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2015-2016九年级化学3月月考试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沈阳2015-2016九年级化学3月月考试卷(附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七中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道小题,1--11每题1分,12和13题每题各2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盐城市的空气质量今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C.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 ‎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测量溶液的pH B.‎ 取用固体药品 C.‎ 加热液体药品 D.‎ 收集氧气 ‎ ‎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变黑 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 ‎ ‎4.已知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化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原子构成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4‎ D.磷酸二氢铵还可以与碳酸钾混合使用,从而土壤中的氮、钾、磷元素含量均增多了 ‎ ‎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21‎ B.用水可以鉴别 NaOH、CaCO3、NaCl、CuSO4固体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KMnO4、NaCl、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一定都能形成溶液 ‎ ‎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乙质量比为4:1 D.表格中x的数值为5‎ ‎ ‎ ‎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的是(  )‎ 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 B.真金不怕火炼 C.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 D.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 ‎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6.5的是酸雨,能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 B.图书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 ‎ ‎9.下列装置或实验设计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探究分子运动 B.‎ 鉴别盐酸和稀硫酸 C.‎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D.‎ 21‎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 ‎ ‎10.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 K2 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B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使Fe(OH)3一步转化为 FeCl3‎ 唯一的方法只能加入稀盐酸 D 鉴别NaCl溶液、NaOH溶液和 BaCl2溶液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 CuSO4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火碱与稀盐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少量的稀盐酸,可能无气泡 C.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均会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溶液质量增多 D.某无色溶液的成分可能为:KCl、K2CO3、H2SO4‎ ‎ ‎ ‎12.如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B.在试管中加热高锰酸钾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 ‎ ‎ ‎13.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⑤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A.①⑤ B.①③ C.①②④ D.全部 ‎ ‎ ‎ ‎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道小题,共20分)‎ ‎1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硬水中的主要阳离子       (2)双氧水中氧的化合价      ‎ ‎(3)酸有通性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 ‎(5)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为       (6)用于调味的盐是      .‎ 21‎ ‎ ‎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的功能;‎ ‎(2)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      (填化学式)‎ ‎(3)鉴别桐桐妈妈穿的围裙是棉的还是涤纶的      ;‎ ‎(4)厨房中的水龙头镀铬防锈的原理是      ;‎ ‎(5)蔬菜上有时会覆盖上保鲜膜,保鲜膜属于      材料;‎ ‎(6)用于除去水垢的物质是      .‎ ‎ ‎ ‎16.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红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H不溶于稀硝酸.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②的现象是      .‎ ‎(3)物质C的用途有      (写一点即可).‎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 ‎ ‎17.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 ‎ ‎ ‎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道小题,共24分)‎ 21‎ ‎18.‎ ‎(1)A实验中的操作是:      ,其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 ‎(2)B实验中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      ,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3)C实验中测得氧气含量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点即可).‎ ‎(4)D实验分液漏斗里是NaOH溶液锥形瓶中是CO2,将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当同学发现气球涨大认为反应发生,但桐桐认为还应该补充的对比实验是      .‎ ‎ ‎ ‎19.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①      ②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 ‎(3)桐桐准备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她所选择的装置组合顺序是      ,在使用GH时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其反应原理是      .‎ ‎ ‎ ‎20.松花蛋,又称皮蛋.其中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水,生石灰,纯碱,食盐.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      .‎ ‎(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      .‎ ‎(3)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      色 ‎(4)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      ‎ ‎②可能还含有其它溶质 甲同学推断只有Ca(OH)2‎ 乙同学推断只有Na2CO3‎ 丙同学推断有Ca(OH)2、Na2CO3‎ 21‎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理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我打算取上层清液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但桐桐否定了我的做法,她的原因是      ,为验证甲的推断是正确的,她又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      ‎ ‎      ‎ 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      ‎ 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结论】甲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 ‎【知识应用】皮蛋中因为剩余一些碱性物质而有涩味,所以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除去这些涩味,原因为      .‎ ‎【反思拓展】剩余液体不能直接排放到下水道,否则会污染水源.‎ ‎ ‎ ‎ ‎ 四.计算题(6分)‎ ‎21.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 ‎ ‎ ‎ 21‎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七中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道小题,1--11每题1分,12和13题每题各2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盐城市的空气质量今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C.