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2015-2016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宜昌市2015-2016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轮胎爆炸 C.米饭变馊 D.纸张燃烧 ‎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 ‎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可做食品填充气防腐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 ‎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过渡 C.量取液体体积读数 D.称量NaCl固体 ‎ ‎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用过滤、蒸馏的方法都能降低水的硬度 C.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 ‎ ‎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  )‎ A.中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 ‎ ‎ ‎8.下列各项中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 A.吸附 B.沉降 C.消毒 D.电解 ‎ ‎ ‎9.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 ‎ ‎10.某物质经分析,组成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可能是化合物 ‎ ‎ ‎11.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中毒,这里引起中毒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 ‎ ‎ ‎1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变了 D.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 ‎ ‎13.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生成物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 ‎ ‎14.关于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运输时,要避开人口稠密区 B.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C.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碰撞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 ‎ ‎15.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 A.H2和N2的混合气体 B.O2和N2的混合气体 C.H2和O2、N2的混合气体 D.2克N2‎ ‎ ‎ ‎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铜(氧化铜)﹣﹣在空气中加热 B.水(二氧化锰)﹣﹣过滤 C.氯化钾(氯酸钾)﹣﹣加热 D.氧气(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 ‎ ‎17.‎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承担运载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火箭,该火箭所用燃料之一为联氨,使用四氧化二氮助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N2O43N2↑+4H2O,则联氨的化学式为(  )‎ A.N4H8 B.N2 C.N2H4 D.H2‎ ‎ ‎ ‎18.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认识元素 ‎ ①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结构不同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 C.催化剂问题 D.灭火三措施 ‎ ①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②催化剂总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③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A.A B.B C.C D.D ‎ ‎ ‎ ‎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0.5分,共4.5分)‎ ‎19.(1.5分)填写化学符号:‎ ‎(1)1个钠原子      ;‎ ‎(2)3个氢分子      ;‎ ‎(3)标出NaAl(SiO3)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 ‎ ‎ ‎20.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关系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下列物质①澄清的石灰水②铁粉③石墨④冰水混合物⑤液氧⑥牛奶⑦氯酸钾⑧五氧化二磷,应放到A区域的是      (填序号,下同),应放到D区域的是      .‎ ‎ ‎ ‎21.(0.5分)在反应2A+B=3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已知36克A完全反应,生成12克D,则可求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 ‎ ‎22.(1.5分)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比如二氧化碳是由      (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 ‎ ‎ ‎ 三、简答(说明)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8分)‎ ‎23.(3.5分)目前宜昌市区大多数家庭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家用燃料的变化历程如下:‎ 柴草→煤→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1)煤炉生火时,常常需先引燃木材再点燃,原因是      ;用扇子扇煤炉进风口,火焰越扇越旺,其原因是      .‎ ‎(2)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2.3%,天然气中则为75%.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比用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原因是      ;‎ ‎(3)2013年12月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我国在广东沿海地区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甲烷还可以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24.(2.5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如表回答问题:‎ ‎(1)表中17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号元素相似,因为      .‎ ‎(2)由8号和16号元素共同组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3)由7号和12号元素共同组成的物质是氮化镁,其化学式为      .‎ ‎ ‎ ‎25.通过如图甲和乙两个对比试验,分别得出的结论是:甲      ; 乙      .在乙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是      ;      .‎ ‎ ‎ ‎ ‎ 四、简答(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8分)‎ ‎2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B装置中有一处错误,该错误是      ,利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用A装置做发生装置,需要在试管口放入      .目的是      .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收集装置      (填装置编号).‎ ‎(3)若实验室制取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且集满气体后的集气瓶需倒立放置,请推测出该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各一条      、      .‎ ‎ ‎ ‎27.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关系,“→”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一定条件下能反应.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1)我能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D→E      ;A→B:      .‎ ‎ ‎ ‎ ‎ 五、简答(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5分)‎ ‎28.(6.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始.‎ ‎【活动探究一】探究分子运动 ‎⑧(1)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这个实验验证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分子的特性.‎ ‎(2)小君同学观察实验后提出疑惑: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呢?你的合理解释是:      .‎ ‎【活动探究一】探究生石灰变质 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膨胀破裂的原因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提出问题】膨胀破裂后,塑料试剂瓶中存在什么物质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存在氧化钙;②可能存在碳酸钙 ‎【实验探究】小姜同学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探究塑料瓶中物质的成分 ‎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取塑料瓶中少量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      ‎ ‎ 不存在氧化钙 ‎ 步骤二 ‎ 取塑料瓶中少量固体加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 ‎      ‎ ‎ 存在碳酸钙 ‎【反思交流】步骤二中所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      ;      .