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高中2015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①中国古代钱币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它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悠久历史长河,全方位地承载和涵盖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信息。
②中国古代钱币承继了礼器玉琮的观念,表现为圆形方孔。其中蕴含了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是古代阴阳八卦学说的具体体现。这种“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元素,对中国古人的处事原则、行为规范,乃至中国古代的建筑结构、风水习俗等都有深远的影响。
③早期中国古代钱币铸有面值,属称量货币,以釿、寽、铢、两等为单位,如秦半两、汉五铢。唐代铸开元通宝钱,规定每十枚开元钱重一两,每一枚开元钱称为一钱,则十钱为一两,这就是重量单位“钱”的由来。至此重量单位不再称铢、絫,而称钱、两,这是中国衡法改为十进位的关键,俗称的“半斤八两”之说逐渐失去其原初的意思。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及十进位的实行。
④钱币上的文字,秦以前是所谓大篆,秦以后是小篆,莽泉使用的是垂针篆,刘宋孝建钱是薤叶书,北周布泉则是玉筋篆,这些都是小篆的变体。六朝以后多用隶楷,蜀汉直百五铢的直百两字是隶书,这是中国钱币上最早出现的隶书。唐代开元通宝钱使用的也是隶书,即所谓八分书,相传是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宋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表现在钱文书法上,更是丰富多彩: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种书体全有。每种钱币一般至少有两种书体,甚至有三种,称为对钱。钱文书法中有苏东坡的“东坡体”、宋徽宗的御书“瘦金体”。一部钱币史所呈现的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除汉字外,少数民族政权铸造的钱币上还有佉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突厥文、契丹文、八思巴文、察合台文、满文等,一部钱币史又是一部少数民族古文字大全。
⑤
14
技术上,先秦使用范铸,早期为泥范,后来使用陶范、石范及金属范,六朝时期开始采用叠铸技术。到唐朝时发展为翻砂浇铸。从汉代五铢钱开始,加铸外郭,此项技术的采用,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造纸技术和雕版印刷术的改进和发展。无论是铸造铜钱还是印刷纸币,因为要满足社会流通的需要,使用的一定是当时最成熟的技术;而从防私铸及防伪造考虑,所采用的又必定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因此,可以说一部钱币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⑥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还是铸造或印刷技术上,乃至对外文化交流上,钱币都集中和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实物见证。钱币不同于一般物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社会产生重大变革或发生重要事件的产物和象征。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同时也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每一种钱币总是在继承原有钱币的基础上而有所发展,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说,一部钱币史所串联的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史。
(摘自《 光明日报 》有删改)
1.关于中国古代钱币的“文化内涵”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任何一枚钱币的铸造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进程的见证。
B.钱币是重大变革或重要事件发生的产物与象征,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C.中国古代钱币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并体现出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等特点。
D.无论是从形制、单位、图饰,还是从铸造、印刷,甚至是从对外文化交流上,古钱币都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印制在中国古代钱币上的文字既有汉字,也有少数名族的文字,故一部钱币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书法史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全。
B.加铸外郭是从汉代五铢钱开始采用的一种铸币技术,该技术便于保护钱文,减少磨损,明显较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C.为了适应中国古代钱币铸造的需要,从秦以后,小篆经过了垂针篆、薤叶书、玉筋篆等一系列变体。
D.钱币中所蕴含的“外圆内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对古人处事原则、行为规范、风水习俗等均有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最重要元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铸造钱币为外圆内方并非偶然,这样的形制实际上是古时候人们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等的体现。
14