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解答】解:A、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量较多是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原叙述错误,故选项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气体的用途、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 ‎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测量溶液的pH B.‎ 取用固体药品 C.‎ 加热液体药品 D.‎ 21‎ 收集氧气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取用药品的注意事项分析;‎ C、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A、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测酸碱性,以防止污染待测液,故选项错误;‎ B、取用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否则会污染原试剂,故选项错误;‎ C、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选项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应该从短管进入,把水从长管压出,收集到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此题考查了常见的实验操作,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 ‎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浓盐酸、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变黑 B.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浓盐酸、浓硫酸是否能脱水来考虑;‎ B、根据浓盐酸的物理性质考虑;‎ C、根据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现象考虑;‎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考虑.‎ ‎【解答】解:A、浓盐酸不具有脱水性;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使纸张炭化,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瓶口有白雾,故B正确;‎ C、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现象,而是结论,故C错误;‎ D、铜不如铝活泼,故反应不发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较综合的考查了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盐酸的挥发性、燃烧的现象、金属活动性等相关知识,掌握所学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 ‎ ‎4.已知磷酸二氢铵(NH4H2PO4)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化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磷酸二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磷酸二氢铵是由氮、氢、磷、氧四种原子构成 C.磷酸二氢铵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1:4‎ D.磷酸二氢铵还可以与碳酸钾混合使用,从而土壤中的氮、钾、磷元素含量均增多了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复合肥料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21‎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来分析.‎ ‎【解答】解:A.磷酸二氢铵中,含有三大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A说法正确;‎ B.由磷酸二氢铵的化学式NH4H2PO4可知,它是由氮元素、氢元素、磷元素和氧元素四种元素组成的,而不是四种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中,氮、氢、磷、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4:(1×6):31:(16×4)=14:6:31:64,故C说法错误;‎ D.碳酸钾呈碱性,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知识以及铵态氮肥的检验等,难度不大.‎ ‎ ‎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B.用水可以鉴别 NaOH、CaCO3、NaCl、CuSO4固体 C.电解水得到的H2和O2质量比为2:1,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KMnO4、NaCl、汽油分别加入一定量水中一定都能形成溶液 ‎【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即可进行物质的鉴别;‎ C、根据水电解的产物及水的组成分析;‎ D、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 ‎【解答】解:A、加热煮沸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故错误;‎ B、氢氧化钠是易溶于水且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氯化钠易溶于水,无能量的变化,碳酸钙不溶于水,CuSO4固体溶于水会变成蓝色,故可以用水鉴别,故正确;‎ C、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原因是水电解只生成和氢气和氧气,没有其它物质,与质量比没有关系,故错误;‎ D、KMnO4、NaCl加入一定量水中一定能形成溶液,而汽油不溶于水,不会形成溶液,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硬水软化的方法,物质的鉴别,水的组成,溶液的概念等,知识点较多,难度不大.‎ ‎ ‎ ‎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乙质量比为4:1 D.表格中x的数值为5‎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21‎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 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解答】解: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了16g﹣8g=8g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增加了24g﹣4g=20克,是生成物;乙是质量减少32g﹣4g=28g,为反应物,故可知丙质量仍为5g,质量不变,则x=5g,可能为做催化剂.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 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 B、由分析可知,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反应中甲、乙质量比为=(16g﹣8g):(32g﹣4g)=2:7,不正确.‎ D、根据蒸馏水,可计算表中“x”值为5g,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 ‎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的是(  )‎ 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含有硫酸铜)‎ B.真金不怕火炼 C.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 D.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判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同一条件下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越剧烈;且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解答】解:A、不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由于铁比铜活泼,铁与硫酸铜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所以,真金不怕火炼,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黄铜中含有锌,锌能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用稀硫酸识别黄铜(铜锌合金)假冒的黄金指环,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是致密的,能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表的应用,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方法有: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能否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 ‎ ‎ ‎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6.5的是酸雨,能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 B.图书档案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为了防止海产品变质,用甲醛溶液浸泡 21‎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几种常用的灭火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能源;化学知识生活化;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进行分析判断.