是采用历史的鉴赏法,对诗歌作者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推断诗歌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 B.用“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来说明两人诗作的不同处,用“悲壮为宗”来说明两人诗作的相同处,稍稍涉及了作品本身的鉴赏,但也算说得透彻了。‎ C.夏敬观的《唐诗说》将众多说诗资料加以总结、汇集,成为历史的鉴赏法的代表,也是这一派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 D.《宿府》一诗通篇的眼目是“独宿”二字,“独宿”的原因在于风尘侵寻、乡书阔绝的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的去也去不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作者看来,研究诗歌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鉴赏有密切关系的,但诗歌作者生平史往往记载文字不多,想借此了解诗人的每首作品仍有很大困难。‎ B.作者认为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回事,更多地关注作者的生平历史,加以编年纪事,将会使一位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 C.作者认为考明了作者生平事迹还不够,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诗歌的脉络与命意在诗人历史生平的配合下会更加清晰、明确。‎ D.作者将讨论高适的诗与鉴赏杜甫的《宿府》诗作对比,前者意在说明什么是历史的鉴赏法,后者则否定了历史的鉴赏法,并指出了最理想的鉴赏法。‎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12‎ 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彘卒入厕 卒:最终 B.上目都,都不行 目:以目示意 C.已倍亲而仕 倍:通“背”,离开 D.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 谢:谢罪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 ‎6.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雷厉风行。郅都被汉景帝任命为济南郡太守后,雷厉风行地打击济南豪强,影响极大,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B.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C.郅都是个忠臣。景帝欲救遇险的贾姬却遭到郅都的阻止,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 D.郅都执法不阿。临江王被传到中尉府受审,临江王请求郅都给他刀笔,欲写信直接向汉景帝谢罪,郅都不许。后因其对头魏其侯故意陷害,临江王自杀,郅都也因此遭窦太后记恨,最终被处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5分)‎ ‎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此诗作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8. 颔联两句中的“独”“空”二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锦瑟》中借物发端的两句诗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从容沉着,指挥若定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 冯有才 ‎ 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 ‎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    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    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    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    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会懂得的。‎ ‎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    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 ‎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12‎ ‎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    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    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    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    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 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 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                             ‎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托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B.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C.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D.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E.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它告诉我们:爱是人世间温暖的源泉,她能够抵御所有的寒冷与伤害。‎ ‎(2)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托可可夫斯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设计了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情节,对这一情节有人赞同,也有人不赞同,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Ⅱ卷 表达题(2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 ‎1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如果我们今天的决定与当初坚持的宗旨 ,公司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②成功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只靠烧香拜佛,这是 ,其结果可想而知。