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2(带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2(带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每小题一分,1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  A. 牛奶变酸 B. 气球爆炸 C. 汽油挥发 D. 西瓜榨汁 ‎ ‎2.蔗糖是储藏在甘蔗、甜菜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  B. 蔗糖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22:11‎ ‎  C. 蔗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  D. 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3.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 碘加入汽油中 B. 面粉加入水中 ‎  C. 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 植物油加入水中 ‎ ‎4.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  A. 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  B. 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  C. 油锅着火,可用水灭火 ‎  D. 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 ‎5.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  B. 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  C. 铝壶内的水垢用质量分数为18%的热盐酸长时间浸泡 ‎  D. 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6.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  A. 浓硫酸 B. 硝酸铵固体 C. 氧化钙 D. 氢氧化钠固体 ‎7.“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充在食品包装里以防腐 ‎  B. 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  C. 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  D. 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 ‎8.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 ‎  A. 2H2+O22H2O B. 2H2O2H2↑+O2↑‎ ‎  C. 2CO+O22CO2 D. H2+Cl22HCl ‎9.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  A. 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 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  C. 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 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  A. Fe、Ag、CuSO4溶液 B. Fe、Cu、AgNO3溶液、稀盐酸 ‎  C.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D. Cu、Ag、Fe、稀盐酸 ‎ ‎11.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  B. 3CO2中“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  C. Cu2+中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价 ‎  D.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2 ‎ ‎12.要使如图所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 ‎  A. 氢氧化钠和水 B. 硝酸铵和水 ‎  C. 锌粒和稀硫酸 D. 碳酸钙和稀盐酸 ‎ ‎1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 ‎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14.下列各组物质可由金属直接与酸反应生成的是(  )‎ ‎  A. CuCl2 MgSO4 B. FeCl3 ZnCl2 C. ZnSO4 AgCl D. FeSO4 AlCl3 ‎ ‎15.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  A. 放出H2的质量是B>A>C B.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  C.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 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 ‎16.下列化学反应中,符合如图卡通画情景的是(  )‎ ‎  A. C+2CuO═2Cu+CO2↑‎ ‎  B. Cu+2AgNO3=Cu(NO3)2+2Ag ‎  C. Fe2O3+3CO═2Fe+3CO2‎ ‎  D. BaCl2+Na2SO4═BaSO4↓+2NaCl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3分)‎ ‎17.请用化学用语表达 ‎(1)盐酸中溶质是      .‎ ‎(2)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正三价      .‎ ‎(3)三个硫酸根离子      .‎ ‎(4)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1)P点的含义是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写物质序号).‎ ‎(4)要使得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      、      .‎ ‎(5)若a溶液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 ‎(6)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物质是      .‎ ‎(7)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 A.c>a=b B.a=b>c C.a>b>c D.b>a>c.‎ ‎ ‎ ‎1)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的类型为      .‎ ‎(2)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      (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同时看到U型管      (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 ‎ ‎2)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利用活性碳的      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 ‎21.在“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顺序是      .‎ 三.简答题(共21分)‎ ‎2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不能用铁质容器配置波尔多液(硫酸铜容易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      .‎ ‎(2)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浑浊      .‎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 ‎ ‎23.(1)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X+5O2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出X的化学式:      .‎ ‎(2)尾气中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处理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在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 ‎ ‎24.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分子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      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      不同,所以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 ‎2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化合反应      有单质参加,.