B.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的时期,书法作为其中的一个部分,也反映在钱币的铸造上,一般钱币多铸有两种以上的书法。
C.由于钱币直接影响了度量衡单位以及十进位的实行,故而唐代货币不但不再以重量为名称,反而使中国的重量以货币为名称。
D.为满足流通和防止伪造的需要,钱币无论是铸造还是印刷,都必定采用最为成熟和先进的技术,故钱币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造纸史和印刷史的发展历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东海太守濮阳汲黯为主爵都尉。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使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十岁而卒。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十七——卷第二十,有删改)
14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岁余,东海大治 治:太平、安定
B.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逾:超过
C.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 下:处于……之下
D.过大行李息曰 过:经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汲黯担任东海太守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选择好的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
B.庄助认为让汲黯担任职务做官,才能未必能超越常人;但如果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即使有人引诱他、苛责驱赶他,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
C.皇上很是尊敬和倚重汲黯,在皇上眼里,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只要是汲黯来奏事,皇上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
D.汲黯认为御史大夫张汤狡诈、奸佞,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劝大行令李息早加揭露。否则的话及至张汤倒台时将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
6.对文中划横线部分内容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B.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C.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D.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5分)
(2)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南歌子
(宋)贺铸
14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转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时移。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作者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但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满腹牢骚,郁郁不得志。
8.上片作者是如何描写夏日之景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下片作者借生活琐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在文中表明自己其实很想官职显达:“ , ”。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极言豫章故郡南昌“通江达海,钩吴连楚”的重要地理位置。
(3)在《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雪山哨卡的小草
谢志强
这是战士李春林在斯姆哈纳边防哨所驻守的第三个春天了。这个海拔3900米的“西陲第一哨”,位于东经73度56分55秒,建在雪线以上,终年白雪皑皑。驻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株草。
李春林唯有靠记忆中的绿色来抵消哨卡那无边的白。“立春”过后就是“雨水”,随后是“惊蛰”、接着是“春分”,他想像那记忆中的树和小草正洇出绿意。“清明”,他在梦里去了爷爷的坟头,整个坟墓顿时一片绿色,似乎爷爷咳嗽了一声大地苏醒了似的。第二天,他终于憋不住了,来到指导员杨亲锁面前,情急之下,一肚子的话,却噎着那里,张不出口。
指导员说:“小李,有啥事?你说。”
14
李春林像姑娘一样羞得脸泛红,说:“指导员,我想请个假。”
指导员说:“请假?啥急事?”
他说:“下山。”
指导员说:“下山有啥事?”
他又咬咬嘴唇,不知怎地,眼眶盈满了泪花。他抹掉泪花说道,指导员,我爹给我起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我上山已有三年了,连一根草也没见过,快到“谷雨”了,我想下山看看那发芽的小草。
指导员立刻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说道,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想呢,你稍等。
不一会,指导员牵来一匹马,冲着营房里的李春林大声就喊。
李春林应声出来,眼睛像阳光照耀着雪峰,又一次愣了,一脸傻样,嘴也裂出了笑。
指导员抚抚马鬃,指着马背上的干粮和草料,说:“你下山吧,代表我们去看看山下发芽的小草。”
李春林接过缰绳,行了个标标准准的军礼,跃身上马。马儿踏着雪向山下奔去。
一路白雪飞溅。
太阳当空悬着,他渐渐闻到了草的气息,幽淡,却又清新。不一会儿,一棵白杨树闯入了他的视野,他策马前去。到了树前,他迫不及待地跳下马,扑上去,紧紧搂住挺立的大白杨,像个受了莫大委屈的孩子,嚎啕大哭。
恰巧有个赶着驴车的老人路过,近前来问:“解放军同志,你有啥麻烦?我能帮帮你吗?”
