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11 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阅读 ‎☞解读考点 知 识 点 名师点睛 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特点(1),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其他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论证方式、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语言等知识并能结合具体问题加以运用。‎ ‎☞2年中考 ‎[2015年题组]‎ 一、(2015中考广东茂名卷)(10分)‎ 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 ‎①去年教师节,习近平到北师大慰问教师时提到:“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构筑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它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精神追求、审美取舍。它是全民族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影响着全民族的行为规范。但是,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经历过起起落落的波折。目前存在的一些地方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与对传统文化的淡忘有密切关系。国家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③我们且举对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来说。儒家提倡“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把“正心、诚意”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从个体的品质修养入手,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还得从学习入手。在儒家传统文化体系里,许多学说都落脚于道德问题上,都以“修己”‎ 40‎ 即个体道德修养为核心,为落脚点。今天我们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建设新的道德风尚,只有社会的个体即每小人都注重自身的道德建设并付诸实践,才能够造就高尚纯洁的道德环境。再如,《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 ‎④中华传统文化蕴藏于流传几千年的经典之中,经史子集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把古代经典转变为民族文化的基因,就应该认真学习古代经典,准确领会和掌握古代经典中所蕴含的精义,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它们转化为文化知识,积淀为全民族的文化基因。‎ ‎⑤学习古代经典,应把握精髓,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人文精神的回归,弘扬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增强民族凝聚力,而不是仅仅穿上汉服,戴着方巾,吟诵几篇古文就可以毕其功。现在,多种古籍整理的大工程都在进行中,学习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热潮仍方兴未艾,学习古代经典,把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转变力人们的文化基因,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任重而道远。‎ ‎ (选自《人民日报》,选文有改动)‎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句中加点词“嵌”字形象而深刻地表明学好古代经典的重要性。‎ C.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 D.文章结尾,提醒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其精髓,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答案】‎ ‎17.3分 古代经典应该成为民族文化基因(回答“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的基因”也可)。‎ ‎18.4分 事例论证(或事实论证、举例论证),列举儒道两家思想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评分意见:答对一个空格2分,二个4分。)‎ ‎19.3分 C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40‎ ‎ 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道德经》里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提倡“慈爱、俭啬”。这样的告诫与主张,对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仍然有极好的警戒作用。“今天出现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等弊病的原因是人们没有学好《道德经》。”是不相符的。故选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2015中考广东梅州卷)‎ 不完满才是人生(10分)‎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40‎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7.第③至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18.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完满的人生”?(4分)‎ ‎19.“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答案】‎ ‎17.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皇帝、大臣、百姓、知识分子等人生不完满的整合,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中心论点。‎ ‎18. 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19.A 40‎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文中没有此意“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有“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故选A。‎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5中考广西玉林防城港卷)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论 言 谈 ‎【英】培根 有些人的讲话,只图博得机敏的虚名,却并不关心对真理的讨论。仿佛语言形式比思想实质还有价值。有些人津津乐道于某种陈词滥调,而其意态却盛气凌人。这种人一经识破,就难免成为笑柄。‎ 真正精于谈话艺术者,是善于引导话题的人。同时又是那种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方向者。这种人可算作社交谈话中的指挥师。单调无聊的谈话会令人生厌,因此,善于言谈者心善幽默。但这种幽默,并不意味着对一切事物都可以拿来打趣。例如关于宗教、政治、伟人以及别人的令人同情的苦恼,等等,决不应用作话题加以取笑。在有的人看来,如果说话不够刻薄,便不足以显示自己聪明,其实这种习性应该加以根绝。‎ 40‎ 谈话中善于提问,必能多有受益。而所提问题,如果又恰是被问者的特长,那就比直接恭维他还有利。这不仅能使听者获得教益,也能使被请教者感到愉快。但提问应当掌握好分寸,以免使询问变成盘问,使被问者难堪。作为客厅中的主人,应当使在座的每个人都分享发表意见的机会,以免有人产生被冷落之感。遇到有人独占谈局,主人就应当设法将话题转移。还要记住,善于保持沉默也是谈话的一种艺术。因为如果你对于你有所了解的话题不动声色,那么下次遇到你所不懂得的话题,你保持沉默,人们也不会以为你无知。‎ 关于自己个人的话题应尽量少讲,至少不要讲得不得当。我有个朋友,他总用这样的话讽刺一个自吹自擂的人,说:“此公真聪明,因为他居然对自己无所不知。”人只有在这样一种形式下宣扬自己,才可以不招致反感。这就是以赞扬他人优点的形式来衬托自己的优点。谈话的范围应当广泛,好像一片原野,每个人行走其中都能左右逢源。而不要成为一条单行道,只能容纳自己一个人。‎ 谈话时切不可出口伤人。我有两位贵族朋友,其中一位豪爽好客,就是喜欢骂人。于是另一位便经常这样许多询问那些参加过他家宴会的人,“请说实话,这次席上难道没有人挨骂吗?”等客人谈完,这位贵族就微笑着说:“我早猜到他那嘴,能使一切好菜改变味道。”关于谈话的艺术还应当了解:温和的语言其力量胜过雄辩。不善答问者是笨拙的,但没有原则的诡辩却是轻浮的。讲话绕弯子太多令人厌烦,但过于直截了当又会显得唐突。能掌握此分寸的人,才算精通了谈话的艺术。‎ ‎(选自《培根随笔》有删改)‎ ‎17.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含标点10个字以内)(3分)‎ ‎18.作者认为与人交谈应注意避免哪些错误?请写出5点。(每点含标点限5-20字以内)范围内(5分) ‎19.请你写一个生活中的事例作出文中划线句子表达的观点的论据。(含标点10个字以内)(3分)‎ ‎【答案】‎ ‎17.与人交谈要讲究艺术。‎ ‎18.(1)说的是陈词滥调,意态却盛气凌人,(2)拿宗教、政治、伟人及别人的苦恼加以取笑。(说话刻薄)(3)询问交成盘问,使被问者难堪。(4)自吹自擂。(5)出口伤人。(6)讲话太绕弯子。(7)讲话太直接。(8)独占谈局。(9)无原则的诡辩。‎ ‎19.示例1: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一个朋友饭局中拿毛泽东及其政治开玩笑(2分),视频流出后引发广泛争议而被停职(1分)。示例2:新加坡一名16岁少年因在网上发布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去世的虚假消息(2分)而被捕并被判入狱1年。(1分),示例3:法国《查理周刊》因刊载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2分)2015年1月遭极难分子袭击,12名包括主编在内的工作人员遇难(1分)示例4:掌别人的残疾来取笑(2分),会招来众怒和抨击(1分)。(说出完整的事件2分,说出后果1分)‎ 40‎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本题是梳理内容要点问题。根据题目中的答点“认为与人交谈应注意避免哪些错误”梳理文章内容,找到作者的列出的一些人与人交流时的不良习惯,抓住有关文段段首句如“关于自己个人的话题应尽量少讲,至少不要讲得不得当”“谈话时切不可出口伤人”一一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2015年中考湖南长沙卷)议论文阅读(共8分)‎ 谈沉潜 古往今来,成大器者往往需要在人生道路上默默潜行,于无声处悄悄浮起。所以沉潜就成了一种人生艺术。‎ ‎  ,人才辈出的谢氏家族在东晋时声名远扬,族人谢安却对如此显赫的家世不屑一顾。他没有选择借助家族声望得官,却选择整日隐于群山之中,沉于万卷诗书,而在咸安年间政局动荡,举国面临倾覆的危难之时,他毅然选择出来任职,用积攒的满腹学识化解了内忧外患。若谢安没有当年沉心静修的选择,恐怕谢家也只能与东晋王朝一同腐朽。又如【甲】他们都有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如上好的茶叶,没有选择在沸点水下急于散出芬香,而选择了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 沉潜,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洒扫庭院的杂事,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准他碰剑,这种状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日夜地突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汲取剑术实战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蜕去浮躁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心无旁骛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巅峰。