‎ ‎ ‎ ‎ ‎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29题1分,第30题4分,共5分)‎ ‎29.油炸食品中含有一种叫丙烯醛(化学式C3H4O)的有毒物质.‎ ‎(1)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2)28克丙烯醛中含      克氧元素.‎ ‎ ‎ ‎30.将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混合物3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6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 ‎ ‎ ‎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轮胎爆炸 C.米饭变馊 D.纸张燃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钢铁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轮胎爆炸只是压强大造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米饭变馊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O B.Si C.Al D.Fe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元素的简单分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并应用于解题的能力.‎ ‎ ‎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可做食品填充气防腐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和性质,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含量较多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说明该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 ‎【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能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掌握它们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是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 ‎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渡 C.量取液体体积读数 D.‎ 称量NaCl固体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点燃酒精灯不能引燃,要用火柴点燃,故A错误;‎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漏斗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B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正确;‎ D、称量时,左物右码,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 ‎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用过滤、蒸馏的方法都能降低水的硬度 C.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考点】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物,可能含有可溶性物质;B、根据过滤和蒸馏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含义来分析;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A、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中可能还含有可溶性的其它杂质,如钙镁离子化合物等,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根据水的净化原理,过滤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蒸馏才能使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除去而降低水的硬度,使水软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水是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较少含有或不含有钙、镁化合物的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鉴别软水和硬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相当简单的题,直接考查关于水的相关知识,只要熟悉课文即可,但我们要从本质上认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 ‎ ‎7.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  )‎ A.中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质子数 D.核外电子数 ‎【考点】元素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较易.‎ ‎ ‎ ‎8.下列各项中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 A.吸附 B.沉降 C.消毒 D.电解 ‎【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过程中不需要电解水解答.‎ ‎【解答】解: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等;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净化水的过程中不需要电解水.‎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净化水的方法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9.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这种锂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 故选B.‎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 ‎ ‎10.某物质经分析,组成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单质 B.可能是混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可能是化合物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化合物.‎ ‎【解答】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故A错误;‎ B、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如氧气中只含有一种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故B正确;‎ C、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C错误;‎ D、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分析问题.‎ ‎ ‎ ‎11.冬季燃煤要特别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中毒,这里引起中毒的气体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 ‎【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的毒性,解答时要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比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一氧化碳的毒性主要体现在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导致机体的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解答】解:‎ 组成煤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若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用燃煤取暖,若通风不畅则煤发生不充分燃烧.常会使人中毒.因此,该气体就是指一氧化碳.‎ 答案:C.‎ ‎【点评】本题很简单,只要能记住书本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解答很容易.‎ ‎ ‎ ‎1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变了 D.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D、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有所不同,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3.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B.生成物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根据反应微观示意图,由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C、化合价为一种元素与其它元素化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对比反应前后所含元素的物质组成,判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解答】解:A、由两种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每种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就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B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组成单质乙的元素在反应后与其他元素组成了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故C说法错误;‎ D、由应前后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实质用微观模型示意图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结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 ‎ ‎ ‎14.关于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运输时,要避开人口稠密区 B.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C.