李春林循声止住了哭,说自己的名字是春天的树林,他现在终于接近了树,就像亲兄弟相逢。“现在,我太高兴了。”他兴奋地说道。
老人一脸疑惑,手在空中一划,那边,树多得很嘛,到处都是你的兄弟嘛。
李春林笑了,指指遥远的雪山,竖起了三个指头说,我在那上边当了三年兵,一点点绿色也没见过啊。
老人乐了,说到,哦,你就是在高高雪山守护我们这低低的绿地解放军呀,你到我的葡萄园去吧,那里也有正在发芽的小草和泛青大树。
李春林牵着马,像久渴见到泉水一样,一会儿趴到路边的草丛中,把脸埋进去;一会儿蹲到草丛中,抓一把嫩绿的草,塞进挎包里。
老人任凭毛驴慢悠悠地走,驴还趁机在路旁叼一撮草,边嚼边走。
习惯了高山雪原的马,时不时地打着响鼻,似乎一时享受不了绿洲的气息。
那天,太阳西斜的时候,他告别了老人,告别了青青的小草和树,挎包里装了一包新鲜的土和一把陈年的草籽。
14
(选自《谢志强小说选》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既突出了雪山哨卡的恶劣环境,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小说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在跌宕起伏的叙述中饱含对边防战士的无限敬意。
C.小说的结尾直抒胸臆,明白晓畅——那包里一包新鲜的土和一把陈年的草籽带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深深的思考。
D.小说虽然只写了戍边战士李春林和指导员杨亲锁,但它以点带面,并由此赞颂了所有边防战士那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E、小说以小草为线索,绿色的小草和皑皑白雪交相辉映表现了戍边战士纯洁的心灵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雪山哨卡”建在雪线以上,终年白雪皑皑。驻地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株草,但是作者为什么以“雪山哨卡的小草”为题?(6分)
(3)简要分析小说中 “赶着驴车的老人”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6分)
(4)就全文而言,小说有让人感动的人物,也有令人深思的主题,请联系全文任选其中一面说说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围观者群像
曹 林
①前不久在温州苍南发生了一起城管与民众的冲突,渐而引发一场无序的围观乃至围殴的严重公众群体事件。的确让人感到心痛。
②也许还有人沉浸在“报复城管”的快意中,或许也有人为城管鸣冤叫屈。可是当我们再冷静地去看待这起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后,在这场激烈的冲突中有胜利者吗?没有。别以为那些围观起哄者会成为胜利者,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正义得到彰显?城管暴力受到遏制?没有。我感觉这千人聚焦围观和群殴的暴力事件传递了更暴力的戾气,以“正义”的名义制造了伤害个体和破坏社会秩序的罪恶。
③往往“正义感”
14
往前多走一步,就是作恶。如果旁观的群众看到城管殴打拍照者时,路见不平前去阻挡,这是正义;接着将殴打拍照者的城管送到派出所,以证人身份使打人者依法受到严惩,这是正义;借这件事暴露城管的野蛮执法,敦促当地政府严惩相关责任人,更是正义。可围观起哄以暴制暴,对可能不相干的临时工进行围殴,甚至愤怒地掀翻执法车,变成一场街头的渲泄与狂欢,就与正义越来越远了。可惜的是,一些大街上的围观者是缺乏这种理性的,很容易被起哄的情绪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牵着鼻子走。
④城管打人本来并非不可追究,事件本来完全处于“可治理”的状态,可阻止,可投诉,可追究,可监督,打人者会在法律框架内受到严惩。可街头非理性的围观起哄使事件失控,变得不可治理。围观起哄的暴戾,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一些人迷恋网络和现实中的“围观效应”,迷信“围观能改变中国”。但无数的事实表明,没有一场起哄围观最后不是变成了哄客的狂欢,没有一场围观起哄带来了正义,无不是各方的多输。起哄围观带着一种天然的戾气,起哄围观中很少会有“公正的旁观者”,而无不是惟恐场面不乱,无不是希望冲突越激烈越好。就像平常街头的某些看客,面对扭打在一起的人,有几个会去拉架?而多是看热闹。公共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也是一样。
⑥不要以为每个人的正义感通过围观和聚焦叠加在一起,就会更加接近正义。一个人的智商也许可以判断真假和明辨是非,可人门在聚集时他们的智商近乎接近零。在那种激烈的对抗和情绪的升腾中,一句“城管打死人了”、“警察打人了”、“官员欺负老百姓”之类的口号,就可能将人们本能的“暴戾情绪”点燃,将人性中的劣根性和恶性激发出来,而又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和遏制。将那个“敌人”往死里打,没有人愿意去分辨真假,没有人会顾及围殴的后果,也没有人愿意问谁对谁错,只是被谣言和情绪牵着鼻子走。