剑道如此,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只有静下心来,心无杂念,才能达到成功的顶峰。‎ 40‎ 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如【乙】又如企鹅,它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每次将要上岸时,它都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当企鹅到达适当的深度,再迅猛向上跃起,便能如离弦之箭般穿出水面,落于陆地之上,这种沉潜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让企鹅积聚起破水而出的力量。企鹅如此,人亦如此, ‚ 。‎ ‎ (原文有删改)‎ ‎18.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19. 从下列四个论据中选择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只填序号)(2分)‎ ‎①诸葛亮在天下大乱之时,隐居隆中卧龙岗,熟读史书,研究天下大事,直至刘备三顾茅庐。时机已到之时,才欣然出山,辅佐汉室,留下千古美名。‎ ‎②曾国藩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时,屡受排挤,还险些丢了性命,但他以朝廷利益为重,没有因为自己个人的恩怨而影响大局。‎ ‎③勾践沦为亡国奴后,没有了尊严,失去了自由,但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蓄力量,终率三千越兵以吞吴。‎ ‎④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最终等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20. 根据文意,在文章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4分)‎ ‎① ‎ ‎② ‎ ‎【答案】‎ ‎18.成大器需要沉潜。‎ ‎19.甲处(1)乙处(3)‎ ‎20.(1)沉潜需要有一种智慧的选择;(2)只有顶住压力,积蓄能量,才能破水而出,成就梦想。‎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结合语境,尤其是联系下文,抓住关键词很重要。【甲】处:根据文中“在茶罐里潜藏多年,变得更加浓郁厚重”可以排除第②。再看前一个论据写的是谢安沉于万卷诗书,但在国家危难之际,才挺身而出,剩下三个选项中最符合的就是①【乙】处:前一句“沉潜,需要有一种深度的蓄势”抓住关键词“深度”,所以乙处论据中主人公应该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沉潜过程,最后采取得成功,因此答案锁定在③④。在看后一个关于企鹅的论据,且通过拼力沉潜,再迅速向上跃起,这个过程对企鹅来说是个非常艰难的工程,与第三项卧薪尝胆的故事相符合,因此答案选第③‎ 40‎ 项,第四项中只是说孙膑相信自己的实力,没有放弃,并没有一个深度蓄势的过程。‎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全文,特别是空格所在段落需要认真读懂,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最合适的句子。第一处属于总起性的句子,通过观察第三、四段,我们可以得知这里应该填入“沉潜需要有一种”的句式,再看后面的论据谢安和诸葛亮都是在一定时候选择沉潜,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出来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2015年中考江苏常州卷)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6~19题。(共12分)‎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 黄启哲 ‎①昨天,一张国内女明星的合照在媒体刷屏,“谁最美”“谁最时尚”被热议。这张照片出自一年一度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虽然是慈善舞会,却堪称时尚界奥斯卡,此次更是打出主题“中国:镜花水月”,要求所有嘉宾都要穿着中国风情的礼服入场。这似乎也让更多“中国面孔”有了露脸的机会,除了超模刘雯和演员章子怡是慈善舞会的常客,巩俐、周迅、刘嘉玲、赵薇、李冰冰、范冰冰等中国明星均首次参加。一时间,红毯成为女明星“争奇斗艳”的竞技场。‎ ‎②红毯秀活动不仅能够赢得品牌厂商的赞助,也能为明星增加曝光率,成功制造话题,学会用世界通行的市场套路抢眼球,媒体应该为红毯秀上的中国明星和背后团队点个赞。通过红毯秀进入国际视野,赢得在影视大片和世界媒体露脸的机会,是中国影视娱乐和时尚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 ‎③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作为演员,这些“中国面孔”在大片中的表现平淡无奇,在红毯秀上却趾高气扬。有评论认为,“中国面孔”在大片中不过只是一个符号式的存在。他们有的只在探路中国市场的“特供版”里惊鸿一瞥,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其他地区的版本里;有的不过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像;哪怕成了“主角”,有不少也没有存在感,因为这些角色从思维方式到言谈举止,都模糊了其文化底色。究其原因,这些大片很少有角色是为“中国面孔”量身打造,而结合文化背景与人物个性,为故事主线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更是罕见。还有一些“中国面孔”甚至没有作品,只是在各大电影节上“蹭红毯”,霸占红毯时间,甚至被质疑是否受到邀请。‎ ‎④撕掉被贴上的标签,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底气和话语权,靠光鲜亮丽的造型,或赞助商的努力助推还远远不够,其身后中国影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支撑。华丽的娱乐盛宴过后,还是要回到文化产业和电影工业的范畴,让“中国面孔”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40‎ ‎⑤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以及广阔的视野和文化“底气”。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才能让红毯上的中国明星更有“存在感”。‎ ‎(选自《文汇报》‎2015年5月6日)‎ ‎16.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一篇时事评论,标题即论点,第①段以中国众多明星参加“红毯秀”活动的新闻引出论题。‎ B.第③段首句“不过,红毯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只会作秀远远不够”承上启下,文章进入主体论述。‎ C.画线句运用对比手法告诉我们部分中国明星擅长作秀,而艺术建树方面却很平常。‎ D.本文论证严谨,既肯定了红毯秀的明星效应,又指出一些中国明星因没有成为大片主角而缺乏存在感。‎ ‎17. 联系上下文,对加点词做简要分析。(4分)‎ ‎(1)有的不过是制片方添加“东方话题”的“佐料”,身上的东方符号有太多猎奇的想像。‎ ‎ (2)除了挤上红毯的“勇气”,更应有参与市场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 ‎18. 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④段的观点?请说出理由。(3分)‎ 今年5月25日,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上,中国台湾的侯孝贤凭借《聂隐娘》捧回最佳导演奖,《聂隐娘》是“一部前所未见的武侠电影,一首古韵悠然的唐诗,以彻底的反叙事格局和极度写意的影像手法,表现神秘雅致的东方文化”,一定程度地为“武侠”这个丧失了活力的类型找到一个可以试探的方向。‎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如何让中国元素在海外拥有更多的底气和话语权。(3分)‎ ‎【答案】‎ ‎16.D ‎17. (1)“佐料”原指“烹调用的配料”,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中国演员只是在大片出现展示了存在成为点缀,没有成为主角;(2)“野心”贬词褒用。“野心”具体指“中国元素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18.能够证明第④段的观点。表现神秘雅致东方文化的《聂隐娘》在戛纳电影节上荣获最佳导演奖,有力的证明了“中国元素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 ‎19.①让中国影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②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③靠光鲜亮丽的造型或赞助商的势力助推。‎ ‎【解析】‎ ‎16.‎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比较判断正误。 D错,“又指出一些中国明星因没有成为大片主角而缺乏存在感”,在选文中这也是一种现象,这与“本文论证严谨”不符。应该为“既肯定了红毯秀的明星效应,又指出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才能让中国明星更有存在感。‎ 40‎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其观点即“中国元素在海外要拥有更多底气和话语权”,再然后梳理选文的观点,从论据证明论点这一角度,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阅读最后两段文字,抓住其中关键语句,如“中国影视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支撑。”“回到文化产业和电影工业的范畴”,让“中国面孔”不再只是“点缀”,而是成为大片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更应有参与市场PK,瞄准海外主流市场的‘野心’”,“拿出作品,参与时尚产品和影视文化的竞争”等分析概括作者所表达的观点,‎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六、(2015年中考江苏徐州卷)阅读下面的一篇议论文,完成10—13题。(13分)‎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吴智勇 ‎(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40‎ ‎(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 ‎10.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2分)‎ ‎11.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12.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13.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3分)‎ ‎【答案】‎ ‎10.道理论证 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 ‎11.示例:《名人传》中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是在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其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 ‎1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不阅读”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民族所带来的危害,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13.