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综合检测1(带解析新人教)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高中语文必修4第四单元综合检测1(带解析新人教)》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测评(A)‎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睨柱(mì) 汤镬(huò)‎ B.旄节(máo) 啮雪(chǐ)‎ 纺缴(zhuó) 斧钺(yuè)‎ C.弹劾(hái) 傅会(fù)‎ 璇机(xuán) 骸骨(hé)‎ D.蟾蜍(chán) 鼓瑟(sè)‎ 蛮夷(mán) 喟叹(kuì)‎ 解析:A项“睨”读nì;B项“啮”读niè;C项“劾”读hé,“骸”读hái。‎ 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B.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 C.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制:方法。‎ D.素与副张胜相知 素:一向。‎ 解析:C项“制”,形制,构造。‎ 答案:C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D.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解析:A项“娱乐”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B项“亲戚”,此句中指“父母兄弟”;C项“货物”,此句中指“财物”;D项“周密”,此句中意思是“四周严密”。‎ 答案:A ‎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王曰:“谁可使者?”‎ B.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C.①赐钱二百万以葬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D.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8‎ ‎②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解析:A项“者”,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代词,指代“……的人”。B项“为”,①动词,结成;②动词,是。C项“以”,①连词,而;②介词,用。D项“乃”,都是副词,于是,就。‎ 答案:D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分析 ‎ 孙和平 ‎①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而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所以,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必须将其置于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之中,才能充分认识其规律和内涵。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不仅可以更为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也对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最深,唯有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才能深刻理解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概有“明伦”说、“成人”说等,而这些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②“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明人伦”,就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之意。孟子认为,人伦有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传统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使人懂得五伦,懂得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去分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无疑受到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的深刻影响。‎ ‎③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所以,在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以此为出发点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而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正是理解传统教育中的教育目标的关键。‎ ‎④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教育不是为了个体的自我、全面发展,不是对自由、平等、民主与人权的追求,个体也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的培养更多体现在伦理道德培养上,集中在等级、专制、集权等服从大一统的价值观念上,强调群体价值,这也是与中国文化的宗法集体主义和伦理类型相契合的。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中突出“明人伦”,则为顺理成章之事。“成人”说,即立足于“人”的成长,是中国古代关于传统教育目的又一重要论述。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以培养“君子”“圣贤”为目标,道家以培养“真人”“圣人”“仙人”为标准,佛家以培养“菩萨”“佛”这样高境界的人为教育目标,这些都共同揭示了当时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宋代大儒朱熹更是把“圣贤”作为最终目的,认为凡人必须以“圣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所设计的母语教育,都以“君子”“贤人”“圣人”为培养目标。‎ ‎(节选自《人民论坛》2013年第23期)‎ ‎5.下列关于“古代传统教育目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A.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它作为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受中国文化精神生态的滋养极深。因此要深刻理解它就必须从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出发。‎ B.古代传统教育目的大概是使人明了做人做事的道德标准,立足于“人”的成长等,一定程度上说,这些教育目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在传统教育中的折射。‎ C.古代传统教育的目的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是为了生命的存在以及发展而有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封建伦理纲常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D.