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2016届高三下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宜春市2016届高三下语文第七次月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七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人:晏松梅 龚惠明 审题人:龚惠明 本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我国是滥用抗生素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用对的,只用贵的;需要时用,不需要时也用;超时或超量使用”等问题。人类在治疗疾病时使用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当这些细菌再次传染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最终就会使其对这种药物不再敏感。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 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很多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可以说是神奇的,说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正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几十年来,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因此可以说,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抗生素也会害人。特别是在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环丙沙星可有轻度的胃肠道副作用;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 ‎ 在少数情况下,抗生素也会杀人。特别应当警惕的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上面所说的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等引起的肾损害,也可达到致人死命的严重程度。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        原来,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内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药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耐药菌"往往是一些真菌,亦称霉菌。这种霉菌感染,如不及时大力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  怎么办?只有一句话:合理使用,切勿滥用。该用的时候,选用要准确,剂量、用药的持续时间要恰当,要熟悉并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要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抗生素更非退烧药,不能一发烧,不问情由就先把抗生素用上。是否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要经过周密的考虑。随便的、盲目的联合用药,有害无益。作为病家,也不要去向医生"点用"抗生素,不要以为药量愈大,品种愈多,效果就一定愈好。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才能发挥抗生素的最大效用,才能避免极大的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 ‎  ( 摘自《参考消息》)‎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用于治病的抗生素可能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可以直接提取,抗生素也可能是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一种物质。‎ B.抗生素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C.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其中氯霉素一定会让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甚至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 D.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有反应者就要禁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我国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不用对的,只用贵的;需要时用,不需要时也用;超时或超量使用;随便的、盲目的联合用”等问题。‎ B.人类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如果反复使用抗生素,最终会使这种药物不再起作用。‎ C.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对抗生素"敏感"的"菌群"会被其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由于不能被抗生素抑制引起"二重感染",某些真菌很顽固就是这个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随便停用抗生素。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维持药物在身体里的足够浓度,因为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 B. 