‎ B、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不能有水,否则容易受损;根据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C、根据常见的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能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否则容易受损,应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铁(铁的合金)、硬铝(铝的合金)、焊锡(锡和铅的合金)都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的含义与危害、常见灭火器的原理与适用范围、常见的合金、甲醛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9.下列装置或实验设计使用不恰当的是(  )‎ A.‎ 探究分子运动 B.‎ 鉴别盐酸和稀硫酸 C.‎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D.‎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1‎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说明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进一步说明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该选项正确;‎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碳酸钠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该选项不正确;‎ C、实验过程中,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该选项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和氧气接触,该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 ‎ ‎10.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 K2 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B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H2SO4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使Fe(OH)3一步转化为 FeCl3‎ 唯一的方法只能加入稀盐酸 D 鉴别NaCl溶液、NaOH溶液和 BaCl2溶液 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 CuSO4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 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同时放热;‎ 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氯化钠和硫酸铜不能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铜.‎ ‎【解答】解:A、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时,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在除去硫酸钾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氯化钡,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通过观察颜色可以判断出硫酸铜溶液,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其它试剂中时,能够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其它试剂中时,放出热量的是稀硫酸,另一种是氯化钠,或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溶液,另一种是稀硫酸,因此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使Fe(OH)3一步转化为 FeCl3,唯一的方法只能加入稀盐酸,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滴加 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1‎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 ‎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火碱与稀盐酸均能发生中和反应 B.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少量的稀盐酸,可能无气泡 C.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均会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使其溶液质量增多 D.某无色溶液的成分可能为:KCl、K2CO3、H2SO4‎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A、根据中和反应就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析;‎ B、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的顺序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反应的特点分析;‎ D、根据常见溶液的盐酸分析.‎ ‎【解答】解:A、中和反应就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而纯碱碳酸钠属于盐,故说法错误;‎ B、少量的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然后才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故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会使溶液的质量变小,故说法错误;‎ D、三种溶液都是无色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项为: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 ‎ ‎12.如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B.在试管中加热高锰酸钾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函数图像的应用;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碱性逐渐变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稀盐酸液,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锌比铁活泼,与盐酸反应速度锌大于铁;等质量的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 D、硝酸银和铜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结合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分析.‎ 21‎ ‎【解答】解: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碱性逐渐变弱,恰好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稀盐酸液,溶液显酸性,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相对应.‎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而不是不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相对应.‎ C、由于锌比铁活泼,与酸反应速度快,图象的斜率锌应比铁大;等质量的铁生成是氢气要比锌生成的氢气多,图象的终点应该比锌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相对应.‎ 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 64 216‎ 金属的质量增加,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减小,等反应结束后,不再发生改变,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对应.‎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 ‎ ‎13.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⑤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A.①⑤ B.①③ C.①②④ D.全部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专题】物质的分类;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①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③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一氧化碳及碱性溶液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a(OH)2等,故选项类推错误;‎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金属铁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故选项类推错误;‎ ‎④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故选项类推错误;‎ ‎⑤碱溶液能与酸性气体反应,而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不能形成酸,因此碱溶液不能和一氧化碳反应,故选项类推错误;‎ 故①②③④⑤类推均错误.‎ 故选:D.‎ 2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物的特征、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道小题,共20分)‎ ‎14.