溶液      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的稳定的液体      是溶液.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比不饱和溶液浓. ‎ ‎26.锶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见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②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③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 ‎ ‎ ‎ 四.实验探究(21分)‎ ‎27.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      .如果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 ‎ ‎28.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Al>Cu ②Al>Cr>Cu ③Al>Cu>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 ‎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填序号)‎ ‎【回答问题】‎ ‎(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r与硫酸反应生成正2价的硫酸盐).‎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 ‎(5)【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      ,②      .‎ ‎ ‎ ‎29.用固体溶质和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      ,      ,      装瓶贴标签.‎ ‎ ‎ ‎ ‎ 六、我会计算(共2小题,计13分)‎ ‎30.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氮元素42kg.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 ‎ ‎31.某校同学探究附近赤铁矿中Fe203的纯度.他们采集了20.0g样品,加入稀盐酸,其反应为:Fe203+6HCl═2FeCl3+3H20,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84.0g,过滤得到滤渣4.0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不考虑实验中的损耗).求:‎ ‎(1)赤铁矿样品中Fe203的质量是多少?其纯度为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 ‎ ‎ ‎2014-2015学年北京市朝阳四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每小题一分,1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下列过程中,主要依靠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  A. 牛奶变酸 B. 气球爆炸 C. 汽油挥发 D. 西瓜榨汁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牛奶变酸的过程中有酸性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气球爆炸的过程中,是内部压强过大而超过承受限制引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是由于分子运动导致分子间隔改变而发生的状态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西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2.蔗糖是储藏在甘蔗、甜菜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  B. 蔗糖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22:11‎ ‎  C. 蔗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  D. 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蔗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2.1%,故选项说法错误.‎ B、1个蔗糖分子是由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1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蔗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12:22:11,故选项说法正确.‎ C、蔗糖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2):(1×22):(16×11)≠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1=34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 碘加入汽油中 B. 面粉加入水中 ‎  C. 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 D. 植物油加入水中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 分析: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形成溶液必须满足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不溶性物质只能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而不能形成溶液.‎ 解答: 解:A、碘可以溶解在酒精、汽油等有机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 B、面粉不能溶于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放置后面粉慢慢沉淀,混合物不具有均一稳定性,不能得到溶液.故不选;‎ C、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却不能溶解在汽油中,因此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故不选;‎ D、植物油不溶于水,混合所得为乳浊液.故不选.‎ 故选A 点评: 均一,指溶液各处的组成、性质相同;稳定,指溶液在外界条件不变时长时间静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出现分离现象.‎ ‎ ‎ ‎4.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  A. 有人不慎跌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  B. 厨房中的煤气大量泄露时,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  C. 油锅着火,可用水灭火 ‎  D. 图书档案起火,用大量水浇灭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 B、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C、由油的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判断.‎ D、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 解答: 解:A、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中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进入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深洞前应采取安全措施,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打开抽油烟机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用水灭火,油会浮于水面上,不能起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图书档案起火,不能用大量水浇灭,否则容易受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5.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 ‎  A. 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  B. 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  C. 铝壶内的水垢用质量分数为18%的热盐酸长时间浸泡 ‎  D. 