多数抗生素是处方药物,不要凭想当然到药店买药,而应有病先看医师,凭处方购药。既然抗生素有耐药性,为了增强抵抗力,我们以后不再使用抗生素了。‎ C.不任意服用抗生素,对家庭小药箱中储备的抗生素类药,可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如果吃药仍无效,要么药加量,要么去输液。‎ D.不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可以拒绝医师开抗菌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19分)‎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①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②,令不得战。议者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祠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注:①烧当种羌:羌族部落。②稽故:阻碍,留阻。‎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 B.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C.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D.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训,字平叔”,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了,然后有字,有的人有几个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显宗”“肃宗”是谥号,谥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 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 邓训属于大夫阶层。‎ D.“立祠”指人死后人们为其建立祠庙,便于拜祭和纪念;也有“立生祠”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表人们心中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邓训在关键时候保护了胡人,胡人很高兴,并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他还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做随从。‎ D.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分)‎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卢主簿 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琴与酒杯。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②分袂:指离别。③多违: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最后两句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⑴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用典故表达回乡后的感受。‎ ‎⑵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自己愿意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 ‎⑶《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理想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两家客店 ‎【法】 都德 在那小村的边界上有两所大客店,静立在街的两旁。‎ 那边,是一所高大的新建筑,尽是热闹、生动的气象。门都敞着,门前停着驿车,远客们在墙阴遮挡的大道旁酣饮。庭院里挤满了骡马和车辆,车夫在棚下躺着,等候夜间的凉气。屋里溢出狂暴的呼号和叫骂,酒杯在叮当相碰,拳头在乱击着桌子。还有一种清脆欢快的歌声超出一切喧嚣之上,震得窗户都在颤动。‎ 这边呢,静悄悄地像是没有人住。大门前乱草丛生,窗扇都已破碎,一株脱皮的冬青树横悬在门上。进门来是一间狭长的房子,荒凉而惨淡,从三个没有帘子的窗口中透入些微光,屋子越显得荒凉难堪;桌子上放着积满灰尘的破玻璃杯;一张黄色小榻和一张书桌,似乎都在那里打瞌睡。好多的苍蝇,聚集在天花板上,爬在窗户上。推开门,只听见一阵嘤嘤嗡嗡的翅子声。房子尽头,有一个妇人紧靠窗子站着,眼睛茫然地向外边张望。这是一个衰老的农妇,皱痕满面,容色灰暗。‎ ‎“你要什么?”她擦了擦眼睛说道。“我想在这里休息,还想喝一杯酒。”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这不是一所客店么?”‎ 妇人长叹了一声:“就算是吧。可是,为什么你不到对面去呢?那里多热闹呵。”“我受不了热闹,我想安静的休息一会儿。”‎ 不等她的答复,我就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看出了我说的是实话,这女店主才显出忙碌的样子。她打开门,搬过酒瓶,擦净杯子,竭力想驱散那成群的苍蝇。今天来了一位客人,显然是一件郑重的事情。这女人不时停步,手摸着头,像是因为东西不齐供应不周而觉得失望。她走进后面的屋里去,我听到她的大钥匙在摇动作响,听到她在摸索锁孔,在开面包箱,在洗拭盘子,时时传来沉痛的悲叹和掩抑的抽咽。这样过了一刻钟,我面前有了一盘葡萄干,一块干面包,石块一般硬,还有一瓶新制出来的酸酒。‎ ‎“替你预备好了。”这古怪的老妇说完,又回到窗口去了。我一面喝酒,一面想些话来和她攀谈。‎ ‎“不常有人到你这里来吧?”‎ ‎“从没有一个客人,先生。比起从前真差得远了。这里本是换马的地方,还要替打猎的人们预备晚餐,终年有牛马在这里往来停留。但是,自从我们邻家的铺子开张以后,就什么都完了。客人都跑到对面去,觉得这里太无趣味。实在呢,这屋子里确乎没有一点儿快乐处。我既长得不好看,一向又害着热病,我的两个小女孩也都死了。对面店里可大不同,他们终日地欢笑。有一个从阿莱来的女人——一个美貌的女人,衣上镶着好看的花边,脖子上挂着三串金珠——在看管店房。驿车上的车夫就是她的情人;所以把车子赶到那边去。