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三)(文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 D.细胞代谢紊乱
2.组成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淋巴 C.淋巴→血浆 D.淋巴→组织液
3.人体细胞生活在一定的液体环境中.人体内环境不包括(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4.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 )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汗腺分泌活动增强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5.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
①消化酶 ②抗体 ③维生素 ④血浆蛋白 ⑤SO42﹣⑥O2 ⑦血红蛋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⑥⑦
6.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7.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 33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原 D.抗体
8.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9.下列关于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的活动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会促进下丘肭和垂体的活动
D.下丘脑和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活动,但甲状腺不能控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10.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若用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纵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则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A.甲:①促进;②抑制 B.甲:①抑制;②促进
- 33 -
C.乙:③促进;④抑制 D.乙:③抑制;④促进
12.在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3.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方向传导,是因为( )
A.兴奋是在①处产生的 B.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C.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D.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14.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15.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人出现内分泌失调现象.下列疾病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糖尿病 C.血友病 D.流行性感冒
1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 33 -
17.用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18.下列对关于“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诗句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植物有顶端优势现象
B.体现了植物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C.这是由于生长素能促细胞伸长生长
D.这是由于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
B.生长素可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C.植株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加快生长
D.乙烯广泛存在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20.下列关于“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K代表环境最大容纳量)( )
A.“J”型增长的种群无K值
B.“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21.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 )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 33 -
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2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24.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A.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
B.河流被轻度污染后,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C.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在演替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6.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27.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 33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28.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2015年春夏之际,“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已经导致多人致病甚至死亡,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30.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特点是( )
A.持续时间较长 B.迅速而准确 C.范围较广泛 D.比较缓慢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溶液最适浓度依次是 .
(2)分析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芽、茎的影响,得出结论是 ;分析10﹣10mol/L﹣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影响,得出结论是 .
(3)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 .
(4)若想培养出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是 .
- 33 -
32.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图8为人进食过咸的食物后;血浆渗透压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激素 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人体进食过咸的食物后,引起激素A分泌的神经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
(3)人体进食过咸的食物且饮水不足时,会在 处产生渴觉,此时尿量的变化是 .
(4)由图可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是通过 的调节方式来实现的.
33.某同学将人体的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为如下的甲、乙两幅图,请据图回答:
(1)该同学对知识归纳的甲、乙两幅图中,正确的是 .
(2)图甲中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的激素名称为 ,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名称为 ,由图甲可见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能够维持正常范围是通过分级调节与 调节实现的.
(3)图乙中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激素是 ,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还有 .
- 33 -
34.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 的环境中,称为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称为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
- 33 -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三)(文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糖尿病 D.细胞代谢紊乱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
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组成内环境的三种主要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关系,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组织液 B.组织液→淋巴 C.淋巴→血浆 D.淋巴→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 33 -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血浆中的有些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同时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解答】解: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A正确;
B、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B正确;
C、淋巴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C正确;
D、淋巴不能进入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人体细胞生活在一定的液体环境中.人体内环境不包括(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人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4.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内( )
A.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B.汗腺分泌活动增强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 33 -
【分析】寒冷时,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A、通过神经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增加,A正确;
B、汗腺分泌活动减弱,散热减少,B错误;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错误;
D、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过程,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5.下列物质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组合是( )
①消化酶 ②抗体 ③维生素 ④血浆蛋白 ⑤SO42﹣⑥O2 ⑦血红蛋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②④⑥⑦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
【解答】解:①消化酶在消化道中,而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直接相同,因此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①错误;
②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正确;
③维生素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③正确;
④血浆蛋白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④正确;
⑤无机盐(如SO42﹣等)属于内化境成分,⑤正确;
⑥氧气需要通过血液运输,因此属于内环境成分,⑥正确;
⑦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⑦错误.
故选:C.
- 33 -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题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
6.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贫乏的是( )
A.热带雨林 B.荒漠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解答】解:A、热带雨林中由于雨水充沛,群落结构复杂,动植物种类较多,属于群落演替的顶级群落,A错误;
B、荒漠中生态条件非常恶劣,植被稀少,植物种类非常贫乏,B正确;
C、北方针叶林与热带雨林相比生物种类少一此,但群落结构复杂较高,C错误;
D、温带落叶阔叶林中,动植物种类稀多,营养结构较高,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类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错.
