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2016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州市2016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文科综合 ‎2016,3.17‎ 第I卷 ‎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 ‎ ‎24.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 ‎ 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 A.尊崇和颂扬先人 B.缓和君臣关系 ‎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巩固儒学地位 ‎25.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 ‎ 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 ‎ 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 ‎ 论。这反映了当时 ‎ A.专制皇权弱化 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 C.地方吏治废弛 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 ‎ 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 ‎ 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孑L子而后足也。”‎ ‎ 据此可知 ‎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2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 ‎ 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28.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 ‎ 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 ‎ 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29.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 ‎ 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 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30.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 ‎ 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31,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 ‎ 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 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32.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国家论》中提出以德性为基础的宪政理论,‎ ‎ 认为国家是履行德性、根据有关法律与权利的协议而结合的多民族共同体.这一理论的 ‎ 提出反映了 ‎ A.西塞罗主张以德治国 B.西塞罗最早提出社会契约论 ‎ 33 c.罗马法体系的形成 D.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过渡 ‎33.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 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 ‎ 这表明 ‎ A.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 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 ‎ 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D.政府大量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 ‎34. 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 ‎ 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 ‎ 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 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35. 1962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 ‎ 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这反映了 ‎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 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第II卷 ‎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 ‎ 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 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 ‎ 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 ‎ 船 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 ‎ 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趣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 ‎ 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 ‎ ——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 材料二 ‎ ‎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二条约规 ‎ 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l5%.1869年苏伊 ‎ 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 ‎ 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趣隶,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美的距离,‎ ‎ 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 ——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9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 ‎ 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6分)‎ ‎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偶然性与必然性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作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 ‎ 客观性。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 ‎ 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 ‎ 自然的必女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 ‎ 一一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 ‎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 ‎ 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 ‎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 ‎ 格.,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 ‎ 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 ‎ 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 ‎ 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 ‎ 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 ‎ 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 ‎ 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 ‎ 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 ‎ 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 (l)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7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8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材料一 ‎ ‎ 第一条 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集思广益,团结全国力量起见,特设国民参政会。‎ ‎ 第四条 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之选任,提交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之。‎ ‎ 第五条 在抗战期间,政府对内对外之重要施政方针,于实施前,应提交国民参政会决 议。前项决议案、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后,依其性质交主管机关制定法律或颁布命令行之。‎ ‎ 第六条 国民参政会得提出建议案于政府。‎ ‎ 第七条 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 ——摘自《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 ‎ 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7月,是抗战初期中国政局上值得庆幸的事情。国民党称新 成立的国民参政会是“反映民意决定国家大政方针之代表机关” 中共发表声明指出,国民 参政会是“我国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制度的一个进步”,是”我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 各地城的团结统一的一个进展”,苏联《真理报》认为,参政会成立表明中国“联合反日统 一战线之伟大力量业已形成”。 ‎ ‎ ——摘编自周勇《国民参政会与中国各党派关系研究:1938 -1948》‎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条例对组织国民参政会做出了哪些方面的规定?(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成立的背景与作用(8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 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日本一直叫嚣北进,迷惑美国, 美国政府认为曲“也许一年之内,‎ ‎ 国民党就会被一个日本傀儡政权所取代,那时全国就会变成一个大满州国了”美国人民认 ‎ 为中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个基本乱槽糟的,并不重要的外国 ‎ 1937年在日本全部进口的军事原料和物资中,美国的钢铁占到92%,汽车及零件占到 ‎91%.石油及石油产品占到60%.美国国务卿史汀生在1937年坦率指出:“日本的侵略得 到了我国的大力支持。”‎ ‎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 - 2000)》‎ 材料二 ‎ ‎ 1944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志愿人员组成了志愿航空队,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同 ‎ 年,罗斯福签署一系列论告,宣布对日本实行部分禁运。在日本进兵印度支那南部后,美国 ‎ 断绝了对日石油的供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对日实施经济制裁达到高峰 1941年11月,‎ ‎ 为了拖延于日本开战时间,罗斯福政府考虑对日妥协的“临时协定草案”.美国民众和一 ‎ 些美国官员不赞成对日妥协,呼吁不要牺牲中国。在各方反对和中国所持坚决态度的影响 ‎ 下,美国政府打消了与日本达成临时妥协的念头。‎ ‎ 一一摘编由韩水利《中国抗日战争与美国远东政策的演变》‎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抗战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形成的原因.(7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 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 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 价、房租90田天,要求国会消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 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 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 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 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 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8分)‎ ‎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第1卷 ‎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 ‎ 第1I卷 ‎40.(25分)‎ ‎ (1)作用:加强了南北交流,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促使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工商业 ‎ 的繁荣;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9分)‎ ‎ (2) 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逐渐衰落。(2分)原因:内忧外患,政府无力维护;铁 ‎ 路交通的兴起;海运的发展。(6分)‎ ‎ 同一时期的苏伊士运河日渐繁忙。(2分)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 ‎ 成;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加强殖民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 ‎ 中;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重要。(6分)‎ ‎ 41.(12分)‎ ‎ 评分说明:‎ ‎ 示例:偶然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客观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又是通过复杂的偶然性现象 表现出来,而且偶然的因素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 ‎ 如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有其必然性。它是俄国社会形势发展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 化的必然结果。至于何时夺取政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则取决于在不同的发展条件下,敌 我双方力量的不断分化与组合,国际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内各种非主要矛盾等综合因素.从 而使革命在胜利的进程、方式等方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革命的时机方面,第一次世界 大战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并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革命的方式方面,“七月 流血”事件后,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由和平夺权转向武装起义;革命的领导者方面,列 宁的领导对革命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这些偶然性因素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和 胜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45.(15分)‎ ‎(1)发展:明确了行政、司法机关的审判权限;审和判权力分离;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审 判分离。(7分)‎ ‎(2)原因: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 影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促进了司法审判体系的完善。(4分)‎ ‎46.(15分)‎ ‎(1)条例对国民参政会的目的、参政员的资格、参政会的职权等做出了具体规定。(7‎ ‎ 分)‎ ‎(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4分)‎ ‎ 作用:成立初期,客观上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推动了民主政治建 ‎ 设;在中后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国民参政会逐渐演变为国民党进行反共、内战 ‎ 和一党专政的工具。(4分)‎ ‎47.(15分)‎ ‎(1)原因:希望把日本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美日经济关系在美国经济中居于十分重要的 ‎ 地位,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对作为弱国的中国能否成 ‎ 功地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持怀疑态度。(7分)‎ ‎(2)变化:由姑息纵容日本侵华转向制裁日本,支援中国抗日战争。(2分)‎ ‎ 影响:增强了中国进一步抗日的能力;美日矛盾激化,太平洋战争爆发;推动世界反 ‎ 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二战胜利的进程。(6分)‎ ‎48.(15分)‎ ‎(1)主要内容:实行新经济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7分)‎ ‎(2)背景: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世 ‎ 界多极化趋势出现。(4分)‎ ‎ 影响:新经济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滞胀”问题;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4‎ ‎ 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