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 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 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的神话, 就是详述在旗亭看“妙妓”唱诗的趣事。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风格雄放”,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 主景”,相同处是皆以“悲壮为宗”,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 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 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年纪事,一年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 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所以考明了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譬如鉴赏杜甫的《宿府》诗,据生平历史,知道 此诗作于五十三岁,杜甫入严武幕府,做了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就“杜工部”的宦途而言,乃是飘泊一生中最有依靠的岁月。全诗是:“清秋幕府井梧寒,独 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从末句中知道他有“姑且相就”的心 思,但鉴赏不应限于此,该就诗作去分析脉理,发现“独宿”二字是通篇的眼目,“井梧寒”“蜡炬残”,当然是在写独宿,而“永夜角声悲”时自言自语,也是独 宿的凄凉景况,“中天月色好”时谁共赏看?也是独宿的无聊心情。“悲”也罢,“好”也罢,结果一样凄凉无聊,如此一顿一挫,神味加倍隽永了。下面风尘侵 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姑且相就”的独宿原因。然而“一夜独宿”时寓有多少“十年”中的感慨;“一枝栖 息”间寓有多少飘泊的空间,今日暂依于此,思绪翻腾,必然是凄恻不眠了。全诗脉络紧凑,命意悲壮,得历史生平的配合而益为彰显,如此才是理想的鉴赏法。
(节选自黄永武《中国诗学·鉴赏篇》)
1.下列与诗歌采用的“历史的鉴赏法”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种鉴赏方法是传统鉴赏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是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的鉴赏方法。
B.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而是着重诗歌本身之外的材料,通过研究作者的历史来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
11
C.这种鉴赏是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异闻轶事等作为理解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依据来进行的。
D.这种鉴赏具有一定的缺点,即作品内在的结构往往被忽略,而一旦作品本身被忽略,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都是采用历史的鉴赏法,对诗歌作者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推断诗歌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
B.夏敬观的《唐诗说》将众多说诗资料加以总结、汇集,成为历史的鉴赏法的代表,也是这一派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
C.用“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来说明两人诗作的不同处,用“悲壮为宗”来说明两人诗作的相同处,稍稍涉及了作品本身的鉴赏,但也算说得透彻了。
D.《宿府》一诗通篇的眼目是“独宿”二字,“独宿”的原因在于风尘侵寻、乡书阔绝的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的去也去不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作者看来,研究诗歌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鉴赏有密切关系的,但诗歌作者生平史往往记载文字不多,想借此了解诗人的每首作品仍有很大困难。
B.作者认为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回事,更多地关注作者的生平历史,加以编年纪事,将会使一位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
C.作者将讨论高适的诗与鉴赏杜甫的《宿府》诗作对比,前者意在说明什么是历史的鉴赏法,后者则否定了历史的鉴赏法,并指出了最理想的鉴赏法。
D.作者认为考明了作者生平事迹还不够,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诗歌的脉络与命意在诗人历史生平的配合下会更加清晰、明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従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1
A、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B、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C、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D、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
B、擢,在表示官职变动时,意为“升官”。
C、布衣,形容生活非常节俭,穿粗布衣服的人。
D、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六部”指工部、礼部、户部、兵部、吏部、刑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少年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杜甫就率先去看望他。杜甫参加进士考试没有考中,滞留在长安。