7.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尽管医生的手术做得很成功,但是几周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仍然坏死了,这是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属于( )
A.病原体 B.吞噬体 C.抗原 D.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2、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 33 -
【解答】解:在抗感染免疫中,能使人体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是抗原.在移植免疫中,异体组织属于抗原.移植的肾脏对于病人来说属于异体器官,属于抗原,病人的免疫系统会识别、破坏和排斥它,最终使它坏死.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识记抗体和抗原的概念及特点,明确移植的异体器官属于抗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解答】解:①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没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
②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②的胚芽鞘尖端,②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错误;
③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③的胚芽鞘尖端,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不能横向运输,因而只能直立生长,错误;
④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④胚芽鞘的右侧,使右侧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导致左侧基部生长素浓度大于右侧的,因而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
⑤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⑤胚芽鞘的尖端下面,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基部,不能促进基部生长,因而燕麦胚芽鞘不生长,错误.
所以引起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只有①④.
故选:D.
- 33 -
【点评】本题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下列关于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的活动受下丘脑和垂体的控制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会促进下丘肭和垂体的活动
D.下丘脑和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活动,但甲状腺不能控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A正确;
B、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B正确;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会促进下丘肭和垂体的活动,C正确;
D、下丘脑和垂体能通过分级调节控制甲状腺的活动,甲状腺也可通过反馈调节控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调节控制,同时考查了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机制.
10.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33 -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
【解答】解: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这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A正确;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电位(内负外正),而不是零电位,B错误;
C、突触小体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错误;
D、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所以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重点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1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生长,也可以抑制生长.若用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纵坐标表示生长素浓度,则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是( )
A.甲:①促进;②抑制 B.甲:①抑制;②促进
C.乙:③促进;④抑制 D.乙:③抑制;④促进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 33 -
【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①表示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②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达到一定的范围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但仍起促进作用,没有起抑制作用.
乙图中③表示随生长素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④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增强;达到一定的范围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大,促进作用减弱,但仍起促进作用,没有起抑制作用.因此,正确的是图乙:③抑制;④促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在下列古诗中,从生物学角度看,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
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考点】种间关系.
【分析】竞争:同一区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争夺同一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妨碍作用的现象.
【解答】解:A、鲤鱼上滩是因为水中缺乏氧气,A错误;
B、草和豆争夺光、水和无机盐,属于竞争关系,而草在竞争中获胜,故B正确;
C、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属于种内斗争,故C正错误;
D、山中桃花盛开较晚是因为温度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竞争,意在考查学生从古诗词中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方向传导,是因为( )
A.兴奋是在①处产生的 B.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 33 -
C.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D.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方向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间传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中的突触和传出神经
【解答】解:A、由图可知,①是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方向传导,A错误;
B、②是传入神经,所以在②中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B错误;
C、③是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D、④是传出神经,所以在④中兴奋传导可以是双向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B.抗原刺激T细胞是效应T细胞形成的唯一途径
C.效应T细胞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A、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A正确;
B、产生效应T细胞的行径有:①抗原刺激T细胞、②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B错误;
- 33 -
C、效应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也就是能杀伤被抗原侵入的靶细胞,C正确;
D、抗原与特定的抗体能形成复合物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分解,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5.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人出现内分泌失调现象.下列疾病可能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是( )
A.艾滋病 B.糖尿病 C.血友病 D.流行性感冒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2、糖尿病是由于人体缺少胰岛素引起的,是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症状.
3、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解答】解:A、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攻人的T淋巴细胞,引起的大部分免疫力降低,最终导致人死亡,A错误;
B、糖尿病是由于人体中缺少胰岛素引起的,B正确;
C、血友病属于人类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C错误;
D、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不是由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33 -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的稳态在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下,运动时内环境稳态一般不会被破坏,A错误;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例如尿毒症等,C正确;
D、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条件,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用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
D.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
- 33 -
【解答】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A错误;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利用了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的原理,B错误;
C、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子房发育停止也说明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C错误;
D、生长素类似物除水稻田中杂草利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生长的原理,顶端优势现象侧芽处也为抑制作用,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长素两重性的识记和理解,难度适中.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有关;考生应能够识记体现两重性的相关实例.