‎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南辕北辙 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B.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背道而驰 C.背道而驰 缘木求鱼 南辕北辙 D.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 缘木求鱼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据土耳其媒体报道,来自叙利亚境内的数枚迫击炮炮弹落入了其东南部阿克恰卡莱边境地区,造成了大量房屋和人员伤亡。‎ B.随着今天两个具体改革方案的出台,标志着9月份国务院政策已经开始真正落地,也预示着我国高考改革已经全面进入深水区。’‎ C.历时三个月的“青少年互联网法律知识竞赛”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促使青少年真懂、真用、真学互联网法律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上网习惯。‎ D.从上世纪70年代的“喝一碗绿豆汤、怀揣俩鸡蛋进考场”,到现在“一对一补课,特制营养餐、租学区房”,今年高考期间,有网友总结了37年来“高考账单”的变化,称备考成本30年来涨幅超过8万倍。‎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 ‎ ‎①就连怀疑本身也大可怀疑 ‎②因为在极端的怀疑主义者眼中 ‎③但是,怀疑也要不失理性和尺度 ‎④超出这个度,就会走向其反面 ‎⑤怀疑一切,和没有怀疑一样是不可取的 ‎⑥没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 A.⑥④⑤②①③ B.⑥④②③①⑤ C.③④⑤②①⑥ D.③①②④③⑤‎ ‎15.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影视剧中的“飞鸽传书”往往是这样的:主人从怀里掏出一只白鸽,朝它嘟囔几句,然后往天上一抛, ① 。实际上,如果收信人在家里守着就完全没有问题, ② ,这情节就没法成立。因为鸽子听不懂人言,并不会主动送信, ③ ,顺便把系在它身上的书信捎回去而已——指望鸽子主动飞到陌生的地点是不可能的。‎ ‎16.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两条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5分)‎ 12‎ ‎(摘自《2013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 注:“同比”指的是与2012年3月份相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汉语中,“格”字意蕴丰厚,常见的义项有:①规格、格式,规范;②阻碍、限制,如格于成例;③品格、格调,品质、风度;④推究、研究,如格物致知.请选择其中一个义项,谈谈你对”格”字意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要联系实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2015学年下学期5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答题卡 ‎7.(1)(5分) ‎ ‎ ‎ 12‎ ‎ ‎ ‎ (2)(5分) ‎ ‎ ‎ ‎ ‎ ‎ ‎ ‎8.(5分) ‎ ‎ ‎ ‎ ‎ ‎ ‎ ‎9.(6分) ‎ ‎ ‎ ‎ ‎ ‎ ‎ ‎10.(6分)(1) ‎ ‎ ‎ ‎(2) ‎ ‎ ‎ ‎ (3) ‎ ‎ ‎ ‎11(1)(5分)( )( )‎ ‎(2)(6分) ‎ ‎ ‎ ‎ ‎ ‎ ‎ ‎(3)(6分) ‎ ‎ ‎ 12‎ ‎ ‎ ‎ ‎ ‎ (4 )(8分) ‎ ‎ ‎ ‎ ‎ ‎ ‎ ‎ ‎ ‎ ‎ ‎15.(6分)①‎ ‎②‎ ‎③‎ ‎16.(5分)‎ ‎(1) ‎ ‎(2) ‎ 12‎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5月月考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表述错误,“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词汇”)‎ ‎2.C(《唐诗说》不是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原文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同时“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无中生有)‎ ‎3.D(文中没有对比的写法,也没有否定历史的鉴赏法)‎ ‎4、A 解析:“卒”同“猝”,突然的意思。‎ ‎5、C ‎ ‎6、D 后因其对头魏其侯故意陷害属无中生有 ‎7、1)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贾姬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 ‎(2)景帝于是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 解析:(1)采分点:“亡” 失去,“宁” 难道,“自轻” 不珍惜自己;“奈何”怎么样;各1分,句意1分。‎ ‎(2)采分点:“使使”派使者,“拜”任命,“之”动词,到;“便宜” 随机处里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郅都是河东郡杨县人,曾以郎官的身份服待过孝文帝。孝景帝在位时,郅都做了中郎将,他敢于直言劝谏,能在朝廷上当面驳斥一些大臣的意见。有一次他随从景帝到上林苑,景帝的贾姬上厕所时,一只野猪突然也窜了进去。景帝使眼色让郅都去救贾姬,郅都不去。景帝抄起兵器想自己去救,郅都就跪在景帝面前拦阻说:“失去一个妃子,可以再找一个,难道天下缺少这种人吗?即使您不珍惜自己,如果万一出点亊,那怎么向整个国家,向您太后交待呢?”于是景帝便停住了,而野猪后来也自己离去了。太后听说这件亊,赏给了郅都一百斤铜,郅都从此受到了重视。‎ 济南郡的瞷氏是个有三百余家的大族,强横奸猾,前几任的郡太守都对他们无法管制,于是景帝就任命郅都去做了济南太守。郢都一到任就把瞷氏的一些首恶通通灭了族,其余的人吓得个个心惊肉跳。仅仅一年多,郡中就变得路不拾遗了,附近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像敬畏上级长官一样敬畏郅都。‎ 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看,谁送东西他也不要,不接受任何人说情。他经常自勉说:“我既然离开父母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无论如何不能再顾及妻子儿女。”‎ 后来郅都做了掌管京城治安的中尉。那时朝廷里地位最高待人最傲慢的是丞相条侯周亚夫,可是郅都见了他仅仅是作个揖而已。当时民风朴实,人人自重,都害怕犯罪,而郅都却率先实行严刑酷法,他执法不避权贵,使得那些诸侯王公和皇家宗室都怕得斜着眼看他,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苍鹰”。‎ 当景帝的儿子临江王刘荣被征到中尉府受审时,刘荣想要刀笔给皇上写信谢罪,郅都不让府吏给他。魏其侯窦婴派人暗中给了临江王。临江王送出书信后就自杀了。窦太后听说此亊非常生气,找了一个别的借口说郅都犯了大法,将其罢职为民。而景帝则派了一个使者持着旌节去郅都家任命他担任雁门太守,让他从家中直接走便道赴任,并授予他遇亊可以随机处里的特权。