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题(带解析)‎ 1.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答案】B ‎【解析】只有B项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要求。‎ ‎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答案】C ‎ ‎ ‎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整齐,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明显错误。只有C项符合宋词史实 ‎4.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人才的匮乏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内容的核心意思,即体现D项“洋务人才的匮乏”‎ ‎5.图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中美国国旗,即知道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即D项正确。‎ ‎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答案】B ‎ ‎ ‎7.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该政策( )‎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②消除④遏制,均不符合史实。即可知A项正确。‎ ‎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 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提高 ‎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核心意思,即可知B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9.《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 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 ‎【答案】D ‎【解析】根据史实,即可直接判断得出D不正确。ABC均符合《十二铜表法》时期史实。‎ ‎10、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答案】D ‎【解析】根据史实, AB不相关;C项“经济发展”外延过大,“对立”也不准确。D项客观,正确。‎ ‎11.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选择移居美国,放弃愿意为他提供避难所的欧洲国家。悉知该消息时,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评价道:“这是一个重大事件,其重要程度就如同把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在此,朗之万( ) A.谴责纳粹德国迫害犹太科学家 B.担心欧洲大陆的战争威胁日益临近 C.意识到世界科学中心即将转移 D.觉察到科学家全球流动为大势所趋 ‎【答案】C ‎12.图2(图片不全)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答案】A ‎ ‎ ‎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10分)‎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 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12分)‎ ‎【答案】‎ ‎(1)解读:A.交流区域广;B.交流物品种类多;C.呈现“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交融”特征;D.交流进程呈现“积极与消极伴随”特征。‎ ‎(2)影响:A.促进农业发展,植物种类多,不断解决“民食问题”;B.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经济作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粮食增长,又促进人口增长,人口压力大。D.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较大冲击,人口压力大,客观上推进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14.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 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成立全国三分之二阁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 ‎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 ‎ ‎——据《美国宪法修及其正案》(朱曾汶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美国“修宪”的因素;(4分)归纳上表中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选取相关条款分别给予说明。(8分)‎ 材料二 高三学生小颂收到外国朋友罗伯特的邮件,他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希望小颂予以介绍。以下是小颂对相关内容的整理(部分):‎ ‎①1945年4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中共七大通过《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建议成立包括各党派、民主团体和无党派在内的联合性质的民主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战后中国的设想。‎ ‎②1948年5月,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五一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新政协筹备会两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③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④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2)参照①、②,帮助小颂同学完成对③、④的整理和陈述。(12分)‎ ‎(3)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政治文明建设历程中的共同经验,并举其他相关史实证明。(6分)‎ ‎【答案】‎ ‎(1)因素: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广大人民对民主的不断抗争;C.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务实调整)等。归纳及说明:A.人民的财产权等不受侵犯;B.对总统任职期限的规定等。‎ ‎(2)整理及陈述:③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决定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对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④此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完成。现代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对推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3)共同经验:A.不断发展完善;B.适时创新;C.符合国情等。诸如:建国初期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等。‎ ‎【解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图表,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总体上有一定难度。‎ ‎(2)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能力。本问总体上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把握。‎ ‎(3)此问属于开放性性题型,学生容易把握,围绕“共同经验”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再结合两国相关政治文明建设史实展开说明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