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15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洛阳市2015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洛阳市2015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3秋•邵阳县校级期中)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 ‎ ‎2.(2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组织液和血浆所含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代谢废物的含量 ‎ ‎ B.‎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 ‎ C.‎ 细胞依赖于内环境生存,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 ‎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由Na+、Cl﹣的含量决定 ‎ ‎ ‎3.(2分)(2013•梅州一模)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 ‎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 ‎4.(2分)(2011秋•中山期末)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 ‎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 ‎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 ‎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 ‎ ‎5.(2分)(2008•宁夏)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 A.‎ 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 ‎ C.‎ 升高、CO2、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 ‎ ‎ ‎6.(2分)(2012秋•岐山县期末)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 ‎ 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 ‎ C.‎ 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 ‎ D.‎ 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 ‎ 27‎ ‎7.(2分)(2003•上海)某人要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 ‎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 ‎ ‎8.(2分)(2013•普陀区一模)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 ‎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 ‎ ‎9.(2分)(2008•南京二模)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 B.‎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 ‎ ‎ 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 D.‎ 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 ‎ ‎10.(2分)(2013•天津校级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A.‎ B.‎ C.‎ D.‎ ‎ ‎ ‎11.(2分)(2011•雁塔区校级三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 ‎ 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 ‎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 ‎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 ‎ ‎12.(2分)(2014秋•合阳县期末)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 ‎ A.‎ 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 ‎ ‎ B.‎ 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减弱 ‎ ‎ C.‎ 胰岛B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A细胞的活动减弱 ‎ ‎ D.‎ 胰岛A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 ‎ ‎ ‎13.(2分)(2013秋•进贤县期末)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 ‎ ‎14.(2分)(2014•咸阳模拟)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27‎ ‎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 ‎ ‎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 ‎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 ‎15.(2分)(2008•静安区模拟)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了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电子传递但很少有ATP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 ‎ ‎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 ‎ 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 ‎ C.‎ 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 ‎ 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 ‎ ‎16.(2分)(2008•广东)根据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 ‎ ‎17.(2分)(2013秋•鲤城区期末)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 B.‎ 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 ‎ C.‎ 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 ‎ D.‎ 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 ‎ ‎18.(2分)(2003•江苏)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 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 27‎ ‎19.(2分)(2013秋•历城区校级期中)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 ‎ A.‎ 血流自动调节 B.‎ 神经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 ‎ ‎20.(2分)(2013•立山区校级三模)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 ‎ B.‎ 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 ‎ C.‎ 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 ‎ D.‎ 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 ‎ ‎21.(2分)(2009•海南)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 ‎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 ‎ 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 ‎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与于靶细胞 ‎ ‎ ‎22.(2分)(2014秋•内黄县校级月考)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 ‎ A.‎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 ‎ C.‎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 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 ‎23.(2分)(2013秋•白城期末)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是(  )‎ ‎ ‎ A.‎ 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 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 ‎ ‎ C.‎ 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 D.‎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升高 ‎ ‎ ‎24.(2分)(2011秋•仪征市校级期末)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斐林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 ‎ ‎ A.‎ 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 ‎ B.‎ 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 ‎ ‎ C.‎ 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 ‎ D.‎ 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 ‎ ‎25.(2分)(2014春•凤城市校级期中)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7‎ ‎ ‎ A.‎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 ‎ B.‎ 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 ‎ C.‎ 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被 ‎ ‎ D.‎ 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 ‎ ‎ ‎26.(2分)(2014春•凉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 ‎ B.‎ 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 ‎ C.‎ 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 ‎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间接地促进自身的合成与分泌 ‎ ‎ ‎27.(2分)(2013秋•秦安县期末)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 ‎ A.‎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B.‎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 ‎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 ‎ ‎28.(2分)(2012•福建模拟)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如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 ‎ 27‎ ‎29.(2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为了确定某种特定激素对小白鼠行为的影响,你认为下列不恰当的操作是(  )‎ ‎ ‎ A.‎ 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置于相同的环境下培养 ‎ ‎ B.‎ 实验组注射特定激素,对照组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 C.‎ 随机分配小白鼠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是两组的性别比例大体一致 ‎ ‎ D.‎ 将小白鼠按性别分成两组,雄性组注射该激素,雌性组作为对照 ‎ ‎ ‎30.(2分)(2009•山东)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 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 ‎ 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 ‎ 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 ‎ 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 ‎ ‎ ‎ 二、非选择题:‎ ‎31.