⑦起哄围观围不出正义,因为起哄围观之下真相容易被遮蔽,起哄围观者也容易失去思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理性,形成多数人暴力并走向集体的渲泄。正义本来在旁观者这一边,可无节制的围观起哄使本来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诉求,走向非理性的报复,并成为违法的伤害。“正义的火气”将无数不相干的人和不相干的情绪卷入其中,在群情激愤中酿成一场对正义赤裸裸的践踏。苍南事件让人清楚地看到了这种围观起哄对正义的伤害。
⑧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当你被一件事激怒时,应警惕自己身上的恶性被人操纵,克制一下立刻去围观起哄的冲动,冷静下来多思考几分钟,你也许就会成为一个冷静和公正的旁观者,你就能实现个案正义和社会正义的目标。
⑨在经济高速发展、文明日益进步和社会和谐美好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公正的旁观者,而不是暴戾的围观起哄者。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事情链接:2014年4月19日上午8时,浙江温州苍南5名城管在整治违法占道经营时与一女贩发生争执。一路人用手机拍照,城管又与之发生冲突,渐而引发大量人员围观起哄,以致发生围殴事件。该事件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1) 下列对“起哄围观”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14
A. 人们的起哄围观带有一种天然的戾气,戾气的存在,是导致了各方多输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
B.起哄围观者都缺乏理性,他们很容易被起哄的情绪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所影响。
C.起哄围观往往会让原本处于“可治理”状态的事情变得失控,渐而引发公共群体事件。
D.起哄围观引发的激烈对抗和情绪升腾,很容易使人们的智商因激愤近乎接近于零。
E.起哄围观,常常会使得事件的真相被掩盖,导致极端严重的后果。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提出“没有一场围观起哄能围出正义”这一观点的原因。(6分)
(3)面对类似于苍南事件,我们应如何避免成为“起哄围观者”? 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6分)
(4)假如你是一位路过之人,你将采取什么处理方式?该事件给我们国人什么样的思考?(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西班牙王朝和天主教会曾明令禁止骑士小说,并将它与新教 。
(2)马尔克斯说;“在拉丁美洲纷繁复杂的、 的、令唯美主义者费解的神奇现实面前,作者缺乏的不是幻想,而是表现这种近乎幻想的真实勇气和技能。”
(3)知其不可而为之,构成了《三国演义》最为悲壮的故事情节,所以,小说重点描写的是人物 、出生入死的“谋事“,又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呢?
A.同日而语 五光十色 处心积虑
B.相提并论 光怪陆离 殚精竭虑
C.同日而语 光怪陆离 处心积虑
D.相提并论 五光十色 殚精竭虑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有质量的教育”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但对于什么是“有质量的教育“,不同的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内一些专家对此持否定的态度。
B.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合作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这个道理大家应该是认可的。
C.公共交通和保障房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保障房是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而公共交通不是低收入群体的专用交通工具,社会各个阶层都可以享受公共交通带来的便利。“
D.在很多人看来,吴天明和以吴天明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不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划时代作用,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支撑了中国电影,影响了中国电影的走向。
14
1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那么士人阶层是怎样一个社会阶层呢?这个阶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
, , , 。 。人们将原来最低层一级贵族的称谓移到这些人的身上,称他们为“士”。
①于是许多庶民的子弟也通过私学获得了文化知识
②并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③他们将文化带到民间
④社会的分化、改组使原来的许多有文化知识的贵族沦为庶民
⑤当时正是西周宗法制土崩瓦解的时代
⑥这样由来自上下两方面的人员就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A.⑤④①③②⑥ B.④⑤①③②⑥ C.⑤④③②①⑥ D.④⑤③②①⑥
