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ID:162175

大小:38.0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5-06-16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一、语言文字运用(第一部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A、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尚往来,民间与官方的各种交往中,都讲究人情的有来有往,但官员的行贿受贿是不在此种交往范围之内的。B.据调查显示,我国现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的现象。“宅男剩女”一族在家“啃老”,使得中国的老年人心劳日拙。C.由于多年来的疾病缠身,这对老夫妻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们的生活已到了牛衣对泣的地步。D.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全体住校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奥运会开幕式节目。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之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B.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控烟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看政府能否下定决心,坚决制定和实施控烟措施。遗憾的是,国内在这方面的弊端尤为突出,再加上相关利益的纠结,最终致使国内控烟目标落空。C.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的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保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D.张丽莉不顾自身安危确保学生安全的行为,在无形中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的同时,也凸显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按照这个解释,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依此类推,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②⑤③④①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人类文明与宗教                                          詹克明    从文明发展史来看,倘若追溯到史前时代,人类精神文明的“元胎”原本就是宗教。它囊括一切,包容一切,将今天已经分门别类的所有文明品种之萌芽全部融成一体综合其中。在当时,科学、哲学、医学、天文、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伦理、法律……全都总揽于原始宗教之中。古老的世界三大宗教以及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宗教史诗中都涉及到天地起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这类科学的根本问题。史前人类岩画中的生殖崇拜、太阳崇拜以及祭祀舞蹈也多带有原始宗教性质。图腾崇拜集美术、雕塑、抽象艺术于一体,带着面具的宗教群舞更是戏剧的前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天文学起源于占星术,数学起源于数术,地理学起源于堪舆之术,化学起源于岐黄炼丹之术,医学更是从巫术脱胎而来,带有明显的宗教“胎记”。五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医学认为疾病总是与诸神、鬼怪、星辰有关。三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是神庙学校秘密教义的产物,最早的医学文献也写在纸草经卷当中。宗教的“宗”字有“根本”、“本旨”之意,它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原始宗教包罗万象,乃是文明之宗的这一特征。    人类文明发祥于宗教,随着文明的逐渐演进,分门别类的专业从宗教中分化出来。这种分化一直不断地进行,不仅越分越细,各专业也日趋独立,沿着各自的轨道互为辐射发散,彼此绝少交叉往来。这种“重分化、少综合”的倾向,正是当今诸多弊端的根源。其中最明显的病症当属“技术发展”与“人文理念”的脱节。人类文明当前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必须追寻到本源的综合上,追寻到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上,追寻到涉及人性的宗教范畴才能谋求彻底的解决。当前人类活动业已扩展到整个地球,不同的地域文明逐渐融合,走向信息、商品、资源、人才的全球一体化。这种“合”的势头非常有利于人们从“综合”着眼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世间的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种更加健全的文明必将在“合”的趋势中诞生。    阿•汤因比曾经设想过“人类未来的宗教究竟是怎样的宗教?”他认为:“产生并支持新文明的未来宗教,必须赋予人类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罪恶的力量。这些罪恶当中最可怕的是那些从人类历史中沿袭下来的陈旧东西。这就是和生命本身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贪欲,以及和文明具有同样古老历史的战争和社会的不公正。还有和这些同样可怕的新罪恶,这就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应用科学和技术所造成的人为的环境。”    当前,彻底消解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实际上是树立一种正确信仰的问题。首先是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汤因比认为:“人类本来是怀着敬畏之心看待自己环境的,应该说,这才是健全的精神状态。”遗憾的是,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人类,自以为对大自然的了解已经透彻得一览无余,人们已不再敬畏自然,进而还要藐视自然,主宰自然。也许只有一些对自然有着精深理解的人如今还能对大自然保持一种由衷的敬畏之心,对大自然还怀有一种虔诚的宗教感情。人类应该确立与自然“和谐”的信仰,注重科学技术与人文理念的“综合”。这“和”“合”二字在民间又称之为“和合二仙”。