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试题
真题体验·把脉中考
考点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2014·郴州学业考)美国学者米勒探索生命起源的模拟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上可以产生( )
A.复杂的蛋白质 B.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原始藻类 D.原始单细胞动物
【解析】选B。本题考查米勒模拟实验的过程及结论。米勒模拟原始大气成分和原始地球条件,最终在冷凝降温的液体中发现了氨基酸等多种小分子有机物,充分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尽管不能产生原始生命,但可以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为生命的化学起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2.(2014·临沂学业考)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解析】选B。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将无机物合成了有机小分子,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是一种推测,还没有得到实验证实;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规律方法】原始生命的诞生过程
3.(2013·益阳学业考)有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下列支持该推测的证据是( )
A.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B.在月球上发现了原始生命
C.1953年米勒的模拟实验
D.“露西”少女骨骼化石
【解析】选A。本题考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是否严密。宇生说学者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来自外星球”
- 6 -
,证据是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能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米勒实验证明了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认为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地球。
考点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4.(2014·郴州学业考)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化石。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B.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D.在越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解析】选C。本题考查生物化石的形成及分布特点。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古老生物都能形成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化石在不同的地层中的分布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特别提醒】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
(1)在极古老的地层中没有高等动物的化石。
(2)在晚期形成的地层中也存在低等生物的化石。
5.(2014·潍坊学业考)以下是几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的差别对比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物
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
差别
0
1
11
13
14
21
35
44
A.分子生物学为判断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B.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
C.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动物是金枪鱼
D.各种生物细胞色素c含量不同,说明它们的原始祖先不同
【解析】选D。各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含量不同,说明它们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差别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因此,动植物都具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它们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6.(2015·广元学业考)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 6 -
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B.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C.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D.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
【解析】选C。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备选习题】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
B.生物从简单到复杂进化
C.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进化
D.生物从低等到高等进化
【解析】选A。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题干中明确指出“与古老地层相比,近代地层陆生生物的化石种类所占比率较高”,这说明生物的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
7.(2015·威海学业考)下图为生物进化历程示意图——生物进化树,下列生物进化树中的序号与生物类群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①指哺乳动物 B.②指两栖动物
C.③指种子植物 D.④指苔藓植物
【解析】选C。图中生物的位置越高,生物就越高等。根据进化树可知,①位于动物界的最顶端,为哺乳动物,图中②位于鱼类的上端,属于两栖动物;图中③位于植物界的最顶端,应为被子植物;图中④位于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之间,应为苔藓植物。
- 6 -
考点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8.(2014·衡阳学业考)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活动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 )
A.红色的 B.绿色的
C.蓝色的 D.黄色的
【解析】选D。本实验中,黄色的纸片与背景颜色黄布一致,在模拟取食的过程中,与背景颜色不一致的红色、绿色、蓝色等纸片首先被取食,而与背景颜色一致的黄色纸片不易被“捕食者”发现,这样,经过若干次“取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黄色。该实验说明,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9.(2015·泰安学业考)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 ②物种不变
③过度繁殖 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 ⑥遗传、变异 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解析】选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故选D。
【知识拓展】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选择过程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选择因素
自然环境
人
选择结果
保留了对生物自身有利的性状,但这种性状不一定对人类有利
满足了人类的需求,但不一定对生物自身有利
进化速度
时间长,速度慢
时间短,速度快
10.(2014·泰安学业考)某地区某种蛾的体色有棕色、灰白色、白色三种,它们的数量如图一。后来,由于该地区长期环境污染,树木及植被被熏成黑褐色。理论上,图二中能正确反映三种蛾数量变化的是( )
- 6 -
【解析】选A。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当环境中树木及植被被熏成黑褐色时,体色为棕色、灰白色的蛾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天敌发现而容易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白色的蛾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多年以后,该地区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白色蛾的数量相对少,棕色和灰白色的蛾数量相对较多,其中颜色更接近环境颜色的棕色蛾数量最多。
11.(2015·呼和浩特学业考)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解析】选D。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产生的变异有的适应环境,有的不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会被淘汰。
12.(2014·德州学业考)雷鸟的羽毛可随季节的改变而发生白色(冬天)与灰褐色(夏天)的变换,据生态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6 -
A.羽毛的变换有利于它适应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B.这种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两种毛色中较细密的是灰褐色的
D.雷鸟的羽毛发生的变化是对周围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
【解析】选C。在白雪皑皑的冬天,雷鸟体表的羽毛是白色的,在夏天时体表的羽毛则是灰褐色的,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也能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说明羽毛的变换有利于它适应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这种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雷鸟冬天时的白色羽毛细密,有利于保温,因此选项C错误。
【类题小结】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小结如下:
(1)过程:生物产生变异→环境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将变异遗传。
(2)结果: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