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暑假练习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暑假练习试题

ID:164061

大小:29.6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5-07-1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暑假练习试题   新人教版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论语的读法    “《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于丹〈论语〉心得》、《丧家狗:我读〈论语〉》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但由此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的作品或“文本”,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大视域”。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论语》在成书后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就此而论,《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 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率性而为的行为。相反,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 、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从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诠释来看,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从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前者注重“实事求是”,强调“六经皆史”;后者注重“义理”,强调“借经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 这也构成了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歧。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依笔者所见,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相斥的关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可取的态度应当是,“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因为离开了“可信”,“可爱”就会演变为“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离开了“可爱”,“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价值追问。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人民日报》2008年6月3日)1.结合文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是因为侧重了考古学的路径。 B.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属于“历史传物”的范畴的作品,就是经典。 C.后世读者从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 D.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是指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2.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爱”以“可信”为前提,“可信”以“可爱”为诉求。 B.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条路径,泾渭分明,不能互相融合,也不能彼此兼得。 C.读经典应强调“以经为史”,注重“实事求是”,决不能从读者自身的价值观出发。 D.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 ,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路径也会越来越多。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 B.《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 C.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 D.从历史哲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二、古代诗文阅读 (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说,字道济,或字说之,其先自范阳徙河南,更为洛阳人。永昌中,武后策贤良方正,诏吏部尚书李景谌糊名较覆,说所对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书郎,迁左补阙。久视中,后避暑三阳宫,汔秋未还。说上疏曰:今北有胡寇觑边,南有夷獠骚徼,关西小旱,耕稼是忧,安东近平,输漕方始。臣愿及时旋轸,深居上京,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澄心澹怀,惟亿万年,苍苍群生,莫不幸甚。臣度刍议,十不从一,何者?沮盘游之娱,间林沚之玩,规远图,替近适,要后利,弃前欢,未沃明主之心,已捩贵臣之意。然不爱死者,惧言责不职耳。” 后不省擢凤阁舍人。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中宗立,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兵部二侍郎,以母丧免。既期,诏起为黄门侍郎,固请终制,祈陈哀到。时礼俗衰薄,士以夺服为荣,而说独以礼终,天下高之。除丧,复为兵部,兼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擢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谯王重福死,东都支党数百人,狱久不决,诏说往按,一昔而罪人得,乃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帝嘉其不枉直,不漏恶,慰劳之。玄宗为太子,说与褚无量侍读,尤见亲礼。逾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说敦气节,立然诺,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脩太宗之政,皆说倡之。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有删节)4、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后策贤良方正   策:考查  B、擢凤阁舍人       擢:提拔   C、要后利,弃前欢   要:要求  D、说敦气节         敦:崇尚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说正直和崇尚气节的一组是(  )3分   ①长于碑志,世所不逮  ②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  ③息人以展农,修德以来远  ④诛张灵均、郑愔,余诖误悉原  ⑤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  ⑥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说为官时长,历经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玄宗四朝,正直敢言,办事练达,深受皇上信任,终成一代名臣。   