但愿他们能够保佑人类走出技术阴影和人性的暗区,自觉地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纳入到大自然的普遍和谐之中。                        (节选自《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忧虑》,题目为编者所加。)4.下列关于“宗教”的论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从文明发展史来看,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起源。它囊括今天已经分门别类的所有文明品种的萌芽。B.原始宗教的性质多体现在史前人类岩画中的生殖、太阳崇拜以及祭祀舞蹈中。随着文明的演进,宗教的分化不断进行,不仅越分越细,也日趋独立。C.许多原始宗教的史诗中都涉及到天地起源、万物起源、人类起源这类科学的根本问题。宗教的“宗”字有“根本”之意,反映出原始宗教乃是文明之宗。科学、哲学、天文、数学等均起源于宗教。D. 五千年前的古巴比伦医学认为疾病总是与诸神、鬼怪、星辰有关,三千五百年前的古埃及医学是神庙学校秘密教义的产物,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宗教是医学的起源。5.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分门别类的专业随着文明的演进日趋独立,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的“重分化,少综合”的倾向导致了了诸多弊端,其中最明显的病症是“技术发展”和“人文理念”的脱节。B. 一种更加健全的文明必将在“合”的趋势中诞生。“合”的趋势是指不同地域文明逐渐融合,走向信息、商品、资源、人才的全球一体化。这种趋势有利于从“综合”着眼来研究、解决人类文明当前的许多重大问题。C阿•汤因比认为:因为未来宗教产生并支持新文明,所以必须赋予人类明辨和克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罪恶的力量。D. 在作者看来,不健全的精神状态是指人类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后不再敬畏自然想要主宰自然的一种精神状态。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排斥奢欲、不公正等恶俗,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更加健全的文明的表现。B.只要树立了自然“和谐”的信仰,便能消解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C.“和谐”的信仰和 “综合”的理念也许能帮助人类走出技术阴影和人性的暗区,使得自然和人类各得其宜、相得益彰。D.随着文明的演进,科学、美术、舞蹈、医学等专业沿着各自的轨道互为辐射发散,彼此绝少交叉往来的局面,将会逐渐得以改善。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馀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婳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十一年卒,子训嗣。(节选自《三国志•黄李吕马王张传》)7.对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                    见:被、受B.又领汉中太守                            领:管领、统属C.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            宜:应当D.往往论说不失其指                        指:指向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平有军事谋略、才干的一组是(3)  ①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    ②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③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④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⑤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    ⑥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平善于用兵,计谋多。在街亭之战中,王平屡次劝谏先锋官马谡,不要舍弃水源驻军于山上。可惜马谡没有听从,打败于街亭。B.王平虽然是后来投降的刘备,但对蜀国很忠诚。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作乱,正是因为王平的功劳,魏延一战即被打败。C.王平能坚持自己的意见。魏国大将军曹爽率军进攻汉川时,因为形势危急,许多将领都很惊慌,有人甚至主张退守。王平力排众议,最终魏军退兵。D.王平勤奋好学。他让别人给他读《史记》、《汉书》等纪传,借此来了解书中大意,并能根据书中内容发表比较中肯的论说。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 ⑵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灞上秋居①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①灞上:在长安东,诗人为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寄居此地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空园白露滴”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 12.诗歌的尾联在抒情方面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⑴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李白《蜀道难》)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的史学大师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读书治学始终充满一种理想和激情,一种民族情怀。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曾说:“他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个子不高,但神定气足,尤其是双目炯炯,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作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这种思想在历史学界有很大影响,并得到政府支持。但是钱穆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贯通的历史。