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金属可以与氧气、酸能发生反应,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 解答: 解:A、铝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能阻止内部的铝与氧气接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不需使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故A错误;‎ B、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而使药效降低,故B错误;‎ C、除去水垢后的铝壶是铝与盐酸接触,能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 D、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可以采用覆盖保护层的方法防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 ‎ ‎ ‎6.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  A. 浓硫酸 B. 硝酸铵固体 C. 氧化钙 D. 氢氧化钠固体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一定量的溶液在温度变化时溶液中溶质量的变化.‎ 解答: 解:根据题意不难得知,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即溶液中溶质增多;而乙中的固体增加,即溶液中溶质减少,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应该是温度升高时所引起的这系列的变化,因此加入的物质应该是溶于水放热的,而浓硫酸、氧化钙、氢氧化钠溶于水都会放热,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 ‎ ‎7.“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  A.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充在食品包装里以防腐 ‎  B. 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  C. 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  D. 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元素的概念;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氮气的性质解答;‎ B、根据未开启的地窖、窖井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解答;‎ C、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铅笔的成分解答.‎ 解答: 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充在食品包装里以防腐,正确;‎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可能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帮助呼吸,故不可冒然进入,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正确;‎ D、铅笔的成分是石墨和粘土混合制成的,小孩经常咬铅笔,不会导致铅中毒,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微观构成以及物质的用途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 ‎ ‎ ‎8.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 ‎  A. 2H2+O22H2O B. 2H2O2H2↑+O2↑‎ ‎  C. 2CO+O22CO2 D. H2+Cl22HCl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表示:2个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1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发生反应,反应生成2个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因此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根据该反应中反应物的组成特点及反应的基本类型,可判断所给四个反应中与图示反应相符的一个反应.‎ 解答: 解:A、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 C、该反应是化合物一氧化碳的2个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与图示反应一致,故正确;‎ D、该反应中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与图示反应不一致,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明确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结合反应进行判断是解题的关键.‎ ‎ ‎ ‎9.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 ‎  A. 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  B. 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  C. 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  D. 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氯化铜溶液和铝箔的组成元素,分析猜想的物质是否符合元素种类不变的基本规律,对猜想、实验进行评价;或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类比,判断猜想所具有的可能性,对猜想、实验进行评价.‎ 解答: 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的氯化铜溶液中含有氢元素,推测生成氢气不违反反应前后元素不变的规律;故A有价值;‎ B、根据金属铝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因此,猜想氯化铜溶液呈酸性有其道理;故B有价值;‎ C、氨气由氮、氢元素组成,反应前各物质中都不含氮元素,猜想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没有价值;‎ D、氯化铜为盐,其溶液与铝反应只能产生铜,而实验中却产生气泡,因此猜测溶液变质,通过更换溶液进行验证;故D有价值;‎ 故选C.‎ 点评: 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时,要符合基本的规律或物质的性质,毫无道理甚至违背基本规律的猜想都是无价值的猜想.‎ ‎ ‎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  A. Fe、Ag、CuSO4溶液 B. Fe、Cu、AgNO3溶液、稀盐酸 ‎  C. 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D. Cu、Ag、Fe、稀盐酸 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实验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设计,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对于实验方案能否得出结论,要从是否能够彼此反应与否来进行验证,若都不反应或者都反应,就可能得不到结论.所以要对每个方案都要分析论证.‎ 解答: 解:在欲探究的三种金属铁锌、铜、银活动性为锌>铜>银.所以我们在实验设计时可以设计的最简单 的就是三种药品的方法:①取中间的金属对应的可溶性的盐溶液,其余两种都用单质,本题就是Fe、CuSO4溶液(其他可溶性铜盐也可以)、Ag.具体操作是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Fe和Ag单质后滴加几滴铜的盐溶液,观察实验现象.铁的表面变红,得出:Fen>Cu;而Ag的表面无明显现象,得出Cu>Ag.所以Fe>Cu>Ag.这就是对应的A方案.所以A 正确.②取中间的金属的单质,另外两种取对应盐溶液.本题就是铁盐、铜片、银盐.具体操作:将亚铁盐和银盐分别滴加到打磨后的铜片上(分开),观察实验现象.滴加亚铁盐处无明显变化,说明Fe>Cu;滴加银盐处颜色变成白色,说明Cu>Ag.在上面的两类方案中,②在操作起来更方便快捷,现象对比更明显.‎ ‎ B、Fe、Cu、AgNO3溶液、稀盐酸.具体实验为Fe、Cu先后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Fe和Cu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得出:Fe>Ag和Cu>Ag,而Fe和稀盐酸反应,Cu和稀盐酸不反应,则得出:Fe>Cu.所以得出Fe>Cu>Ag. 正确.‎ ‎ C、Cu、FeCl2溶液、AgNO3溶液.可以进行的实验时将铜粉或者铜丝分别插入(或加入)到FeCl2溶液和AgNO3溶液,铜丝遇到 Fe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得出Fe>Cu;遇到AgNO3溶液表面变成白色,溶液也变成蓝色,得出Cu>Ag.所以得出Fe>Cu>Ag.正确.‎ D、Cu、Ag、Fe、稀盐酸.将稀盐酸分别滴加到Cu、Ag、Fe金属上,只有Fe表面有气泡生成,证明Fe>H;其余均无明显现象,得出H>Cu,H>Ag.这样可以得出Fe>Cu,Fe>Ag.至于Cu和Ag哪个更活泼,实验无法下结论.错误.‎ 故选D 点评: 对于不同的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设计,一定要逐一分析验证,看能否将所给金属依次分析得出结论.‎ ‎ ‎ ‎11.