B、张说针对武后避暑到秋天仍不还京之事冒死进谏,提出要追求长远的利益,抛弃眼前的欢乐,可惜武后没有醒悟。   C、张说在中宗即位后,累迁官职,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而辞去官职,并且坚持守孝直到期满,他品德高尚为天下人称赞。   D、在查办谯王李重褔党羽罪案时张说显示出卓越的能力。他接手案件后很快弄清真相,严惩主谋,其余人则无罪释放。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说敦气节,立然诺,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3分)  (2)张易之诬陷魏元忠也,援说为助。说廷对"元忠无不顺言",忤后旨,流钦州。(3分)  (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4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张可久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①。比人心,山未险。【注释】①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8.结合所学知识,【中吕】是什么名称?(2分)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试加以分析。(4分)9.此曲的主旨写什么?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一主旨的?(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2)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天  火                                                       阿来               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梁。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他口诵祷词。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他侧耳倾听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因为,多吉一家,世代单传,是机村的巫师,是机村那些本土神与人群之间的灵媒。平常,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但在这个时候,他伛偻的腰背绷紧了,身材显得孔武有力。他混浊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虬曲的胡须也像荆刺一样怒张开来。“要是火镰第一下就打出了火花,”多吉提高了嗓门,“那就是你们同意了!”说完这句话,他跪下了,拿起早就备好的铁火镰,在石英石新开出的晶莹茬口上蒙上一层火绒草,然后深深地跪拜下去。“神灵啊!让铁与石相撞,让铁与石撞出星光般的火星,让火星燎原成势,让火势顺风燃烧,让风吹向树神厌弃的荆棘与灌丛,让树神的乔木永远挺立,山神!溪水神!让烧荒后的土地来年牧草丰饶!”唱颂的余音未尽,他手中的铁火镰已然与石英猛烈撞击。撞击处,一串火星迸裂而出,引燃了火绒草,就像是山神轻吸了一口烟斗,青烟袅袅地从火绒草中升起来,多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升着青烟的火绒草,对着它轻轻而又深长地吹气,那些烟中便慢慢升起了一丛幽蓝的火苗。他向着人群举起这团火,人群中发出齐声的赞叹。他捧着这丛火苗,通了灵的身躯,从一丈多高的岩石顶端轻盈地一跃而下,把早已备好的火堆引燃。几十支火把从神态激越庄严的人们手中伸向火堆,引燃后又被高高举起。多吉细细观察一阵,火苗斜着呼呼飘动,标示出风向依然吹向面南朝阳,因杂灌与棘丛疯长而陷于荒芜的草坡,他对着望向他的人群点了点头,说:“开始吧。”举着火把的人们便沿着冰封峡谷的上下跑去。每个人跑出一段,便将火把伸向这秋冬之交干透的草丛与灌木,一片烟障席地而起,然后,风吹拂着火苗,从草坡下边,从冰封溪流边开始,升腾而上。剩下的人们,都手持扑火工具,警惕着风,怕它突然转向,把火带向北坡的森林。虽然,沟底封冻溪流形成的宽阔冰带是火很难越过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火万一引燃了北坡上的森林,多吉蹲进牢房后,也许就好多年出不来了。就因为放这把山火,多吉已经进了两次牢房。今天,上山的时候,他从家里把皮袄与毛毯都带来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压被子,即使在牢房里,他也能睡得安安心心,暖暖和和了。大火燃起来了,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沿着人们希望它烧去的方向熊熊燃烧。来年,这些烧去了灌丛的山坡,将长满嫩绿多汁的牧草。烧荒的滚滚浓烟升上天空,这大火的信号,二十多公里外的公社所在地都可以看到了。要不了几个时辰,公安开着警车就会出现在机村,来把多吉捕走。                                (节选自《天火》,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小说开头两段交代了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的环境,庄严而神秘,造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以多吉的祈火、引火、点火为主线,主线清晰,情节富于变化,笔法老练,凸显了独特的艺术风格。C.作者擅长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重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摹,并且注重了景物与环境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使人物个性鲜明。D.第四段多吉在心里的默念,既展示出他对新的世道的强烈不满,更展示出他对旧神的虔诚信奉。E.小说中人物的姓名设置、景物特点和动作、语言等细节的描写,让小说蒙上了神秘、庄重的色彩,并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温暖气息。(2).小说主人公多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析。(6分)(3).小说设置多吉呼唤神、跪拜神、唱颂词这些细节有何作用?请简析。(6分)(4).多吉与村民引燃了火,但小说的题目是“天火”,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个小题。(25分)永远的曼德拉于杰飞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5日辞世,享年95岁。噩耗传来,南非举国悲痛,世界同声哀悼。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东南部特兰斯凯地区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当时的南非到处弥漫着种族主义的血腥味,对种族隔离制度的强烈不满,在曼德拉心里种下了对平等和自由的渴望。他决心,不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怀揣着这个理想,1944年,年轻律师曼德拉加入了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52年,借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经验,曼德拉成功组织并领导“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1953年,曼德拉在非国大会议上发表了《自由之路无坦途》的演讲,公开宣布非暴力反抗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然而,面对这份非暴力宣言,南非政府却选择了暴力回应。在和平斗争无望的情况下,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以暴力对抗暴力。1962年,曼德拉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进行了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这段演说是曼德拉在所谓的“叛国案”中的自我辩护。