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株洲市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株洲市高一化学4月月考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一中、醴陵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探明氦(He)储量.下列有关氦﹣3(H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 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 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He和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2.甲烷和氯气一物质的量比1: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是(  )‎ ‎①CH3Cl ②CH2Cl2 ③CHCl3 ④CCl4.‎ A.只有① B.①和③的混合物 C.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D.只有②‎ ‎3.如图中的小球代表碳原子,棍代表碳碳单键,每个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则两分子的关系为(  )‎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素异形体 ‎4.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7.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Li<Na<K<Rb<Cs B.密度:Li<Na<K<Rb<Cs C.熔点、沸点:Li<Na<K<Rb<Cs D.还原性:Li>Na>K>Rb>Cs ‎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HI>HBr>HCl>HF B.沸点:HI>HBr>HCl>HF C.还原性:HI>HBr>HCl>HF D.热稳定:HF>HCl>HBr>HI ‎9.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2﹣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 A.XY2 B.X2Y3 C.X3Y2 D.X2Y ‎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1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2.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m>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c=m﹣n B.b﹣d=m+n C.a>b>d>c D.b>a>c>d ‎13.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B.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14.已知短周期元素A和B的离子A2+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的半径比B2﹣的半径小 B.A的原子序数比B小 C.A和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A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 O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 H2O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Q2>Q3 B.2Q1+Q2>2Q3 C.2Q1+Q2<2Q3 D.Q1+Q2<2Q3‎ ‎16.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且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的是(  )‎ A. B. C. D.‎ ‎1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18.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1.0 mol/(LS) B.VB=0.6 mol/( LS)‎ C.VC=1.6 mol/(LS) D.VD=2.0 mol/(LS)‎ ‎19.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Zn为正极,碳为负极 B.Zn为负极,碳极发生氧化反应 C.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过电路流向Zn极 D.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20.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C.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21.某温度时,浓度都是2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后c(X2)为0.8mol/L,c(Y2)为1.6mol/L,生成的c(Z)为0.8mol/L,则该反应式(Z用X、Y表示)是(  )‎ A.X2+2Y2⇌2XY2 B.2X2+Y2⇌2X2Y C.X2+3Y2⇌2XY3 D.3X2+Y2⇌2X3Y ‎22.下列五种烃:①CH3CH2CH(CH3)2 ②CH3C(CH3)3 ③丙烷 ④戊烷 ⑤CH3CH(CH3)2,其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⑤③‎ ‎23.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A.n+8 B.n+18 C.n+32 D.n+20‎ ‎24.A、B两元素可形成AB型离子化合物,如果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A、B两元素所在的周期可以是(  )‎ A.两种元素在同一个周期 B.一种在第一周期,一种在第二周期 C.一种在第二周期,一种在第三周期 D.一种在第三周期,一种在第四周期 ‎25.某种烷烃11g完全燃烧时,需要28L氧气(标准状况下),该烷烃是(  )‎ A.C5Hl2 B.C4H10 C.C3H8 D.C2H6‎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有以下各组微粒或物质:‎ A、正丁烷和异丁烷; B、金刚石、石墨和C60 C、冰和干冰; D、35Cl和37Cl; E、NO和NO2;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填编号,以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 ‎(2)现有①干冰②金刚石 ③NH4Cl ④Na2S四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3)向一个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7molSO2和4molO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经4s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SO2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以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浓度      .‎ ‎27.(1)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 ‎②若导线上转移电子2.5mol,则正极生成银      克.‎ ‎(2)将铂丝插入KOH溶液中做电极,并在两极片分别通入氢气和氧气,形成一种燃料电池:①通氢气的铂丝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②该电池工作时(放电)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 ‎28.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在图上所示的三个时刻中,      (填t1、t2或t3)时刻达到化学反应限度.‎ ‎29.已知A、B、C、D、四种元素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A B C D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      (写化学式),原因是      ;‎ ‎(3)写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0.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的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写出元素名称:A       D      ;‎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      .