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2K+中的“2”表示钾离子的个数是2‎ ‎  B. 3CO2中“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  C. Cu2+中的“2”表示铜的化合价是+2价 ‎  D.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是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结合写在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该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和离子符号中右上方数字表示所带电荷数来对选项中每个数字的含义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A、2K+中的“2”在离子的前面,表示离子的个数;故正确 B、3CO2中“2”在物质化学式中,表示原子个数;故正确 C、Cu2+中的“2”在离子右上方数字,表示所带电荷数;故错误 D、H2O中的“2”在化学式中,表示原子个数;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化学符号多而杂,较难理解,特别符号周围数字的理解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有关符号含义的题目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亦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和考点.可将它们分类归纳,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 ‎ ‎12.要使如图所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固体和液体不可能是(  )‎ ‎  A. 氢氧化钠和水 B. 硝酸铵和水 ‎  C. 锌粒和稀硫酸 D. 碳酸钙和稀盐酸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气的制取和检验;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气球要鼓起,则固体与液体混合能产生气体或者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与水混合溶解会放出大量的热,瓶内压强变大,故A正确;‎ B、硝酸铵与水混合溶解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瓶内压强减小,故B不正确;‎ C、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故C正确;‎ D、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混合溶解或反应与压强变化知识的结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 ‎ ‎13.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  B. 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 ‎  C. 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  D. 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要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从两个方面考虑:溶质可能称少了,溶剂可能量多了,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这两种情况都能使质量分数偏小.‎ 解答: 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左盘,如果未使用游码,称量氯化钠质量是不变的,因为左右平衡,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故A错误;‎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偏大,即量水量多了,故B正确;‎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说明溶液中水少了,即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中时,不慎洒出部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已经配好了,溶液是均一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配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从溶质和溶剂两个方面考虑.‎ ‎ ‎ ‎14.下列各组物质可由金属直接与酸反应生成的是(  )‎ ‎  A. CuCl2 MgSO4 B. FeCl3 ZnCl2 C. ZnSO4 AgCl D. FeSO4 AlCl3‎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铁与酸反应时生成的是亚铁盐.‎ 解答: 解:A、铜不与盐酸反应,不能由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亚铁,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错误;‎ C、锌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银不与盐酸反应,不能由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错误;‎ D、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铝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 ‎ ‎ ‎15.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 ‎  A. 放出H2的质量是B>A>C B.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  C.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 相对原子质量是C>B>A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 根据一定质量的质量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解答: 解: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C;故A不正确;‎ 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B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A、大于C,可判断三种金属中B的活动性最强;故B不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等质量的三种金属B最先完全反应,因此反应速度最大的是B而不是A;故C不正确;‎ D、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A>B>C;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C>B>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 ‎ ‎16.下列化学反应中,符合如图卡通画情景的是(  )‎ ‎  A. C+2CuO═2Cu+CO2↑‎ ‎  B. Cu+2AgNO3=Cu(NO3)2+2Ag ‎  C. Fe2O3+3CO═2Fe+3CO2‎ ‎  D. BaCl2+Na2SO4═BaSO4↓+2NaCl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卡通画情景可知,该反应为活泼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由卡通画情景可知,该反应为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A、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不是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B、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为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的反应不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钡与硫酸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盐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3分)‎ ‎17.请用化学用语表达 ‎(1)盐酸中溶质是 HCl .‎ ‎(2)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正三价 2O3 .‎ ‎(3)三个硫酸根离子 3SO42﹣ .‎ ‎(4)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Al2O3 .