B、杜甫和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当时打了败仗,杜甫受到牵连,又因为琴师董廷兰的缘故,杜甫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他进言又惹怒了皇帝。
C、杜甫跟随朝廷回到京城,后又离开京城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直到依附严武,生活才相对稳定。
D、《唐才子传》的作者认为杜甫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与我们了解的杜甫有所不同,可见该书有褒贬失实之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译文: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8—9题。
卜算子·旅雁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②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矰缴(zēng zhuó):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
8、本词描写了“旅雁”怎样的形象?透过旅雁的形象,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
面?(5分)
答:
9、本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将向前之意的两句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用 , 。 。
两句表达了自己追求美好德行,至死不悔的心态。
11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两句勾勒出一幅水天相接,宁静致远的夕照图。
(4)、《陈情表》中李密形容自己孤苦无依的名句是 , 。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两句来侧面表现洞箫声音极富感染力.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良师
(戴文·欧文)
从小学上到大学,我碰到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教六年级科学课的惠特森先生。那时,我们正学习电学。一天课上,他让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半圆,其中一人将铅笔插入电弧,以便让同学们领教一下5万伏电压是个什么滋味。(别想得太可怕,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电流强度很小)。学习人类生殖与繁衍时,惠特森先生给我们放录像片辅助教学,没想到班里居然有一名男生当场晕了过去。在一次野外宿营活动中,都半夜10点了,他要求我们玩夺旗游戏,活动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6点,别的组累得筋疲力竭。我很幸运,分在惠特森先生组里。我们把旗子扔在树丛里,让护旗卫兵站在其他地方作假目标,就这样舒舒服服地休息了一夜。
六年级第一天,惠特森先生在课上介绍了一种昼伏夜出、早在冰川时期就已经灭绝的“怪猫”。他一边讲,一边让同学们传看一个头盖骨标本。我们都赶着记笔记,因为课后有一个测验。
卷子发下来时,我吃惊地发现我居然不及格。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肯定出了什么差错。因为我在卷子上写的全都是惠特森先生亲口说的,可眼前的试卷上每道题目都划着鲜红的叉子,紧接着,我发现全班没有人及格,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实很简单,惠特森先生事后解释道:“怪猫”完全是他生编乱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笔记、答卷当然无一例外,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
毋庸讳言,我们都给激怒了。这算是什么考试,他还算是个老师!
可惠特森先生却振振有词:你们自己应该能够猜得出来,因为,就在大家传看那个“怪猫”头盖骨时(那事实上是一个家猫头盖骨),他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它没有留下任何一丝考古线索,可另一方面,他却详细描述了它惊人敏锐的夜间视觉,它皮毛的颜色以及其他特点。果真如他所说没有可考线索,他又怎么可能获得后面的种种信息?重要的是,“怪猫”这个夸张而可笑的名字居然也没有引起我们怀疑。惠特森先生说这次考试的分数将记录在案,他说到做到。
惠特森先生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时刻记住,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权威。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他还要求我们,一旦发现他或课本的错误,一定要大胆指出。
对我来说,惠特森先生的每一堂课都像是一次冒险。以至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记起某些课从头至尾每一个细节。一天,他告诉我们,说他的大众汽车是一个生物有机体。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把他驳斥得心服口服。因为,我们必须证实自己不但完全清楚有机体的含义,而且具备坚持真理的勇气。否则,他决不会轻易放过我们。还有一次,他给我们讲述他在苏联的间谍生涯,配上幻灯,这场骗局设计得绝对天衣无缝,以至我们当时都深信不疑。直到不久前,我才得知那又是一场虚惊。
“怪猫事件”的影响很快波及全校。我们把“怀疑一切”的新原则运用到每一门课上,引起那些古板而循规蹈矩的老师们极大的反感。这在历史课上尤其明显,每当老师讲到某一历史事件时,教室里就会响起清嗓子的声音,紧接着便“猫”声四起。
11
几年后,惠特森先生离开我们学校,迁到远在异地的另一所学校担任校长。适逢那个城镇举办大学橄榄球联赛,很多他教过的学生赶去观看。惠特森先生特意将他们请到自己家中举办了一个周末露天晚会。就在同学们准备离开时,他露出了特有的狡黠——每当设计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骗局之后,他大声告诉每一个来宾,他们享用的那些美味佳肴——“牛”排,小“牛”肉和炖“牛”肉全都是用马肉做的。