古代传统教育目的从本质上说就是使人懂得五伦以及那个时代做人做事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促使大家成为遵纪守“伦”的社会成员,促进社会的和谐。‎ 解析:C项,“在一脉相承的血统文化的影响下”错。原文第④段中说“因此,正是在这文化的影响下”的“这”,从前后语境看,应是指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答案:C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文化精神的结构体系决定着教育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原则等,它是中国文化机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 B.中国的文化机制从根本上决定着中国教育的内在机制,如果离开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去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就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的规律以及内涵。‎ C.孟子认为礼教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五个方面。在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的伦理型文化环境中,传统教育突出“明人伦”则顺理成章。‎ D.百家争鸣时代,儒家培养“君子”与“圣贤”,道家培养“真人”“圣人”与“仙人”,佛家培养“菩萨”与“佛”这样高境界的人。‎ 解析:A项,“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于文无据,也与事实不符。‎ 答案:A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化生态入手审视古代传统教育,能更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传统生成、发展的文化背景、原因及趋势,对推动当前我们实现传统教育现代化有着积极影响。‎ B.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站在古代传统教育的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精神特别是伦理精神深刻影响了“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以及价值取向。‎ C.中国古代社会系统框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系统体系,本质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一个血统传下来的文化,以此为出发点便形成了宗法专制的社会结构。‎ D.百家争鸣时代,传统教育旨在培养品德高尚、有学问的人“士”和有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的“圣人”。朱熹认为人要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因此他把培养“圣贤”作为终极目标。‎ 解析:B项,“诗书教化是儒家的思想核心”错,原文是说“‘诗书教化,所以明人伦也。’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诗书教化”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明人伦”;在本文作者看来,“明人伦”才是儒家的思想核心。‎ 答案:B 三、课内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8‎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8.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台阶。‎ B.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 亡:死亡。‎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一向。‎ D.加以老母系保宫 系:拘押。‎ 解析:B项“亡”,逃跑。‎ 答案:B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李陵劝降的借口的一组是(  )(3分)‎ ‎①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③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④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⑤子卿壹听陵言 ⑥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①④⑤‎ 解析:①只能说明两者的关系密切;⑤不属于借口,是请求;⑥是李陵对自己罪过的感慨。‎ 答案:B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在“武使匈奴”的第二年所以“不敢求武”,今天看来,是李陵“愧见武”。‎ B.李陵说降,先言苏武家人的不幸,以绝其归汉之思;后言自身异志的前因后果,欲将心比心,希望以情动之。‎ C.从苏武对李陵劝降的答语可以看出,苏武拒降忠汉的原因,一是知恩图报,二是忠君传统。‎ D.节选的文字是将苏武的忠君与李陵的叛国对比展现的。今天看来,苏武的报恩、忠君未免狭隘,但这正是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的基础也是途径。‎ 解析:A项“先至匈奴且投降匈奴的李陵”说法错误,原文是“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答案: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4分)‎ ‎(2)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3分)‎ 8‎ 解析:第一句注意“亡”是通假字,“信义安所见乎”是反问句。第二句注意“降”“毕”“效”等词的含义。‎ 答案:(1)你终究不能回到汉朝,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2)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四、课外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7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钅夫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将战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弱则诸侯加兵    加:施加。‎ B.王用之治国赋 治:管理。‎ C.秦军鼓噪勒兵 勒:统帅。‎ D.即发万人趋之 趋:追逐。‎ 解析:D项“趋”的意思是“奔赴”的意思。‎ 答案:D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B.‎ C.‎ D.‎ 解析:A项“也”,①表判断语气;②表陈述语气。B项“而”,①表顺承关系;②表并列关系。C项“以”,①连词,用来;②介词,凭。D项中的“者”都作“……的人”讲。‎ 答案:D 8‎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  )(3分)‎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③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④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②说的是赵奢善于理财,颇见成效;④说的是赵奢严明军纪、行事果断;⑥说的是赵奢采纳建议之后立即行动。