‎ ‎31.据2004年1月17日网易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化离子作用,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是一种高能量分子.‎ ‎(1)下列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O4分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 B.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即不属于化学变化 C.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D.O4不可用作氧化剂 ‎(2)制备含O2﹣、O22﹣甚至O2+的化合物都是可能的,通常它们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各种反应时生成的:上述反应中,      (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氧化;      (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还原.‎ ‎(3)写出O22﹣的电子式:      ‎ ‎(4)O2[PtF6]是一种含有O2+的化合物,请写出一种含有O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 ‎32.一定量甲烷燃烧后的产物为CO、CO2和水蒸汽,此三种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8g.当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无水氯化钙后,增重14.4g,则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g.‎ ‎ ‎ ‎2015-2016学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一中、醴陵一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其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土壤厚度、探明氦(He)储量.下列有关氦﹣3(H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 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 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He和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分析】He左下角2代表质子数,左上角的3代表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解答】解:A、He含有的质子数为2,质量数为3,中子数=3﹣2=1,故A错误;‎ B、He含有的质子数为2,故B错误;‎ C、含有的质子数为2,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故C错误;‎ D、He和He是质子数都为2,中子数分别为1、2,因此是两种不同的核素,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核素的表示方法和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涉及两个关系式的应用: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难度不大.‎ ‎ ‎ ‎2.甲烷和氯气一物质的量比1:1混合,在光照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是(  )‎ ‎①CH3Cl ②CH2Cl2 ③CHCl3 ④CCl4.‎ A.只有① B.①和③的混合物 C.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D.只有②‎ ‎【分析】Cl2与CH4发生取代反应,无论按何种体积比混合,都有两种气体接触不均匀的现象,将会发生各步取代反应,生成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 ‎【解答】解:Cl2与CH4发生取代反应,无论按何种体积比混合,都有两种气体接触不均匀的现象,将会发生各步取代反应,不像无机反应那样可由反应物的比例关系确定生成物种类,无机反应易于控制,有机反应则不易控制在某一阶段,因此得到产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甲烷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特点以及生成物,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 ‎ ‎3.如图中的小球代表碳原子,棍代表碳碳单键,每个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则两分子的关系为(  )‎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位素 D.同素异形体 ‎【分析】根据图示结构,依据棍代表碳碳单键,每个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找出(1)、(2)的分子式式均为C4H10,然后根据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进行判断.‎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二者的分子式均为C4H10,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而同系物的分子式必然不同,同位素的研究对象是核素,同素异形体的研究对象为单质,‎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掌握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 ‎ ‎4.下列反应既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分析】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焦炭和二氧化碳的反应、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A、铝片和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铝化合价升高,氢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判断,难度不大,注意抓住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 ‎ ‎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分析】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 ‎【解答】解:A.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X的能量不一定高于M,故A错误; ‎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B错误;‎ C.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引发反应时可能需要加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放热反应的原因,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大.‎ ‎ ‎ ‎6.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性强弱:F2<Cl2 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分析】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解:A.卤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则氧化性强弱:F2>Cl2,故A错误;‎ B.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金属性强弱:K>Na,故B错误;‎ C.非金属性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强弱:H3PO4<H2SO4,故C正确;‎ D.金属性Na>Mg,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强弱:NaOH>Mg(OH)2,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把握元素的性质与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的关系,把握比较的角度,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 ‎ ‎7.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Li<Na<K<Rb<Cs B.