匈奴人早就听说过郅都的为人,郢都一到任后,匈奴便自动地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有再靠近雁门。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叫骑兵们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郅都居然能使人怕到这种地步。匈奴把他看作心腹之患。窦太后后来又援引了法律陷害郅都。景帝说:“郅都是忠臣。”想宽释他。窦太后说:“他是忠臣,难道临江王就不是忠臣吗?”结果郅都就这样被斩了。‎ 12‎ ‎8、独,独自,在萧条冷落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自寻找”贾谊故宅,表现出其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和难掩的孤独落寞。空,空见,空有的意思,是说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形象地写出了物是人非的黯然气氛,表现了诗人伤斯人已去的痛苦、怅惘之情。一“独”一“空”,两字共同创造出凄凉萧瑟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悲凉感伤之情。 9、①对贾谊的仰慕和痛惜之情:“秋草独寻人去后”,诗人独自去寻找贾谊故宅,可见其仰慕;“怜君何事到天涯”,一个怜字,足见其痛惜之情。‎ ‎②表现了作者对自身迁谪命运的无限感伤:“怜君何事到天涯”,一个怜字,不仅怜人,而且怜己。(或诗歌前四句借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和对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描写,寄寓了诗人对迁谪命运的悲叹)‎ ‎③对当今统治者和不合理现实的不满和控诉:“汉文有道恩犹薄”,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言外之意,当时昏聩无能的皇帝更不能对作者有恩遇了。把不满和控诉指向当今皇上和现实。(或“怜君何事到天涯”一句,可怜你不知因何天涯飘零,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不满和强烈控诉。)‎ ‎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1、(1)选A项3分,选E项2分,选D项1分。‎ ‎ D项“语言妙趣横生”的说法不准确,应为“平实”;‎ B项说托可可夫斯基态度收敛是因为“害怕工人报复自己”有误;‎ C项说“卡尔”找回逃走的工人于文无据。‎ ‎(2)①从情节上看,日记本揭开了以往事件的真相,使卡尔和工人们消除了对托可可夫斯基的误解和仇恨,也推动了后文情节的发展;‎ ‎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看,日记本塑造了托可可夫斯基忍辱负重,充满人性光辉的形象;‎ ‎ ③从表现主题上看,日记本成为了村子的族谱,卡尔在日记本扉页上写的话,都揭示了人间有爱就有温暖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 ‎(3)①外在冷漠残忍,内心善良。保护素不相识的工人们不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他表面上好像遗弃了生病的伐木工人,其实已寻找机会把他送到城里医治。‎ ‎ ②充满智慧。当卡尔砸到沙皇士兵时,他用皮鞭、木棒抽打他直至伤残,实际上是救卡尔于沙皇士兵的枪口之下。‎ ‎ ③忍辱负重。在伐木工人的仇恨与误解里,他依然坚守心中的信念,默默地保护着工人们。‎ ‎ ④有牺牲精神。他为了让工人能够逃出虎口,不惜自杀以创造机会。‎ ‎(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分析正确得6分)‎ (4) 观点一:赞同,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小说的内涵和主题。(2分) ‎ ‎ ①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托可可夫斯基自杀的动机是创造机会让工人们逃走,这与他一贯把自己的无私大爱献给工人们的性格完全吻合,是使人物性格发展完善的必要情节。‎ ‎ ②是情节发展的必然。托可可夫斯基想用自己的死制造混乱,让工人们想办法趁乱逃走,这一设计使情节更完整,更连贯,也使后文情节合理展开。‎ ‎ ③艺术效果上更能震撼人心。为挽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情节是读者的内心收到更强烈的震撼,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每点2分,表明观点后,从情节、主题、结构设计、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 观点二:(答不赞同这一情节的设计,只要观点明确,论述合理而充分,亦可酌情给分。)‎ 12‎ ‎12、C (成语“南辕北辙”源于《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义为:心想着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源于①晋·曹摅《感旧》:“今我唯困蒙,群士所背驰。”其中的“背驰”解释为:朝相反的方向跑,比喻意见相左或方向相反。    “南辕北辙”一般只用于行动,跟目的相反的情形,适用范围较小,“背道而驰”则可用于一切方向或目的等相反的事物或行动。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13、D (A搭配不当B缺少主语C语序不当)‎ ‎14.C ‎15、①鸽子就会将信送到收信人手中 ‎②但若在家以外的任何地点 ‎③它只是非常偏执地想着回家而已 ‎16(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上涨;(2)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消费价格涨幅较大;(3)居住类(住房)价格上涨幅度最大;(4)交通和通讯呈现负增长。(答出第一点3分,答出另外任一点得2分)‎ ‎17【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结合给出的格”字常见的义项,选择“格”的一个义项写作,可以写不拘一格、可以写格于成例,可以写格调高雅,也可以写格物致知,不要流于空谈,要联系实际,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不少于800字即可。‎ 构思指津:“格”字的意蕴丰厚, 王国维:“词有境界,自成高格。”我以为人亦如此,“格”更多地让人想到的是品格,格调。平常做事,修身处世乃至治理国家都有一定的“格”才行,格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人有人格,国有国格,这是不可羞辱的尊严。格还可以是一种规范,遵守一定的规格、格式,也是引导人们不至于走上邪路的约束,但如果总是限于一定的阻碍,所以要勇于破格。诸多构思立意不一而足。‎ 构思一、颂扬好的品格。可以叙事写人,也可以议论观点,发表看法,如做人当追求高格,维护国格乃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等。‎ 构思二、遵守社会中的格。可以把社会规范、党纪国法、规章制度、伦理道德、公共秩序当作是一种格,那人人都应该遵守这个格,生活才会正常,秩序才会稳定,社会才会和谐。‎ 构思三、把格看成是一种阻碍。限制,是一些不合时宜、阻碍潮流的思想意识和陈腐的观念,因此要大刀阔斧地破格,跳出各种条条框框,创业、用人、科研等勇敢创新,大胆突破。‎ 构思四、格还有推究、探究之意。如格物致和,要以科学的态度重视探究实践、研究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