(18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 27‎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兴奋在图(b)中只能由①传至②的原因是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激素增加,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相关激素;当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调节.‎ ‎(3)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      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      ,由此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      .‎ ‎ ‎ ‎32.(12分)(2014•扶沟县校级一模)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 ‎(3)脂肪细胞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 ‎ ‎ ‎33.(10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 ‎ ‎ ‎ ‎ 27‎ ‎2013-2014学年河南省洛阳一高高一(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2分)(2013秋•邵阳县校级期中)与人体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消化液 D.‎ 细胞外液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细胞必需通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 解:人体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细胞不能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必需通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 ‎ ‎2.(2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A.‎ 组织液和血浆所含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代谢废物的含量 ‎ ‎ B.‎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 ‎ C.‎ 细胞依赖于内环境生存,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 ‎ ‎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由Na+、Cl﹣的含量决定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1、内环境稳态是指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答:‎ 解:A、组织液和血浆所含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错误;‎ 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 C、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同时细胞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与维持,C正确;‎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作用;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 ‎ ‎3.(2分)(2013•梅州一模)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27‎ ‎ ‎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 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叫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少于于组织液渗回组织液渗入的量,因为组织液渗入淋巴是单向的组织液渗入血浆是双向的.所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其中突触间隙是神经细胞(组织细胞)之间的液体.‎ 解答:‎ 解:①、由图示可知,A、B、C、D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①错误.‎ ‎②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即神经细胞之间的组织液,②正确.‎ ‎③由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所以A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③错误.‎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蛋白质水解酶一般存在于消化液、溶酶体中,④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间的物质交换,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 ‎ ‎4.(2分)(2011秋•中山期末)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 ‎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 ‎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 ‎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考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27‎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解答:‎ 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 ‎ ‎ ‎5.(2分)(2008•宁夏)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 A.‎ 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 ‎ ‎ C.‎ 升高、CO2、H2CO3‎ D.‎ 升高、乳酸、NaHCO3‎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解答:‎ 解: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6.(2分)(2012秋•岐山县期末)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 ‎ 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 ‎ C.‎ 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 ‎ D.‎ 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考点:‎ 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27‎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反射弧完整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需要神经递质参与,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答:‎ 解:A、反射活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即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A正确;‎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B错误;‎ C、反射活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即完整的反射弧和适宜的刺激,C正确;‎ D、一个反射弧至少由2个神经元组成,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神经递质参与,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的类型及反射活动发生的条件;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明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参与且单向传递,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 ‎ ‎7.(2分)(2003•上海)某人要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 ‎ 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 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 分析:‎ 冲动在反射弧中传导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脊髓中分灰质和白质,白质在外,连接传入神经和大脑;灰质在内,连接传出神经.‎ 解答:‎ 解:“有感觉”说明感受器和传入神经没问题.“下肢运动障碍”,说明效应器是下肢肌肉,而伤在腰部,下肢肌肉未损伤,说明效应器没损伤.冲动从传入神经进入神经中枢后,先进入白质,再传到大脑,这样就会有感觉,然后经信号处理后经灰质传出到达效应器,如果受伤的地方在灰质,则会出现有感觉无效应的现象,所以神经中枢可能受伤.‎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其次采用排除法,根据题干信息“有感觉”、“下肢运动障碍”排除感受器、传入神经和效应器,再进一步选出正确的答案,有一定难度,也属于易错题.‎ ‎ ‎ ‎8.(2分)(2013•普陀区一模)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 ‎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 ‎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 ‎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考点:‎ 反射的过程.‎ 分析:‎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条件反射题,人看到酸梅时,酸梅的色泽、形态大小等特征,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知道是酸梅,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并分泌会大量唾液.‎ 解答:‎ 解:A、感知酸梅,形成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 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所以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 27‎ 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发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C错误;‎ 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 ‎ ‎9.(2分)(2008•南京二模)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 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 B.‎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 ‎ ‎ C.‎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 D.‎ 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考点:‎ 突触的结构.‎ 分析:‎ 突触结构是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解答:‎ 解:A、神经元的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A错误;‎ B、神经元的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和另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连接处即是突触,B正确;‎ C、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C错误;‎ D、突触结构是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D错误.‎ 故选:B.‎ 点评:‎ 重点考查突触结构,该内容是高考中必考常考的内容之一,要加深识记.‎ ‎ ‎ ‎10.(2分)(2013•天津校级模拟)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A.‎ B.‎ C.‎ D.‎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27‎ A、A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 B、B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 C、C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C错误;‎ D、D图所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 ‎11.