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题相呼应。内容上: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强调阅读给人生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论证更加严密。发出号召,归结出中心论点。‎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把握。‎ 40‎ 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1.‎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阐述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根据阅读划线句,本句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突出强调了“不阅读”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民族所带来的危害,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1)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题相呼应。内容上: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强调阅读给人生带来的影响,从而使论证更加严密。发出号召,归结出中心论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七、(2015年中考江苏无锡卷)(5分)‎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大可惋惜”(的心理),既然如此,难道遗憾也值得品味?‎ ‎②是的,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不信请细品,如果没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遗憾,能有林黛玉那悲悲切切的诗文吗?再试想,如果《红楼梦》的结局果真是宝哥哥娶了林妹妹,满意得倒人胃口,那还叫世界名著吗?‎ ‎③原来,人生所有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轲刺秦王,遗憾,偏偏没有刺中;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昏庸的楚怀王;岳飞挥师北上正欲直捣黄龙,遗憾,偏偏被十二道金牌招回了临安!……‎ ‎④不是吗?细品一下,上述遭逢遗憾的人,无一不是崇高者,而且,当人们用自己的滚滚热泪对上述种种遗憾扼腕长叹时,不是正在展示一种人世间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吗?‎ ‎⑤应该说,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现实的人才会在理想的门外久久徘徊,流连忘返!也许,这个追求理想的人至死也未能叩开理想的大门,但只要他追求过,奋斗过,拼搏过,他就无愧于人生!如果说这就是遗憾,那么,正是它,在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 40‎ ‎⑥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都意味着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能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说的,“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 ‎13.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14. 阅读④⑤⑥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品味遗憾所产生的一些感悟。(3分)‎ ‎【答案】‎ ‎13.摆事实,论证分论点“遗憾可品且意味深长”。‎ ‎14.①遭逢遗憾的人是崇高者。②对遭逢遗憾的人扼腕长叹,展示出的是最纯真最崇高的感情。③人人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④追求理想就无愧于人生。⑤追求理想,人生会闪耀着阳光一样的辉煌的亮色。⑥遗憾能给人希望促人奋斗。⑦不必拒绝遗憾!等等。‎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结合该题分值,最少写出三条感悟。围绕“遗憾”,结合文段内容阐述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八、(2015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共10分)‎ 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 张颐武 ‎ ①我们周围,有太多太多的标语,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酒后驾车,离死不远”“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样冷冰冰的标语口号,不仅令人望而生畏,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反而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让国人看了皱眉,让外国人看了,还会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②‎ 40‎ 有人认为,这种标语口号的出现并不奇怪,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这种标语出现也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人们很多积习难以跟上现代化发展的速度。相当一部分人的素质没有达到适应现代社会的水平。随着城市管理的细微化,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的不文明行为出现了,这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提醒“标语”,来督促大家做一个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市民,所以这种提醒是必要的。‎ ‎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应该只是板着面孔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在语气和修辞上,口号的制定者应该多下功夫。放眼西方,充满人文关怀的口号不胜枚举。如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美国某老年公寓大厅内的标语:“爱一个人要付出很大代价,但不爱任何人时,代价就更大”;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 ‎④如何把催人向上的“标语”设计得更美观、更合理,是标语口号的制定者需要思考的。任何人都会对冰冷、强硬的要求产生抵触。像“严禁酒后驾车”就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入人心;“禁止浪费水资源”就没有“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您的眼泪”更发人深省。像最近随处可见的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其中用到了泥人张和杨柳青年画的元素,不仅美观、大方,装饰了城市,而且宣传了我们的价值观,弘扬了民族文化。‎ ‎⑤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叫《提醒幸福》的散文。她说,“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宠辱不惊……先哲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在我们文明程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口号标语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呢?换一种思维方式,口号标语也可以深入人心。‎ ‎ (选自201 5年1月1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1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冷冰冰”的标语口号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分)‎ ‎15.第③段写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募捐宣传语有何用意?(2分)‎ ‎16.第④段为什么说“严禁酒后驾车” 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人人心?(4分)‎ ‎【答案】‎ ‎13.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或“我们的口号标语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意思时即可)‎ ‎14.文明的提升过程中,部分人积习难改,需要督促;(1分,意思对即可) 自古以来的传统沿袭:从不提醒幸福。(1分,意思对即可) ‎ ‎15.运用举例论证,(1分论证了“标语口号应庐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并充满人文关怀”的观点。(1分,如答“论证了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不得分) ‎ ‎16.“严禁酒后驾车”是一种强硬的命令,给人冷冰冰的感觉.(1分,意思时即可)而“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从形式看.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既美观醒目,叉朗朗上口(或“容易记忆”);(2分,应涉及“观”与“读”或“记忆”两个点,每点1分)从内容看,含蓄委婉提醒醉酒驾车,后果严重.让人容易接受。(1分,意思对即可)‎ 40‎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第②段和第⑤段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运用。“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的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募捐宣传语”是两个具体的实例与“冷冰冰”的标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论证了“标语口号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并充满人文关怀”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相照应。‎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运用文章观点解析生活现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章的观点“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从语气和修辞等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九、、(2015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8分)‎ 玫瑰和胶囊 沈奇岚 这么一家公司,经营一种叫“替人读书”的业务,把几百页的大部头著作精简成10页左右的“精华”,提供给那些想读书而没有时间读书的人,并获取高额报酬。这个公司一时间十分受欢迎,它提供的“精华”摘要,犹如一粒小小的营养胶囊,让人们心理上觉得获得了所有需要的信息和养分,同时大大节约了时间。‎ ‎②这套办法是没法用在文学和哲学书上的吧,否则《安娜·卡列尼娜》的摘要精华,就是一句“已婚的安娜爱上了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然后卧轨自杀”,而《简·爱》的摘要就是“家庭教师简·爱在罗切斯特先生家里教书,后来嫁给了他”,而《西游记》的摘要就是“ ”。如果抽去了这些故事的细节,抽去了一切社会属性和事情发展的时间性,没有一个故事值得一读,没有一个人物值得去爱。