学校当局正酝酿,以后每周给每个学生15分钟时间,就教学的可改进之处提出切实可行的主张。如果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惠特森先生方法是最可行,最好的。尽管我不论是在电学或是人类繁衍学科上都毫无建树,而惠特森先生也已弃教经商,从事不动产交易,但每每想起六年级的科学课,我就深深感到,他教给我们的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敢于面对任何人,敢于面对任何谬误说“不”的勇气,那不仅仅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乐趣。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种价值,当我把惠特森先生的趣闻轶事讲给一位小学教师后,他大惊失色:“他不该那样愚弄你们!”我直盯着他的眼睛,平静地说:“你错了,先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惠特森先生生编乱造“怪猫”来考查学生,结果全班没有人及格。这全是无稽之谈,世界上压根就不存在这种动物,由此可见,惠特森先生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人。
B、惠特森先生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他告诉学生无论老师还是教科书,都不可能一贯正确,要求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轻信权威。
C、惠特森先生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教给学生是一种极重要极宝贵的东西——敢于面对任何人,敢于面对任何谬误说“不”的勇气。
D、作者指责了那位小学老师“错了”,是因为他认为“良师”都应该像惠特森先生一样。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凸显了惠特森先生的个性。
(2)作品中的老师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3)作品结尾一段去掉可以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4)这个以小见大的故事耐人寻味,它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1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学者王世襄
马未都
我和王先生认识是因为明式家具。那时王先生还住在北京东城区芳嘉园胡同一座深宅大院内,可惜此院今已不存,拆光盖了高楼。要不然可以建个名人故居,让喜欢明式家具的人有个凭吊之处,看看大家当年的生活状态。
那座大院是王家的祖产,可以隐约看出王家当年的风光。我第一次踏进王家大院时是一个晚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摸黑如同盲人。王先生住在内院尽东头的两间,其它房间均已被外人所占,自己住的这两间,房矮屋深,还有些潮湿阴冷。王先生披着一件棉袄,笑容可掬,让我坐在他那些名贵的明式家具上。我那时年轻,刚刚着迷古家具,没个深浅,这摸摸那弄弄的,也不知王先生心里是否烦。
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殊不知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一腿三牙的黄花梨方桌用于切菜揉面,王先生在上面为自己也为客人曾做过多少次菜,没人可知。我清晰记得王先生为我们炒菜起锅时的情形,叮当作响,菜未入口就涎水横溢。王先生是美食家,名副
11
其实,不仅会吃还会亲自下厨,并能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最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国大公司在王府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广口罐头瓶内,拎着去赴宴,并一路上对我说,王府饭店的厨子不行,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那天在餐桌上,当王先生将自己肉丝菠菜装入盘中,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我觉得客人只是出于礼貌,尤其美国人本来就爱赞美人,但王先生却认真地说,刚出锅时比这还好,这会儿塌秧了。
王先生的脾气是不显山水,王先生其实挺拧的。我们去的那个村叫后郭,家家户户都以倒腾古董为生,不必敲门,推门就是客人。记得有一家大门紧闭,犬吠如雷,王先生非要进去看看。我说不行,实际上一怕咬了王先生二怕咬了我自己,可王先生从小养狗惯了,丁点儿不怕,非要进门瞅瞅,拉都拉不住。他对我说,过去有坐狗的,就不怕这类瞎叫的狗。我当时还纳闷什么叫“坐狗的”,后来才知道就是偷狗为生的人。
王先生满嘴里净是土词,北京土话按说我也知道不少,但他老人家的土话都是土话加行话,多少有点儿行业黑话的意思。提笼架鸟,养个鸣虫什么百姓的乐儿,正是他最大的乐儿。我有一次去王先生家里,正值冬天,天黑风紧,屋中虽有炉火,仍得棉衣棉裤的。看得出来,王先生见下一代人很亲,尤其能聊点儿嘎杂子事的,他都喜欢。聊着聊着忽听见他屋中有蟋蟀串鸣,透着一股野趣的亲切。循声望去,炉边一窝两排穿着棉衣的葫芦,煞为有趣。虽已夜深人静,王先生依旧兴致勃勃将所养鸣虫一一展示,这叫油壶鲁,那是蛐蛐,叫起来高低尖团,睡觉不寂寞。完全一副孩童模样。
王先生的字写得很好,功底很深。我带过几个朋友求过他的字,他都欣然提笔,但我却没好意思要,原因是求字显得生分。王先生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我求王先生帮我提字留念,王先生提笔写下:未都先生有道雅鉴。行文亲切,毫无学者的架子,我当时惶恐之极,今日睹之,心中仍感慨无限。
我早年与王先生熟,从未想过能拥有他的藏品。他的许多藏品我都在他家不只一次地欣赏过。记得“犀皮漆”这一专业术语就是听他老人家讲的。王先生有一个明代犀皮漆圆盒,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王先生告诉我,这个圆盒收入到《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等著作中了,非常难得一见,一副炫耀的表情。
睹物思人。王世襄先生已经作古,留给大众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我再一次感到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宝物总是聚聚散散的,古人说过:“水浮万物,玉石留止”。水就是时间,我们算是漂浮其上的万物;玉石那就是文物了,有着人类不具备的沉稳,有着人类羡慕的光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最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国大公司在王府饭店宴请王先生, 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广口罐头瓶内,拎着去赴宴,令主人非常尴尬。
