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黄山市高三上数学第四次月考试卷(理科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届黄山市高三上数学第四次月考试卷(理科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数学试卷(理科)(12月份)‎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相等,则实数a等于(  )‎ A. B.﹣2 C. D.3‎ ‎ ‎ ‎2.设全集U=R,集合A={y|y=x2+2x},则∁UA=(  )‎ A.[﹣1,+∞﹚ B.(﹣1,+∞﹚ C.(﹣∞,﹣1] D.(﹣∞,﹣1)‎ ‎ ‎ ‎3.根据如图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 ‎ ‎4.=(1,﹣1),=(﹣1,2)则(2+)=(  )‎ A.﹣1 B.0 C.1 D.2‎ ‎ ‎ ‎5.在△ABC中,cosAcosB>sinAsinB,则△ABC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判定 ‎ ‎ ‎6.已知,下列所给出的不能表示此点的坐标的是(  )‎ A. B. C. D.‎ 20‎ ‎ ‎ ‎7.设O为坐标原点,M(1,2),若N(x,y)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A.4 B.6 C.8 D.10‎ ‎ ‎ ‎8.不等式组的解集记为D,有下列四个命题:‎ p1:∀(x,y)∈D,x+2y≥﹣2 p2:∃(x,y)∈D,x+2y≥2‎ p3:∀(x,y)∈D,x+2y≤3 p4:∃(x,y)∈D,x+2y≤﹣1‎ 其中真命题是(  )‎ A.p2,p3 B.p1,p4 C.p1,p2 D.p1,p3‎ ‎ ‎ ‎9.设函数f(x)=ln(1+|x|)﹣,则使得f(x)>f(2x﹣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 D.(﹣∞,,+∞)‎ ‎ ‎ ‎10.甲罐中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1,A2和A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P(B)=‎ B.事件B与事件A1相互独立 C.P(B|A1)=‎ D.P(B)的值不能确定,它与A1,A2,A3中哪一个发生都有关 ‎ ‎ ‎11.设α∈(0,),β∈(0,),且tanα=,则(  )‎ A.3α﹣β= B.3α+β= C.2α﹣β= D.2α+β=‎ ‎ ‎ ‎12.已知函数f(x)=lg(ax﹣bx)+x中,常数a、b满足a>1>b>0,且a=b+1,那么f(x)>1的解集为(  )‎ A.(0,1) B.(1,+∞) C.(1,10) D.(10,+∞)‎ ‎ ‎ ‎ ‎ 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3.已知是平面内的单位向量,若向量满足•(﹣)=0,则||的取值范围是      .‎ ‎ ‎ ‎14.(x﹣y)(x+y)8的展开式中x2y7的系数为      .(用数字填写答案)‎ ‎ ‎ ‎15.若正数x,y满足x+3y=5xy,则3x+4y的最小值是      .‎ ‎ ‎ ‎16.已知曲线y=x+lnx在点(1,1)处的切线与曲线y=ax2+(a+2)x+1相切,则a=      .‎ ‎ ‎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2015•新课标II)设a,b,c,d均为正数,且a+b=c+d,证明:‎ ‎(1)若ab>cd,则+>+;‎ ‎(2)+>+是|a﹣b|<|c﹣d|的充要条件.‎ ‎ ‎ ‎18.(12分)(2013•屯溪区校级模拟)已知A、B、C为△ABC的三内角,且其对边分别为a、b、c.若向量=,,向量=(1,,且=﹣1.‎ ‎(1)求A的值; ‎ ‎(2)若,三角形面积,求b+c的值.‎ ‎ ‎ ‎19.(12分)(2015•新课标II)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t为参数,t≠0),其中0≤α≤π,在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2sinθ,C3:ρ=2cosθ.‎ ‎(1)求C2与C3交点的直角坐标;‎ ‎(2)若C1与C2相交于点A,C1与C3相交于点B,求|AB|的最大值.‎ ‎ ‎ ‎20.(12分)(2012秋•黄冈期中)已知抛物线y=ax2+bx在第一象限内与直线x+y=4相切.此抛物线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记为S.求使S达到最大值的a,b值,并求S的最大值.‎ ‎ ‎ ‎21.(12分)(2007•北京)某中学号召学生在今年春节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以下简称活动).该校合唱团共有100名学生,他们参加活动的次数统计如图所示.‎ ‎(1)求合唱团学生参加活动的人均次数;‎ ‎(2)从合唱团中任意选两名学生,求他们参加活动次数恰好相等的概率.