16.根据下面四个句子的内容,给“翻译”下定义,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表达准确通顺。(5分)
(1)翻译是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活动
(2)翻译有口译和笔译(两种形式)
(3)翻译时原来说的话或写的话叫源语,译成的话叫目的语
(4)按题材来分,翻译可分为科技翻译、政论翻译和文学翻译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2个字。(6分)
《装在套子里的人》除了有深刻的批判意义外,它还有极为重要的认识意义。作者在作品中实际上提出了人的主体性问题。尽管 ① ,但人也可以反抗环境。人应该有理性,要敢于怀疑,善于反思,破除迷信、盲从和奴性意识,改变陈旧的思维模式,形成开放的主体意识。 ② ,人生要有约束的规矩,但不能作茧自缚:人必然要进入生活圈, ③ 。以上就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六、写作(60分)
18.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甲乙两杯水,甲是凉白水,乙是白开水,将两颗方糖同时放入两杯水中,甲杯里的水没有什么变化,而乙杯里的水则略有甜味。究其原因,温度使然。
14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现象,那么上面的材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请根据自我经历或现实生活,借助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孝感高中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B(“各个领域”的范围被扩大了)
2. A(B项,原文是说“明显较同时期欧洲的铸钱技术先进”; C项,小篆经过垂针篆、薤叶书、玉筋篆等变体与中国古代铸造钱币的需要没有必然的目的关系;D项,“最重要元素”与原文不符,程度被加深)
3. C(该项前后二者并非因果条件关系)
4.D(过:拜访)
5.C(“在皇上眼里,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错。原文只是说皇上敬重他,并没有说他比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都重要得多。
6. C
7、(1)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置、宁、谀承、陷、句意)
(2)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跟着毁谤;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跟着称赞。(主、意、毁、誉、句意)
8.上片作者融动静于一体、声色(视听)结合,(2分)借点点微雨、微微涟漪、阴阴夏木和婉转黄鹂,(2分)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而又闲适恬淡的夏日景象。(1分)
9.作者借“饮酒、下棋、酣睡、题诗”四件生活琐事抒发了内心孤寂无聊而又愤懑不平的情感、(3分)无所事事只好借酒浇愁,(1分)知音难觅才棋无对手,(1分)酣眠度日但无可奈何,只好“自题”自赏聊以自慰。(1分)
10. (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文言文译文:
14
东海太守濮阳县人汲黯担任主爵都尉。当初,汲黯担任谒者,因他为人威严而被大家敬畏。他在东海郡时,整肃官吏,治理百姓,喜好清静无为,谨慎地选择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身体多病,躺在内室中不出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治理得很好,百姓交口称赞汲黯。武帝听到了,召汲黯入朝,担任主爵都尉,地位与九卿相同。他处理政务,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法令条文。
汲黯为人,性情倨傲,缺少礼数,当面使人难堪,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当时武帝正招揽文学之士和儒家学者,武帝说:“我想要怎样怎样。”汲黯应声回答说:“陛下心中藏着许多欲望,而表面上却做出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可能效法唐尧虞舜那样的治绩呢!”武帝沉默不语,接着勃然大怒,脸色很难看地宣布结束朝会,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忧。武帝退朝回到内宫,对左右侍从说:“汲黯的愚笨刚直也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立公卿等辅佐大臣,难道是让他们阿谀奉承,使君主陷入不仁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既然已经处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只想顾全自身性命,那就会使朝廷蒙受耻辱,那怎么办!”汲黯身体多病,病假将要接近三个月的限期了,武帝多次特许延长他休病假的时间,还是没有痊愈。最后病重时,庄助替他请假。