密度:Li<Na<K<Rb<Cs C.熔点、沸点:Li<Na<K<Rb<Cs D.还原性:Li>Na>K>Rb>Cs ‎【分析】A.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a的密度大于K;‎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还原性依次增强.‎ ‎【解答】解:A.Li、Na、K、Rb、Cs,都是同主族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Li<Na<K<Rb<Cs,故A正确;‎ B.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呈递增趋势,但Na的密度大于K,故B错误;‎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则熔点、沸点:Li>Na>K>Rb>Cs,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还原性依次增强,还原性:Li<Na<K<Rb<C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熟悉碱金属结构及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 ‎ ‎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HI>HBr>HCl>HF B.沸点:HI>HBr>HCl>HF C.还原性:HI>HBr>HCl>HF D.热稳定:HF>HCl>HBr>HI ‎【分析】A.卤素原子,结合质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弱;‎ B.HF中含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解答】解:A.卤素原子,结合质子能力越强,酸性越弱,故酸性HI>HBr>HCl>HF,故A正确;‎ B.HF中含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则沸点为HF>HI>HBr>HCl,故B错误;‎ C.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所以I﹣>Br﹣>Cl﹣>F﹣,即还原性:HI>HBr>HCl>HF,故C正确;‎ D.非金属性: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 ‎ ‎9.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Y2﹣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  )‎ A.XY2 B.X2Y3 C.X3Y2 D.X2Y ‎【分析】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有3个电子,则X为Al元素,元素Y2﹣离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则Y为S元素,二者化合时,Al元素为+3价、S元素表现﹣2价,据此书写化学式判断.‎ ‎【解答】解: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有3个电子,则X为Al元素;元素Y2﹣离子核外共有18个电子,则Y为S元素,Al、S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3、6,Al元素正化合价为+3价、S元素负化合价为﹣2价,二者化合时生成物的化学式为Al2S3,故X2Y3符合,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熟悉主族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 ‎ ‎ ‎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分析】A、根据ⅡA族的金属元素也能生成碱;‎ B、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位置;‎ C、根据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碳元素,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解答】解:A、因ⅡA族的金属元素也能生成碱,如氢氧化镁,氢氧化钙,故A错误;‎ B、原子序数为14的原子为硅,有三个电子层,每一层的电子数分别为2、8、4,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故B正确;‎ C、因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故C错误;‎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为碳元素,其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14C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求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特点要熟悉,周期表中周期与周期之间,族与族之间含有较多规律,在学习中要善于抓住这些规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1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分析】根据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可知,在周期表中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来解答.‎ ‎【解答】解:A.原子半径大小与核外电子层数有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不一致,故A错误;‎ B.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而引起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即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引起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学生明确原子的电子排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应熟悉元素的性质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 ‎ ‎12.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且m>n、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c=m﹣n B.b﹣d=m+n C.a>b>d>c D.b>a>c>d ‎【分析】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阳离子的质子数减去电荷数=电子数,阴离子的质子数加上电荷数=电子数,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即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a﹣m=b﹣n=c+n=d+m,则a﹣c=m+n,b﹣d=m+n,核外电子数相同,阳离子的原子序数大于阴离子,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大,原子序数越大,阴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大,原子序数越小,所以原子序数为:a>b>c>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明确阳离子失去电子、阴离子得到电子及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即可解答,较简单.‎ ‎ ‎ ‎13.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B.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分析】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 A.由HXO4>H2YO4>H3ZO4,则非金属性X>Y>Z,则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依次减弱,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阴离子的还原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增强,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单质的氧化性按照X、Y、Z的顺序逐渐减弱,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明确非金属比较的常见方法是解答的关键,学生应注重对规律性知识的归纳.‎ ‎ ‎ ‎14.