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 ‎③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或许可以压缩成“精华”,让无暇与心灵对话的读者迅速吞咽,立即获得营养。这是兔子吃胡萝卜式的阅读,是占有性的阅读。另外一种阅读,是更从容的阅读。这样的阅读考验读者的情趣,也试探读者的耐心。在这种阅读中,读者和书中的内容建立起了生命的联系,获得了思维能力和感情容量的增强,找到了阅读的意义,生命因此而丰富起来。‎ ‎④‎ 40‎ 读书是个选择。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还是选择如何度过这一段生命时光。或许在个节奏加快的世界里,选择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获得信息和知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是容易的,而取得思维能力的增强和理解力的增加是有难度的。当网络渐渐分担甚至取代了图书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功能时,滋养心灵成了书籍更重要的功能。那些不可压缩的是什么?那些不能变成“精华摘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一个写书人和读书人值得思考的问题。‎ ‎⑤这个时代盛产各种各样的营养胶囊,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选自《人民文摘》,有删改)‎ ‎12.写出上文的中心论点。(2分)‎ ‎13.根据语境,在第②段的横线上填写一句话。(2分)‎ ‎14.阅读第⑤段,你是如何理解“一粒玫瑰胶囊或许有助于皮肤保养”,而“一朵盛开的红玫瑰可以召唤整个春天”这句话的?试从论证方法角度加以分析。(4分)‎ ‎【答案】‎ ‎12.好作品是无法压缩成所谓的精华的(1分)真正能够回馈至生命本身的阅读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1分)‎ 解析: ‎ ‎13.唐僧师徒四人历经艰险,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2分) ‎ ‎14.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玫瑰胶囊”比喻压缩阅读,即以阅读作品的摘要精华为手段的占有性的阅读,(1分)“盛开的红玫瑰”指必须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从容阅读,(1分)攻瑰胶囊对人体的作用,不能和盛开的红玫瑰相提并论,也就意味着以阅读作品的摘要精华为手段的占有性的阅读,与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从容阅读,是不能同日而语的。(1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本题可从文章的标题入手,理解“玫瑰”和“胶囊”的比喻义,再联系作者对待“玫瑰”和“胶囊”的态度与主张解答。‎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根据所示文段中“《西游记》的摘要”一句,理解“摘要”的意思,抓住作品中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两点来概括,拟写句子,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 ‎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这一句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式进行论证,只要理解“胶囊”和“玫瑰”各自的比喻义,把各自的作用分析出来。‎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十、(2015年中考辽宁葫芦岛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29题。(15分)‎ 40‎ 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 ‎①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快了就难免浮躁。比如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平步青云的传奇,还有那些赤裸裸的炫富,都会让正准备扎根的你,内心突然失去平静。也许你会感叹,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没有多少时间能深植自己,更别说安静扎根了。但我认为,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这好比一棵大树,只有扎根大地,才能抗击暴风骤雨,才能枝繁叶茂。正所谓 。‎ ‎②扎根大地,踏实行事,才能将基础打牢,将能力累积。辉煌的成绩背后,是训练场上姚明站在同一地方,千百次反复地练习投篮,是刘翔认真地做着枯燥的肌肉锻炼。姚明灌篮的飒爽英姿、飞人刘翔的“云端”神话都凝聚着苦练的汗水,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迅速敏捷的身手,其实都只是平日基础动作训练的连贯整合。‎ ‎③“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繁花绿叶下面一定有根的努力,磅礴大海的前面一定有涓涓细流的汇聚,风光耀目的背后一定有踏实艰辛的汗滴。‎ ‎④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要有潜下心来、勇于挑战并坚持到底的信念与毅力。‎ ‎⑤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淡泊的情怀。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无论是作为乡村教师还是名满天下的专家学者,他都一如既往淡泊名利,专注于田畴,扎根于泥土,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成为广受赞誉的“杂交水稻之父”。‎ ‎⑥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著名科学家霍金21岁就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全身几乎不能活动的障碍,克服了基本丧失语言能力的困难,完成了《从大爆炸到黑洞》《时间简史》等伟大著作。轮椅没有限制住他心灵的自由,疾病没能阻挡他思维的扩散。‎ ‎⑦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古文学家季羡林,十年如一日,潜一心研究,亲身考察,从不空谈,他的严谨作风影响世人,让人钦佩不已。志在用笔完成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事业的巴尔扎克,笔耕不辍,努力创作,辛苦耕耘,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⑧扎入大地,不慕云淡风轻,是树根的潜修;勇于挑战,不惧艰难险阻,是行动的根植;坚持到底,不畏万苦千辛,是人心的锻铸。‎ ‎⑨不踏实地,驰于空想,何以享千里风光之醉美?望而却步,知难则退,何以感一览众山之豪迈?浅尝辄止,锲而舍之,何以聚金石镂空之匠心?‎ ‎⑩只有戒除浮躁,脚踏实地,像树一样扎根而后长,像水一样盈科而后进,坚实迈好每一步,稳步向前不松懈,才能最终到达一个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做一棵扎根大地的树,在地面开花结果,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注】①盈科:溢满洼地。‎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6.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7.说说选文第⑤-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分)‎ ‎28.选文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40‎ ‎29.从下列道理论据中,选出最适合填在选文第①段横线上的一项。( )(3分)‎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D.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贞观政要》‎ ‎【答案】‎ ‎25.做人行事切忌浮躁,而要沉稳务实,脚踏实地。3分。‎ ‎26.举例论证,1分,举了姚明和刘翔扎实训练才取得辉煌成就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踏实行事的重要意义,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1分。计3分。‎ ‎27.选文第⑤-⑦段是从扎根大地,踏实行事,需要有淡泊的情怀,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三方面进行论述的,1分,与选文第④段(1分)和选文第⑧段中的论述顺序一致(或照应),所以不能调换顺序,1分。计3分。‎ ‎28.选文第⑨段从反面(1分)论述了不踏实行事的弊端,1分,使论证更充分、有力,使论点更突出、鲜明,1分。计3分。‎ ‎29. D,3分。‎ ‎【解析】‎ ‎2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醉人做事要戒除浮躁,脚踏实地。‎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根据前后一致性,议论文的结构才能严谨,完整。这是不能调换的原因。‎ 40‎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示例的分析,本段内容是从反面示例,证明了危害性,从而是论点更有说服力。‎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9.‎ 试题分析:首先要明白每一个选项的意思。A项:是关于工具的要求。B项:是关于修生养性的C项:是关于恒心和毅力的。D 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是关于根基的。与本文论点一致。‎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2014年题组]‎ 一、【2014中考黑龙江省绥化卷】阅读《底线》一文,回答22-25题。(共8分)‎ 底 线 冯骥才 ‎①一次,一位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兴旺,日进斗金。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技术不断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 ‎②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③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个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④我说:“上世纪50年代真有。到了70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⑤锁厂老板笑道“那是什么时候,现在早没影儿了,不信你敞开门试试。”‎ ‎⑥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候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⑦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买,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等等。这些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有被全线突破的忧虑。‎ ‎⑧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正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 ‎ ‎⑨‎ 40‎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的人和事时,究竟是降低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其实,即使社会的底线很脆弱,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像钢铁长城,任凭炮火肆虐,依旧牢不可破。