B、王先生毫无学者的架子。他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我求王先生帮我题字留念,王先生提笔写下:未都先生有道雅鉴。
C、睹物思人,王世襄先生留给大众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让作者感到人的生命的短暂。
D、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却没有人知道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
E、王先生有一个明代犀皮漆圆盒,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生怕王先生恼恨。
(2)作为学者的王世襄,他的性格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5分)
(3)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作用。(5分)
(4)为什么作者说“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
11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昔日稳定、文明、富足的香港因为愈演愈烈的所谓“占中”运动而变得 。
(2)季羡林先生 的近百年人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历程的真实写照。
(3)在 的漫漫长夜,鲁迅的杂文成为号召革命者向黑暗势力抗击的檄文。
A.风风雨雨 风雨如磐 风雨飘摇 B.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风风雨雨
C.风雨飘摇 风风雨雨 风雨如磐 D.风风雨雨 风雨飘摇 风雨如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善“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劳动资源增加,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
B、2015年10月,思南中学举办了“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评选活动,据了解,超过80%以上的同学是“看脸”选人。
C、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对于具有民族自尊心的亚洲各国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D、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长期以来各种隐患的叠加,只不过是加上了特定的随机条件,但都必然指向公司管理运行中的问题。
1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
A 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 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 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 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16、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长,使人终生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① 。”由此看来,好习惯是前进路上的加油站,坏习惯是② 。习惯支配人生,习惯的好坏决定人生的成败,真可谓③ 。
17、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1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上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从上述网民的议论中,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1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 B (“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错,原文是“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词汇来形容”。)(3分)2、B 《唐诗说》不是“这一派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原文是 “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突破了传统诗歌的圈缋”无中生有。(3分)3、C 文中没有对比的写法,也没有否定历史的鉴赏法。(3分)4、A (3分)5、C (“布衣”为平民的代称)(3分)6、B 被罢免宰相的是“房琯”。 (3分)
7、(10分,(1)(2)各5分)(1)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令宰相考他文章。(“奏” “奇”省略句,“使待诏集贤院”,“命”各1分,句子顺畅1分)
(2)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 (“立”,“羸服”,“行在”,“为…….. 所”各1分,句子顺畅1分)
8、 (共5分)旅雁的形象:①失群孤独,饥寒交迫。②心忧迷惘,凄苦哀鸣。(2分)南渡的画面:①风雨中大批民众仓皇逃难,心惊害怕。②亲人失散,哭声不断。③人们饥寒交迫,心惊害怕。(3分)
9、(共6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2分)作者借南飞的失群旅雁,倾诉了个人孤寂凄凉的痛苦,也反映了广大民众流离转徙的苦难生活,表现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
(4分)