‎ 20‎ ‎(3)从合唱团中任选两名学生,用ξ表示这两人参加活动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ξ.‎ ‎ ‎ ‎22.(12分)(2013•屯溪区校级模拟)已知函数,b∈N*),满足f(2)=2,f(3)>2.‎ ‎(1)求k,b的值;‎ ‎(2)若各项为正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有,设,求数列{n•bn}的前n项和Tn;‎ ‎(3)在(2)的条件下,证明:ln(1+bn)<bn.‎ ‎ ‎ ‎ ‎ 20‎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数学试卷(理科)(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相等,则实数a等于(  )‎ A. B.﹣2 C. D.3‎ ‎【考点】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专题】计算题.‎ ‎【分析】把给出的复数利用复数的除法运算化简为a+bi(a,b∈R)的形式,然后让实部等于虚部求解.‎ ‎【解答】解: ==.‎ 因为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相等,所以,即2+a=1﹣2a,所以,a=﹣.‎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数的除法运算,考查了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一个复数为0,当且仅当实部和虚部都等于0,是基础题.‎ ‎ ‎ ‎2.设全集U=R,集合A={y|y=x2+2x},则∁UA=(  )‎ A.[﹣1,+∞﹚ B.(﹣1,+∞﹚ C.(﹣∞,﹣1] D.(﹣∞,﹣1)‎ ‎【考点】补集及其运算.‎ ‎【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求出集合A中函数y=x2+2x的值域,然后求出集合A在R上的补集即可.‎ ‎【解答】解:∵y=x2+2x=(x+1)2﹣1≥﹣1,‎ ‎∴集合A={y|y=x2+2x}={x|x≥﹣1},‎ ‎∴∁UA={x|x<﹣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补集的定义,会进行补集的运算,是一道基础题.‎ ‎ ‎ ‎3.根据如图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20‎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 ‎【专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A从图中明显看出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的最多,故A正确;‎ B从2007年开始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少,故B正确;‎ C从图中看出,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越来越少,故C正确;‎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越来越少,与年份负相关,故D错误.‎ ‎【解答】解:A从图中明显看出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减少,且减少的最多,故A正确;‎ B2004﹣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越来越多,从2007年开始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少,故B正确;‎ C从图中看出,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越来越少,故C正确;‎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越来越少,而不是与年份正相关,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识图的能力,能够从图中提取出所需要的信息,属于基础题.‎ ‎ ‎ ‎4.=(1,﹣1),=(﹣1,2)则(2+)=(  )‎ A.﹣1 B.0 C.1 D.2‎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利用向量的加法和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解答本题.‎ ‎【解答】解:因为=(1,﹣1),=(﹣1,2)则(2+)=(1,0)•(1,﹣1)=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加法和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属于基础题目.‎ ‎ ‎ ‎5.