‎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O2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每个氯化氢分子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盐酸的化合价应该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3;‎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 解答: 解:(1)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可以表示为HCl;‎ ‎(2)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为正三价,可以表示为2O3;‎ ‎(3)三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3SO42﹣;‎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在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是+3,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氧化铝中铝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2:3,可以表示为Al2O3;‎ ‎(5)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为CO2.‎ 故填:HCl;2O3;3SO42﹣;Al2O3;C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 ‎ ‎1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1)P点的含义是 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克 .‎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不能 (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c<b<a (填写物质序号).‎ ‎(4)要使得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蒸发溶剂 、 升高温度 、 加入溶质 .‎ ‎(5)若a溶液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冷却热饱和溶液 .‎ ‎(6)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物质是 c .‎ ‎(7)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D ‎ A.c>a=b B.a=b>c C.a>b>c D.b>a>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进行解答;‎ ‎(2)根据t2℃时a物质的溶解度50g进行解答;‎ ‎(3)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进行解答;‎ ‎(4)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解答;‎ ‎(5)根据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进行解答;‎ ‎(6)根据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进行解答;‎ ‎(7)根据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溶液温度改变时,溶液中有有关量的变化进行解答.‎ 解答: 解:(1)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克;故填: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克;‎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50g,所以t2℃时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a物质,所以形成溶液的质量为75g,所以不能形成80g溶液;‎ ‎(3)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c<b<a;‎ ‎(4)由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要使得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加入溶质;‎ ‎(5)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若a溶液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 ‎(6)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低到t1℃时.没有晶体析出的物质是c;‎ ‎(7)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由于b的溶解度最大,因此b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a与c的溶解度相等,因此a和c的质量分数相等,温度升高到t2℃时,a、b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析出固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因此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故答案为:(1)在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0克;‎ ‎(2)不能;‎ ‎(3)c<b<a;‎ ‎(4)蒸发溶剂;升高温度;加入溶质;‎ ‎(5)冷却热饱和溶液;‎ ‎(6)c;‎ ‎(7)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已知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Fe3O4+4H2 ,反应的类型为 置换反应 .‎ ‎(2)铁虽然常温下与水不反应,但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一周以后发现铁钉表面锈蚀.图中a、b、c三处锈蚀情况最严重的是 b (填字母),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b处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 .同时看到U型管 左端上升,右端下降 (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 考点: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与方法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分析反应类型.‎ ‎(2)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 解答: 解:(1)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故b处锈蚀最严重,铁生锈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使试管内压强变小,外界气压将红墨水压的左高右低 故答案为:‎ ‎(1)3Fe+4H2OFe3O4+4H2,置换反应 ‎(2)b;b处铁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左端上升,右端下降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 ‎ ‎2)为了全民的健康,卫生部推广使用强化加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 元素 (填单质、原子或元素).‎ ‎(2)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是蔗糖.利用活性碳的 吸附 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考点: 元素的概念;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解答: 解:(1)在强化加铁酱油中,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这里的铁指铁元素.‎ ‎(2)活性炭可吸附色素、异味等,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故答案为:(1)元素;(2)吸附.‎ 点评: 化学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要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在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 ‎21.在“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残存很少.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顺序是 Fe、Cu、Au .‎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金属与氧反应的难易与金属活动性有关,根据金属锈蚀程度判断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解答: 解:由题中信息: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说明三种金属在相同环境中铁更容易发生反应,铜次之,金则不发生反应,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金;‎ 故答案为:Fe、Cu、Au(或铁、铜、金);‎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活动性,金属与氧反应的难易与金属活动性有关.