武帝说:“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呢?”庄助说:“让汲黯任职当官,没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但要说到让他辅佐年幼的君主,会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先基业,有人以利禄引诱他,他不会前去投靠,君主严辞苛责地驱赶他,他也不会离去,即使有人认为像孟贲、夏育那样勇猛无敌,也无法改变他的耿耿忠心!”武帝说:“说得对。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说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当时,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有人劝汲黯说:“皇上想让群臣全都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的身份,有向他行揖礼而不拜的宾客,(这样能降贵礼士,)声望怎么会反而不加重呢!”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在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没武帝有时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14
汉武帝召来汲黯,任命他为淮阳太守。汲黯辞行以后,拜访大行令李息,说道:“我被弃置到地方郡县,不能再参预朝廷议事了。御史大夫张汤,其智谋足以拒绝规劝,狡诈足以掩饰错误,专门说乖巧、奸佞的话,用辞诡辩,不肯为天下正事发言,一心迎合主上的意思。凡是主上所不喜欢的,他就跟着毁谤;凡是主上所喜欢的,他就跟着称赞。他还爱制造事端,玩弄法律条文,心怀奸诈以左右主上的心意,依靠不法官吏来建立自己的威望。你身居九卿高位,如不早加揭露,您恐怕会与张汤一同受到惩处。”李息因惧怕张汤权势,始终未敢开口。及至张汤倒台时,汉武帝将李息一同治罪。
汉武帝给予汲黯诸侯国相的待遇,命其居守淮阳,十年后去世。
11.(25分)
(1)D3分、A2分、E1分.(B项中对小说情节“悬念”表述有误,C结尾含蓄,E“纯洁的心灵”不准确)
(2)①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小说以想小草,看小草,带回小草为话题展开
②突出人物形象:题目中的小草比喻的是边防战士,他们平平凡凡,默默无闻,就像一棵小草,但是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小草,才装点了祖国的春天,让人间充满了春意。
③表现小说主旨:作者这样拟标题,意在歌颂边防战士们为祖国守卫边关的伟大和崇高。(寓意准确,概括准确,表达通畅即可)
(3)①通过这个人物来揭示边防战士之所以能艰苦地守卫边关的动机和目的:
②为下文写王春林到葡萄园和小草的亲密行为作铺垫:
③表现了老百姓对边防战士的感激和敬意:(或表现了军民鱼水情)
④为塑造小说中的军人形象起衬托作用:(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 示例一;王春林:率直淳朴——为了看到绿草,憋不住向指导员请假,又害羞不敢直说。指导员杨亲锁:善解人意——知道王春林请假的原因后立刻同意并且还为他准备了马匹。赶着驴车的老人:热情善良——知道王春林要看绿草就热情地为他指路。
示例二:主题:爱国热情、奉献精神、军民一家、战友情深等。
(解答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答对一人2分,答对两人5分,答对三人8分,主题同理)
12.(25分)
(1)D3分、A2分、E1分(B项,不是所有的起哄围观者都缺乏理性。C项,文中说的是“非理性的起哄围观”E“导致极端严重的后果”不够准确。)
14
(2)①因为起哄围观下真相容易被掩盖:②起哄围观者容易失去思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理性,形成多数人暴力并走向集体的渲泄;③无节制的围观起哄使本来还有一定合理性的诉求,走向非理性的报复,并成为违法的伤害。(6分,一点两分,只答现象不给分。)
(3)①克制冲动;②冷静思考,理性看待分析事件,做一个公正旁观者;③在法律和道德框架内寻求合理的解决之法。(6分,一点两分,言之成理即可。)
(4)处理方式:①好言相劝 ②出面制止 ③打电话报警 ④理智取证
⑤公平作证(一点1分,四点4分,方式合法 言之成理即可。)
思考:①规范执法行为 ②文明守纪经商 ③注重道德修为
④学会包容谦让 ⑤加强文明建设
(只要能从个人、社会的层面,抓住文明思想、道德准则等方面入手,言之成理即可。一点1分,四点4分。)
13. 答案 B
14. 答案;C (A项“此“指代不明 B项成分残缺,在”自己“前加”与“等类似的介词 D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倒置)
15. 答案 C
16. 翻译是一种以科技、政论和文学为题材,以口译和笔译的形式将已说出的话或写出的话即源语用另一种语言形式即目的语表达出来的活动。(答案必须是单句且符合下定义的表达句式,否则此题为零分)
17. (1)人是环境的产物 (2)总而言之 (3)但不能落入怪圈 (第一处扣住“人”和“环境”各一分;第二处只要是表总结或结论性的词均可;第三处转折和意思各一分。 )
18. 作文:参照湖北省201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