在△ABC中,cosAcosB>sinAsinB,则△ABC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判定 20‎ ‎【考点】三角形的形状判断.‎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余弦的两角和公式整理题设不等式求得cos(A+B)>0进而判断出cosC<O,进而断定C为钝角.‎ ‎【解答】解:依题意可知cosAcosB﹣sinAsinB=cos(A+B)>0,﹣cosC>O,cosC<O,‎ ‎∴C为钝角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两角和公式的化简求值.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的问题上,可利用边的关系或角的范围来判断.‎ ‎ ‎ ‎6.已知,下列所给出的不能表示此点的坐标的是(  )‎ A. B. C. D.‎ ‎【考点】极坐标系.‎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求出点M的直角坐标为(﹣,﹣ ),检验其它的点的直角坐标是否为(﹣,﹣ ),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点的极坐标可得ρ=﹣5,θ=,故点M的直角坐标为(﹣,﹣ ).‎ 而点的直角坐标为(,﹣),故不满足条件.‎ 经检验,、、的直角坐标都为(﹣,﹣),满足条件,‎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把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的方法,属于基础题.‎ ‎ ‎ ‎7.设O为坐标原点,M(1,2),若N(x,y)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 A.4 B.6 C.8 D.10‎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20‎ ‎【专题】计算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得=x+2y.作出题中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得如图的阴影部分,将目标函数z=x+2y对应的直线进行平移,可得当x=,y=时,z=x+2y达到最大值,即取得最大值.‎ ‎【解答】解:∵M(1,2),N(x,y),∴目标函数z==x+2y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得到直线2x+y﹣4=0下方,且在直线x﹣y+2=0下方的平面区域 即如图的阴影部分,其中A(,)为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z=F(x,y)=x+2y,将直线l:z=x+2y进行平移,‎ 当l经过点A时,目标函数z达到最大值 ‎∴z最大值=F(,)=6‎ 故选:B ‎【点评】本题给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求目标函数z=的最大值,着重考查了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和简单的线性规划等知识,属于基础题.‎ ‎ ‎ ‎8.不等式组的解集记为D,有下列四个命题:‎ p1:∀(x,y)∈D,x+2y≥﹣2 p2:∃(x,y)∈D,x+2y≥2‎ p3:∀(x,y)∈D,x+2y≤3 p4:∃(x,y)∈D,x+2y≤﹣1‎ 其中真命题是(  )‎ A.p2,p3 B.p1,p4 C.p1,p2 D.p1,p3‎ ‎【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简易逻辑.‎ ‎【分析】作出不等式组的表示的区域D,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20‎ ‎【解答】解:作出图形如下:‎ 由图知,区域D为直线x+y=1与x﹣2y=4相交的上部角型区域,‎ p1:区域D在x+2y≥﹣2 区域的上方,故:∀(x,y)∈D,x+2y≥﹣2成立;‎ p2:在直线x+2y=2的右上方和区域D重叠的区域内,∃(x,y)∈D,x+2y≥2,故p2:∃(x,y)∈D,x+2y≥2正确;‎ p3:由图知,区域D有部分在直线x+2y=3的上方,因此p3:∀(x,y)∈D,x+2y≤3错误; ‎ p4:x+2y≤﹣1的区域(左下方的虚线区域)恒在区域D下方,故p4:∃(x,y)∈D,x+2y≤﹣1错误;‎ 综上所述,p1、p2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着重考查作图能力,熟练作图,正确分析是关键,属于难题.‎ ‎ ‎ ‎9.设函数f(x)=ln(1+|x|)﹣,则使得f(x)>f(2x﹣1)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 D.(﹣∞,,+∞)‎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函数单调性的性质.