‎ ‎⑩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 (选自《杂文选刊》2013年第7期,有改动)‎ ‎22.选文1-5段举开锁厂老板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引出论题,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解析】‎ 试题分析:议论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主话题引发议论、充当论据、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来概括。‎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答案】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解析】‎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是在文尾总结问题时归纳出论点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案】比喻论证。把“人的底线”比作“钢铁长城”,形象生动地论证了“人的底线可以牢不可破”的观点,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根据不同的论证方法用评价语,如“有力地证明”“形象生动地说明”等。‎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结合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守住底线”的感悟。(2分)‎ ‎【答案】示例:为人做事要坚持原则,遵守社会底线,坚守心灵底线,生活中要遵纪守法,洁身自好,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团结友爱,不要见利忘义,以强凌弱.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解析】‎ 试题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谈谈人在社会生活中在哪些方面什么情况下要“守住底线”,可以反正两方面简要说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2014中考湖南省衡阳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9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40‎ 朱铁志 ‎(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3)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4)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5)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6)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7)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案】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40‎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举例论证。以鲁迅和哈佛大学为例,既论证了“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不同”的观点,又引出并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2分)‎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答案】示例:这句话以“酵母”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巨大作用,优秀的人才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欢迎,同时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正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这里以“酵母”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巨大作用,优秀的人才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欢迎,同时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正能量。‎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有什么优点,你怎样让它成为一种习惯。(2分)‎ ‎【答案】略 ‎【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紧扣文中观点,能具体分析,合理表述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2014中考内蒙古包头卷】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22-26题。(12分)‎ 读书关乎心灵 胡晓红 40‎ 近日见三五好友在网上发表读书照片,并附几句评价。对此我最初只匆匆一扫,觉得朋友很勤奋,工作之余仍能把一些时间腾给读书,心中颇为赞赏。但是再关注他们读的书,发现其中成功学著作、名人自传、励志书籍居多,赞赏之意便少了几分。‎ 成功学著作风靡,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自从它们诞生后,便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但就如我们所看到的,读过励志书的人,并未在阅读之后精神焕发,然后志存高远、悬梁刺股、夜以继日。因为这些书讲述的,只是一个个他人成功的模式化故事,能起的作用大抵是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我从心底认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好书给人的馈赠往往也是思想和心灵上的。真正能够起到励志作用的书并非成功学著作,也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而是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好书不胜枚举。真正的书中良品,能让读书人了解知识的精深,胸怀与精神的清朗,因此我们看到很多博览群书的人,也仍自惭于自身的少知与浅薄。好书使得读书人不敢妄自尊大,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把精力放在学习求索上。读书人真正盼望的,是通过经年的努力与积累,让精神避免躁动和浅薄而接近澄澈。‎ 同时,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好书是写作者废寝忘食的真诚创作,凝结了作者尽心体察的智慧以及经年的积累。那些平实精到的表述,严谨克制的低回,深沉宁静的思想更能打动人、影响人,润物于无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适用于形容它们对阅读者产生的自然却深邃的影响。好书往往是娓娓道来,并非套用统一的模式讲述类似的故事,因此每一次阅读都会成为一次心灵之旅。‎ 人最可悲的是没有主心骨,寻不到自己。书籍在浸润心灵和感染精神后,最为重要的功劳是教人成为自己。好书助读书人自省自知,也使他们的心境变得更为开阔,学会更加尊重他人和环境,更加尊重自己。‎ 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读书关乎心灵,读书渐少又渴望成功的当代人,更需要好书的感染和浸润。心灵丰盈了,意念坚定了,励志的路才会真正好走。‎ ‎ (略有改动)‎ ‎22.作者为何对好友读成功学著作少有赞赏之意?(3分)‎ ‎【答案】 (1)成功学著作只能暂时刺激一下阅读者的神经。(1分)(2)成功学著作并不能真正使阅读者精神焕发,志存高远。(1分)(3)为下文引出“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的观点作铺垫。(1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作者认为好书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案】‎ 40‎ ‎ (1)好书应当触动思想和心灵而不以励志为直接目的。(1分)(2)通过帮助读者一步步建设心灵,使读者自觉地实现自我价值。(1分)‎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4.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好书的作用?(3分)‎ ‎【答案】 (1)好书让人心生敬畏,并激励人不断地学习。(1分)(2)好书能培养人的心性,砥砺人的品格。(1分)(3)好书促人自省自知,教人成为自己。(1分)(4)好书可使人心境开阔,学会尊重他人、环境和自己。(1分)(以上四点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内蒙古包头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方法: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即可。注意,把握关键词,“首先”、“同时”、“最重要”等词语。‎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作者认为成功的含义和条件各是什么?(2分)‎ ‎【答案】 (1)真正的成功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1分)(2)走向这种成功的条件是心灵丰盈,意念坚定。(1分)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内蒙古包头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方法:注意把握相关语段。答案锁定在倒数第二段:所谓成功的路径,并非励志书里说得那么单一,成功的真正定义,理应是在自身最喜欢的领域做出成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每年高考前夕,有的地方的高三考生,把课本和资料从楼上抛向天空,名日:“释放压力”。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2分)‎ ‎【答案】示例:肯定:可以理解,确实可以有一定的释放压力的作用。(1分) 否定:不该如此。这分明是把读书当作了敲门砖。(1分)读书是关乎心灵的事,关乎心灵的事需要坚持一生。(1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内蒙古包头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方法: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两种观点皆可,但理由必须充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2014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牛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牛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评呀!”‎ 40‎ ‎②其实,小到一家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这样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 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批评,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蕴,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④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⑤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牛,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2014年4月9日《人民日报》)‎ ‎17.开头引用墨子严厉批评耕柱子的故事,作用是什么?