他在北京大学争取到一人把一门通史课讲完,其目的就是要说明历史应该是能融会贯通的,而不仅仅是考证史料,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明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它并对它保持信念。通过多次备课和讲授,钱穆终于将上自太古,下至清末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钱穆的民族情怀也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在他初入北平,进燕京大学讲课时,就对校方用英文字母给教学楼命名表示不满,在他的提议下,燕京大学把外国名字均改为中国名字,也有了以钱穆名字命名的穆楼。据说,今天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也是钱穆命名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钱穆随学校南迁。学校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西南联合大学。生活一度非常艰苦,钱穆曾和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一屋。在西南联合大学,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局面更胜以前。著名历史学家、后来曾师从钱穆的严耕望讲述当时盛况:“校外旁听者争坐满室,先生上讲坛,须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也是在这里,钱穆开始手不停挥地编写《国史大纲》,因为正值抗战期间,钱穆笔间感情更加充沛。《国史大纲》跨越了几千年的风雨,不断重演着外族人入侵与被同化的历史、中国人在面对外来挑战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与智能……在一个西方世界占据优势,中国正在跌落自信的谷底时,钱穆希望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历史保持着“温情与敬意”,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就成为全国大学的教科书,风行至今。抗战胜利,北大复校,傅斯年主持校务,钱穆没有得到聘书,遂闭门著书立说。1949年,钱穆经由广州去了香港,离开大陆,此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归故土。当时的香港成了一个大的流亡场,各色人物从大陆逃亡香港,其中也有无数流亡学生。这些流亡学生,就像在大海上四处飘泊,前途渺茫,失去了精神依托。在这种情况下,钱穆放弃了较为闲适的教书生活,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建新亚书院,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严耕望后来感叹,钱穆此时正是学养成熟而精力未衰的阶段,正当更有高度发挥,却因时局动荡,被迫到香港办学,十余年间耗尽心力,对于学术界是一项不可弥补的损失,但是,对于当时的学生,却有了精神的依归,更是为中华传统的存亡续绝,钱穆回忆新亚书院初创办时,“彼辈皆不能交学费,更有在学校天台上露宿,及蜷卧三、四楼之楼梯上者。予于晚间八九点返校,楼梯上早已不通行,需多次脚踏铺被而过”。在这时代巨变的无可奈何中,钱穆是要努力去培养传递文化的薪火。新亚书院是当时香港唯一不牟利的学校,许多老师来此授课,纯粹都是尽义务。学校还在每周末设公开学术讲座,吸引校外人士来听讲。新亚书院位于香港著名的贫民区,条件十分艰苦。钱穆只有两间小屋,一间居住,一间办公。办公室给余英时的印象是“一张长桌子已占满了全部空间”。支撑着他的,是中国传统精神。余英时回忆,在一个炎热、潮湿的夏天,他发现钱穆正躺在地板上,病了。钱穆叫余英时去买二十四史给他读,仿佛这足以驱逐其所有的痛苦。钱穆亲自给新亚书院写了校歌:“……乱离中,流浪里,饿我体肤劳我精。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趁青春,结队向前行。珍重珍重,这是我新亚精神。”新亚书院最终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中国教育的奇迹之一。而钱穆从香港到了台北,他再未回到大陆。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辞世,享年96岁,身后留下一千四百万言的著作。1992年,家人将钱穆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其魂兮归来。2009年8月8日,国学大师钱穆、傅斯年墨宝在香港拍卖。其中钱穆的信札,用行书写就,字体飘选、秀雅,信中钱穆写道,“今日之国运,吾侪从事学术教育工作者皆不得辞其咎”。短短一句话,可见一代国学大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摘编自任士英主编《20世纪国学大师档案》)(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钱穆著书立说,主张国人要对国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就是希望国人能够对自己祖先的历史有一种深厚的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    B.文章引用钱穆的学生、著名学者余英时的话“好像把你的心都照亮了”,说明钱穆先生是一位善于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的好老师。    C.北大复校后,在傅斯年主持校务的情况下,钱穆没有得到聘书,所以他在1949年离开大陆由广州去香港,这也是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    D.在严耕望看来,钱穆创建新亚书院时正是学养成熟阶段,如果把精力用在学术上,会收效更大,但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而十余年无学术成果。    E.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有着非比寻常的治学精神和民族情怀,他秉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救国的抱负,一生为国学复兴鞠躬尽瘁。第二段中,作者引用严耕望对钱穆在西南联大讲课盛况的描述,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钱穆在香港创建新亚书院,新亚书院的创立具有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6分) 文章题目为“一生为故国招魂”,老一代知识分子钱穆先生的故国情怀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第二部分,11分)15、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5分)[本报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就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2次药品降价方案的第二天,100多家医药企业在京开会。