她又雇了几个轻贱的女孩做使女,怎能不得顾客的欢心?车夫们不惜绕着远道在她的门前经过,可我呢……”‎ 她迷惘地,冷冷地说着,前额还紧紧地压着玻璃,显然是对面店里的事情能引她的注意。突然间,大道那边起了一阵骚动,驿马车轧着尘灰向前移动了。鞭声在空中爆裂,跑到门外的女孩们都喊道:“再会呵!再会!”那里又发出一种洪亮的歌声,压下了别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听见过的。这歌声飘来,使女店主听了浑身颤抖。她回过身来对我说道:“你听见没有?那就是我的丈夫,唱得好么?”我茫然望着她。‎ ‎“什么?你是说他……?”‎ 她脸上现出伤心的神情,但又柔声答道:“自从两个女孩死后我只是悲泣。这屋里充满了忧郁和苦痛,自然没有人肯来了。受不了这样的烦闷,我可怜的约瑟就跑到大道那边去喝酒了。他有一口好嗓子,那阿莱的女人就教他唱歌,听啊!他又在那边唱了。”‎ 她僵直地站着,神魂恍惚,颤抖着,泪珠从颊上滚下。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你要干什么”这句生硬的发问,既表现了老妇人对陌生客人到来的冷漠和不欢迎,也反映了她作为店主人高度的警惕性。‎ B.“她惊愕地注视着我,立着不动,像是没有听懂我的意思”,表现了老妇人对于我的话很怀疑,她不相信我真的会光顾她的客店,足以看出店里无人光顾时间之久。‎ C.老妇人小店衰落的原因有对手的恶意竞争,有男主人的软弱轻浮,也有女主人的沉溺痛苦不能自拔。这种一言难尽的丰富性正是小说韵味所在,令读者久久回味。‎ D ‎.丈夫痴迷于对面酒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耐不住寂寞贪图热闹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极度热爱,而这一点是之前他自己也没有发现的。‎ E.顾客都不约而同地光顾对面小店,即使等待也愿意,其中有顾客喜新厌旧的心理原因,同时也与老妇人的小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不周到有一定关系。‎ ‎(2)小说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分析。(6分)‎ ‎(4)作为小说另外一个主要形象的约瑟,始终以暗线的形式出现,作者为什么如此安排?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当代李清照”一一沈祖棻 一提到沈祖棻(fēn),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在她的名字前冠以“当代李清照”的称号。吴宓曾盛赞沈祖棻:“棻词殊佳,宓所识女中第一。”‎ 沈祖棻19 09年生于苏州一个保留着浓厚的文化传统但已衰落的地主家庭。家庭的文化熏陶使她自幼 就对文学显露出强烈的爱好和天赋.1932年,这个年仅23岁的大学生,愤然执笔,以一阕《浣溪沙》,将“九一八”事变后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传递得浓密婉转,令中央大学文学院长汪东拍案叫绝,更令祖棻由此赢得“沈斜阳”别号——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鼙声里思悠悠.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 ‎1934年,沈祖棻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1937年与小她四岁的金陵大学同学程千帆在安徽屯溪结婚,那是南京被日机疯狂轰炸后他们的匆忙避难之地.抗战期间,他俩辗转在成都、乐山等地的几所大学任教。1942年,沈祖棻在金陵大学授课时,物色了一些有造诣的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她还将四位学生的诗词结集成《风雨同声集》出版。正是“月里山河连夜缺”的动荡岁月,这群师生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 沈祖棻是著名词人和评论家,然而,无论创作还是研究,她的一生都备受干扰:年轻时便遭逢战乱,飘摇动荡的岁月里,读书人的三尺书桌岂能安宁? 38岁时剖腹产女,庸医将一块手术巾遗留在她腹内,此后几年备受折磨;她与程千帆夫妻情深,却聚少离多。1956年,沈祖棻从南京来到武汉,与任中文系主任的丈夫共同执教于武汉大学,孰料时隔不久,程千帆就被打成右派,在他蒙冤和被遣送乡下劳动的近20年中,一家三代的生活多靠沈祖棻操持、负担。除了“八口曾为巧妇炊”的繁琐艰难,作为“右派家属”,更要吞咽无尽的冷眼、歧视;夫妻俩城乡两隔,惟有书信往还,她那首读来辛酸的七律,题为《千帆沙洋来书,有四十年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未能共度晚年之叹,感赋》。‎ 好容易盼得到“文革”结束,沈祖棻却于1977年不幸死于车祸。那个悲伤欲绝的苦夏,程千帆挥泪、挥汗整理亡妻遗稿。这是一对患难夫妻与文字知音最后的对话,也是他对沈祖棻最体贴、周全的纪念吧,词在而人亡,让她的作品存世并传扬,成为程千帆最大的心愿.他整理、出版了她的大量遗作,包括她最负盛名、滋养了无数读者的古诗词鉴赏文字《宋词赏析》《唐人七绝诗浅释》。‎ 沈祖菜填词的方向不是吟风弄月或仅诉一己悲欢,而是侧重于寄托国家兴亡之感,所谓“乱世死生何足道,汉家兴废总难忘”。如果说,李清照早年还有众多词作,记录了优裕日子里的闲情雅趣,沈祖棻则是从年轻起就不得不直面悲惨了: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那些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不能不涌入她的笔端。从1932年到1949年,她填词500多首,其中400多首创作于抗战时,好些词让人读来愁入肝肠或热泪盈眶。1944年8月的衡阳之战,守城战士喊着“来生见”的豪言,与日寇殊死拼搏。沈祖棻闻讯,写下悲歌慷慨的《一萼红》,被词坛称为“千古一叹”‎ 抗战结束后的时局凋敞,民生多艰,沈祖棻在词里也多有反映并痛加针砭。最为难得的是,无论写乱世儿女的流亡之痛,相思之苦,还是伤心“无限斜阳,有限江山”,她都绝无标语口号式的直露浅白,或辞胜于情的矫揉造作.那些急管繁弦,被调度得细密婉丽,既情动于衷,又有深湛的学养支撑,发声吐字遂珠圆玉润、余韵悠长。‎ 沈祖棻1976年6月的日记写道:“与早早(外孙女)折夹竹桃二小枝,野花草三茎,松枝二小枝,插瓶,灯光下美好有致.”不要忘了,那正是“文革”末期,大地还笼罩着瘴气,她也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而情致依然细腻婉 约.