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碰撞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考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特点考虑,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 ‎【解答】解;‎ A、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故A正确;‎ B、存放时露天放置与氧气接触了,紧密堆积容易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散放出去,一旦达到着火点就发生爆炸,故B说法错误;‎ C、摔、砸和撞击都能在瞬间产生高温,因此达到着火点就容易发生爆炸,所以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故C正确;‎ D、为了防止由于一间厂房或仓库着火而引起其它厂房或仓库着火事件,在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故D正确.‎ 答案: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面的注意事项,使我们明白了如何生产、使用、运输、贮存它们.‎ ‎ ‎ ‎15.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是(  )‎ A.H2和N2的混合气体 B.O2和N2的混合气体 C.H2和O2、N2的混合气体 D.2克N2‎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分析】根据H2、O2和N2三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时,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了18g水,则剩余2g气体,由于氢气和氧气能反应,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克,点燃时,氢气和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18克水,则剩余2g气体,由于氢气和氧气能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由于在点燃时,氢气和氮气不反应,氧气和氮气不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中可能是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也有可能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当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则剩余的2g气体就是氮气.所以,A、B、D有可能,C不可能.‎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8g水,剩余的两克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氢气和氧气,可能是氢气和氮气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剩余的气体都是氮气.‎ ‎ ‎ ‎1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铜(氧化铜)﹣﹣在空气中加热 B.水(二氧化锰)﹣﹣过滤 C.氯化钾(氯酸钾)﹣﹣加热 D.氧气(二氧化碳)﹣﹣通过足量的石灰水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碳酸钙沉淀和水,CO不与足量的石灰水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7.‎11月22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承担运载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火箭,该火箭所用燃料之一为联氨,使用四氧化二氮助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N2O43N2↑+4H2O,则联氨的化学式为(  )‎ A.N4H8 B.N2 C.N2H4 D.H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本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N2O43N2↑+4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为:‎ ‎2X+N2O43N2↑+4H2O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2个N原子,4个O原子;生成物中已有6个N原子,4个O原子和8个H原子,还差4个N原子,8个H原子在2X中,则X的化学式为N2H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 ‎ ‎18.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刚石和石墨 B.认识元素 ‎ ①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结构不同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 C.催化剂问题 D.灭火三措施 ‎ ①催化剂是二氧化锰 ‎②催化剂总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③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A.A B.B C.C D.D ‎【考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的化学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组成的,因此它们化学性质相似,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导致了它们的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分子由原子构成;C、二氧化锰在某些反应中是催化剂,催化剂总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D、灭火药具备的条件是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组成的,因此它们化学性质相似,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排列不同,导致了它们的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故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分子由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C、二氧化锰在某些反应中是催化剂,催化剂总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说法错误;‎ D、灭火药具备的条件是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着火点,故说法错误;‎ 答案:B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把科学探究的过程与基本方法,通过试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 ‎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0.5分,共4.5分)‎ ‎19.(1.5分)填写化学符号:‎ ‎(1)1个钠原子 Na ;‎ ‎(2)3个氢分子 3H2 ;‎ ‎(3)标出NaAl(SiO3)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 NaAl(O3)2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答案为:Na ‎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3H2‎ ‎(3)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计算出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答案为:NaAl(O3)2‎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0.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关系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下列物质①澄清的石灰水②铁粉③石墨④冰水混合物⑤液氧⑥牛奶⑦氯酸钾⑧五氧化二磷,应放到A区域的是 ②③⑤ (填序号,下同),应放到D区域的是 ④⑧ .‎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含氧化合物和不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又包括氧化物.‎ ‎【解答】解:由图中信息可知,A属于单质;B属于化合物;C属于含氧化合物;D属于氧化物.‎ ‎①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 ‎②铁粉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③石墨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④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且有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⑤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⑥牛奶是蛋白质与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⑦氯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有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含氧化合物;‎ ‎⑧五氧化二磷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且有磷、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 故答案为:②③⑤;④⑧‎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以及所分类别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这在层次上比简单的分类更为深入一些.‎ ‎ ‎ ‎21.(0.5分)在反应2A+B=3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已知36克A完全反应,生成12克D,则可求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1:1 .‎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和2A+B=3C+2D,可知参加反应A、B的质量比,利用36克A完全反应,生成12克D,求出参加反应B的质量以及生成C的质量,从而求出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进行解答.‎ ‎【解答】解: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5和2A+B=3C+2D,可知参加反应A、B的质量比(2×3):5=6:5,所以36gA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B的质量为30g.