10、 (10分) 答: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⑤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1 、 (共21分)(1)BC。 (5分) (B项得3分,C项得2分,D项得1分)A项中“惠特森先生是一个爱搞恶作剧的人”不合文意,E项“多角度,全方位”不对,D项“良师”都应该像…….欠妥当。
(2)(5分)惠特森先生:有创新思想,教学方法独特,说到做到,坚持己见。
(3)(5分)不可以去掉。(1分) 最后一段提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这种价值”,意在突出像惠特森先生这样的老师非常少,照应了题目中的“良师”;(2分) 另外通过小学老师的大惊失色衬托惠特森先生独有的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个人魅力。(2分)
(4)(6分)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不迷信权威,要有敢于面对任何人,敢于面对任何谬误说“不”的勇气;②要敢于摒弃世俗的教育方法,创新教育理论,传授新知;③良师不仅仅局限于教知识,要善于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怀疑,去辨证;另外,要结合教育现状而论。
12 、 (共21分) (1) BC。(5分) (B项得3分,C项得2分,D项得1分)A项“令主人非常尴尬”错,原文是“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D项“没有人知道”不恰当,作者便知道;E项“生怕王先生恼恨”文中无据。
(2)(5分)①好美食。不仅会吃还会亲自下厨,并能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②脾气拧。后郭村探访,王先生不听我的劝告,非去一户养狗的人家。③富有天真的童趣,养鸟,养蛐蛐以之为最大乐趣。④为人和善。王先生字写得好,功底深,谁求字都不拒绝。
(3)(5分)①从选材上看,选取生活化的材料,使文章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更具真实感;②从人物塑造上看,突出王先生“亲和”“童真”的个性;③从艺术手法上看,注意生活细节的描述,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加真切,形象刻画的更为逼真。
(4)(6分)①作者说,“宝物总是聚聚散散的,古人说‘水浮万物,玉石留止’”说的就是宝物比人的生命长久。②王世襄先生已经作古,留给大众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③文物有着人类不具备的沉稳,有着人类羡慕的光泽,经得起时间的洗涤,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④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在人类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应该珍惜韶华,努力奋斗,将美好的事物留给后人。
11
13 、 C (3分)
14 、 D (A项成分残缺,在“赡养老年人”后添加“的负担”。B项“超过”和“以上”语义重复。C项主客颠倒)。(3分)
15 、 D (承前“大石头”)。(3分)
16、 示例:①最终把你引到破产的地步 ②人生旅途的绊脚石 ③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6分)
17、示例:
本次春游全班分为5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5分)
18、作文 (60分) 【审题立意】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女儿被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但女儿却说她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从人们的评论入手,任选一个角度。 网民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
我们可以从甲的看法入手,立意为:做路边鼓掌的人。但是路边鼓掌的人究竟指哪一类人呢?鼓掌者,在博文中指的是成绩中等生,也可指善良的普通人,可扩大到普通民众。立意思路如:①肯定做一个普通公民的价值。做一个陪衬者,做一个呵护者,做一个助威者,为他人送上祝福,为他人送去一点人间的温暖。②书写自己愿作一个普通人的人生理想。做一个本分的学生,负责任的丈夫,贤淑的妻子、勇于担当的父亲、有爱心的母亲,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等等。愿做一片陪衬鲜花的绿叶,愿作一个衬托明星的小民,平平淡淡才是真。③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普通人。
网民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我们可以从乙的看法入手,立意为:做路上奔跑的人。
但是路上奔跑的人究竟指哪一类人呢?跑步者,在博文中指成绩好的优异学生,也可指社会上的明星、企业家、政界要人,概而言之,为一切社会成功人士,还可指材料中的英雄,按照理解,还可以引申为力争上游人或者正在努力奋斗的人。很多人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本领,怕自己上台会失败出丑,干脆做一个看客,别人欢呼,自己也欢呼,别人鼓掌,自己也鼓掌,这样着实轻松快乐了许多,对自己也似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不用负担太多的精神压力。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如果我们都有这样的心理,谁还会将自己奉献到舞台上,谁还会去成为众人的焦点?谁去做路上跑步的英雄?因此,物质的丰富,精神的丰收,社会的进步,还是需要一批精英式的人物贡献才智,立志高远,刻苦奋斗,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想做将军。立意角度有:①不甘平庸,努力出众;②人生立志当高远;③人之一生贵在奔跑
网民丙: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在路边鼓掌,和在路上奔跑。立意思路如:即做他人的支持者,又做亲身实践的行动者。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
11
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叉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