‎ ‎【专题】开放型;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根据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之间的关系,将不等式进行转化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函数f(x)=ln(1+|x|)﹣为偶函数,‎ 且在x≥0时,f(x)=ln(1+x)﹣导数为f′(x)=+>0,‎ 即有函数f(x)在[0,+∞)单调递增,‎ ‎∴f(x)>f(2x﹣1)等价为f(|x|)>f(|2x﹣1|),‎ 即|x|>|2x﹣1|,‎ 平方得3x2﹣4x+1<0,‎ 20‎ 解得<x<1,‎ 所求x的取值范围是(,1).‎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应用,综合考查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运用偶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 ‎10.甲罐中5个红球,2个白球和3个黑球,乙罐中4个红球,3个白球和3个黑球.先从甲罐中随机取出一球放入乙罐,分别以A1,A2和A3表示由甲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白球和黑球的事件;再从乙罐中随机取出一球,以B表示由乙罐取出的球是红球的事件,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P(B)=‎ B.事件B与事件A1相互独立 C.P(B|A1)=‎ D.P(B)的值不能确定,它与A1,A2,A3中哪一个发生都有关 ‎【考点】随机事件.‎ ‎【专题】综合题;转化思想;综合法;概率与统计.‎ ‎【分析】由题意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由条件概率公式求出P(B|A1),P(B)=P(A1B)+P(A2B)+P(A3B),对照四个命题进行判断找出正确命题,选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由题意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P(A1)==,P(A2)==,P(A3)=;‎ P(B|A1)==,由此知,C正确;‎ P(B|A2)=,P(B|A3)=;‎ 而P(B)=P(A1B)+P(A2B)+P(A3B)=P(A1)P(B|A1)+P(A2)P(B|A2)+P(A3)P(B|A3)=×+×++=.由此知A不正确;‎ A1,A2,A3是两两互斥的事件,由此知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设中的各个事件,且熟练掌握了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简洁公式,条件概率的求法,本题较复杂,正确理解事件的内蕴是解题的突破点.‎ ‎ ‎ ‎11.设α∈(0,),β∈(0,),且tanα=,则(  )‎ 20‎ A.3α﹣β= B.3α+β= C.2α﹣β= D.2α+β=‎ ‎【考点】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 ‎【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化切为弦,整理后得到sin(α﹣β)=cosα,由该等式左右两边角的关系可排除选项A,B,然后验证C满足等式sin(α﹣β)=cosα,则答案可求.‎ ‎【解答】解:由tanα=,得:‎ ‎,‎ 即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 sin(α﹣β)=cosα=sin(),‎ ‎∵α∈(0,),β∈(0,),‎ ‎∴当时,sin(α﹣β)=sin()=cosα成立.‎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训练了利用排除法及验证法求解选择题,是基础题.‎ ‎ ‎ ‎12.已知函数f(x)=lg(ax﹣bx)+x中,常数a、b满足a>1>b>0,且a=b+1,那么f(x)>1的解集为(  )‎ A.(0,1) B.(1,+∞) C.(1,10) D.(10,+∞)‎ ‎【考点】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专题】综合题;压轴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先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判断f(x)的单调性,然后计算得f(1)=1,再由单调性即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 ‎【解答】解:由ax﹣bx>0即>1解得x>0,所以函数f(x)的定义域为(0,+∞),‎ 因为a>1>b>0,所以ax递增,﹣bx递增,所以t=ax﹣bx递增,‎ 又y=lgt递增,所以f(x)=lg(ax﹣bx)+x为增函数,‎ 而f(1)=lg(a﹣b)+1=lg1+1=1,所以x>1时f(x)>1,‎ 故f(x)>1的解集为(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及其应用,考查抽象不等式的求解,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3.