已知短周期元素A和B的离子A2+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2+的半径比B2﹣的半径小 B.A的原子序数比B小 C.A和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A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分析】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2+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2=b+2,A处于第ⅡA族,若A为Mg,则B为O.据此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2+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2=b+2,A处于第ⅡA族,若A为Mg,则B为O.‎ A.由上述分析可知,核电荷数A>B,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A2+的半径比B2﹣的半径小,故A正确;‎ B.若A为Mg,则B为O,A的原子序数比B大,故B错误;‎ C.A为Mg,B为O,二者的原子的电子层数不等,故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6,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清楚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是解答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 ‎ ‎1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 O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mol H2O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Q1+Q2>Q3 B.2Q1+Q2>2Q3 C.2Q1+Q2<2Q3 D.Q1+Q2<2Q3‎ ‎【分析】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O═O键的键能为498kJ/mol,注意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热△H<0,每摩尔H2O中含有2molH﹣O键,据此计算.‎ ‎【解答】解:破坏1molH﹣H消耗的能量为Q1kJ,则H﹣H键能为Q1kJ/mol,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则O═O键键能为Q2kJ/mol,‎ 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每摩尔H2O中含有2molH﹣O键,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H﹣O键能为Q3kJ/mol,‎ 对于反应2H2(g)+O2(g)═2H2O(l)反应热△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故:反应热△H=2Q1kJ/mol+Q2kJ/mol﹣4×Q3kJ/mol=(2Q1+Q2﹣2Q3)KJ/mol,‎ 由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热△H<0,即(2Q1+Q2﹣2Q3)<0,所以2Q1+Q2<2Q3,‎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物质能量、键能角度理解反应热,明确反应热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及焓变的正负与吸收、放热热量的关系.‎ ‎ ‎ ‎16.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且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的是(  )‎ A. B. C. D.‎ ‎【分析】构成原电池需具备以下条件: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存在能自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而铁与氯化铁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反应,故A正确;‎ B、能形成原电池,但上端灵敏电流计不发生偏转,故B错误;‎ C、电极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错误;‎ D、乙醇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应用,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构成条件是答题的关键.‎ ‎ ‎ ‎17.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分析】A、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B、一般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但应考虑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来分析;‎ C、利用原电池来分析加快反应速率;‎ D、利用增大接触面积来分析加快反应速率.‎ ‎【解答】解:A、因加热时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则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A能;‎ B、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铁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不生成氢气,故B不能;‎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Cu,构成Fe、Cu原电池,从而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故C能;‎ D、改用铁粉,增大了铁与硫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则反应速率加快,故D能;‎ 故选B.‎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学生应熟悉温度、浓度、构成原电池、增大接触面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答,但浓硫酸的性质是学生解答中容易忽略的知识.‎ ‎ ‎ ‎18.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1.0 mol/(LS) B.VB=0.6 mol/( LS)‎ C.VC=1.6 mol/(LS) D.VD=2.0 mol/(LS)‎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解:都转化为D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2A+B⇌3C+4D,‎ A、υ(A)=1.0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2υ(A)=2mol/(Ls),‎ B、υ(B)=0.6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4υ(B)=2.4mol/(Ls),‎ C、υ(C)=1.6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D)=υ(C)=×1.6mol/(Ls)=2.1mol/(Ls),‎ D、υ(D)=2 mol/(Ls),‎ 故速率B>C>A=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 ‎ ‎ ‎19.日常所用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上面有铜帽)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吸收H2),电极反应式可简化为:Zn﹣2e﹣=Zn2+,2NH4++2e﹣=2NH3↑+H2↑(NH3与Zn2+能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根据上述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Zn为正极,碳为负极 B.Zn为负极,碳极发生氧化反应 C.工作时,电子由碳极经过电路流向Zn极 D.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分析】A.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电极作负极,据此判断;‎ B.干电池工作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电流从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 D.