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硬水中的主要阳离子 Ca2+、Mg2+  (2)双氧水中氧的化合价 H22 ‎ ‎(3)酸有通性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 H+ (4)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Ca(OH)2 ‎ ‎(5)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为 CaO  (6)用于调味的盐是 NaCl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硬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3)酸有通性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4)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5)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为氧化钙,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6)氯化钠是用于调味的盐,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硬水中的主要阳离子是钙离子和镁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Ca2+、Mg2+.‎ ‎(2)双氧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的化合价为﹣1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双氧水中氧的化合价可表示为:H22.‎ ‎(3)酸有通性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其离子符号为:H+.‎ ‎(4)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5)食品袋中的干燥剂为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6)氯化钠是用于调味的盐,其化学式为:NaCl.‎ 故答案为:(1)Ca2+、Mg2+;(2)H22;(3)H+;(4)Ca(OH)2;(5)CaO;(6)Na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 ‎ ‎15.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的功能;‎ ‎(2)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 NaHCO3 (填化学式)‎ ‎(3)鉴别桐桐妈妈穿的围裙是棉的还是涤纶的 取样,点燃,有烧纸气味的是棉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涤纶 ;‎ ‎(4)厨房中的水龙头镀铬防锈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 ‎(5)蔬菜上有时会覆盖上保鲜膜,保鲜膜属于 有机合成 材料;‎ ‎(6)用于除去水垢的物质是 食醋 .‎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用盐的用途;盐的化学性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盐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1‎ ‎(3)根据物质的鉴别方法来分析;‎ ‎(4)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 ‎(5)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6)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答案为:乳化.‎ ‎(2)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故填:NaHCO3.‎ ‎(3)棉线燃烧有烧纸的气味,涤纶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故填:取样,点燃,有烧纸气味的是棉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是涤纶.‎ ‎(4)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可以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故填:隔绝氧气和水.‎ ‎(5)保鲜膜是一种塑料,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填:合成材料;‎ ‎(6)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食醋可除去水壶中水垢.故填:食醋.‎ ‎【点评】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体现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 ‎ ‎16.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指向生成物.)其中B是红色粉末,A、C常温下是气体,H和I中含有一种相同元素,H不溶于稀硝酸.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I的化学式是 Fe(OH)3 ;‎ ‎(2)反应②的现象是 红色粉末溶解,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 ‎(3)物质C的用途有 人工降雨等 (写一点即可).‎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CO2Fe+3CO2 .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白色沉淀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 ‎【解答】解: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白色沉淀硫酸钡,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因此ABCDEFGHI分别是一氧化碳、氧化铁、二氧化碳、铁、稀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铁、硫酸钡和氢氧化铁;‎ ‎(1)物质I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OH)3.‎ 故填:Fe(OH)3.‎ ‎(2)反应②中,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够观察到红色粉末溶解,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故填:红色粉末溶解,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21‎ ‎(3)物质C是二氧化碳,可以用作人工降雨、灭火等.‎ 故填:人工降雨等.‎ ‎(4)反应①中,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反应③中,硫酸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白色沉淀硫酸钡,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填:Fe2O3+3CO2Fe+3CO2;复分解反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判断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判断.‎ ‎ ‎ ‎17.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CuSO4 ;‎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Na2CO3、NaOH ;‎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混合物中不含CuSO4,往无色溶液a中加适量的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碳酸钡沉淀,则含有Na2CO3,往无色溶液b中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含有氢氧化钠解答.‎ ‎【解答】解:‎ ‎(1)将白色固体溶于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混合物中不含CuSO4,因CuSO4溶液呈蓝色;‎ ‎(2)往无色溶液a中加适量的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生成碳酸钡沉淀,则含有Na2CO3,有Na2CO3则无CaCl2,样品加足量的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NaOH和MgCl2,NaOH和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碳酸钠;往无色溶液b中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说明有氢氧化钠;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CO3、NaOH;‎ ‎(3)碳酸盐与酸会产生气体,故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则有氯化钙,没有气泡产生,则有氯化镁.‎ 答案:‎ ‎(1)CuSO4;‎ ‎(2)NaCl、Na2CO3、NaOH;‎ ‎(3)取白色沉淀甲,加入稀盐酸.‎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应用,离子检验的现象和判断,关键是判断存在物质,来确定与它不共存的物质,难度不大.‎ 21‎ ‎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3道小题,共24分)‎ ‎18.‎ ‎(1)A实验中的操作是: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其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 散热 .‎ ‎(2)B实验中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 生成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会导致质量偏小 ,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符合 .‎ ‎(3)C实验中测得氧气含量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燃烧匙伸入过慢或止水夹没夹紧 (答出一点即可).