读来不由得心生感叹:虽然沈祖棻绝无寻常闺阁诗人的小女儿口吻,但那几茎野草、闲花、树枝多么能透露信息,对女诗人来说,最理想、最相宜的场景,真应该是携一卷诗书,寻芳归来,再从容把玩案上清供。‎ 人人都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言之凿凿的公理,不知是由多少代诗人的悲剧性人生堆砌和淬炼而成,假如李清照、沈祖棻们有幸一直安享太平安闲岁月,比如,早上慵懒醒来,闲看帘外绿肥红瘦;或行舟至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么,诗词写得清浅、纤柔些又何妨呢?所谓的诗家之幸,不要也罢。‎ 相关链接 ‎①沈祖棻,字子苾,笔名绛燕、苏珂.我国现当代最优秀的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著名教授,曾任教于华南多所高等学府中文系.有“当代李清照“美誉,与丈夫——著名文学教授程千帆合称“程沈”,曾被师友赞为“昔时赵李今程沈”.‎ ‎②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 A.23岁时,沈祖棻以一阕《浣溪沙》一鸣惊人,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对词作浓密婉转的忧患之情拍案叫绝,并由此送她别号“沈斜阳”。‎ B.沈祖棻一生饱经坎坷,尤其是1956年丈夫被打成右派后,夫妻二人经历了近20年的分离,其间,她饱尝生活的艰辛和无尽的深重的折磨。‎ C.沈祖棻没有李清照早年那种优裕时光,她的词作不在吟咏风月,而多表达国家兴亡之感,关心国政,针砭时弊。‎ D.“国家不幸诗家幸”,假如沈祖棻一生安享太平安闲的岁月,那么,这种缺少悲剧经历淬炼的人生一定只会孕育出清浅、纤柔之作。‎ E.沈祖棻晚年那篇有关插瓶的日记,不但情致细腻婉约,诗人气质展露无遗,更重要的是其中隐隐寄托了她心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2)沈祖棻被誉为“当代的李清照”,她的爱国精神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6分)‎ ‎(3)沈祖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沈祖棻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你认为沈、李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 从影多年的胡歌此次出演电视剧《琅琊榜》可谓  ,其精湛的表演也获得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网友纷纷称赞胡歌简直演活了梅长苏。‎ ‎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诗启迪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这样写文章才能  。‎ ‎③ 纽约、东京等大都市都树立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因此尽管这些城市人口以千万计,但都可以在出行高峰时期  ,极少出现国内常见的“大堵车”现象。‎ A.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游刃有余  B.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 C.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D.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欧美一些国家,孩子们在教官的指挥下,顶着漫天冰雪进行裸跑,这种“鹰爸”的教育方式在国外并不鲜见,我们的近邻日本甚至将训练的残酷当作学校一种常态教育。‎ B.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C.越是严重复杂的事故,越应该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否则就容易发生“次生舆论灾害”,恶化事故处置的舆论环境,给救援、调查等实际工作带来麻烦。‎ D.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是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不忘却纪念 ‎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缅怀过去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③⑤①②⑥④ B.③⑤②①④⑥ C.②④⑥③①⑤ D.①④⑥③⑤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磷是有关生命和思想的物质。骨头里含有磷,它决定着骨髓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① ,才能使脑细胞正常地工作。食物里缺乏磷, ② 。怪不得身体衰弱的人和康复期的病人,要服用含磷的药物。磷不但人需要, ③ 。在开口狭窄的港湾里撒上磷的化合物,就会使细小的水藻和别的微生物很快繁殖生长,鱼的繁殖率也就提高了。‎ ‎17、下面是某班级考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一日行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 五、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将“美丽”瞬间“打回原形”。不少人坦言,上社交网站再也不用担心被欺骗了,但也有人认为将真实的生活美化一下又有何妨?‎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七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7、翻译(10分)‎ ‎(1)(5分) ‎ ‎ ‎ ‎(2)(5分) ‎ ‎ ‎ ‎8、(5分) ‎ ‎9、(6分)‎ ‎ ‎ ‎10、(6分)‎ ‎(1) , 。‎ ‎(2) , 。‎ ‎(3) , 。‎ 选考题:11□ 12□‎ ‎(1)(5分)( )( )‎ ‎(2)(6分) ‎ ‎ ‎ ‎(3)(6分) ‎ ‎ ‎ ‎ ‎ ‎(4)(8分) ‎ ‎ ‎ ‎ ‎ ‎ ‎ ‎ ‎ ‎16、(5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①‎ ‎②‎ ‎③‎ ‎17、(6分)不超过90个字 ‎90‎ ‎18.