18.下列对关于“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诗句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植物有顶端优势现象
B.体现了植物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C.这是由于生长素能促细胞伸长生长
D.这是由于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侧芽,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升高,进而抑制侧芽的生长.
【解答】解:A、植物的生长具有顶端优势现象,A正确;
B、“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植物有向光生长的特性,B正确;
C、生长素能促细胞伸长生长,C正确;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生长素的运输及作用的两重性的相关内容,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
- 33 -
B.生长素可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C.植株去掉顶芽后,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加快生长
D.乙烯广泛存在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解答】解:A、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的尖端的生长素从向光侧向背光侧横向运输,使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A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正确;
C、植株去掉顶芽后,不再向侧芽运输生长素,所以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加快生长,C正确;
D、乙烯广泛存在与植物多种组织中,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
故选:D.
【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知识,主要涉及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运输特点,赤霉素的作用及植物激素的合成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20.下列关于“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K代表环境最大容纳量)( )
A.“J”型增长的种群无K值
B.“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
C.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种群呈“J”型增长
D.“J”型增长的种群个体数一定不断增加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定值,而“S”型曲线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而“S”型曲线的种群有K值;“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环境阻力,而“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有环境阻力.
- 33 -
【解答】解:A、“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无K值,A正确;
B、S型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
C、自然界中存在环境阻力,绝大多数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
D、“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种群数量不断增加,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实现条件、增长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1.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 )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一般说来,原生演替比次生演替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为原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极为贫瘠和严酷,而次生演替的基质和环境是比较肥沃和温和的,原有的群落毁灭后留下了大量的有机质和生命的胚种(孢子和种子等).
【解答】解:A、次生演替只要环境条件适宜,也能形成森林,A错误;
B、由于火灾、洪水泛滥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把原有群落毁灭,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被称为次生演替,不一定是环境较湿润,B错误;
C、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次生演替,因此所用时间短,C正确;
D、次生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强,群落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次生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次生演替的起点和分析次生演替速度快的原因,难度不大.
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33 -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于一个营养级上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有: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
②生产者: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消费者: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④分解者: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其作用为: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解答】解:A、每种动物在食物网中的不同食物链上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所以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处在一个营养级上,A错误;
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如高营养级的狼与低营养级的水牛的体型,B错误;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C正确;
D、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才是分解者,一些细菌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一些可能是消费者,如人体内的结核杆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
A.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 B.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所有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正推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33 -
【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特点是基因全球性和反复利用基因循环性.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运动,其中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并不是单纯物质的移动.
【解答】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概念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化学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体内所特有的物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意在加强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识记与理解.属于基础题.
24.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A.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
B.河流被轻度污染后,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C.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在演替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
D.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
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
【解答】解:A、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A错误;
B、河流被轻度污染后,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
C、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在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逐渐增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
D、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说明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低.有些生态系统如极地苔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D错误.
故选:BC.
- 33 -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D选项中,生态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高.
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考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1、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之一,A错误、D正确;
B、森林能调节气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26.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 33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则需要物理方法来增加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在病理情况下,比如不容易出汗,即使出汗,加盖被子后,汗液不容易蒸发,对散热作用也不大,故A错误;
B.产热量不变得情况下,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有利于散热,则有利于降低体温,故B正确;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有利于散热,则有利于降低体温,故C正确;
D.适当撤减衣被,有利于散热,则有利于降低体温,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的AD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在生活实践中,的确有对高烧不退的病人加盖被子的办法,使其出汗,而不敢撤减衣被,怕着凉,加重病情,但可联想在炎热的夏季穿上棉衣,排汗增加,但不凉爽.
27.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以及炎症反应,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解答】解: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B错误;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抗体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
D、静脉注射抗狂犬病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A.
- 33 -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另外注意吞噬细胞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吞噬处理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
28.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 )
①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③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④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一定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此外生长素还具有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作用.