根据糊状物的性质分析,NH4Cl和ZnCl2都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 ‎【解答】解:A、锌失电子而作负极,碳为正极,故A错误;‎ B、锌失电子而作负极,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碳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干电池工作时,电流从正极碳经外电路流向负极锌,故C错误;‎ D.NH4Cl和ZnCl2都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所以干电池长时间连续使用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电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根据原电池正负极上得失电子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 ‎ ‎20.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气体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C.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 ‎【分析】由X(g)+2Y(g)2Z(g)可知,该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等,然后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判断.‎ ‎【解答】解:A、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体积也没变,所以密度一直不变,所以密度不随时间变化不是平衡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 B、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与反应的初始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所以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B错误;‎ C、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随时间改变,所以压强不再变化,故C正确;‎ D、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消耗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不能用来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平衡状态的本质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常以选择题方式考查.‎ ‎ ‎ ‎21.某温度时,浓度都是2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后c(X2)为0.8mol/L,c(Y2)为1.6mol/L,生成的c(Z)为0.8mol/L,则该反应式(Z用X、Y表示)是(  )‎ A.X2+2Y2⇌2XY2 B.2X2+Y2⇌2X2Y C.X2+3Y2⇌2XY3 D.3X2+Y2⇌2X3Y ‎【分析】根据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再利用原子守恒用X、Y表示Z的组成.‎ ‎【解答】解:达到平衡时,△c(X2)=2mol/L﹣0.8mol/L=1.2mol/L,△c(Y2)=2mol/L﹣1.6mol/L=0.4mol/L,△c(Z)=0.8mol/L,则X2、Y2、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mol/L:0.4mol/L:0.8mol/L=3:1:2,故反应方程式为:3X2+Y2⇌2Z,根据原子守恒可知Z为X3Y,故反应可以表示为:3X2+Y2⇌2X3Y,‎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计算,难度不大,关键是利用反应速率规律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 ‎ ‎22.下列五种烃:①CH3CH2CH(CH3)2 ②CH3C(CH3)3 ③丙烷 ④戊烷 ⑤CH3CH(CH3)2,其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⑤③‎ ‎【分析】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解答】解: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③中碳原子是3个,碳原子数最少,故沸点最低;‎ ‎⑤中碳原子是4个,故沸点高于③;‎ ‎①②④中碳原子数都是5个,但从②到①到④支链越来越少,故沸点越来越高.故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④①②⑤③,‎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沸点高低的判断,难度不大,明确碳原子数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 ‎ ‎23.A、B为同主族的两元素,A在B的上一周期,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  )‎ A.n+8 B.n+18 C.n+32 D.n+20‎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对于处于ⅠA、ⅡA元素而言,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为周期数小的元素所在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对于过渡元素后边的所有各主族(包括零族),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为周期数大的元素所在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 ‎【解答】解:由元素周期表结构可知,从第一周期到第六周期,每周期含有的元素种数分别为2、8、8、18、18、32,第七周期为排满,若排满也是32种,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值只能为2、8、18、32等,不可能相差2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 ‎24.A、B两元素可形成AB型离子化合物,如果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A、B两元素所在的周期可以是(  )‎ A.两种元素在同一个周期 B.一种在第一周期,一种在第二周期 C.一种在第二周期,一种在第三周期 D.一种在第三周期,一种在第四周期 ‎【分析】AB型离子化合物中,A元素应为IA、ⅡA族, B元素应为ⅥA、ⅦA族,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可以是第二周期的金属和第三周期的非金属,也可以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和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同在第二周期核外电子数之和小于20,同在第三周期核外电子数之和大于20.‎ ‎【解答】解:AB型离子化合物,如果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A、B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分别为10,阳离子对应的元素在第三周期,阴离子对应的元素在第二周期,不可能在第一周期或第四周期,并且不可能在相同周期,‎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与结构、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特点.‎ ‎ ‎ ‎25.某种烷烃11g完全燃烧时,需要28L氧气(标准状况下),该烷烃是(  )‎ A.C5Hl2 B.C4H10 C.C3H8 D.C2H6‎ ‎【分析】根据n=计算出标准状况下2.8L该烷烃的物质的量,设烷烃分子式为CnH2n+2,然后利用烷烃的燃烧通式列式计算出n即可.‎ ‎【解答】解:标准状况下28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25mol,设烷烃分子式为CnH2n+2,则 CnH2n+2 +(n+)O2nCO2+(n+1)H2O ‎ ‎(14n+2)g (n+)mol ‎ 11g 1.25mol ‎(14n+2)g×1.25mol=11g×(n+)mol,‎ 解得:n=3,‎ 所以该烷烃分子式为C3H8.‎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不大,正确书写烷烃的燃烧通式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 ‎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有以下各组微粒或物质:‎ A、正丁烷和异丁烷; B、金刚石、石墨和C60 C、冰和干冰; D、35Cl和37Cl; E、NO和NO2;其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 A (填编号,以下同);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 B .