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六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聚焦考点☆温习理解
一、民族团结:
1、民族区域自治
(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提出: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概念:
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知识拓展】
(4)原因: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把国家富强与民族繁荣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热爱本民族的情感结合起来。
7
【图解】《团结颂》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迎接民族工作会议的一个特别演出。通过画面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下幸福生活的情景,他们载歌载舞,歌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
2、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1)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2)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有的地区还存在旧的封建制度、奴隶制度和原始社会残余。
(3)措施: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4)成就:
①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②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力发展农业,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
③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天大橡胶基地。
7
④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彻底节诶数了过去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4、认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只有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任何民族分裂的行为都不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必须坚决抵制。
二、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的提出:
(1)依据:
①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②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
(2)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
(3)概念: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前提、基础;“两制”指的是主体坚持社会主义,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是补充。
(4)评价:“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和平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和战略方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长期不变的一项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为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5)成功实践:
中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五、引言注解:
1、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7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注解】词深刻地概括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鲜明地对照新旧中国截然不同的社会面貌。旧中国,长夜难明,群魔乱舞;新社会,万方乐奏,民族团结。它既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又是一支民族大团结的颂歌。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
类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例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充分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
①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③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的准确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对历史意义的准确认识与理解。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的
C、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D、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答案】B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筹建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得到了各民族的热烈欢迎,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因此题目中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建立的是错误的,本题选B。
类型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例2】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周恩来把党中央多年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高度概括
B.大陆和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D.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统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多年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构想的高度概括;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台湾目前仍没有回归,故A、B、D错误,选C。
【点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择题主要的特点是字数少,但包含的信息多,解题的过程要学会去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与已学知识相联系,判断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诗中的“喜事”是指( )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香港、澳门回归 D.台湾和大陆联系加强
【答案】C
课时作业☆能力提升
1.“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体现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A
7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题中的“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中我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机构,它们的建立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目前已经设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体制,还有社会保障制度,这些跟“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没有直接联系。故答案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2.2011年5月23日,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为西藏取得巨大进步提供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西部大开发
【答案】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3.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设是在( )
A.制定宪法时 B.中共“八大”上
C.筹建新中国时 D.修改宪法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设是在筹建新中国时,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4.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强调说:英国人不该对香港的回归耿耿于怀,她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造。”这一“天才的创造”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提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香港问题。这为香港回归扫清了障碍,也维护了香港的和平稳定。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5.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香港回归祖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