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大庆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届大庆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庆铁人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24.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 A.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 C.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 D.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 ‎25.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26.《明清民歌时调集》中,有一首冯梦龙收集的《黄山谜》说:“三皇是我兄,五帝是我弟。欲罢而不能,因非而得罪。”这说明当时出现了 ‎ A.挑战传统文化,甘当异端的行为 ‎ B.抨击封建伦理,追求民主的思想 ‎ C.不满封建秩序,要求革命的呼声 ‎ D.藐视圣祖权威,要求平等的意识 ‎27.《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28.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 - 8 -‎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29.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D.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0.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31.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32.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包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33.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 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 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 8 -‎ ‎34.观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 ‎ ‎ A.a~b段由于马歇尔计划使资金外流 ‎ B.b~c段主要是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 ‎ C.c~d段表明美国失去世界霸主地位 ‎ D.d~e段得益于“知识经济”的兴起 ‎35.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对于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利义务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在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管辖范围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的相同职能是 ‎ ‎ A.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探求汇率稳定防止货币贬值 ‎ C.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秩序 D.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 第Ⅱ卷(综合题 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必须作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部分】‎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先秦诸子多主张广土众民,秦汉至唐宋的统治者及思想家也大多热衷于此,他们往往主张人口愈多愈好,把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国家强盛的标准,因为无论从生产的发展还是国家赋役来源看,人口和土地都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因而,提倡与鼓励人口的增殖长期占据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理论的主导。到明清时期,人口急速增长,社会问题日多,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观察与思考,其中的典型是清代学者洪亮吉。他指出:“治平(即社会安定)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五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止增二十倍焉。今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巳不足,何况供百人乎?”‎ ‎ ——摘自裴倜、王冲《中国古代人口思想及其规律》‎ - 8 -‎ 材料二 进入近代,随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加剧,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口问题也日益尖锐。有识之士始终关注人口问题,提出一系列主张。薛福成出使英、法等国后,改变了原有的“人多致贫”的观点,认为西欧人口密度虽大于中国,但因能开辟生财之源,所以无人满之患,主张学习西方善用机器的殖财养民之法。梁启超也主张“即使无外界之侵入,而生齿目繁,人满为患,犹且非兴新业,不足以相周相救”。“尽地力者,农、矿、工之事也。”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他认为早婚有五害:“害于养生”、“害于传种”、“害于养蒙”、“害于修学”、“害于国计”,认为愈文明愈晚婚。严复从物竟天择的观点去理解马尔萨斯人口论,认为种族竞争主要是质量而非数量的竞争,中国人口量多质劣,难与西方抗衡,主张变法,提倡优生。‎ ‎ ——摘自李竞能《中国近现代人口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洪亮吉人口思想与中国古代主流人口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11分)‎ ‎41.(12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治外法权 滇缅会战 张自忠 联合国 开罗会议 淞沪会战 中华民族的抗战 - 8 -‎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并用签字笔将所选的题号填入括号内。‎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1分)‎ ‎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8 -‎ 材料:l765年,潘恩发表了《常识》,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革命问题,竭力强调革命之后建立共和政体才是该书的宗旨所在。《常识》一出,立刻席卷北美大陆,成了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战争中美军屡败,士气低落,战局危急。前线作战的潘恩于膝上写下数篇战斗檄文,取名《美洲的危机》,华盛顿命人于军前朗读,士气大振。‎ ‎1787年,潘恩到英国作短期旅行,受到法国大革命鼓舞而写了歌颂大革命的《人权》,潘恩说,每一代人都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政治制度,其先辈无权代其决定。选择政治制度是英国人生而就有的天赋人权,英国人为保卫这个权利应该战斗到底,潘恩进而推论说,每一个人都有权行使政治权利,但在现行制度下,劳动者却被剥夺这个权利,结果就造成劳动者普遍的贫穷,因此,只有恢复人民的权利,他们才能从贫穷中解脱出来。《人权》出版后在劳动人民中间引起巨大反响,这本小册子在英国遭到查禁,潘恩被英图政府追捕,被迫旅居法国,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潘恩认为“宗教里的基督教体系是对常识的一个侮辱”、“至于称为《圣经》的书,说成是上帝的话,是一个亵渎。那是一本充满谎言和自相矛盾的书,记录很坏的时代和很坏的人的一段历史”。其强硬的反宗教立场,不幸被这个国家遗弃,受尽奚落、侮辱和攻击,其于1809年死去,由好心的法国房东太太将其埋葬,葬礼仅六人。‎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思想主张。(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潘恩的思想和活动。(9分)‎ 历史试题 ‎24—35 CBDCA CACBB BD ‎40.(1)不同:中国古代主流人口思想鼓励人口增殖;洪亮吉主张控制人口增长。(4分)‎ - 8 -‎ 背景:古代主流人口思想:小农经济占主导;人口众多利于发展生产、增加赋役来源;统治者稳固统治基础、促进国家强盛的需要。(6分) ‎ 洪亮吉主张控制人口增长的背景:人口急速增长,社会问题日多。(4分)‎ ‎(2)内容:利用近代先进技术发展工农业生产,扩大就业和增长社会财富;提倡晚婚和优生,提高人口素质。(4分)原因: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的需要);近代经济的兴起;西学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探索。(7分,前三点各2分,最后一点1分)‎ ‎41.示例一:‎ 关键词:淞沪会战 滇缅会战 张自忠 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示例二:‎ 关键词:治外法权 开罗会议 联合国 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世界人民的赞誉和尊重,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声望。‎ ‎1942年10月9日,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的主要力量,美、英两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治外法权的废除,它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并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战后期(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国参加了开罗会议,与盟国共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略,并探讨处置战后日本问题和亚洲被压迫民族问题,参与制定并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国际法规性文件。‎ - 8 -‎ ‎1945年10月《联合国宪章》生效,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形成的大国地位在抗战胜利后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总之,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经过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 ‎ 其他主题,言之成理即可。提炼主题2分,论述8分,总结和升华2分。评分标准参见下表 等次 得分 观点 论证 表述 第一等 ‎9—12分 主题正确,能多角度分析问题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密切 思路清新、表达确切 第二等 ‎5—8分 主题基本正确,分析不够全面 史实基本准确,史论结合不够密切 有基本思路,表达不够确切 第三等 ‎0—4分 主题不准确,分析问题模糊 未能结合史实,仅列举部分史实 缺乏条理性,表达欠通顺 ‎ 44题 答案: (1)大学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不利于德国经济发展和民族统一;大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陈旧;科研不受重视,衰败之迹明显。(4分)‎ ‎ (2)成就:强制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学允许科学独立发展;科学发展创造了许多新形式;引领各国大学发展的新方向。(8分)‎ ‎ 影响:提升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激发了其创新热情,推动了德国19世纪晚期经济腾飞,从而成为世界强国。(3分)‎ ‎ 45.(15分)‎ ‎(1)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反对专制,主张民主平等,提倡共和制;抵制宗教信仰与宗教制度。(6分)‎ ‎(2)是坚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自由平等民主的坚定捍卫者;是革命的斗士,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持强硬的反宗教立场,遭到了宗教势力的激烈反对。(9分)‎ - 8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