‎ ‎(2)现有①干冰②金刚石 ③NH4Cl ④Na2S四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填序号):‎ 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③ ;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① .‎ ‎(3)向一个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7molSO2和4molO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O2(g)⇌2SO3(g),经4s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SO2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以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125molL﹣1s﹣1 ;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浓度 1molL﹣1 .‎ ‎【分析】(1)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而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2)共价键为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离子键为阴阳离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判断;根据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以及变化类型进行判断;‎ ‎(3)根据v==求出v(SO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O2);根据方程式,计算出SO3的物质的量,再利用c=计算SO3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解:A、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都是C4H10,但结构不同,则互为同分异构体;‎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属于不同的单质,则互为同素异形体;‎ C、冰是固态水,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两种不同的物质;‎ D、35Cl和37Cl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为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E、NO和NO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故答案为:A;B;‎ ‎(2)①干冰为分子晶体,含有共价键,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②金刚石为原子晶体,存在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 ‎③NH4Cl为离子化合物,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 ‎④Na2S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 故答案为:③;①;‎ ‎(3)以SO2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2)==0.25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有:v(O2)=v(SO2)=×0.25molL﹣1s﹣1=0.125molL﹣1s﹣1;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为7mol﹣3mol=4mol,根据方程式2SO2(g)+O2(g)⇌2SO3(g)可知,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等于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SO3)==1molL﹣1;‎ 故答案为:0.125molL﹣1s﹣1;1molL﹣1.‎ ‎【点评】本题是一道拼凑题,涉及知识点多,如化学键的类型以及变化时的化学键的变化,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 ‎ ‎ ‎27.(1)理论上讲,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请利用反应“Cu+2Ag+═2Ag+Cu2+”设计一个化学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Cu ;‎ ‎②若导线上转移电子2.5mol,则正极生成银 270 克.‎ ‎(2)将铂丝插入KOH溶液中做电极,并在两极片分别通入氢气和氧气,形成一种燃料电池:①通氢气的铂丝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2H2O .‎ ‎②该电池工作时(放电)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 .‎ ‎【分析】(1)①根据方程式,失电子的物质作负极;‎ ‎②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得电子的Ag+,根据电极反应计算;‎ ‎(2)①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是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从而写出电极反应式;‎ ‎②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方程式即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①原电池中失电子的物质作负极,根据反应方程式知,Cu作负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得电子的Ag+,可用硝酸银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故答案为:Cu;‎ ‎②在正极上银离子得电子生成银单质,电极反应式为Ag++e﹣=Ag,若导线上转移电子2.5mol,则正极生成银2.5mol,质量是2.5mol×108g/mol=270g,‎ 故答案为:270;‎ ‎(2)①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是燃料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环境下,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故答案为:H2+2OH﹣﹣2e﹣=2H2O;‎ ‎②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方程式即是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即2H2+O2=2H2O,故答案为:2H2+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设计,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两极材料的判断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 ‎ ‎28.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M .‎ ‎(2)在图上所示的三个时刻中, t3 (填t1、t2或t3)时刻达到化学反应限度.‎ ‎【分析】(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曲线的变化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解答】解:(1)由图象看出反应从开始到平衡,N的物质的量减小,应为反应物,物质的量变化值为8mol﹣2mol=6mol,‎ M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是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为5mol﹣2mol=3mol,‎ 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 则有n(N):n(M)=6mol:3mol=2:1,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 故答案为:2NM;‎ ‎(2)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由曲线的变化可知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答案为:t3;‎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图象的分析.‎ ‎ ‎ ‎29.