这三句均没有表现出题干中所提到的“胆识谋略不凡”。‎ 答案:C ‎15.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B.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C.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D.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解析:比较四项,A项的断句符合文意。‎ 答案: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识,讲原则,依法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的主事者。‎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C.在秦伐韩时,赵奢在赵国决策未定之时,力主救助韩国,表现出非凡的胆识。‎ D.秦军奸细潜入赵营,赵奢施计,使其被表象蒙蔽,中计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解析:B项分析不正确。赵奢依法行事,和平原君最终并未结下“恶”和“怨”;相反,平原君对他器重并推荐,也正是由此事看重他执法严明,铁面无私,颇有远见。所说的“旧恶”,无从由来。‎ 答案:B ‎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2)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解析:第一句翻译的重点是文言虚词的用法。“则”,表顺承关系,可翻译为“那么”;“为”,动词,作为;“岂”难道;“于”,表被动。第二句翻译的重点是对句意的理解。“复益增垒”是理解的重点。‎ 答案:(1)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2)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 参考译文: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 8‎ 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的家臣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么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 军队离开邯郸三十里,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秦军驻扎在武安西边,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斩首。赵军坚守营垒,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反而又加筑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秦将大喜,说:“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而且还增修营垒,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就令士兵卸下铁甲,快速向阏与进发。两天一夜就到达前线,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五十里扎营。军营筑成后,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全军赶来。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提出建议,赵奢说:“让他进来。”许历说:“秦人本没想到赵军会来到这里,现在他们赶来对敌,士气很盛,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不然的话,必定要失败。”赵奢说:“请让我接受您的指教。”许历说:“我请求接受死刑。”赵奢说:“等回邯郸以后的命令吧。”许历请求再提个建议,说:“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后到的失败。”赵奢同意,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秦兵后到,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赵奢指挥士兵猛攻,大败秦军。秦军四散逃跑,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赵军回国。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只有一直往前走,才能把影子甩在身后!——何东霖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写作提示:材料只有一句话,用了暗喻的修辞,故而审题时首先要明确“影子”的内涵义。“影子”,可指自身的负面情绪,如心中的痛苦、顾虑、犹豫、悲观、失落、烦恼等不利于前行的东西;也可以是自身得到的负面评价,如别人的指责成为自己心灵的包袱;还可以是种种阻止自身前进的负能量,如束缚、禁锢、传统、模式、名利等。与影子相对应,“一直往前走”就应该指不能深陷于影子之中,要走出、摆脱“影子”。‎ 行文要涉及两个方面。“人”,可以是个体的“我”、群体的“我们”,甚至民族、人类。从文体角度来说,选择写议论类文体会比较好把握;而从作文出彩的角度来说,选择写记叙类文体会更易贴近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例文:‎ 甩开影子 ‎ 李佳琦 8‎ 神说,要有光。于是日光璀曜,明媚旿然。魔说,要有影。于是涩影逼狭,黯淡晦然。卑微的人类千方百计地寻找一个没有影的姿势,但光影同生,他们怎能忤逆神魔之意?于是有人说,那就一直走吧。一直走,把影子甩在身后。‎ 夸父和愚公早已迫不及待地踏上行程。一个是高昂起头颅,汗浃衫透;一个是深埋下腰背,刨挖铲锄——匆匆碌碌却又绝不止步。执着地往前行着,把那些“自然面前人太渺小”的自卑定论统统甩在身后,一直去追去逐。‎ 而那勾践也稚鸟振翮般奋力迈开了脚步。身为吴地中鄙贱的囚奴,曾是一国之君的他满心满怀尽是褪不尽的亡国丧家之痛,丧如墨、黑如影。那是层层涂抹在他心底的黑色墨影,干涸了血脉皴裂了心灵,痛楚日夜随行。啊,是被鬼魅的阴影噬得体无完肤吗?——不,当然不!勾践长髯一甩,放开大步,执着地在时间轴上行走。尽管那份浓重的痛楚依旧如影,却也只能在他铿锵前进着的步伐后踉跄地随行!对,就像这样义无反顾地前进,把那影痛痛快快地甩在身后!‎ 毋庸讳言,每个人脚下都踩着一条影子。正如雷诺阿费力地握着画笔的手在亚麻布上投下了枯衰的影,史蒂芬轻靠在轮椅背上的头在语音合成器上投下了歪斜的影,李清照独守在窗槛边倾身远眺的身子在纱帘上投下了哀伤的影,文森特拄腮仰望星空的轮廓在斑驳的墙壁上投下了孤独的影。可不论那影是如何模样,它们永远该被我们踩在脚下,甚至狠狠地甩在身后:你看那一只画手挥洒明媚,一片宇宙妙想奇思,一缕哀愁幽婉浓郁,一抹钴蓝天旋星转。他们向着自己认定的前方执着前行,踩着影子昂首阔步——把影子踩得支离破碎!前行!甩开它们!‎ 脚下的影子,那是我们所背负的难逾越之局限、难逆转之失败、难治愈之伤病、难宽慰之痛楚。不可避免,却总妄图避讳。当绞尽了脑汁思索那个没有影的姿势却以徒劳无功告终时,人们迸做了两派:全然放弃任凭影子蚕食自己的人们,和化影子为笞鞭一路策马向前的人们。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选择:坐下来愤恨地看着你的影子,或者迈开腿边走边望向前方。‎ 看起来人们会倾向后者,但谁敢说自己没有过泄气了盘坐下的时刻?那时摸摸地上的影子,凹凸有致。心里酸涩地钝痛。‎ 其实神魔之意你无须泯灭,毕竟也正是那灰黑的影暗示着你光明随行。而你只需要鼓起勇气迈出步伐,甩开影子执着前行。‎ 所以要我说,去他的神魔——看我执着前行!‎ 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