石药、鲁抗等国内医药企业巨头悉数到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上书国务院,提交《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在这份《关于改革“以药养医”机制的建议》的征求意见稿中,药企代表们痛陈,单纯的药品降价,不能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建议书指出,现行“以药养医”制度使得医疗机构成为逐利机构。医院收入、科室奖金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药品创收,部分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利益的诱惑下,或明或暗地向企业索要回扣。“以药养医”的制度不解决,滋生腐败的土壤就不可能铲除,治理商业贿赂的效果也只能是表面的和暂时的。16、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并且使语段语意完整。(6分)大自然的山水日月,花木鸟兽都给人无穷的启迪。那一片沉思、寂静的空山,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邃;              ;            。六、写作(60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婚夫妇住进了新楼。一天晚上,全楼突然停电,一片漆黑。夫妻两人手忙脚乱地寻找蜡烛,这时,传来了清脆的敲门声。打开门,借着楼道应急灯微弱的光线,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背着手站在门口。女孩问:“叔叔阿姨,你们家有蜡烛吗?”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想:是真借蜡烛还是以借蜡烛之名来窥视我们的生活,即使是真的,我们刚搬进来她就来借蜡烛,以后还不知要借什么东西呢。于是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小女孩笑了,两只手从背后伸过来,每只手都握着一支蜡烛。小女孩甜甜地说:“这幢楼刚刚入户,有时会停电,我妈妈怕你们没有准备,就让我给你们送两支蜡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第一部分9分,每小题3分)1.C【解析】B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C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D出自《诗经》,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现代多误用于形容天气炎热。2.B【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几乎”前加上“他的文本”;C项搭配不当,“保护”应改为“维护”;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在凸显‘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同时,无形中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3.B【解析】本语段阐述“国学”的定义和依此涵盖的范围。③④句先从正反方面限定“国学”的范围,③“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与前句“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相呼应;②句用“只要……就……”的句式紧承“这样理解”,⑤句举例说明;①句中的“凡是”紧承前句的“依此类推”并和后句的“包罗万象”相呼应。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4.B【解析】答非所问,B项说的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资源和方法。5.C【解析】A.应是“总分总”结构。B.应是先点明特征再对比分析。D.“从正反两面”错误。6.B【解析】B项中“佛教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唐代开始走向衰落”在文中无依据。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7.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方法点拨】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D项中,“指”应通“旨”,要旨。8.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方法点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②是说王平因功受赏,⑥表现王平的稳重性格。9.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方法点拨】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街亭之战中,王平是先锋官,而马谡任参军。1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答案】 ⑴(王平)跟随杜濩、朴胡前往洛阳,代行校尉之职,随从曹操出征汉中,在汉中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诣”“假”“拜”各1分,分别为前往、代行、授官或被任命意,句意分2分。)⑵王平生长在军队中,不会写字,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而口授他人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生长”后省略“于”,翻译时要补充;“戎旅”是军队,第二个“书”是书信;以上各点各1分;句意分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11.以动衬静。(或“衬托”)用“露滴”的声音来衬托“空园”的寂静;诗人在秋夜孤房中连露滴的声音都能听到,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难眠。12.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进身希望渺茫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⑴则素湍绿潭  绝巘多生怪柏  ⑵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⑶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4.(25分)⑴AE(5分)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和D不给分。(B项,“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理解的角度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C项,因果关系不当,把钱穆离开大陆的直接原因归为“没有得到聘书”,文章没有说明;把它进一步分析为“钱傅二人观点不同所致”也于文无据。