已知A、B、C、D、四种元素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D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A B C D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第三周期ⅢA族 ;‎ ‎(2)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 HF (写化学式),原因是 HF与HCl均形成分子晶体,HF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D的氢化物HCl不能形成氢键 ;‎ ‎(3)写出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OH)3+OH﹣=AlO2﹣+2H2O .‎ ‎【分析】A、B、C、D、四种元素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A、B、C、D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F元素、B为Na、C为Al、D为Cl,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解答.‎ ‎【解答】解:A、B、C、D、四种元素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A、B、C、D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F元素、B为Na、C为Al、D为Cl.‎ ‎(1)C为Al元素,处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Ⅲ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ⅢA族;‎ ‎(2)HF与HCl均形成分子晶体,HF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D的氢化物HCl不能形成氢键,故HF的沸点高于HCl的,‎ 故答案为:HF;HF与HCl均形成分子晶体,HF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而D的氢化物HCl不能形成氢键;‎ ‎(3)B、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性质等,比较基础,注意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 ‎ ‎30.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C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C的单质在点燃条件下与B的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淡黄色固态化合物,D的M层电子数为K层电子数的3倍.试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写出元素名称:A 碳  D 硫 ;‎ ‎(2)画出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2D的形成过程  .‎ ‎【分析】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则A、B处于同一周期,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有2个电子层,L层电子数为4,故A为碳元素;C单质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则C为钠元素;C的单质在点燃时与足量的B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B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由A到D依次增大.已知A和B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则A、B处于同一周期,且A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A有2个电子层,L层电子数为4,故A为碳元素;C单质燃烧时呈现黄色火焰,则C为钠元素;C的单质在点燃时与足量的B单质充分反应,可以得到与D单质颜色相同的淡黄色固态化合物,则B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 ‎(1)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碳,D是硫,故答案为:碳;硫;‎ ‎(2)D为S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C2D是硫化钠,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硫化钠电子式为,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电子式表示化学键或物质的性质过程.‎ ‎ ‎ ‎31.据2004年1月17日网易报道,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化离子作用,制出了新型的氧分子O4,它的结构很复杂,可能具有与S4相似的长方形结构,是一种高能量分子.‎ ‎(1)下列有关O4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O4分子内存在极性共价键 B.合成O4的反应可看作核聚变反应,即不属于化学变化 C.O4与O3、O2都是氧的同素异形体 D.O4不可用作氧化剂 ‎(2)制备含O2﹣、O22﹣甚至O2+的化合物都是可能的,通常它们是在氧分子进行下列各种反应时生成的:上述反应中, ② (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氧化; ①③ (填序号)相当于氧分子的还原.‎ ‎(3)写出O22﹣的电子式:  ‎ ‎(4)O2[PtF6]是一种含有O2+的化合物,请写出一种含有O2﹣的氧化物的化学式: KO2 .‎ ‎【分析】(1)O4为单质,只含非极性键,与O3、O2都是氧元素的单质;‎ ‎(2)氧分子的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分子的还原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3)O22﹣中O原子之间通过1个共用电子对结合;‎ ‎(4)O2﹣中离子带一个负电荷,形成化合物时另一个阳离子带一个正电荷,根据常见的第IA族元素分析.‎ ‎【解答】解:(1)A.O4分子内只存在O﹣O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合成O4的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O4与O3、O2都是氧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O4是一种高能量分子,具有强氧化性,则将来可用作更强有力的火箭推进的氧化剂,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氧分子的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只有②符合;氧分子的还原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①③符合,故答案为:②;①③;‎ ‎(3)O22﹣中O原子之间通过1个共用电子对结合,则O2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4)O2﹣中离子带一个负电荷,形成化合物时另一个阳离子带一个正电荷,常见的第IA族元素中K元素能形成KO2,故答案为:KO2.‎ ‎【点评】本题以信息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化学键的判断为解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32.一定量甲烷燃烧后的产物为CO、CO2和水蒸汽,此三种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8g.当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无水氯化钙后,增重14.4g,则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8.8 g.‎ ‎【分析】CH4燃烧产物为CO、CO2、H2O(g),产物通过无水CaCl2时,无水CaCl2的作用是吸收水分,无水CaCl2增重14.4g为水的质量,根据H原子守恒可计算CH4的物质的量,根据C原子守恒可计算CO和CO2的总的物质的量,再根据二者质量可计算CO2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CO2质量.‎ ‎【解答】解:无水CaCl2增重14.4g为水的质量,所以n(H2O)==0.8mol,‎ 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n(CH4)=n(H2O)=×0.8mol=0.4mol,‎ 根据C原子守恒,则:n(CO)+n(CO2)=0.4mol,‎ 所以m(CO)+m(CO2)=28.8g﹣14.4g=14.4g,‎ 所以[0.4mol﹣n(CO2)]×28g/mol+n(CO2)×44g/mol=14.4g,‎ 解得:n(CO2)=0.2mol,‎ 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2mol×44g/mol=8.8g,‎ 故答案为:8.8.‎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从原子守恒的角度解答,关键根据水的质量判断甲烷的物质的量,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