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14-2015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附答案)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为1-40题,共50分,第二卷为41-42题,共5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卷(本卷共计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拜见周天子,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
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这说明( )
A.宗法制已经崩溃 B.姬括是鲁国的小宗
C.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 D.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唯一标准
2、“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
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 )
A.太学 B.书院 C.察举制 D.科举制
3、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
“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4、“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 D.挺进大别山
5、马克思在其一部书稿中这样写到某事件:“首都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
己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该事件是指
A.法国大革命 B. 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6、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
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
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9 -
A.不结盟政策 B.“一边倒” 政策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
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学者黄正建著有《唐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B.“主食用谷物仍以粟、麦、稻为主”
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9、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
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 )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10、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
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
A.重商抑农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11、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
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12、古希腊城邦建筑广泛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
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与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相关的是
A.民主政治的完善 B.法律至上原则的确立
C.农耕经济的发达 D.基督教思想的传播
13、欧洲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
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民主制度的完善
C.殖民扩张的进行 D.自然环境的改善
- 9 -
14、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该船沉
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 D.鸦片战争时期
15、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
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1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17、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18、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
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19、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20、表1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
包括( )
表1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 9 -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21、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
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22、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
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
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近代上海曾流行一首歌谣:“乡下小姑娘,要学上海样,学死学煞学不像,等到学来七
分像,上海已经换花样。”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近代上海引领全国时尚 B.近代上海时尚变化快
C.近代社会生活城乡存在明显差异 D.近代中国农村姑娘都崇尚洋气的社会生活
25、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
“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
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26、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为此,二战后建立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 9 -
27、“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
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
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8、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
提出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29、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
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0、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
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31、1925年孙中山病逝,北洋军阀将领徐树铮送了一副挽联: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曷居
乎一言而兴,一言而丧;十稔以还,使无公在,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该联的理解
适当的是
A.该联反映出北洋军阀对国民大革命的恐惧
B.北洋军阀统治独裁专制,所谓“百年之政,孰若民先”是言不由衷
C.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反对军阀割据、维护国家统一中的重要作用
D.该联肯定了孙中山在维护民主共和中的重要作用
32、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
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
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 9 -
33、著名历史学家周宝珠在他的一篇经济学论文中说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
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
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
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
A.草市 B.交子 C.夜市 D.商帮
34、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下列材料不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
A.《本草纲目》:“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B.《农政全书》:“海上(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
C.《三言两拍》:“杨佥宪有所红花场庄子,满地种着红花(药材),广衍有一千余亩。”
D.《红楼梦》:“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
35、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
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坊市界限打破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C.商品经济发展 D.“海禁”政策实行
36、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B.传播基督教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D.黑奴贸易
37、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
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
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38、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
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39、清末某著名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
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
是( )
- 9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40、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
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
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第二卷(本卷共计50分)
二.非选择题:(41题20分,42题30分,共计50分)
41.(20分)一个民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建设蓝图,并总能从其历史中找到注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
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自1949年以来,推动中国现代的工作,一直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的蓝图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独辟现代化道路这一点上,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类似。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现“世界蓝图”的?(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角度,概括指出毛泽东对推进中国现代化蓝图做了哪些有益探索?(8分)
42、(30分)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 9 -
材料二 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正如布罗代尔所说,持下述看法几乎“是幼稚的”:现代化或“单一”文明的胜利,将导致许多世纪以来体现在世界各伟大文明中的历史文化的多元性的终结。相反,现代化加强了那些文化,并减弱了西方的相对力量。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变得更加现代化和更少西方化。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时期英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后,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造成此特点的原因有哪些?(9分)
(3)“第二次现代化”的一个特点是全球化,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9分)
(4)依据材料二谈谈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现代化。(4分)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历史(答案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1-5:BDBBB 6-10:DCBCC 11-15:AAACC 16-20:ADCCC 21-25:CBCDD
26-30:DBCAD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31-35:DDAAC 36-40:AABAD
二.非选择题:(41题20分,42题30分,共计50分)
- 9 -
41.(20分)
(1)政治:出台杜鲁门主义,与苏联冷战;实施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成立北约,遏制苏联。(6分)
经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6分,答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可在总分范围内给3分)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确定正确路线;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8分,答对4点即可)
42、(1)事件:工业革命。(2分)
表现:机器工厂逐渐取代手工工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6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新特点:出现了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分)
主要原因: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科学技术的发展。(6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史实: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欧盟等的出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随着冷战的结束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9分)
(4)认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才能拿真正实现自身的现代化。(4分,任答其中的两点即可。)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