D项,说钱穆“十余年无学术成果”,错误,只是这时精力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⑵(6分)①学生中有“校外旁听者”,说明钱穆学识渊博,所讲课程在校内外有较大影响力,他的课堂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②学生们“争坐满室”,说明钱穆的讲座激起了抗战期间学子们的求学热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③ “登学生课桌,踏桌而过”一句极写听众之多,引用名家的原话,使文章的叙述具有可靠性和感染力,更具体形象地使当日的盛况再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①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②能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③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①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②发扬民族精神,保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③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①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的传扬尤为重要。②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③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6分。言之成理即可。)第Ⅱ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第二部分,11分)16、答案:百余家药企欲上书国务院建议改革以药养医机制(5分;百余家药企,上书国务院,建议,改革以药养医机制,语言表达各1分。)17.(6分)示例:那一弯沉默、空缺的弦月,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那一涓灵动、欢快的细流,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每句3分,注意意象、内涵和句式六、写作(60分) 18.【写作提示】   2006年“彭宇案”、2011年“小悦悦事件”、医患纠纷、职业道德滑坡、责任心淡薄、信任缺失,惟金钱万能论,我国舆论关于社会公德心缺失有很多热议。同时,每年3月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美丽中国梦”,一时间“正能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在此背景下,本题仍然关注社会热点,反思在工业文明下失落的传统人文精神。   本题材料讲述了一个故事,是典型的叙事型材料作文,可从材料中所涉及的主要对象切入,由故事的结果推出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进而准确审题、立意,故本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从夫妇的角度:本材料对这对夫妇的情感态度明显是批判的,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借给小女孩蜡烛,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对小女孩心存戒心、不信任、怕日后有更多的麻烦等等,所以可立意:①防人之心亦可无;②用善良消除隔阂;③用真诚化解冷漠;④爱融化冷漠;⑤世界远没你想象的那么坏;⑥打开心门,让阳光进来。   从小女孩的角度:本材料对小女孩的情感态度明显是赞扬的,为什么她愿意主动给这对夫妇送蜡烛,因为她心存善念、心中有爱,懂得关爱他人,所以可立意:①其实你不懂我的心;②用爱点燃心灵的“蜡烛”;③关爱他人,温暖社会;④替他人着想。 附:【参考译文】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县人。他本来在外祖母何家抚养,后来恢复王姓。他跟随杜濩、朴胡前往洛阳,代行校尉之职,随从曹操出征汉中,在汉中投降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228),他为参军马谡的先锋。马谡舍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山上,部队分置调度混乱,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故而大败于街亭。兵卒星散四处,独有王平所带领的一千人马,鸣金擂鼓坚守阵地,魏国将领张郃怀疑他布有伏兵,不敢靠近紧逼。于是王平缓缓收集各营寨剩余人马,率领将士撤退。丞相诸葛亮诛杀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剥夺将军黄袭等人所领兵卒,只有王平受到特别的崇敬和重用,被加升为参军,统率五部兵马兼管屯营事宜,晋升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兵围祁山,王平另率一支部队坚守南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进攻诸葛亮,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在武功去世,蜀军全部退还,魏延作乱,一战即败,这是王平的功劳。于是他被升任为后典军、安汉将军,协助车骑将军吴壹驻守汉中,又兼任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237),王平被晋封为安汉侯,替代吴壹督守汉中。延熙元年(238),大将军蒋琬驻守沔阳,王平改任为前护军,代管蒋琬府中事宜。延熙六年(243),蒋琬返还驻守涪县,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军队。延熙七年(244)春,魏国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兵十余万进攻汉川,前锋部队已到骆谷。当时汉中守兵不到三万人马,各位将领闻讯大惊。有人说:“现在兵力不足以抵御强敌,理当退守汉、乐二城,遇到敌人让他进来,用不了多久,涪县的援军就会赶到。”王平说:“不对。汉中距离涪县千里之遥,贼兵如果夺得关隘,便是我们的大祸。现在只宜先派刘护军、杜参军据守兴势山,我做后援;如果贼兵分兵进攻黄金,我自率千人下山迎击。用不了多久,涪县援军就会赶到,这才是上计。”只有护军刘敏与王平的意见相一致,于是马上执行。涪县各军及大将军费祎从成都发兵相继赶到,魏军退还,正与王平原来计策相符。当时,邓芝在东部边境,马忠在南部边境,王平在北部边境,都声名卓著获有功绩。王平生长在军队中,不会写字,所认识的字也不过十来个,而口授他人代写的书信,都很有理论内容。他让别人读《史记》、《汉书》等纪传给他听,能了解书中大意,往往论说起来不失其中大意要旨。他遵纪守法,言谈稳重,从早到晚,端坐终日,安静而无武将的风度,然而他性情狭隘多疑,常自己轻看自己,并由此而受损害。延熙十一年(248),王平去世,他的儿子王训承袭爵位。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