生成C的质量为36g+30g﹣12g=54g.‎ 设A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x、y.‎ 则A和C质量比:2x:3y=36g:54g 所以x:y=1:1.‎ 故答案为:1:1.‎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计算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无关,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有关.‎ ‎ ‎ ‎22.(1.5分)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比如二氧化碳是由 二氧化碳分子 (填具体粒子的名称,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钠离子和氯离子 构成的,图中B处应填入 原子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离子,比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原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三、简答(说明)题(本题共3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8分)‎ ‎23.(3.5分)目前宜昌市区大多数家庭使用天然气作燃料,家用燃料的变化历程如下:‎ 柴草→煤→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 ‎(1)煤炉生火时,常常需先引燃木材再点燃,原因是 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燃,木材燃烧释放的热量点燃煤 ;用扇子扇煤炉进风口,火焰越扇越旺,其原因是 为煤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氧气) .‎ ‎(2)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2.3%,天然气中则为75%.通过该数据分析:相同条件下,用天然气比用液化石油气更环保的原因是 等质量的天然气燃烧比液化石油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少 ;‎ ‎(3)2013年12月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我国在广东沿海地区首次钻获高纯度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甲烷还可以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4+4CuO4Cu+CO2+2H2O .‎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根据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燃以及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解答;‎ ‎(2)根据等质量的天然气燃烧比液化石油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少进行解答;‎ ‎(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以及甲烷还可以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单质铜、水和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解答】解:(1)煤炉生火时,常常需先引燃木材再点燃,原因是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燃,木材燃烧释放的热量点燃煤;用扇子扇煤炉进风口,火焰越扇越旺,其原因是为煤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氧气);‎ ‎(2)液化石油气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2.3%,天然气中则为75%,所以等质量的天然气燃烧比液化石油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少,故用天然气比用液化石油气更环保;‎ ‎(3)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甲烷还可以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单质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4CuO4Cu+CO2+2H2O.‎ 故答案为:(1)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易被点燃,木材燃烧释放的热量点燃煤;为煤燃烧提供充足的空气(氧气);‎ ‎(2)等质量的天然气燃烧比液化石油气释放的二氧化碳更少;‎ ‎(3)CH4+2O2CO2+2H2O;CH4+4CuO4Cu+CO2+2H2O.‎ ‎【点评】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选择利用的能源越来越环保,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等,不污染环境.‎ ‎ ‎ ‎24.(2.5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如表回答问题:‎ ‎(1)表中17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得到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9 号元素相似,因为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2)由8号和16号元素共同组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SO42﹣ .‎ ‎(3)由7号和12号元素共同组成的物质是氮化镁,其化学式为 Mg3N2 .‎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进行分析回答;‎ ‎(2)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分析;‎ ‎(3)根据镁元素与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氮化镁结合化学式的书写分析.‎ ‎【解答】解:(1)由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它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故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同,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9号相似,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8号为氧元素,16号为硫元素,故共同组成的离子符号为:SO42﹣‎ ‎(3)依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由于镁的化合价为+2价,氮的化合价为﹣3,故氮化镁的化学式:Mg3N2;‎ 答案:(1)得到;9;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SO42﹣;(3)Mg3N2.‎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所给信息解题的能力和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难度较小.‎ ‎ ‎ ‎25.通过如图甲和乙两个对比试验,分别得出的结论是:甲 隔绝氧气(或空气)能灭火 ; 乙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乙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是 塑料瓶的大小要相同 ; 两个塑料瓶中加入水的体积要相同 .‎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通过实验现象解和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隔绝氧气(或空气)能灭火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甲中蜡烛熄灭是因为隔绝氧气(或空气),乙中塑料瓶变瘪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其中在乙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因素是塑料瓶的大小要相同;两个塑料瓶中加入水的体积要相同.‎ 故答案为:‎ 甲:隔绝氧气(或空气)能灭火;乙: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塑料瓶的大小要相同;两个塑料瓶中加入水的体积要相同.‎ ‎【点评】根据现象分析结论,需要同学们了解常见的基本化学知识,如灭火的方法、燃烧的条件、气体的压强等.‎ ‎ ‎ 四、简答(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8分)‎ ‎2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水槽 .B装置中有一处错误,该错误是 长颈漏斗下端未液封 ,利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 .‎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K2MnO4+MnO2+O2↑ ,若要用A装置做发生装置,需要在试管口放入 一团棉花 .目的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收集装置 C (填装置编号).‎ ‎(3)若实验室制取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且集满气体后的集气瓶需倒立放置,请推测出该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各一条 密度比空气小(或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 、 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为了防止生成是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的末端应该浸没在液面以下;‎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根据收集气体的方法,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 ‎【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水槽,常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 ‎ B装置中的错误是长颈漏斗下端未液封;‎ 利用改正后的B装置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填:水槽;长颈漏斗下端未液封;2H2O22H2O+O2↑.‎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干燥,即应该用C装置收集氧气.‎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C.‎ ‎(3)若实验室制取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且集满气体后的集气瓶需倒立放置,则该气体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不与水反应.