(3分)‎ 答: ‎ ‎【答案】(3分)引出论题(1分),使表达生动形象(增加读者阅读兴趣),富有说服力(2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根据文意,第②段划横线处应填写的最恰当词语是(3分) ( )‎ A.认真 B.欣然 C.坦然 D.乐意 ‎【答案】(3分)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第②段划线的三个句子,它们的句序能调换吗?请说明理由。(3分)‎ 答: ‎ ‎【答案】(3分) 不能(1分)。 因为这三个句子是按照程度由轻到重的逻辑顺序组织语序的(2分)。‎ 40‎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弄明白各段落的内在联系,并注意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明确句子间的关系,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这里学生能答出“逻辑顺序”或“轻重”或“递进”的意思即可。‎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答: ‎ ‎【答案】(3分) 正反对比论证 ‎【解析】‎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此处学生能理解③④都是先反后正的对比论证手法。‎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归纳 归纳 1:把握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有的议论文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就是中心论点统率各分论点,各分论点证明阐释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词“是”或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语言要明确,不能是模棱两可、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作为论点的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句。论点应正确、鲜明。‎ 归纳 2:分析论据。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律等。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被论据证明。论据应典型、确凿。‎ 归纳3:把握段(句)在文中作用。‎ 归纳 4: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用列举的具体事例、现象、统计数据以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摆事实。‎ 作用: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名人名言、被人们承认的理论以及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又称讲道理。‎ 作用: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更使人信服。 ‎ ‎(3),比喻论证: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40‎ 作用:突出强调。‎ ‎(5),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二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等。‎ 归纳 5: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它要求议论语言周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否则议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就立不起来,从而失去了文章的战斗力,所以严密性是议论文语言的第一要素。此外,议论文是说理文,要求文章应有明确的概念、严密的推理。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易错易混 ‎1.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由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是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2.区分论题和论点:论题是文章所议论的问题、话题,指出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而论点是作者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 ‎3.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4. 分清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立论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斥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确立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的方法可以是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解题技能 一、把握论点 ‎1.位置法:‎ ‎(1),题目即中心论点;‎ ‎(2),在开头,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3),在中间,需仔细阅读全文,才可发现文章论点;‎ ‎(4),在结尾,即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具有总结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 ‎2.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表明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从全文看,它必须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3.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4.论据反推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40‎ 二、分析论据 ‎1.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2.概括论据内容时,要做到准确。‎ ‎  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对象)+事情。‎ ‎3.论据的作用。答题要点有两方面:‎ ‎(1),事实论据 ‎ 作用:“什么”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什么”这一论点。‎ ‎(2),道理论据 ‎ 作用:什么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什么”这一论点。‎ ‎4.补写论据 ‎  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如果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补写事实论据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 三、把握段(句)在文中作用 ‎1.开头的作用:‎ A.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b.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c.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d.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e.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f.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2.中间段落的作用:‎ 承上启下(一般中间用逗号隔开,逗号前是承上,逗号后就是启下) ‎ ‎3.结尾的作用:‎ A.深化中心论点,提出什么的结论。b.强调什么的中心论点。c.发出什么的号召或希望人们什么。d.补充论证了什么(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e.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f.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四、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情形如下: ‎ 40‎ ‎(1),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什么(概括事例)证明了什么(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样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比作什么,证明了什么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什么的观点。 ‎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五、议论文的语言 ‎1.解答“明确文中某个词语的指代内容”这类题目时,要分两种情况考虑: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二是在原文中找出其指代的内容,如果是代词的话,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看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2.解答“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3.解答“重点词句赏析”类试题时,一般都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明、严谨、概括性强)。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 (1)“某某”词好在哪里?能不能删掉?(几乎、常常、更、最、将要等)‎ 答题格式: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什么(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删掉“某某”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显得太绝对化了(删掉后原文文意发生了不符合实际的变化)。‎ ‎(2)简要分析加点词(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表达作用)。‎ 如:(2010年安徽)9题: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3分)(原文见135页“聚焦安徽中考”第二题)‎ 答案可归纳为:运用比喻,通俗形象地证明接受科学挑战正是为了求真求是。‎ 答题格式:(“某某”词(句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什么(论点)。‎ 40‎ 备注:分析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性的句子和关键词语,它们内涵丰富,意义深刻,要反复琢磨。还要留意关联词语,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修饰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在具体文章分析中:‎ ‎ A.语言准确表现为: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 避.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 ‎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简洁。