‎ ‎(4)D实验分液漏斗里是NaOH溶液锥形瓶中是CO2,将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当同学发现气球涨大认为反应发生,但桐桐认为还应该补充的对比实验是 用等体积的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 ‎【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空气组成的测定;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解答;‎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注意事项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可以据此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1)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其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散热;‎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会导致质量偏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如果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五分之一,就说明燃烧匙伸入过慢或止水夹没夹紧,致使装置内的部分空气逸散出来.‎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二氧化碳为气体,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会使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使气球鼓起; 做对比试验,取两个同样大的矿泉水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盖上瓶盖振荡,比较两矿泉水瓶变瘪的程度.‎ 答案:‎ ‎(1)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散热;‎ ‎(2)生成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会导致质量偏小; 符合;‎ ‎(3)燃烧匙伸入过慢或止水夹没夹紧 ‎(4)2NaOH+CO2═Na2CO3+H2O; 用等体积的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点评】题的难度不大,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原理、注意事项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 ‎ 21‎ ‎19.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 ① 铁架台 ② 长颈漏斗 ‎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 2KClO32KCl+3O2↑ ,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 ‎(3)桐桐准备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她所选择的装置组合顺序是 BHGD ,在使用GH时导管的连接顺序是 efcd  其反应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饱和碳酸氢钠可以吸收氯化氢,浓硫酸有吸水性,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铁架台,②是长颈漏斗;‎ ‎(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用装置C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饱和碳酸氢钠可以吸收氯化氢,浓硫酸有吸水性,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所选择的装置组合顺序是BHGD,在使用GH时导管的连接顺序是efc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答案为:(1)铁架台,长颈漏斗;‎ ‎(2)2KClO32KCl+3O2↑,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3)BHGD,efcd,CaCO3+2HCl=CaCl2+H2O+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 ‎ 21‎ ‎20.松花蛋,又称皮蛋.其中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水,生石灰,纯碱,食盐.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 蛋白质 .‎ ‎(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 ‎(3)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 红 色 ‎(4)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 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 ‎②可能还含有其它溶质 甲同学推断只有Ca(OH)2‎ 乙同学推断只有Na2CO3‎ 丙同学推断有Ca(OH)2、Na2CO3‎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理由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我打算取上层清液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但桐桐否定了我的做法,她的原因是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 ,为验证甲的推断是正确的,她又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 适量的稀盐酸 ‎ ‎ 无明显现象 ‎ 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 碳酸钠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结论】甲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 ‎【知识应用】皮蛋中因为剩余一些碱性物质而有涩味,所以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除去这些涩味,原因为 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 ‎【反思拓展】剩余液体不能直接排放到下水道,否则会污染水源.‎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分析回答;‎ ‎(2)根据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回答;‎ ‎(4)根据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分析丙同学的判断;‎ 根据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解答;‎ ‎【探究结论】根据实验探究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分析料液中含有的物质;‎ ‎【知识应用】根据酸能与碱反应分析;‎ ‎【解答】解:(1)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蛋白质;‎ ‎(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氧化钙与水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 ‎(3)上层料液是氢氧化钙的溶液,显碱性,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清液应变为红色;‎ ‎(4)【交流讨论】一定含有NaOH、NaCl;‎ 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两种物质不能同时存在,发生的反应是,Ca(OH)2+Na2CO3═CaCO3↓+2NaOH.所以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 21‎ ‎【探究结论】上层清液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没有碳酸钠;‎ 由于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钠产生了沉淀,说明了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所以,甲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 ‎【知识应用】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和涩感,原因是酸碱起中和反应;‎ 答案:‎ ‎(1)蛋白质;‎ ‎(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 ‎(3)红; ‎ ‎(4)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 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 适量的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 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知识应用】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本题中掌握氢氧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 ‎ 四.计算题(6分)‎ ‎21.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 ‎(1)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19.7 克.‎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的沉淀的质量;‎ ‎(2)根据沉淀的质量结合方程式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并据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进行解答.‎ ‎【解答】解:(1)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是:30g+48.2g﹣58.5g=19.7g ‎(2)设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为x Na2CO3+BaCl2=2NaCl+BaCO3↓‎ ‎ 117 197‎ ‎ x 19.7g ‎=‎ ‎ x=11.7g 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1)19.7;‎ ‎(2)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液质量的减少量就是生成沉淀的质量,并书写正确的方程式,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方程式解题的规范格式.‎ 2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