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2015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涟水县2015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涟水县2015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古代农业具有强大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下图所示场景最早有可能出现于 ‎《耕织图·耕图》[清]焦秉贞 A.春秋时期 B. 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 《唐六典》记载:“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反映唐代手工业者 A.地位优越 B.职业世袭 ‎ C.遭受歧视 D.地位低下 ‎3.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抑商”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盐铁专卖”的政策 D.“精耕细作”的特点 ‎4.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D.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 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6.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写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材料中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 9‎ A.西班牙 B.荷兰 ‎ C.英国 D.法国 ‎7. 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工厂”这一生产组织形式开始出现于 A.“地理大发现”时代 ‎ B.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 C.西欧的早期殖民扩张时代 ‎ D.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8.有人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既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材料描述的经济现象是 A.手工工场 B.机器工厂 ‎ C.股份公司 D.垄断组织 ‎9.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作者论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三大改造 ‎10. 1912—1919年的8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000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外因是 A.晚清政府的推动 B.民国政府的鼓励 ‎ C.世界性经济危机 D.列强侵略的弱化 ‎11.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12.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中国农村封闭落后 ‎ 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 ‎13. 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成立人民公社 ‎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实行公私合营 ‎14.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 A. 经济特区 B. 沿海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 沿江开放城镇 ‎15.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9‎ 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16.“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的“文明”标准是 ‎①西式建筑林立 ②近代交通工具穿梭 ③机器工厂众多 ④互联网普及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右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 B.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尚的变革 C.洋务运动期间留长辫不利于机器操作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 ‎18.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 ‎19. 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 ‎20.下图是1928年4—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图表反映的汽车消费主流方式对美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隐患是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A.汽车销售商大打“价格战” B.汽车生产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C.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D.美国丧失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21.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22.下表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以下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9‎ 年代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9‎ ‎2.5‎ ‎3.6‎ ‎6.8‎ ‎3.4‎ ‎2.8‎ ‎3.4‎ A.反映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B.反映出经济“滞胀”局面未得到扭转 C.反映出 “混合经济”带来了新效应 D.反映了“新经济”模式推动持续增长 ‎23.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材料中“黄星的蓝色抹布”指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联合国 C.北约 D.欧洲联盟 ‎24.二战后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建立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关贸总协定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亚太经合组织 ‎25.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田纳西水利工程 第聂伯河水电站 A.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 B.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 ‎ C.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 D.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 ‎26.下表为20世纪末各地区、国家拥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数量变化表,对该图表所反映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年份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美国 ‎167‎ ‎157‎ ‎159‎ ‎153‎ ‎175‎ 欧盟 ‎128‎ ‎134‎ ‎126‎ ‎148‎ ‎155‎ 日本 ‎111‎ ‎119‎ ‎135‎ ‎141‎ ‎112‎ 中国 ‎0‎ ‎0‎ ‎0‎ ‎2‎ ‎4‎ 其他 ‎47‎ ‎48‎ ‎41‎ ‎14‎ ‎10‎ ‎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②世界经济呈现出多极化的特点 ‎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④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 9‎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① ‎ ② ③ 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28.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为应对问题,政府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农业集体化 ‎29.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30.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是一种不成熟的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模式,它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帝国主义包围的这样一种国际环境中,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这样一种国度里,无社会主义建设先例条件下形成的。“斯大林模式”不成熟或不完善,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延续和发展了“新经济政策” ‎ B.受特殊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 C.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局部实行市场经济 ‎ D.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起到阻碍作用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31.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了。 ( )‎ ‎32.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旗袍、中山装就是其中的代表。 ( )‎ ‎33.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注重国民经济中农轻重比例的协调发展。 ( )‎ ‎3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变革,改变 ‎ 了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 )‎ ‎ ‎ ‎35. 右图《饥饿的女孩》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它向世人揭示了非洲依然存在的悲惨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 )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9‎ ‎ (10分)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经济领域有什么新变化?(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2分)‎ ‎(4)据材料四,概括黄宗羲的经济主张?(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的认识。(1分)‎ ‎37.(10分)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这一时期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主要得益于哪些新的发明?(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3分)‎ ‎(4)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1分)‎ 三、简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共10分)。 ‎ 9‎ ‎3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 ‎(2)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党的八大成功之处在哪里?(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2分)‎ ‎(4)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90年代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1分)这一目标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的?(1分)这一目标基本达成的标志是什么?(2分)‎ ‎2014-2015学年度高一调研测试 9‎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D D B B B D A D C A A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A C C B C D C B A D B D B 二、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31‎ ‎32‎ ‎33‎ ‎34‎ ‎35‎ B A B B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1)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赎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合法流通。(3分)‎ ‎(2)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或手工工场和包买商)。(2分)‎ ‎(3)商帮出现。(2分)‎ ‎(4)工商皆本。(2分)‎ ‎(5)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发展。(言之有理,即得1分)‎ ‎37.(1)景象: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世界逐渐连成整体)。(1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分)‎ ‎(2)起点:工业革命。(1分)发明:蒸汽船、蒸汽机车。(2分)‎ ‎(3)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广泛建立;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任答3点得3分)‎ ‎(4)事例:加入世贸组织。(1分)‎ 三、简答题: 10分。‎ ‎38.(1)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2)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分析。(2分)‎ ‎(3)改革开放。(2分)‎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提出:党的十四大。(1分)‎ 标志: 21世纪初,我国商品资源基本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2分)‎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