(2分)(2011•雁塔区校级三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 ‎ 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 ‎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 ‎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考点:‎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解答:‎ 解:A、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A正确;‎ B、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B正确;‎ C、学习和记忆都要将刺激传递,因而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 ‎ ‎12.(2分)(2014秋•合阳县期末)当人体长时间大量运动后,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此时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活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 ‎ A.‎ 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加强 ‎ ‎ B.‎ 胰岛A细胞和B细胞的活动都减弱 27‎ ‎ ‎ C.‎ 胰岛B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A细胞的活动减弱 ‎ ‎ D.‎ 胰岛A细胞的活动加强,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解答:‎ 解:大量运动后,血液中葡萄糖因大量消耗而减少,即血糖浓度降低,此时胰岛B细胞活动减弱,胰岛A细胞活动加强,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血糖升高.‎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功能及相互关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 ‎ ‎13.(2分)(2013秋•进贤县期末)如果某人的下丘脑受到损伤,则可能导致(  )‎ ‎①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②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 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 ④影响渴觉的形成.‎ ‎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 解: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体温调节能力下降,①正确;‎ ‎②血糖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②正确;‎ ‎③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③正确;‎ ‎④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需要下丘脑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④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下丘脑功能,解题关键是识记和理解下丘脑功能的四个方面内容.‎ ‎ ‎ ‎14.(2分)(2014•咸阳模拟)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 ‎ ‎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 ‎ D.‎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此题考查动物体内水平衡调节的知识.‎ 27‎ 当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解答:‎ 解:A、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错误;‎ B、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 C、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C错误;‎ D、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但有此激素只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被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过细胞内复杂的反应,从而激发出一定的生理效应.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 ‎ ‎ ‎15.(2分)(2008•静安区模拟)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引起了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电子传递但很少有ATP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 ‎ ‎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 ‎ 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 ‎ C.‎ 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 ‎ 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甲状腺激素浓度高,细胞代谢快,物质分解加快.‎ ‎2、由题意“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但很少有ATP形成”可知,有机物中能量很少转化成ATP中能量而是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解答:‎ 解:甲状腺激素浓度高,细胞代谢快,耗氧量多,物质分解加快,使人感觉饥饿,含量增大,同时物质分解快使人消瘦,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使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本题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功能,解题关键是能读懂“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电子传递但很少有ATP的形成”的内在含义.‎ ‎ ‎ ‎16.(2分)(2008•广东)根据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27‎ ‎ ‎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 图中a、b、c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它们都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对维持内环境稳态都具有重要作用.组织液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调节内环境的pH,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反射,排出内环境中过多的二氧化碳.组织液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组织液的回流有两条途径:一是进入毛细血管;二是进入毛细淋巴管.过程b或c受阻均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 解答:‎ 解:A、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①错误;‎ B、组织液中的CO2可调节呼吸运动,可作为缓冲物质;并非有害无益,②错误;‎ C、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③正确,;‎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④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组成内环境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物质交换的特点和组织水肿的原因.‎ ‎ ‎ ‎17.(2分)(2013秋•鲤城区期末)如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 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 B.‎ 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 ‎ C.‎ 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 ‎ D.‎ 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 解:A、在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正确;‎ B、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属于胞吐(外排),B错误;‎ 27‎ C、细胞膜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信息传递,图中兴奋的传递即属于此作用,C正确;‎ D、某些麻醉药可以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过程,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知识的要点的理解,具有识图能力以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 ‎ ‎18.(2分)(2003•江苏)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 ‎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 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答:‎ 解: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方向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机理,不同神经递质的作用不同,分析题干信息明确该神经递质的作用和该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的作用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兴奋在突触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 ‎19.(2分)(2013秋•历城区校级期中)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 ‎ ‎ A.‎ 血流自动调节 B.‎ 神经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7‎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答:‎ 解: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过敏反应中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递质是由神经元释放的,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就被灭活.神经递质有兴奋和抑制两种类型.‎ ‎ ‎ ‎20.(2分)(2013•立山区校级三模)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 ‎ B.‎ 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 ‎ C.‎ 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 ‎ D.‎ 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催产素是九肽化合物,因此细胞中含有8个肽键;多肽不能口服,会被消化道中的酶分解;下丘脑既能分泌激素,又能传导兴奋;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因此具有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长等特点.‎ 解答:‎ 解:A、催产素是一种九肽激素,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所以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但九肽只含有8个肽键,故A错误;‎ B、该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如果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故B错误;‎ C、下丘脑既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正确;‎ D、催产素同其它激素一样,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其中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 ‎ ‎21.(2分)(2009•海南)下列关于动物机体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 A.‎ 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均失去活性 ‎ ‎ B.