大作文(60分)‎ ‎800‎ ‎2016届高三年级第七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1.C ( 原文是: 其中氯霉素可让患者的白细胞减少甚至会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但不是“一定”)‎ ‎2.D(对象张冠李戴,原文是“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药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对手”指敏感菌群,而非抗生素。)‎ ‎3.A(B“为了增强抵抗力,我们以后不再使用抗生素了”错。C“要么药加量,要么去输液”错。应该“要谨慎使用,如果吃药仍无效应停药、最好到医院确诊后再按医嘱服药” D“所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可以拒绝医师开抗菌药”错。应该看感冒等日常小病时不要动辄要求医师开抗菌药。)‎ ‎4.A ‎5. B.“显宗”“肃宗”是庙号,不是谥号。庙号始于西汉,‎ ‎ 6.B (“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是错的,原文说“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即“羌人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没有提及“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 ‎7.(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 ‎(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 “为……所” “离”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官员大司徒邓禹第六子。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禹常常责怪他。汉显宗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虖沱河和石臼河,从都虑直到羊肠仓,想使这两地之间通漕运。太原的官吏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汇报给肃宗。肃宗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停下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 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的胡人的妻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 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于是邓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羌人、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迷唐的伯父号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他同行。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有几千人。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于是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 ‎8.(5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城阙”,点出送别地点,营造出辽远壮阔的意境;(2分)《送卢主簿》写“城阙”,叙述送别前的生活,点明身在京城、不染流俗的心志。(意思对即可)‎ ‎9.(6分)第一问:与友人共同坚守高洁。(3分。意思对即可)第二问:语义双关,“松竹”既指东岩风物,也喻高洁品质,作者希望与友人同归“富松竹”的东岩,表达了愿与友人共同坚守高洁的思想感情。(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⑴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⑶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1.(25分)‎ ‎(1)(5分)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A项这句发问的话表明老妇人对我的到来觉得很突然,不相信我是光顾的客人。D项丈夫痴迷于对面小店跟着那个女人唱歌,说明他是一个脆弱、轻浮而不负责任的男人,表现了他逃避苦难、抛妻弃子。E项错在“同时也与小客店卫生条件差、饮食质量不高、服务热情周到不够有一定关系”,这只是眼前的现状,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并不清楚,所以因果关系错误。)‎ ‎(2)(6分)对比的手法(2分)。两家客店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2分);丈夫的逃避、贪图快乐和妻子的忍受痛苦形成对比(2分);“我”想拥有清静和众人的贪图热闹形成对比(2分)。(简要分析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6分)老妇人是一个经历了多重打击的、让人同情的弱者形象(2分)。失去了两个女儿.给予她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致命的一击(2分);沉浸在丧失爱女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无心经营,客店也衰落冷清(2分);相依为命的丈夫也追欢逐笑,抛弃了她,使他陷入走投元路的悲苦境地,令人同情(2分)。(简要分析能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8分)作者这样安排使小说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同时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2分)。