已知是平面内的单位向量,若向量满足•(﹣)=0,则||的取值范围是 [0,1] .‎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20‎ ‎【专题】压轴题.‎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向量的数量积及向量模的相关运算问题,由向量满足•(﹣)=0,变化式子为模和夹角的形式,整理出||的表达式,根据夹角的范围得到结果.‎ ‎【解答】解:∵,‎ 即,‎ ‎∴且θ∈[0,π],‎ ‎∵为单位向量,‎ ‎∴,‎ ‎∴,‎ ‎∴.‎ 故答案为:[0,1]‎ ‎【点评】本题是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条件中给出两个向量的模和两向量的夹角,代入数量积的公式运算即可,只是题目所给的向量要应用向量的性质来运算,本题是把向量的数量积同三角函数问题结合在一起.‎ ‎ ‎ ‎14.(x﹣y)(x+y)8的展开式中x2y7的系数为 ﹣20 .(用数字填写答案)‎ ‎【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二项式定理.‎ ‎【分析】由题意依次求出(x+y)8中xy7,x2y6,项的系数,求和即可.‎ ‎【解答】解:(x+y)8的展开式中,含xy7的系数是:8.‎ 含x2y6的系数是28,‎ ‎∴(x﹣y)(x+y)8的展开式中x2y7的系数为:8﹣28=﹣20.‎ 故答案为:﹣20‎ ‎【点评】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系数的性质,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 ‎ ‎15.若正数x,y满足x+3y=5xy,则3x+4y的最小值是 5 .‎ ‎【考点】基本不等式.‎ ‎【专题】计算题.‎ ‎【分析】将方程变形,代入可得3x+4y=(3x+4y)()=×3,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x+3y=5xy,x>0,y>0‎ ‎∴‎ 20‎ ‎∴3x+4y=(3x+4y)()=×3=5‎ 当且仅当即x=2y=1时取等号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条件的配凑 ‎ ‎ ‎16.已知曲线y=x+lnx在点(1,1)处的切线与曲线y=ax2+(a+2)x+1相切,则a= 8 .‎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开放型;导数的综合应用.‎ ‎【分析】求出y=x+lnx的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可得切线方程,再由于切线与曲线y=ax2+(a+2)x+1相切,有且只有一切点,进而可联立切线与曲线方程,根据△=0得到a的值.‎ ‎【解答】解:y=x+lnx的导数为y′=1+,‎ 曲线y=x+lnx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k=2,‎ 则曲线y=x+lnx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1=2x﹣2,即y=2x﹣1.‎ 由于切线与曲线y=ax2+(a+2)x+1相切,‎ 故y=ax2+(a+2)x+1可联立y=2x﹣1,‎ 得ax2+ax+2=0,‎ 又a≠0,两线相切有一切点,‎ 所以有△=a2﹣8a=0,‎ 解得a=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求切线方程,主要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即为曲线在该点处的导数,设出切线方程运用两线相切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2015•新课标II)设a,b,c,d均为正数,且a+b=c+d,证明:‎ ‎(1)若ab>cd,则+>+;‎ ‎(2)+>+是|a﹣b|<|c﹣d|的充要条件.‎ ‎【考点】不等式的证明;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简易逻辑.‎ ‎【分析】(1)运用不等式的性质,结合条件a,b,c,d均为正数,且a+b=c+d,ab>cd,即可得证;‎ ‎(2)从两方面证,①若+>+,证得|a﹣b|<|c﹣d|,②若|a﹣b|<|c﹣d|,证得+>+,注意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即可得证.‎ ‎【解答】证明:(1)由于(+)2=a+b+2,‎ 20‎ ‎(+)2=c+d+2,‎ 由a,b,c,d均为正数,且a+b=c+d,ab>cd,‎ 则>,‎ 即有(+)2>(+)2,‎ 则+>+;‎ ‎(2)①若+>+,则(+)2>(+)2,‎ 即为a+b+2>c+d+2,‎ 由a+b=c+d,则ab>cd,‎ 于是(a﹣b)2=(a+b)2﹣4ab,‎ ‎(c﹣d)2=(c+d)2﹣4cd,‎ 即有(a﹣b)2<(c﹣d)2,即为|a﹣b|<|c﹣d|;‎ ‎②若|a﹣b|<|c﹣d|,则(a﹣b)2<(c﹣d)2,‎ 即有(a+b)2﹣4ab<(c+d)2﹣4cd,‎ 由a+b=c+d,则ab>cd,‎ 则有(+)2>(+)2.