‎ 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 ‎ ‎ C.‎ 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 ‎ 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与于靶细胞 27‎ 考点:‎ 突触的结构;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该物质经过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随后乙酰胆碱被酶分解.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解答:‎ 解:递质和激素发挥作用后都被分解均失去活性,避免活动的持续,A正确;‎ B、有些神经细胞可以分泌激素,如下丘脑的一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B正确;‎ C、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不经过血液的运输,C错误;‎ D、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递质和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 ‎ ‎22.(2分)(2014秋•内黄县校级月考)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 ‎ ‎ A.‎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 B.‎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 ‎ C.‎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 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考点:‎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 ‎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2、由题意可知,该止痛药不损伤神经元结构,且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说明该药物可以使递质无法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解答:‎ 解:A、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A错误;‎ B、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B正确;‎ C、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C错误;‎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审清题意,运用排除法解题,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 ‎ ‎23.(2分)(2013秋•白城期末)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B细胞兴奋的是(  )‎ ‎ ‎ A.‎ 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 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 ‎ ‎ C.‎ 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 D.‎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升高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27‎ 解答:‎ 解:A、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能直接使胰岛B细胞兴奋,A正确;‎ B、血糖浓度升高会使下丘脑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胰岛B细胞兴奋,B正确;‎ C、垂体不能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行调节,C错误;‎ 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 ‎24.(2分)(2011秋•仪征市校级期末)为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甲、乙两人同时空腹做尿液检验.所采尿样标号分别为1号和2号,经斐林试剂测定发现,1号试管混合液煮沸冷却后呈现砖红色,2号试管呈蓝色.下列说法最为严谨的(  )‎ ‎ ‎ A.‎ 甲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 ‎ B.‎ 乙不可能是低血糖病患者 ‎ ‎ C.‎ 甲健康异常,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 ‎ D.‎ 这种结果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甲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成砖红色,出现尿糖,推出甲可能是糖尿病;乙空腹做尿液检验,用斐林试剂鉴定呈蓝色,说明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解答:‎ 解:A、甲尿液用斐林试剂鉴定成砖红色,出现尿糖,但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如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重吸收障碍,故A错误;‎ B、乙空腹做尿液检验,用斐林试剂鉴定呈蓝色,说明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可能正常或低血糖病,故B错误;‎ C、甲尿液中有葡萄糖,说明健康异常,可能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等,故C正确;‎ D、实验结果能说明甲出现尿糖,乙没有尿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血糖调节的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能力;出现尿糖的原因是糖尿病、一次性摄入糖类过多、肾脏病变等;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可能是血糖正常或者低血糖.‎ ‎ ‎ ‎25.(2分)(2014春•凤城市校级期中)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 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 ‎ B.‎ 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 ‎ C.‎ 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被 ‎ ‎ D.‎ 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 27‎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据图分析,刺激X为血糖含量降低,通过①→②→③→胰岛A细胞过程,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素,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因此图中②表示下丘脑.‎ ‎2、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是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解答:‎ 解: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升高,刺激X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则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A正确;‎ B、血糖降低时还可以刺激下丘脑的另外一些神经细胞,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图中由刺激X→①→②→③→胰岛A细胞的过程是神经调节,②位于下丘脑,B错误;‎ C、靶细胞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即糖被,C正确;‎ 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使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血糖调节的过程图解为背景,考查了血糖调节的过程、方式以及相关激素,考生要能够识记血糖调节的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而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识记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刺激以及其生理作用.‎ ‎ ‎ ‎26.(2分)(2014春•凉州区校级月考)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 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 ‎ B.‎ 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 ‎ C.‎ 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 ‎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间接地促进自身的合成与分泌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X是下丘脑,Y是垂体,Z是甲状腺,激素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解答:‎ 解:A、由图可知X是下丘脑,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寒冷环境中会促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从而是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代谢,A正确;‎ B、图中Y为垂体,垂体除了分泌多种促激素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但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会高于正常值,C错误;‎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间接地抑制自身的合成和分泌,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相关腺体和激素名称;识记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明确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 27‎ ‎ ‎ ‎27.(2分)(2013秋•秦安县期末)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 ‎ A.‎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B.‎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 ‎ 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答:‎ 解:(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 ‎(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 ‎(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裂减少;‎ ‎(4)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 ‎ ‎28.(2分)(2012•福建模拟)如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②c、d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③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激素;‎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⑥如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均为效应器.‎ ‎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27‎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据图分析,图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 解:①据图分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要增加产热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要增加,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①正确;‎ ‎②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使得产热量增加,②正确;‎ ‎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的中枢,但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③错误;‎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e(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于原尿的水分重吸收,减少尿量,降低体内渗透压,④正确;‎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加强产热,⑤错误;‎ ‎⑥上图所示的神经调节过程中,肾上腺、皮肤接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分泌激素和调节散热,但效应器是指神经末梢和支配的肌肉和腺体,⑥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体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内容.