约瑟与自己的妻子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小说更跌宕多姿,活泼灵动(2分);约瑟的追欢逐笑、轻浮放荡,和众多光顾对面客店的顾客一样,只是人物群像中的一部分.没有突出描写的必要(2分);约瑟处于暗线中,使作者节约出更多的笔墨,对老妇人和客店的环境加以更充分的表现(2分);约瑟在暗线中有限的笔墨,留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2分)。(具体分析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2.(1) EC(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 A、D不给分)A项“并由此送她别号”不正确;B项“无尽的深重的折磨”于文无据; D项说法绝对化。 (2)①“九一八”事变后,她以一阕《浣溪沙》,表达了国人对山河破碎的忧患。②抗战期间,她成立正声诗社,用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③‎ 抗战期间,面对日寇肆虐、苍生蒙难、将士喋血,她以大量诗饲表达人间愁苦或壮怀激烈,针对衡阳之战,她创作了悲歌慷慨的词坛称为“千古一叹”的《萼红》。④抗战胜利后,她针砭时事,反映时局凋敝,感叹民生多艰。(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沈祖棻有担当,有爱国责任感。国难之时,并未置身世外,她与学生成立正声诗词社,用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挚爱,坚守了对中华文化的深情。②沈祖棻坚毅不挠。她年轻时便遭逢战乱,岁月飘摇动荡。人生晚景的后20年中,与丈夫生离两地,她操持、负担一家三代的生活,还承受了无尽的冷眼、歧视。③沈祖棻富有情趣。虽行至晚年,又饱经摧折,但日记中所表达的情致依然细腻婉约,格调高雅,情趣盎然。(每点2分)。 (4)沈李二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但二人的人生经历和诗词创作均有相似之处。 ①两人同出书香门第,早年即接受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陶。沈祖棻出生于有着浓厚文化的地主家庭,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家庭文化氛围都对她们二人的成长产生了影响。(2分) ②两人与丈夫有志趣相投、尽情酬唱的佳话。李清照与丈夫志同道合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沈祖菜与程千帆共同执教,研究诗词文学,并且她们都与丈夫有过诗词酬唱。(2分) ③两人都曾在战乱中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作品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用她的诗作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沈祖棻也同样经历了日寇侵袭山河破碎的苦难,她的诗作也寄托了国家兴亡之感。(2贫) ④两人都有非凡的诗词才华。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词作,为后人称道;沈祖棻也有大量词作存世,并因诗词理论著作富有盛名。(2分)(每点2分,共8分)‎ ‎13.【答案】C(解析:游刃有余主要是从工作的实际经验多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心应手主要是从内心的想法和行为的配合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付自如是从处理事情的态度方面来阐述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C(A语序不当, “训练的残酷”应改为“残酷的训练”。 B杂糅,“在”前加“表彰他们”。D 项,暗换主语,“了”改为“的”。)‎ ‎15.【答案】A ‎16、示例:①大脑里含有足够的磷;②就会使整个机体衰弱下去(或“生命体就会衰弱下去”);③其他生物也需要(或“其他生命体也需要”)‎ ‎17、评分参考一: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要求大家事先温习相关内容,小组讨论确定考察内容,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主要活动有参观、听讲座和知识抢答;考察结束后以组为单位上交考察日记。(6分)‎ 评分参考二: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分为三步:准备、实施和作业。准备包括温习相关内容,备好所需行装,小组讨论确定考察内容;实施方式有参观、听讲座和知识抢答;考察结束后以组为单位上交考察日记。(不简洁,5分)‎ 评分参考三: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要求大家做好各项准备,积极参与活动,并上交考察作业。(内容不完整、归属不清2分)‎ 评分参考四:本次雁荡一日行考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要上交作业,希望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内容不完整,表述脱离要求。0分)‎ 评分标准:共6分。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有条理、清楚、连贯,给2分。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 五、作文 ‎1.立意方面:‎ A.紧扣材料内容关键词“自拍美颜与真实美”去立意,为符合题意类。‎ B.紧扣材料含意“形象与美”去立意,为符合题意类。‎ C.脱离材料中自拍美颜与反美颜的社会现象,单谈“真实、真相、虚假与真相”为基本符合题意类。‎ D.脱离材料中自拍美颜与反美颜的社会现象,单谈“容貌美丑、以貌取人、外在与内在”为偏离题意类。‎ ‎2.内容方面:‎ A.由“自拍美颜”悦己悦人,延伸到“善意地适度美化真相(真实)而不伤害他人或公众利益”,从可见或不可见角度去选材行文,为符合题意类。‎ B.由材料延伸探讨“形象与美”,围绕“追求美的形象不能脱离真实(真相)”去立意,从可见或不可见角度去选材行文,为符合题意类。‎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