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 典例:(2015年中考辽宁辽阳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5-29题。(15分)‎ 同执着前行 ‎①漫漫人生路,我们会遇到各种考验、各种磨难,而获得成功和实现梦想需要我们的坚持,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 ‎②同执着前行,照亮求学之路。学习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学习需要坚持和耐心。谢觉哉云:“万事从来贵有恒。”明初文学家宋濂为了学习知识,不顾路途的遥远,去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前辈请教。烈日挡不住他,风雨阻止不了他,斥责打骂也无法使他退却。他心中只想着学习,执着干对知识的渴求,便感觉不到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漫漫求学路,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最终成为明代著名的大学士。‎ ‎③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凡成大器者,必有志。只有心中有梦想,为了梦想执着前行,才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扎克曾说:“经历磨难,而仍旧坚持下去,才是奋斗者的本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他潜心修史,遭受宫刑之辱后也不改其志,忍辱负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翻阅着前人记载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将其整理成生动活泼的文字。十三载春秋,桌上的灯花燃了又落,落了又燃,若没有他的执着坚持,怎会有《史记》两千余年经久不衰的传奇?‎ ‎④然而,仍有许多人在经历磨难考验时不能够执着前行,荷兰画家梵·高,其在世时没有人理解他的作品,懂他的艺术。在世人的冷眼嘲讽下,他没有执着投入艺术创作,而是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假若他能向着自己的艺术执着前行,他将会给世人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了执着,留给后人,也留给自己一个永远的遗憾。‎ ‎⑤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么,这放弃与坚持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各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无不是在求索路上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勇士。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克服一切阻力,与执着同行,才能在前进的路上勇往直前,一路高歌。‎ ‎⑤让我们沿着成功者的足迹前行,向成功的大门迈进!‎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选自《作文通讯》2015年第5期,有改动)‎ 40‎ ‎26.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7.简要分析选文第③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28.选出不适合充当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 )(3分)‎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C.—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D.不要轻易放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29.成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你认为,除了“执着”,还有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答出一点并阐述其对成功的重要意义。(50字左右)(3分)‎ ‎【答案】‎ ‎25.人生中,经历磨难、考验时(1分),我们要执着坚持才能获得成功(或“实现梦想”)(1分)。(共计2分)(答“坚定梦想,同执着前行,照亮前方的路”得1分)‎ ‎26.举例论证(1分),列举了宋濂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坚持勤奋求学,终有所成的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同执着同行,照亮求学之路”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1分)(共计3分)‎ ‎27.首先提出“同执着前行,照亮事业成功之路”的观点(1分),接着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进行道理论证(1分),然后从正面列举了司马迁受宫刑仍执着坚持不改其志,终成《史记》的例子,从反面列举了梵·高遇世人嘲讽时没有执着坚持,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的事例(1分),对比论证了观点 ‎(1分)。(两个事例概括不全,该点不得分)(共计4分)‎ ‎28.B (3分)‎ ‎29.参考示例:理想 理想是奋斗的原动力,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它像一束灯光,指引我们前行;它像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奋进;它更像是前行途中的加油站,每当你累了、倦了、想要放弃了的时候,想到它就会觉得浑身充满力量。没有理想就不能成就奋斗的人生!‎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40‎ ‎ 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7.‎ 试题分析: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8.‎ 试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具有恒心,而: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表现的中心含义是“积累”。故B项不能作为论据。‎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9.‎ 试题分析:此提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答出决定成功的因素,如“理想”、“勤奋”、“方法”等;阐述重要意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1年模拟 ‎(一)(江苏省无锡市江南中学2015届九年级模拟) 议论文阅读(7分)‎ ‎①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 ②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③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④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40‎ 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勤奋是成功的最根本条件?(3分)‎ 说说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 ‎【答案】‎ 在成功的三个条件中,作者认为人无力决定“天资” (1分),而机遇也没有办法预期(1分),人在这两个方面无能为力。既然如此,就只剩下勤奋,能由自己决定。(1分)‎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各1分),充分有力的论证了勤奋对成功具有重要作用。(2分)‎ ‎【解析】‎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在三个分论点中,作者认为人无力决定“天资” ,而机遇也没有办法预期,人在这两个方面无能为力。既然如此,就只剩下勤奋,能由自己决定。‎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江苏省无锡市玉祁初级中学2015届九年级模拟)议论文阅读(5分)‎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 孟于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谚语 “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 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 论语》 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是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自身吗?‎ ‎④ 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 修身——‎ 40‎ 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 ‎(选自杨绛《 走到人生边上》 ,有删改)‎ 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2 分)‎ 第② 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引出了论证的观点“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强调人修身的必要性.( 2 分)‎ 论证(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只有吃苦受累,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3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2015届九年级语文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 企业如人,重在其神 ‎ 张 真 ‎①说起企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有人说,企业是赚钱的机器。有人说,企业是员工的“家园”;有人说,企业是员工的“平台”。有人说,企业是经济实体;有人说,企业是小小社会。‎ ‎②依我之见,企业恰如人。‎ ‎③企业如人,其形相似:人有貌别,企有行别;人有性别,企有品别;人有高矮,企有大小;人有胖瘦,企有盈亏。‎ ‎④更重要的,企业如人,其神相近:人有高下,企有优劣;人有善恶,企有好坏。人的高下善恶,在荀子的笔下曾被描述为“四种人”,曰:“国宝”、“国器”、“国用”、“国妖”。这“四种人”,也恰如四种企业。‎ 40‎ ‎⑤一是“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国宝”式企业。这样的企业,言必信,行必果,始终把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放在至高、至上、至大的位置。企业凝聚力强——近悦远来;产品辐射力大——内外闻名;利税贡献力高——遥跑前列,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 ‎⑥二是“口不能言,身能行之”的“国器”式企业。这样的企业,干得比说得好,往往是潜心做事,低调做人,不求“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网上有论,电视有影”,只求产品过得硬,企业日子好,员工幸福感强,能为社会多提供就业岗位,能为国家多提供财政收入,是国家经济的坚实基础。‎ ‎⑦三是“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国用”式企业。这样的企业,上懂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提供咨询、法律等服务,解人之困,帮人之难,助人之力,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危难中得到帮助,从而开始新生活,创造新业绩,是国家与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⑧四是“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式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挂的是羊头,卖的是狗肉;外表是“糖衣”,实际是“炮弹”。