‎ 故填:密度比空气小(或不易溶于水或不溶于水);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 ‎ ‎27.A、B、C、D、E、F是初中化学上册常见的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关系,“→”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一定条件下能反应.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1)我能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H2CO3 .‎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D→E 2H2O2H2↑+O2↑ ;A→B: CO2+C2CO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D是水;A、B组成元素相同,且A能转化生成B,B能转化生成A,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生成C,C能生成二氧化碳,故C可能是碳酸,碳酸能分解生成水;水通电能分解氧气和氢气,氢气和氧气能反应,据此解答.‎ ‎【解答】解: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D是水;A、B组成元素相同,且A能转化生成B,B能转化生成A,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转化生成C,C能生成二氧化碳,故C可能是碳酸,碳酸能分解生成水;水通电能分解氧气和氢气,氢气和氧气能反应,故E和F可以是氧气和氢气,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C是碳酸,故填:H2CO3;‎ ‎(2)D是水,能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填:2H2O2H2↑+O2↑;‎ A是二氧化碳,B是碳,碳和二氧化碳能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O2+C2CO.‎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依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依据框图结合已有的物质的性质,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 ‎ 五、简答(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5分)‎ ‎28.(6.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始.‎ ‎【活动探究一】探究分子运动 ‎⑧(1)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这个实验验证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分子的特性.‎ ‎(2)小君同学观察实验后提出疑惑:为什么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呢?你的合理解释是: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 ‎【活动探究一】探究生石灰变质 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膨胀破裂的原因是 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成熟石灰,体积变大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 ‎【提出问题】膨胀破裂后,塑料试剂瓶中存在什么物质呢?‎ ‎【提出猜想】①可能存在氧化钙;②可能存在碳酸钙 ‎【实验探究】小姜同学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探究塑料瓶中物质的成分 ‎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取塑料瓶中少量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 烧杯外壁不发热 ‎ ‎ 不存在氧化钙 ‎ 步骤二 ‎ 取塑料瓶中少量固体加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 稀盐酸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有气泡产生 ;‎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 存在碳酸钙 ‎【反思交流】步骤二中所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 ; CO2+Ca(OH)2═CaCO3↓+H2O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证明碳酸盐;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考查了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微观运动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 ‎(2)考查了氧化钙和水发生反应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和CO32﹣的检验方法.‎ ‎【解答】解:【活动探究一】酚酞是一种常用的试剂,它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浓氨水是一种弱碱,它是由氨气溶于水形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由于题目中指出“A烧杯中的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在A烧杯中的酚酞遇到了碱性的物质,而大烧杯内只有B烧杯中的浓氨水是碱性的,由此得出是B烧杯中的构成浓氨水中溶质的氨气的氨分子进入了B烧杯,由此说明分子不断运动.由于题目中指出“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说明是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去了,如果是酚酞分子运动到浓氨水中,则其现象应该是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而A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由此得出是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而酚酞溶液不具有挥发性.故答案为:(1)B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活动探究二】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从而使瓶内的固体物质体积变大,导致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 ‎【实验探究】根据题目中的猜想可知:塑料瓶中的物质可能有氧化钙和碳酸钙;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碳酸钙不溶于水也不会有热量的变化;题目中实验结论中指出:“不存在氧化钙”可知步骤一的目的是检验氧化钙的存在.既没有氧化钙,故加入水后没有热量放出.由步骤二的结论“存在碳酸钙”可知步骤二的目的是证明碳酸钙的存在,由于碳酸钙中含有CO32﹣,故可检验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为: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会看到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交流】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稀盐酸的主要成分HCl,二者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故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澄清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故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活动探究一】(1)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活动探究二】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成熟石灰,体积变大 CaO+H2O═Ca(OH)2‎ ‎ 步骤一:烧杯外壁不发热 ‎ 步骤二: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交流】‎ ‎ CaCO3+2HCl═CaCl2+CO2↑+H2O CO2+Ca(OH)2═CaCO3↓+H2O ‎【点评】科学探究题型就注重从题目中给出的已知信息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 ‎ 六、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29题1分,第30题4分,共5分)‎ ‎29.油炸食品中含有一种叫丙烯醛(化学式C3H4O)的有毒物质.‎ ‎(1)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9:1 ;‎ ‎(2)28克丙烯醛中含 8 克氧元素.‎ ‎【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3):(1×4)=9:1.‎ ‎(2)28克丙烯醛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28g×100%=8g.‎ 故答案为:(1)9:1;(2)8.‎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30.将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混合物3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5.6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欲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须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据此答题;‎ ‎(2)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需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写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得出.‎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30g﹣25.6g=4.4g;‎ ‎(2)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2CuO2Cu+CO2↑ ‎ ‎ 160 44 ‎ ‎ x 4.4g x=16g ‎ 答:(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16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充分考虑实验现象的认识和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