‎ 综上可得, +>+是|a﹣b|<|c﹣d|的充要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证明,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的运用,同时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 ‎ ‎18.(12分)(2013•屯溪区校级模拟)已知A、B、C为△ABC的三内角,且其对边分别为a、b、c.若向量=,,向量=(1,,且=﹣1.‎ ‎(1)求A的值; ‎ ‎(2)若,三角形面积,求b+c的值.‎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余弦定理.‎ ‎【专题】解三角形.‎ ‎【分析】(1)由2 =﹣1求得得,又A∈(0,π),从而求得A的值.‎ ‎(2)由三角形面积,求得bc=4,再根据余弦定理求得b+c的值.‎ ‎【解答】解:(1)∵向量,向量,且 2 =﹣1.‎ ‎∴,…(3分)‎ 20‎ 求得,又A∈(0,π),所以,.…(5分)‎ ‎(2),∴bc=4.…(7分)‎ 又由余弦定理得:.…(9分)‎ ‎∴16=(b+c)2,所以b+c=4.…(12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 ‎ ‎19.(12分)(2015•新课标II)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t为参数,t≠0),其中0≤α≤π,在以O为极点,x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2:ρ=2sinθ,C3:ρ=2cosθ.‎ ‎(1)求C2与C3交点的直角坐标;‎ ‎(2)若C1与C2相交于点A,C1与C3相交于点B,求|AB|的最大值.‎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专题】坐标系和参数方程.‎ ‎【分析】(I)由曲线C2:ρ=2sinθ,化为ρ2=2ρsinθ,把代入可得直角坐标方程.同理由C3:ρ=2cosθ.可得直角坐标方程,联立解出可得C2与C3交点的直角坐标.‎ ‎(2)由曲线C1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t,化为普通方程:y=xtanα,其中0≤α≤π,其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ρ≠0),利用|AB|=即可得出.‎ ‎【解答】解:(I)由曲线C2:ρ=2sinθ,化为ρ2=2ρsinθ,‎ ‎∴x2+y2=2y.‎ 同理由C3:ρ=2cosθ.可得直角坐标方程:,‎ 联立,‎ 解得,,‎ ‎∴C2与C3交点的直角坐标为(0,0),.‎ 20‎ ‎(2)曲线C1:(t为参数,t≠0),化为普通方程:y=xtanα,其中0≤α≤π,其极坐标方程为:θ=α(ρ∈R,ρ≠0),‎ ‎∴A(2sinα,α),B.‎ ‎∴|AB|==4,‎ 当时,|AB|取得最大值4.‎ ‎【点评】本题考查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曲线的交点、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三角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 ‎ ‎20.(12分)(2012秋•黄冈期中)已知抛物线y=ax2+bx在第一象限内与直线x+y=4相切.此抛物线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记为S.求使S达到最大值的a,b值,并求S的最大值.‎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专题】综合题.‎ ‎【分析】依题设可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0,,所以=.由直线x+y=4与抛物线y=ax2+bx相切,知ax2+(b+1)x﹣4=0中△=(b+1)2+16a=0,由此能求出S达到最大值的a,b值及S的最大值.‎ ‎【解答】解:依题设可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0,,‎ 所以=()‎ ‎=+‎ ‎=(1)…(4分)‎ 又直线x+y=4与抛物线y=ax2+bx相切,‎ 即它们有唯一的公共点 由方程组,‎ 得ax2+(b+1)x﹣4=0,其判别式△必须为0,‎ 即△=(b+1)2+16a=0,‎ 于是,…(8分)‎ 20‎ 代入(1)式得:,‎ ‎.‎ 令S′(b)=0,在b>0时,得b=3;‎ 当0<b<3时,S′(b)>0;‎ 当b>3时,S′(b)<0.‎ 故在b=3时,S(b)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 即a=﹣1,b=3时,S取得最大值,且.