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共25小题,总分50分):
1.《荀子》:“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由此可见,荀子主张
A.施行仁政 B.礼法并施 C.君民共治 D.民贵君轻
2.“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此语蕴含
A.变革进取的精神 B.公平公正的理念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推行刑罚的原则
3.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 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
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 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
4.“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5.《史记·太史公自序》肯定了“旨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的治国策略。该治国策略反映了一下哪一学派的政治思想[来源:学科网Z-X-X-K]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7.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
A.文人画 B.元杂剧 C.京剧 D.小说
8.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并提出美德一定要践行,孔子提出“礼”与“仁”的道德规范。其共同点是
A.重视智慧发展 B.关注理性思考
C.强调道德素养 D.强调等级秩序
9.“新的假定必须解释旧的假定所成功地解释的一切事物;必须至少避免旧的假定的一些错误;在可能之处,它应当解释旧的假定不能解释或预言的事物。”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地心说与日心说 B.神创论与进化论[来源:学科网]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量子论与相对论
7
10.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
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
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
11.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句话出自于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2.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他的这段话旨在
A.强调世俗权力大于教会权力 B.铲除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C.宣扬教会权威源于世俗权力 D.否认教会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13.18世纪一位法国思想家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提倡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反对君主专制
14.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其何故也?盖汉之典事尚书、中书者,号为天子之私人,及叔季之世,则奸雄之谋篡夺者,亦以其私人居是官。”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三公”的权力发生变化 B.权力逐步集中于君主
C.大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皇帝起用近臣担任宰相
15.据史书记载:“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这一变化说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16.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位高而大权独揽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17.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7
A.促进地方自主性 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
18.《危楼上的盛宴》一书中记载:1884年,张荫桓被清政府任命为太常寺少卿,一群官员攻击他“出身卑微,幼习洋业,故夷情略悉,已为自爱者所鄙”,这说明当时
A.门第的高低仍是官员晋升的主要依据 B.部分士大夫对“洋业”不屑一顾
C.开眼看世界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D.清朝的选官用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
19.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 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 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
20.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突破逻辑严密的传统心理描写方法,运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手法,直接展示人物潜意识,再现当前、过去情景,或对未来的想象,不受时空和逻辑限制,貌似紊乱,实则高度真实。这部小说的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21.英国科技史专家丹皮尔指出:“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和我们有缺陷的世界是不同类的。”对亚里士多德宇宙观进行证伪的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2.《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来源:学.科.网Z.X.X.K]
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 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23.“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24.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5.《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50分,26题16分,27题19分,28题15分):
7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1901),“今日当[来源:学科网]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1903)。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1905),“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1906)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二 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岂不更可笑吗?我们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2)有学者认为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催生了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4分)
材料三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已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兴力量,有些历史学家更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与二十世纪初相比,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2分)
27.(19分)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
材料一 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而各自区域文明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社会阶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7
。春秋末年(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进入贵族共和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逐步形成了贵族与平民两大社会阶层。“平民”一词源于pleo,plenus,原意为“众”,通常带有“低贱”之意。该词常用来形容“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事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士”与古罗马的“平民”对各自地区在文明形成中各具特色的贡献。(8分)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2)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6分)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5分)
28.(15分)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也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是在时代呼唤下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1)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5分)
7
材料二 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
——《西方文明简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角度说明梭伦“改变了雅典的贵族统治”。(4分)
材料三 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穆先生从哪些方面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不足?(4分)
7
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1-25 AACBA DBCCD AADBB CCBBD BBDDD
26.
(1)共同: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4分)
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内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近代思想解放;(写出任意两点,得4分)梁、孙接受近代西方启蒙思想,顺应民主潮流。(2分)
(2)主张:既反对固守传统文化又反对完全西化;尊重传统文化;用西方的研究方法研究传统文化,取长补短;建立新文化系统并力求对人类产生有益影响。(写出任意两点即得4分)
(3)发展:反思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广泛的阶级和阶层具有民族觉醒意识。(2分)
27.(1)贡献:中国的“士”
①“士”的流动对春秋战国政治影响极大。②促进百家争鸣的形成.③主持一些诸侯国的变法改革。(任意2点4分)
古罗马“平民”
①推动罗马共和制度的完善,设立了平民保民官。②推动罗马法成文法的制定与颁布,即《十二铜表法》。③推动罗马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任意2点4分)
(2)不同: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2分)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2分)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2分)
(3)原因:①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②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③罗马法中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答出其中两点给5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罗马法中的自然法精神 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受到成长中的资产阶级追捧,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8.(1)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2分)
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3分)
(2)思想:中立(或公正、不偏不倚)。(2分)
说明:①颁布解负令,壮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创立四百人会议,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③组建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任答2点4分)
(3)偏重制度创设,忽视吏治整顿;偏重聚敛钱财,忽视宽民固本;变法与战争同步,财政的需求过大。(任答2点4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