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期末检测1(含解析湘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必修3期末检测1(含解析湘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末检测(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完成第1~2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资金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解析:第1题,农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而资金、信息、观念等均是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因素。第2题,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的是矿产品等原料或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的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 答案:1.B 2.A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第3~4题。‎ ‎3.由甲至丙,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条件 ②市场需求 ③农业技术 ④地价高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②河网密度变大 ‎③环境污染加剧 ④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3题,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市场的需求促使郊区农业类型发生转变,近郊地价高,宜发展产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产品。第4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和工业集中,排放的废弃物增多,环境污染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答案:3.C 4.D 读图,完成第5~7题。‎ 8‎ ‎5.甲省与乙省自然地理特征相似的是(  )。‎ A.水循环类型 B.植被类型 C.气候类型 D.土壤类型 ‎6.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A 6.C 7.A 读图,完成第8~9题。‎ ‎8.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述,错误的是(  )。‎ 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 B. B地区农业发展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 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与D地区相比,F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9.E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下列与这些灾害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气候温暖 B.暴雨频繁 C.地质复杂 D.植被破坏 解析:‎ 8‎ 本组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从位置看,图中A地位于宁夏平原,灌溉水源充足;B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发展绿洲农业应注意防止出现土壤盐碱化;C地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在青藏高原上因该处地势相对较低,水热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发展了河谷农业;D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F地位于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E地位于我国的横断山区,地质灾害频发,主要与其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多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有关。‎ 答案:8.C 9.A 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该省成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雨热同期 C.人均耕地多 D.可垦荒地多 ‎11.近十几年来,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 B.雨热同期 C.市场扩大 D.交通改善 解析: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的耕地多,是我国重点建设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是其主要的制约因素。目前该省的水稻在市场扩大的因素影响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答案:10.C 11.C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和从事制造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中箭头若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箭头的含义是(  )。‎ A.资金、技术 B.劳动力 C.工业制成品 D.资源 ‎13.图中表示的现象将对B地区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激活市场,带动B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B.增加就业机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C.使B地区同类工业部门受到严重冲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D.促进B地区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答案:12.A 13.C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甲)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乙),完成第14~15题。‎ 图甲 8‎ 图乙 ‎14.图甲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15.图乙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答案:14.C 15.B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Ⅰ、Ⅱ、Ⅲ)图和甲、乙、丙三幅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完成第16~17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不同 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热量比Ⅱ区充足 C.Ⅲ区和Ⅰ区所处纬度差不多,光照条件相同 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 ‎17.下列对应选项正确的是(  )。‎ A.甲—Ⅱ—农耕业、河谷农业 B.乙—Ⅰ—畜牧业、灌溉农业 C.丙—Ⅲ—高寒牧业、绿洲农业 D.以上选项全部错误 8‎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理界线P为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为我国1月‎0 ℃‎等温线,同时也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因此,南北两侧水热条件不同,从而影响到两侧种植业的不同,南方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图中Ⅰ区为东部季风区,Ⅱ区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Ⅲ区为青藏高寒区,Ⅱ区比Ⅲ区纬度高,但是由于Ⅲ区海拔高,故热量较Ⅱ少,比Ⅰ区更少;Ⅱ区与Ⅰ区北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降水有明显差异,且由此导致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明显不同,故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根据甲、乙、丙三幅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以及降水量图,不难判断出甲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图为温带季风气候,再对照农业生产其他因素,不难分析出甲—Ⅰ—农耕业(水田为主),乙—Ⅱ—畜牧业、灌溉农业,丙—Ⅲ—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答案:16.D 17.D 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图,完成第18~19题。‎ ‎18.1950—1975年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放牧 ‎19.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 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 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 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答案:18.B 19.B ‎20.读世界某水域变化示意图,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8‎ A.气候变暖 B.泥沙淤积 C.用水量大 D.破坏植被 答案:C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在交通、水源、能源等方面对人类意义重大。下图为某国水系示意图及部分农业用地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1~23题。‎ ‎21.乙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①经济发达 ②地势平坦 ③水能丰富 ④河流流量大且稳定 ⑤河流无结冰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22.甲河流从源头到河口,除了上游一座于二战后建的高‎80米的大坝之外,其余18座都为低坝,其优势不包括(  )。‎ A.淹没农田面积小 B.移民数量小甚至不用移民 C.不会阻挡鱼类洄游 D.溃坝带来的威胁小 ‎23.据图中信息可以分析出甲河河口易出现(  )。‎ A.臭氧层空洞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渍化 D.酸雨危害 解析:第21题,经济发达不属于自然条件,水能资源丰富与航运无明显关系。第22题,低坝同样会阻挡鱼类的洄游。第2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河注入地中海,河口地处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发展葡萄种植而大量灌溉水源,因此河口处极易出现土壤盐渍化。‎ 答案:21.D 22.C 23.C ‎2011年1月1~3日,3天内云南省盈江县发生多次小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是里氏4.8级。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受灾户数3.72万户,受灾人口14.8万人,紧急避险群众8.59万人,当地正积极开展救灾活动……据此完成第24~25题。‎ ‎24.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 A.RS和GIS B.雷达和网络技术 C.GPS和RS D.GPS和GIS ‎25.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24.C 25.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8‎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中国的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1)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趋势。‎ ‎(2)说明这种转移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答案:(1)海外产业首先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再从沿海转向内陆。‎ ‎(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27.(10分)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 ‎ ‎(2)从开发新能源角度看,图中C、D、E三个区域,可开发的优势新能源分别是    、    、    。 ‎ ‎(3)图中B3调运的能源是    ,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 ‎① , ‎ ‎② 。 ‎ ‎(4)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太阳能、地热能 太阳能、风能 潮汐能(波浪能)、风能 ‎(3)水电 ①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 ‎(4)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城市的环境质量。‎ ‎28.(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8‎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阻止其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小,而且流域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1)分析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的原因。‎ ‎(2)当地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进一步恶化?‎ 答案:(1)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2)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植树造林等。‎ ‎29.(20分)读欧洲西部工业区分布图(图甲)和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分布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B两处的矿产资源分别是什么?‎ ‎(2)欧洲西部A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地区都有钢铁工业布局,影响两个地区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3)图乙中著名汽车工业基地的名称是什么?这里布局汽车工业的优势是什么?‎ ‎(4)比较图甲中A工业区和我国东北工业区,简述两大工业区共同的区位优势。‎ ‎(5)与A工业区相同,我国东北工业区也面临传统工业衰落的问题。试分析两工业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共同原因。‎ 答案:(1)煤炭、铁矿。(2)靠近原料、燃料产区。(3)长春。钢铁工业发达,制造业基础好,市场需求量大,协作条件好。(4)工业起步较早,技术力量雄厚;附近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周围地区的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回答两点即可)(5)煤、铁等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不能适应市场变化;新技术的冲击。(回答两点即可)‎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