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4-2015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潍坊市2014-2015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潍坊市2014-2015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其一为土地属于天子或诸侯,大贵族可以把土地封与小贵族,但不得买卖,百姓黎民更不得私有。其二是居统治阶层的贵族实行世袭制,黎民百姓不能进入统治阶层。”材料反映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朝制 ‎2.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置刺史,其共同目的是 ‎ A.服务皇帝加强监察 B.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 C.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D.代替皇帝掌管律令 ‎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机务、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上述举措旨在 ‎ A.弱化三省之间的相互牵制 B.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C.削弱地方以加强中央集权 D.抑制相权加强皇权 ‎4.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度 ‎ A.最早替代了“世卿世禄”制度 B.明确了士大夫为官的主要标准 C.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相权成为争夺的焦点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兼职州郡长官势力膨胀 ‎6.清代的军机处 ‎ A.是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掌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内阁分权制衡 ‎7.下列对雅典民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贵族阶层政治权利被剥夺 B.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 C.公务人员大多由抽签产生 D.公民大会行使集体治权 ‎8.古代雅典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另有100名候补)。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陪审员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这一制度 ‎ 8‎ A.是实现人民主权的最佳选择 B.确保了案件判决的公正与公平 C.体现了雅典民主的运作方式 D.违背“轮番而治”的政治原则 ‎9.1689年,(英国)“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上述举措 ‎ A.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B.维护了政党的政治自由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清除了旧有的法律传统 ‎10.“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 ‎ 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 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共和制     B.联邦制    C.民主制    D.分权制 ‎12.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 A.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B.立法、司法分权制衡 C.中央政府、州实现合理分权 D.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13.1873年,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法国总统。1877年,他解散众议院,但再次选举的议会共和派仍然保持多数,最终麦克马洪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体制”。这体现出当时法国 ‎ A.总统常有违宪行为 B.总统丧失制衡议会权力 C.共和之路曲折艰难 D.议会必须对总统负责任 ‎14.比较《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皇帝 宰相 议会 联邦议会 帝国国会会 总统 国会 最高法院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代议机关的基本职能不同 C.都彰显了权力分割制衡理念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5.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 8‎ 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6.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A.“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 B.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 C.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 D.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17.俄国一外交官谈到:“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这一乱事”是指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18.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大力发展近代事业 B.洋务派致力于“自强”“求富”‎ C.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太平天国提出进步的改革方案 ‎19.“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产生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0.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对有识之士的影响是 ‎ A.开始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 B.开始思考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开始寻求“王朝中兴”之路 D.开始研究策划政治革新之路 ‎21.右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1900年法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次侵略战争 ‎ A.将战火从江南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 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 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22.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这说明 ‎ 8‎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文化启蒙 B.五四运动是爱国救亡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传播 D.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23.某年3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画中描绘了骑在一头熊背上的自由女神形象,她右手高举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左手所执的白纸上写着“‎1776”‎“‎1917”‎两个意味深长的年份,周边站着一群对之脱帽敬礼的俄国人。漫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A.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苏俄通过《和平法令》‎ ‎24.某纪实文学写道:“‎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是描述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5.蒋介石日记:“正午约毛泽东谈话半小时,余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而彼要求编其28师之兵数。”这则日记可能写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西安事变时期 C.重庆谈判时期 D.北平和谈时期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 高 二 历 史 ‎ 题号 Ⅰ卷 Ⅱ卷 总分 ‎26‎ ‎27‎ ‎28‎ ‎29‎ ‎30‎ 得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6题10分,27题10分,28题10分,29题10分,30题10分,共50分。‎ 得分 评卷人 ‎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春秋时期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调整?说明这一调整的进步性。(6分)‎ 8‎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4分)‎ 得分 评卷人 ‎27.(10分)17——18世纪,英国和美国建立起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政治制度建设的特点。(4分)‎ 材料二  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体现责任代议制的政府。 ‎ ‎ ——《美国的历程》‎ ‎(2)有学者认为,1787年的美国颠覆性地突破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观点。(6分)‎ 8‎ 得分 评卷人 ‎28.(10分)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学术界一直褒贬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二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4分)‎ 得分 评卷人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4年,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必须摒斥清国风》中写道:“中国的知识分子满脑子儒家思想,对西洋文明不感兴趣,他们即使看到了西洋的船舶器械等科技产品,也不为所动,觉得那只是夷狄的奇技淫巧,没什么大不了。……西洋文明的流入并没有对中国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日本则与此相反。……西洋文明可说是通过知识分子流入日本,……吸收的都是西洋文明中最深层的部分,因此西洋文明通过他们流入后,便在日本产生思想上的根本变化。中国引进了西洋文明的肤浅外观,日本则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明化脚步如此迟缓,而日本的文明化脚步却那么快捷的原因。”‎ ‎(1)材料反映了当时清王朝在学习西方文明方面存在什么问题?(4分)‎ 8‎ ‎(2)结合史实概括说明“日本引进了西洋文明的深层内涵”。(6分)‎ 得分 评卷人 ‎3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1)材料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有何影响?(4分)‎ ‎(2)若要进一步探究戊戌变法的影响,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分别说明理由。(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B 2.A 3.D 4.B 5.C 6.B 7.A 8.C 9.C 10.C 11.B 12.D 13.C 14.A 15.C 16.A 17.B 18.D 19.C 20.D 21.D 22.C 23.A 24.B 2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答案要点:‎ ‎(1)调整:出现郡县制。进步性:地方官员由世袭到任命(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有利于对地方的管辖。(6分)‎ 8‎ ‎(2)答案一:这一观点是片面的,它没有揭示中国古代政治的实质。虽然,相权曾起到了分割皇权的作用,谏议制度监督皇帝的言行和决策。但皇帝始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国古代政治本质上是君主绝对专制。(4分)‎ 答案二: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如:丞相起到了分割皇权的作用(或:谏议制度监督皇帝的言行和决策)。(2分)‎ 答案三:中国古代政治本质上是君主绝对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的决策与执行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分)‎ ‎27.答案要点:‎ ‎(1)特点:尊重传统、崇尚中庸;通过“光荣革命”方式,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4分)‎ ‎(2)说明:在一个大国建立了民主制度,突破了古代雅典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代议制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的限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防止了权力的滥用。(6分)‎ ‎28.答案要点:‎ ‎(1)内容: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制、尊崇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等)。(6分,每点2分,其中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不同:材料一否定孝文帝改革,认为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材料二肯定孝文帝改革,认为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29.答案要点:‎ ‎(1)问题:顽固派蔑视西方文明,不屑学习;洋务派学习肤浅,拒绝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4分)‎ ‎(2)说明:推行殖产兴业,实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君主立宪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6分)‎ ‎30.答案要点:‎ ‎(1)使保守派更加昏庸,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促使一批知识分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4分)‎ ‎(2)①补充中国救亡图存的材料。理由:戊戌变法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补充中国思想解放的材料。理由: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西学,兴民权,对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6分)‎ ‎③补充对于教育影响的材料。理由:开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 ‎(6分,答出其中一点2分。其他内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亦可。)‎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