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这年他45岁。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判决足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对于曼德拉而言,斗争才刚刚开始。罗本岛是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4.5平方米的狱室,勉强可以躺下,曼德拉在这里一待就是27年。27年,曼德拉忍受了每天到采石场做苦工的折磨,忍受了惨无人道的羞辱和拷打。漫长的监狱生活,曼德拉在孤独中苦苦思索。“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他意识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他感受到肩上沉重的使命,他决心把这种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南非人,只有这样,他的彩虹之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整日以书为伴。“我不会绝望,也不会自暴自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作为一个自由人,行走在阳光下。”1990年2月11日,南非白人总统德克拉克迫于压力最终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这一年,德克拉克和曼德拉同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1年,延续300多年的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从法律上被废除。为这一天,曼德拉等了73年。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而当时的南非正处在激烈的种族对抗中,如何将这个国家解救出来,全世界的眼睛都注视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职典礼上,曼德拉出人意料地邀请了当年在罗本岛看守他的3名狱警,并向他们鞠躬致敬。“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能繁荣发展。”全场报以掌声,世界报以掌声。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曼德拉告诫人们,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在他的感召下,获得自由的黑人放下了武器,失去特权的白人守住了基本权利。南非共和国实现了全国和解!当声誉达到巅峰的时候,曼德拉却决定隐退,他毕竟已经80岁高龄。“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1999年6月,辞去总统一职。曼德拉,终于把自己还给了家人。 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格拉萨相伴晚年,而她也是领导反对种族歧视视运动的杰出女性。“隐退也是一种领导”。81岁高龄的曼德拉开始投身慈善事业。他发起大型抗击艾滋病慈善音乐会,呼吁全世界共同关注艾滋病,积极采取行动消除贫困、疾病和饥饿。出席2010年南非世界杯闭幕式,是曼德拉最后一次谢幕。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文字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曼德拉的奋斗经历告诉人们,在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中,暴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B、曼德拉就职仪式上对狱警的鞠躬说明了曼德拉成长中狱警对他的巨大影响。      C、曼德拉领导非国大在南非取得的胜利,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树立了一面旗帜。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D、“曼德拉走了,希望曼德拉留下的精神财富能永远传承下去。”这句话就是“永远的曼德拉”最好的解释,点名了全文的主旨。   E、南非的黑人和白人的和睦相处,说明种族之间是无差别的,并能达到最终的和解。(2).文章倒数第三段的内容是不是与文章主题无关,可以删去?为什么?(6分)(3).结合全文,简析题目“永远的曼德拉”的含义和作用。(6分)(4).在曼德拉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Ⅱ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坐落      掉胃口     走投无路    东隅已逝 ,桑榆非晚      B、撕打       唱高调     刎颈之交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C、家具       打圆场     仓皇失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栈道       香饽饽     攻城略地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1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至今仍无头绪,令科技发达时代的今日世界大跌眼镜。     B、总理言及的改革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都关乎民生,其最先与最后的承担者,都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中国人,人民才是改革的动力。     C、乡村医生是国家政策在基层的执行者,要诚信为怀,该收钱要明白着收,全免费则不收一分钱,对老百姓要一言九鼎。     D、你做的事情关乎全村人的幸福,我们对你一定鼎力相助。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新郑农业资源比较丰富,该市在围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B.积极参与中国电子竞技大赛,可以扩大和提高企业知名度,从而使企业进入充满朝阳的新的发展空间。 C.审计局的同志几天来都在查阅紫阳分校基建部分账目。 D.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 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         ;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②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A.⑤⑥①③④②     B.②⑤⑥④③①     C.②⑤⑥③①④      D.⑤②⑥①④③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4分)王维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幽雅;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18、下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标志,并阐述其寓意。(4分) 六、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灰尘和污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甚至会改变生活中的我们。有的人每天照一次镜子,看看脸上有没有灰尘和污物。端盆热水,洗去征尘,容光焕发地继续上路。有的人每天照十次镜子,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生怕沾染上灰尘。有的人十天也不愿照一次镜子,只顾埋头赶路。弄得灰头土脸,没人愿与为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