…(12分)‎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和直线的综合运用,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考查化归与转化思想.对数学思维的要求比较高,有一定的探索性.综合性强,难度大,是高考的重点.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定积分的合理运用.‎ ‎ ‎ ‎21.(12分)(2007•北京)某中学号召学生在今年春节期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以下简称活动).该校合唱团共有100名学生,他们参加活动的次数统计如图所示.‎ ‎(1)求合唱团学生参加活动的人均次数;‎ ‎(2)从合唱团中任意选两名学生,求他们参加活动次数恰好相等的概率.‎ ‎(3)从合唱团中任选两名学生,用ξ表示这两人参加活动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量ξ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ξ.‎ ‎【考点】频率分布直方图.‎ ‎【专题】计算题.‎ ‎【分析】(1)由图可知,参加活动1次、2次和3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0、50和40,根据平均数的求法,计算可得答案.‎ ‎(2)欲求他们参加活动次数恰好相等的概率,频数分布直方图,清楚显示在各个不同区间内取值,各组频数分布情况,利用公式P0=即可;‎ ‎(3)ξ可能取值是:0,1,2.分别计算出取这此值时的概率即得分布列,再根据数学期望即可计算出结果.‎ ‎【解答】解:由图可知,参加活动1次、2次和3次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0、50和40.‎ ‎(1)该合唱团学生参加活动的人均次数为 ‎==2.3.‎ 20‎ ‎(2)从合唱团中任选两名学生,他们参加活动次数恰好相等的概率为 P0==.‎ ‎(3)从合唱团中任选两名学生,记“这两人中一人参加1次活动,另一人参加2次活动”为事件A,“这两人中一人参加2次活动,另一人参加3次活动”为事件B,“这两人中一人参加1次活动,另一人参加3次活动”为事件C.易知 P(ξ=1)=P(A)+P(B)=+=;‎ P(ξ=2)=P(C)==;‎ ξ的分布列:‎ ξ的数学期望:Eξ=0×+1×+2×=.‎ ‎【点评】考点:①求概率②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期望,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 ‎ ‎22.(12分)(2013•屯溪区校级模拟)已知函数,b∈N*),满足f(2)=2,f(3)>2.‎ ‎(1)求k,b的值;‎ ‎(2)若各项为正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有,设,求数列{n•bn}的前n项和Tn;‎ ‎(3)在(2)的条件下,证明:ln(1+bn)<bn.‎ ‎【考点】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数列的函数特性;数列的求和;数列递推式.‎ ‎【专题】压轴题;导数的综合应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1)由f(2)=2,f(3)>2消掉b得k的不等式,再由k∈N*即可求得k值,从而求得b值;‎ ‎(2)由可得.n≥2时,.③﹣④整理可判断{a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由此可求得an,进而得bn,再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得Tn;‎ 20‎ ‎(3)即证ln(1+2n)<2n,构造函数f(x)=ln(1+2x)﹣2x(x≥1且x∈R),转化为f(x)max<0,利用导数即可求得最大值.‎ ‎【解答】解:(1)由,‎ 由①代入②可得,且k∈N*.‎ 当k=2时,b=2(成立),当k=1时,b=0(舍去).‎ 所以k=2,b=2.‎ ‎(2),即.‎ n≥2时,.‎ 所以,当n≥2时,由③﹣④可得,‎ 整理得,(an+an﹣1)(an﹣an﹣1﹣1)=0.‎ 又∵an>0得an﹣an﹣1=1,且a1=1,‎ 所以{a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即an=n,‎ ‎.∴.‎ ‎,‎ ‎,‎ 由上两式相减得 =.‎ ‎∴.‎ ‎(3)由(2)知,只需证ln(1+2n)<2n.‎ 设f(x)=ln(1+2x)﹣2x(x≥1且x∈R).‎ 则,‎ 可知f(x)在[1,+∞)上递减,∴f(x)max=f(1)=ln3﹣2<0.‎ 由x∈N*,则f(n)≤f(1)<0,‎ 故ln(1+bn)<bn.‎ 20‎ ‎【点评】本题考查数列求和、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及数列的函数特性,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 ‎ 2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