【解答】解: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①和②错误、③正确;
植物扦插繁殖时,由于没有形成根,吸水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进而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及应用,明确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还要求学生能区分新叶和老叶的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9.2015年春夏之际,“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已经导致多人致病甚至死亡,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相应疫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抗体能直接清除宿主细胞内的抗原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 33 -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A正确;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C错误;
D、抗体由浆细胞产生,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0.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作用特点是( )
A.持续时间较长 B.迅速而准确 C.范围较广泛 D.比较缓慢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解:A、体液调节持续时间长,A错误;
B、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B正确;
C、体液调节范围较广泛,C错误;
D、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D错误.
- 33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相近知识点的总结;明确生命活动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难度不大.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1.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溶液最适浓度依次是 10﹣4mol/L .
(2)分析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芽、茎的影响,得出结论是 同种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的植物器官影响(效应)不同 ;分析10﹣10mol/L﹣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影响,得出结论是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种器官的影响(效应)不同 .
(3)从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 根 .
(4)若想培养出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是 10﹣8mol/L .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分析曲线图: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答】解:(1)由图可知,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是10﹣4mol/L.
(2)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茎的生长为促进作用,所以同种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的植物器官影响(效应)不同;10﹣10mol/L和10﹣6mol/L的生长素溶液对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和抑制,可以说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种器官的影响(效应)不同.
(3)由图可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不同,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
- 33 -
(4)若想培养出无根豆芽,应促进芽的生长而抑制根的生长,所以配制的生长素溶液的最适浓度是10﹣8mol/L.
故答案为:
(1)10﹣4mol/L
(2)同种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的植物器官影响(效应)不同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种器官的影响(效应)不同
(3)根
(4)10﹣8mol/L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的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答题,同时能根据曲线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别是曲线下降阶段,千万不要误认为曲线下降就代表抑制作用.
32.生命活动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图8为人进食过咸的食物后;血浆渗透压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激素 抗利尿激素 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人体进食过咸的食物后,引起激素A分泌的神经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下丘脑 .
(3)人体进食过咸的食物且饮水不足时,会在 大脑皮层(渴觉中枢) 处产生渴觉,此时尿量的变化是 减少 .
(4)由图可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是通过 神经﹣﹣体液(或激素) 的调节方式来实现的.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 33 -
【分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另一方面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调节人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解答】解:(1)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2)水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3)渴觉产生的场所是大脑皮层,人体进食过咸时,抗利尿分泌增多促进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4)由图可知,血浆渗透压的稳定受下丘脑控制,需要抗利尿激素参与调节,所以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故答案为:
(1)抗利尿激素
(2)下丘脑
(3)大脑皮层(渴觉中枢) 减少
(4)神经﹣﹣体液(或激素)
【点评】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水平衡调节过程.
33.某同学将人体的部分生物学知识归纳为如下的甲、乙两幅图,请据图回答:
(1)该同学对知识归纳的甲、乙两幅图中,正确的是 甲 .
(2)图甲中下丘脑分泌作用于垂体的激素名称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名称为 促甲状腺激素 ,由图甲可见人体内甲状腺激素能够维持正常范围是通过分级调节与 反馈 调节实现的.
(3)图乙中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激素是 胰岛素 ,维持血糖平衡的激素还有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 33 -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乙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其中淀粉和肝糖原都是多糖,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正确.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3)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除了胰岛素外还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故答案为:
(1)甲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反馈
(3)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点评】本题结合概念图,考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血糖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血糖调节的过程.
34.如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如果种群呈a曲线增长,说明种群处在 理想条件 的环境中,称为 J型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 过度繁殖 的特性.
(2)如果种群呈b曲线增长,称为 S型 增长曲线,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 .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
【分析】据图分析,曲线a表示J型曲线,曲线b表示S型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 33 -
【解答】解:(1)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资源充足,空间无限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增长曲线是a,即J型曲线,体现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
(2)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的增长曲线是b,即S型曲线;图中的阴影部分可表示为环境阻力,即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故答案为:
(1)理想条件 J型 过度繁殖
(2)S型 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关键是理解两种曲线出现的条件.
-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