‎ ‎ ‎ 三.简答题(共21分)‎ ‎2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不能用铁质容器配置波尔多液(硫酸铜容易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 Fe+CuSO4═FeSO4+Cu .‎ ‎(2)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 ‎(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 CuO+H2Cu+H2O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铁能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 解答: 解:(1)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 故填:Fe+CuSO4═FeSO4+Cu;Ca(OH)2+CO2═CaCO3↓+H2O;CuO+H2Cu+H2O.‎ 点评: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 ‎ ‎2)一氧化氮是工业制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X+5O2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出X的化学式: NH3 .‎ ‎(2)尾气中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处理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在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CO+2NO2CO2+N2 .‎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可得所求物质的化学式.(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写出方程式.‎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及原子个数不变,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各元素及原子个数为:N,4;O,10;H,12; 已知反应物中各元素及原子个数为:O,10; 比较可知X中含有N和H元素,原子个数分别为1和3,故化学式为 NH3,故答案为NH3‎ ‎(2)根据反应物是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条件是催化剂,写出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故答案为2CO+2NO2CO2+N2‎ 故答案为:(1)NH3 (2)2CO+2NO2CO2+N2‎ 点评: 解此类题需认真仔细,逐一分析,要会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正确书写方程式,这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 ‎ ‎ ‎24.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分子在 分子在不断运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 分子构成 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不同,所以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物质的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 解:浓郁的花香遍布长安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 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故答为:在不断运动;分子构成;碳原子排列方式.‎ 点评: 准确理解分子的特征,会用来解释一些现象、变化等.‎ ‎ ‎ ‎2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化合反应 不一定 有单质参加,.溶液 一定 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的稳定的液体 不一定 是溶液.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浓溶液,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 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化合反应是“多变一”,不一定有单质参加;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解答: 解:化合反应是“多变一”,不一定有单质参加;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不饱和与浓稀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故填:不一定,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 ‎ ‎26.锶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见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 5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38 ;‎ ‎②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8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87.62 ;‎ ‎③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 ,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 解答: 解:①由锶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为5,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8;‎ ‎②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可知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其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③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答案为:①5;38;②38;87.62;③2; 失去.‎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的了解情况,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出的信息和意义,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四.实验探究(21分)‎ ‎27.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填“A”、“B”或“C”),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K2MnO4+MnO2+O2↑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 稀盐酸 .如果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c 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可以随时控制气体的发生和停止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选择发生装置,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并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据药品的状态分析解答,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确定进气口;‎ ‎(4)根据装置特点可知:通过活塞的开闭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答: 解:(1)标示仪器是长颈漏斗;‎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3)长颈漏斗是用来加入液体,所以a中应加入稀盐酸;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导管进气,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 ‎(4)C装置中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打开活塞,固液接触产生气体,关闭活塞,试管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该装置可随时控制气体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 检查气密性;2KMnO4K2MnO4+MnO2+O2↑; ‎ ‎(3)稀盐酸; c;‎ ‎(4)可以随时控制气体的发生和停止.‎ 点评: 了解发生装置的选取依据、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注意事项等,并能据装置特点对装置进行正确评价.