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州市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福州市2015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卷(带答案) ‎ 一、 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  1.《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 ‎ A. 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2.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自序》说:“秦始以宇内自私,一人独运于其上,而守宰之任骤更数易,视其地如传舍(“传舍”是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血缘纽带、家国同构 C.君主专制、官僚政治 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3.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瓦解                     B.宰相制的终结 C.科举制的确立                     D.三省六部制的实施 ‎4.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D.明北京  ‎ ‎5.唐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均田法令,规定“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者,并听卖口分(田)。”这反映了唐朝( ) A.均田制趋向瓦解        B.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C.小农户自给自足        D.土地买卖的限制放松 ‎6.““东汉都城洛阳的中心有草市,市场内高耸的会馆对门是一家瓦肆,楼内人们杯觥交错。”以东汉时期的史实为判断依据,这段描述中错误有( )‎ A.二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7.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为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8.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  )‎ 10‎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9.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    D.维新变法运动 ‎10.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五四运动的影响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12.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   A. 进一步推动丫了戊戌变法的发展    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   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   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13.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毛泽东在此强调( )‎ ‎    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 ‎    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14.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矛盾的激化 B. 红军长征的胜利 C. 民族矛盾的加剧 D. 国共关系的缓和 ‎15.1986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轰动海内外。台湾领导人蒋经国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不久,调整了大陆政策,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这部电影表现了( )‎ A.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七七事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浴血奋战 C.中共在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的首次大捷 ‎16.‎‎1943年1月11日 10‎ 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 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17.老照片是尘封的历史。图1和图2共同见证了新中国( )‎ 图1                                 图2‎ A.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组成            B.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D.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18.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4年宪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 B.辛亥革命 《共同纲领》 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D.辛亥革命 1954年宪法 “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19.“将根据公民大会及500人会议通过的法令规章投票。至于无法可循的案例,我将尽我所能作最佳判决,不偏不倚。”段誓词的宣誓人任职于古代雅典的(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20.法国著名思想家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中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做了这样的阐释:"(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据此,作者认为(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21.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 22.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 “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 )‎ 10‎ ‎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 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    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23.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 新军攻占武昌 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 ‎24.以下是苏联(俄)领导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其中属于斯大林的是( )‎ A.商业的发展……在有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B.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C.一切就这么简单,玉米就是灵丹妙药 D.在国内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 ‎25.《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第26题19分,27题14分,28题17分 ‎26.(19分)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0‎ ‎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材料二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材料三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四 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 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郡县制度、科举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4分)‎ ‎(3)椐据材料三,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 ‎ 10‎ ‎——编自《“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材料二 苏轼给宋神宗上书:“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材料三 1873年7月,日本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交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缴纳。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4分)‎ ‎(2)概括材料二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4分) ‎ ‎(3)材料三中的“地税改革法令”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材料二 1898年6月梁启超起草了一份《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堂的办学方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道”。:‎ 材料三  关于教育宗旨问题,一开始就在天皇近臣元田永孚为代表的守旧派与伊藤博文 为首的维新派之间发生尖锐的斗争。前者反对以西洋为榜样改革教育,认为这样会破坏东方固有道德,……要求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仁义忠孝”的品德。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把儒家的伦理标准忠孝仁义作为学生准则。此后,在各级学校中强制推行“忠君”思想教育,并且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    ——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上) 材料四  随着美国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以及伴随着强调社会改革的进步运动的兴 起,1918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的报告,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为社会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中等教育必须以全体青年的完善和有价值的生活为宗旨,引导青年向着高尚的目标改造自己和社会。                                                             ——《美国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这一问题在维新变法中有何体现(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 革的认识。(4分)‎ 10‎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考号: ‎ ‎------------------------------------------------密-------------------------------封--------------------------------线-----------------------------------------------------‎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 二 年 历史 科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第26题19分,27题14分,28题17分 ‎2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郡县制度、科举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4分)‎ ‎(3)椐据材料三,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6分)‎ 10‎ ‎(4)根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 ‎27.(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4分)‎ ‎(2)概括材料二苏轼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出发点。(4分)‎ ‎ (3)材料三中的“地税改革法令”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10‎ ‎2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京师大学堂的办学方针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这一问题在维新变法中有何体现?(4分)‎ ‎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美国的教育改革有何不同?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改 革的认识。(4分)‎ ‎ ‎ 10‎ ‎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 二 年 历史 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C C D B D A A B C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A A D C D D C D B B ‎26.(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4分)‎ ‎(2)职权:掌管图籍;接受群臣奏章;监察官员;统领监察官员。(答出其中二点给分,2分)‎ 特点:由皇帝直接任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职责分明;职权范围广。(答出其中二点给分,2分)‎ ‎(3)观点:①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②民主政治要与民族文化相融合;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6分)‎ ‎(4)成就:①民主机构有规律地运转(或全国人大、政协定期召开),切实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②宪法进一步完善;③法律法规更加健全。(3分) 趋势: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系统化。(2分)‎ ‎27.(1)实行军功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置令,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4分)‎ ‎(2)观点:商鞅变法导致秦朝迅速灭亡。(2分) ‎ 出发点:苏轼站在大官僚的立场上,借评说商鞅变法反对王安石变法。(2分)‎ ‎(3)特点:土地所有者按土地价格的固定比例纳税,且税率很高;一律用现金(或货币)缴纳;正税与附加税结合。(3分)影响: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或加速了日本现代化进程)(3分)‎ ‎28.(1)作用: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1分)大学教授凭借丰富的宗教知识,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大学教育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大学之问对宗教改革的论争,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大学教育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出其中二点给分,4分) ‎ ‎(2)问题: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2分)体现:维新派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改革的主张,但在变法中并未真正实施。(2分) (3)特点:斗争激烈;以儒家伦理为准则;“忠君”色彩;民族沙文主义。(答出其中二点给分,2分) 原因:明治维新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2分)‎ ‎(4)不同:民主观念;贴近生活;强调社会责任;发展个性。(答出其中二点给分,2分) ‎ 认识:社会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推动力,教育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教育决定国运兴衰;树立正确的教育改革目标。(答出其中一点给分,2分) ‎ 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