为了一己一企之利益,不惜牺牲大众消费者之利益,甚至不惜以身试法、谋财害人:把假品当真品、把毒品当营养品,诸如树胶变蜂胶、三聚氰胺毒奶粉等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作”。‎ ‎⑨企业如人,人有思维。思维的动力在于人的本性中有一种“人往高处走”的“基因”。往高处走,就要依据规律,科学发展。科学,是一门学问。没有老实的态度,没有求真的欲望,只想投机取巧,只靠花言巧语,也许能得势于一时,但永远难得势于一生,更难得势于子子孙孙。‎ ‎⑩《汉书·司马迁传》中有句名言:“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企业如人,就要如人一样,生,要有一种精神:重文化、重品位、重境界。托,要有一种形体:重产品、重品牌、重名牌。毕竟,企业之“ ”需“ ”为基;企业之“ ”需“ ”而立。‎ 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分论点?(3分)‎ 在最后一段的横线上依次填上“形”或“神”字。(2分)‎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括号中的词语?为什么?(3分)‎ 没有老实的态度,没有求真的欲望,只想投机取巧,只靠花言巧语,也许(他们)能得势于一时,但永远难(不能)得势于一生,更难得势于子子孙孙。‎ 这篇议论文总体上采用的是哪种结构形式?请具体说明。(3分)‎ 有人认为第⑨段应该移至原文的第③段之后做第④段,原来的第④段改为第⑤段,这样安排才能与第④段开头的“更重要的”这四个字的意思相吻合。你同意这样的改动吗?为什么?(3分)‎ ‎【答案】‎ 中心论点是“企业如人,重在其神”。分论点有三个:企业如人,其形相似;企业如人,其神相近;企业如人,人有思维。‎ 神 形 形 神 都不能换。“也许”表示“得势于一时”可能性的存在,换成“他们”就完全肯定了这些企业能“得势于一时”;“难”表示“得势于一生”很困难,但也有可能性,换成“不能”就排除了任何可能性,不准确。()‎ 40‎ 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或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总:①②;分:③~⑨;总:⑩。‎ 不同意,因为文章的三个分论点之间具有递进关系:先说两者“形似”;接着说“神近”(“神近”比“形似”更重要,递进一层);再说企业必须具有像人一样的“往高处走”的思维“基因”(这是在回答“怎样做到企业与人的‘神近’”后,又进了一层)。“更重要的”是“神近”相对于“形似”而言,第⑨段是用来说明怎样做到“神近”的,故应在阐述四种企业之后而不宜前置。‎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我们注意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需先读懂原文,找出“形”、“神”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回答。‎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为了使文章语言准确严密,作者通常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数量等方面进行修饰限制。对于此类题,我们可以从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得体性三个方面分析。‎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要理清文章的思路,首先,看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其次,看正文是从几个方面分析论证的,其中着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再次,进一步研究这么安排的道理。这样答案就清楚了。‎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段落顺序的先后,可以从以下三点考虑。首先,看段落间的连贯性,怎样组合最连贯;其次,看层次结构的照应性,文章段落的安排往往存在前后照应现象;再次,看段落间的逻辑性、合理性,比如本题三个观点存在递进关系,我们从这一点分析本题答案就比较清晰了。‎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5届九年级一模)阅读语段,完成27——34题。(共18分)‎ ‎ 豪气干云 陈鲁民 ‎①有个词语叫“豪气干云” ,形容豪气高到触碰到云的地步。倘举例说明,那就是荆轲吧,他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②可见,做人贵有豪气。‎ 40‎ ‎③有了豪气,襟怀、志向、胆识就有了立足之地。西汉人陈汤,素有大志,他给皇帝的战报中,汇报了消灭入侵匈奴人数后,加了一句千古名言:“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啥时候想起来都叫人热血沸腾。有了这样豪迈、雄壮、凛然的气势,国家就不可战胜,民族就不会受辱,秦时明月的皎洁,汉时雄关的巍峨,就会代代相传,中华子民就会永享安康。‎ ‎④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宋人张孝祥,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那时,秦桧正一手遮天,权倾朝野,好友劝其不该锋芒太露,担心秦桧报复。张孝祥回答得十分痛快:“无锋无芒,我举进士干什么?有锋有芒却要藏起来我举进士干什么?秦桧当政我怕他,我举进士干什么?”这三问酣畅淋漓,荡气回肠,足以告慰古今一切豪 放之士。‎ ‎⑤有了豪气,就拥有了人生的坐标和航向。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襟怀与壮志,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     甲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     乙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丙    ……‎ ‎⑥豪气与大话有时很难分清,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是豪气,说了做不到,则为大话。钱钟书在清华放出豪言:“要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基本做到了,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值得看的书,扫荡了不止一遍,后来熟悉到哪本书放在哪一架,哪一格都清清楚楚。这,就是豪气。‎ ‎⑦个人要有豪气,才能活得有声有色;国家民族有豪气,才不被人欺负,领土、领海才 不被人蚕食。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没有实力的豪气,如同纸上画饼,只是自欺欺人。读南宋时期那些主战派诗人的豪言壮语,常觉心酸和无奈,国家积贫积弱,朝廷昏聩无能,根本没有实力与女真人的虎狼之师抗衡,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辛弃疾,也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史为鉴,我们唯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拼搏,富国强兵,才能不怒自威,不言自雄,堂堂正正,顶天立地。‎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4第12期,略有改动)‎ ‎27.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2分)‎ ‎28.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29.第②段与③④⑤段的结构关系是怎样的?(2分)‎ ‎30.研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2分)‎ 事  例 作  用 ‎(1)‎ 有力地证明了“有了豪气,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 辛弃疾空怀报国志 ‎(2)‎ ‎31.下面三个短语是从选文第⑤段中抽出来的,请根据文意,将它们还原到文中的甲、乙、丙处。(3分)悲壮与不朽     从容与决绝     潇洒与自信 ‎32.下面两题任选其一作答。(2分)‎ 40‎ ‎(1)仿照⑤段灰体字部分的内容,再补写一句,做到句式相同,切合本段论述内容。‎ ‎(2)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举例要典型,内容要充分。‎ ‎33.文章第⑥段是否离题?请简述理由。(2分)‎ ‎34.阅读完本文,请就你自身的学习谈谈你对“豪情干云”的深入理解和体会。(2分)‎ 示例:“豪气干云”在当下反腐倡廉的局势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加强防逃工作,布下天罗地网,决不能让腐败分子躲进“避罪天堂”、逍遥法外。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对国际追逃追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和地方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中央精神和“天网”行动方案,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布下天罗地网,坚决把腐败分子追回来绳之以法。‎ ‎【答案】‎ ‎27.做人贵在有豪气(个人、国家民族都必须有豪气) (2分)‎ ‎28. 解释什么是豪气干云(1分),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1分),引出论点(1分)吸引读者(1分)(答出三点就给满分,共3分)。‎ ‎29. 总分关系(2分)‎ ‎30.(1) 张孝祥上疏昭雪岳飞,不怕报复。‎ ‎(2) 有力地证明了豪气要以实力为后盾。 (2分;每空1分,意近即可)‎ ‎31. 甲:潇洒与自信  乙:悲壮与不朽  丙:从容与决绝 (3分;每空1分)‎ ‎32. (1)仿写到位,句式相同,人名与诗词对应,体现本段论述内容即可。(2)举例正确,语句流畅,事例典型,并能论证本段的论证内容。(2分,任选其一做答)‎ ‎33. 不离题。第⑥段论述有豪气应言行一致,深入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深入)。(2分;论述内容和作用各1分;只答“不离题”不给分)‎ ‎34.结合自己的学习阐释对文题的理解即可,语言流畅,观点鲜明,论述充实有力。(2分)‎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从文章的开头部分来概括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0‎ ‎29.‎ 试题分析:常用的议论文结构形式有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四种,学生弄明白各段落的内在联系,并注意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这里是总分关系。‎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0.‎ 试题分析:论证方法与作用分析答题方法:具体如下: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这里学生找出相对的论据和论点,总结正确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1.‎ 试题分析:“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应对应“潇洒与自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应对应“悲壮与不朽”;“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应对应“从容与决绝”。‎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2.‎ 试题分析:(1)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2)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这样的事例或道理才具有说服力。‎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4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