‎ ‎ ‎ ‎28.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Al>Cu ②Al>Cr>Cu ③Al>Cu>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 ‎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② (填序号)‎ ‎【回答问题】‎ ‎(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或污物) .‎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r+H2SO4═CrSO4+H2↑ (Cr与硫酸反应生成正2价的硫酸盐).‎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合理答案均可) .‎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Al、CrSO4溶液、Cu(合理答案均即可) .‎ ‎(5)【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① 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② 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 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本题中,题目首先给出了三个实验探究方案,同学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题目给出的信息,就能够很快的解决.回答问题中的题目,既有物理方法除氧化膜,又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方案的评价,考查的比较全面.特别是第(4)小题开放性比较强,答案不唯一,可以用Al、CrSO4溶液、Cu;也可以用Al2(SO4)3溶液、Cr、CuSO4溶液,都是最简单的实验方法.‎ 解答: 解: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根据图示现象可知,铝与稀硫酸反应比较快.故答案为: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结论:铝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②;‎ 回答问题:‎ ‎(1)因为比较活泼的金属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不活泼的表面有污物.‎ 故答案为: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或污物)‎ ‎(2)由资料可知,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因此为Cr+2价.‎ 故填:Cr+H2SO4═CrSO4+H2↑‎ ‎(3)用硫酸铜溶液,只能证明Al、Cr比铜活泼.‎ 故答案为: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合理答案均可)‎ ‎(4)用三种药品是最简单的实验方法,可以用Al、CrSO4溶液、Cu;也可以用Al2(SO4)3溶液、Cr、CuSO4溶液.‎ 故填:Al、CrSO4溶液、Cu(合理答案均即可); ‎ ‎(5)通过金属和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来分析;故填: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通过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是近几年来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题型考查实验设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评价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 ‎ ‎29.用固体溶质和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 计算 , 称量 , 溶解 装瓶贴标签.‎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利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基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利用液体配制溶液,基本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 解答: 解: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首先利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及所配制溶液质量计算配制时所需要使用药品的质量(固体药品)或体积(液体药品),然后使用托盘天平、量筒等仪器完成药品的取用,最后把取好的药品放入烧杯进行溶解,并将配好的溶液装瓶.‎ 故答案为:计算,称量,溶解.‎ 点评: 根据对溶液配制过程的理解,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及操作方法等,是解答此类有关溶液配制问题的核心.‎ ‎ ‎ 六、我会计算(共2小题,计13分)‎ ‎30.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氮元素42kg.请你帮小明算算,至少需购买硝酸钾、硝酸铵各多少千克?‎ 考点: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专题: 化学计算;压轴实验题.‎ 分析: 利用化学式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硝酸钾的质量,再利用氮元素的总质量减去硝酸钾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借助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来求硝酸铵的质量.‎ 解答: 解:需KNO3的质量===101kg ‎101kgKNO3中,氮元素的质量=101kg××100%=14kg ‎42kg﹣14kg=28kg 需NH4NO3的质量===80kg 答:需买KNO3101kg,NH4NO380kg.‎ 点评: 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学以致用的效果.‎ ‎ ‎ ‎31.某校同学探究附近赤铁矿中Fe2O3的纯度.他们采集了20.0g样品,加入稀盐酸,其反应为:Fe2O3+6HCl═2FeCl3+3H2O,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84.0g,过滤得到滤渣4.0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不考虑实验中的损耗).求:‎ ‎(1)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是多少?其纯度为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由题意可知赤铁矿石中的杂质既不容易酸,也不溶于水,而且该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也不会生成沉淀,所以滤渣的质量就是赤铁矿石中杂质的质量.那么样品中Fe2O3的质量=用样品的质量﹣杂质的质量.‎ ‎ 其纯度=×100%‎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根据题意,反应后溶质是FeCl3,可以根据化学方程是求出其质量.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以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即可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依据题意可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0g﹣4.0g=16.0g 赤铁矿中氧化铁的纯度是×100%=80.0% ‎ ‎(2)设反应后生成FeCl3的质量为x ‎ Fe2O3+6HCl═2FeCl3+3 H2O ‎160 325‎ ‎16.0g x ‎=‎ ‎ x==32.5g ‎ 反应后所得FeCl3溶液的质量为:20.0g+184.0g﹣4.0g=200.0g ‎ 反应后所得FeCl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16.25% ‎ 答:(1)、赤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16.0g,其纯度为80.0%‎ ‎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25%‎ 点评: 这是一道常见的化学综合计算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弄清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弄清杂质在反应中存在于什么地方.第二问中关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关键是要弄清反应后溶液是什么溶液.一般来说,可根据化学方程式求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可根据公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加入的所有物质质量之和﹣杂质的质量﹣气体的质量﹣沉淀的质量”来求出.‎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