‎ ‎ ‎ ‎29.(2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为了确定某种特定激素对小白鼠行为的影响,你认为下列不恰当的操作是(  )‎ ‎ ‎ A.‎ 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置于相同的环境下培养 ‎ ‎ B.‎ 实验组注射特定激素,对照组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 ‎ C.‎ 随机分配小白鼠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是两组的性别比例大体一致 ‎ ‎ D.‎ 将小白鼠按性别分成两组,雄性组注射该激素,雌性组作为对照 考点:‎ 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某种特定激素对小白鼠行为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某种特定激素,培养条件、性别、小鼠的发育状况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 解答:‎ 解:A、培养条件是无关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置于相同的环境下培养,A正确;‎ B、实验组注射特定激素,对照组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正确;‎ C、性别是无关变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鼠性别比例应该一致,C正确;‎ D、由C分析可知,D错误.‎ 故选:D.‎ 点评:‎ 对于实验变量的分析控制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 ‎ 27‎ ‎30.(2分)(2009•山东)如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 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 ‎ 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 ‎ 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 ‎ 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区别:‎ 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通过的途径是反射弧,体液调节途径是体液的运输.‎ 反应速度不同,神经调节速度快,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作用范围不同,神经调节范围局限,体液调节范围广泛.‎ 作用时间不同,神经调节延续时间短,体液调节延续时间长.‎ ‎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②是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③是神经调节.‎ 解答:‎ 解:A、方式①②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是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传递迅速,A正确;‎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出间隙和突触后膜,突出间隙的液体是体液,B错误;‎ C、体温调节包括神经体液调节,包括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C正确;‎ D、方式①②属于激素调节,传递的途径是体液,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调节的方式是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以模式图的形式展示知识点,这类题目以图为载体,实质考查相关的知识点,所以要读懂图,就要找准相关的知识点,将他转化成所学的知识点.‎ ‎ ‎ 二、非选择题:‎ ‎31.(18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27‎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中的 轴突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 细胞体 (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兴奋在图(b)中只能由①传至②的原因是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的调控.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促甲状腺激素 激素增加,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相关激素;当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 反馈 调节.‎ ‎(3)人在炎热环境中大量出汗后, 下丘脑 细胞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 外负内正 ,由此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 增加 .‎ 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分析图解:图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图中与肺牵张感受器相连的b为传出神经,则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效应器.‎ 图b为两个神经元形成的突触,神经元①的末端膨大部分成为突触小体,突触小体膜构成了该突触的突触前膜;突触小体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相接触,因此突触后膜为神经元②的胞体膜.‎ 解答:‎ 解:(1)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分为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由图b可知,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兴奋在突触上传导的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大脑皮层的调控.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相关激素;当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反馈调节.‎ ‎(3)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的中枢,大量出汗后,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神经细胞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由此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故答案为:‎ 27‎ ‎(1)轴突 细胞体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大脑皮层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反馈 ‎(3)下丘脑 外负内正 增加 点评:‎ 本题结合肺牵张反射示意图和突触结构示意图,考查了突触结构、人脑的功能、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神经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在突触上单向传递的原因;识记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以及水平衡调节的过程.‎ ‎ ‎ ‎32.(12分)(2014•扶沟县校级一模)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 胞吐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协助扩散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 增加 ,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 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 .‎ ‎(3)脂肪细胞 是 (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 先升高后降低 .‎ 考点:‎ 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本题是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方式和异同点及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 解答:‎ 解:(1)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是胞吐;由题意可知,骨骼肌细胞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因此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从而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 ‎(3)胰岛素的作用是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类物质,当胰岛素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时,作用的靶细胞是脂肪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下降.‎ 故答案应为:‎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运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胞吐的作用,协助扩散的特点,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和过程,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 ‎ ‎33.(10分)(2014春•洛龙区校级月考)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 下丘脑 .‎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继而促进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27‎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 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TP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肾上腺素 .‎ 考点:‎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 ‎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水平衡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供能,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 解答:‎ 解:(1)长跑比赛中,由于产热增加,机体会通过一系列调节,加快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主要调节途径之一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加快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 ‎(2)当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 ‎(3)长跑比赛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血糖的氧化分解,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的水解;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故答案为:‎ ‎(1)下丘脑 ‎(2)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 ‎(3)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 ATP (或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 点评:‎ 考查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及能源物质代谢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要牢固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过程,结合相应问题准确作答.‎ ‎ ‎ 2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