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历史第四次冲刺试卷(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西芦溪2016届高三历史第四次冲刺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2.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 A. 它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 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 它明确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 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 ‎3.《马可波罗行纪》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B.使欧洲人向往东方的财富 C.引导欧洲人走向世界 D.介绍航海技术 ‎4.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说“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后来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6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坦言:“当时只死了一个人”,米高扬则说:”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胜利 B.临时政府失去社会的支持 C.两个政权并存有利于革命 D.列宁准确判断了俄国形势 ‎5.李大钊指出: “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这说明他是赞同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人民民主 D.君主专制 ‎6.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 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7.20世纪30年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 A.被压迫民族开展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B.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领导力量 C.民族解放斗争与反法西斯斗氧相结合 D.民族解放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相结合 ‎8.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关于艺术的精神方面》评价某艺术家说:“在他最近的作品中,实现了对物质逻辑上的破坏,然而他并不是釆取瓦解的方法,而是把物质的各部分分开,然后建设性地四散各处”》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是 ‎ ‎ ‎ ‎9.当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时,文本用的是荷兰的纸张、德国的墨水、法国的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体现了:‎ A. 文本制作工序复杂 B. 欧洲各国技术先进 C. 各国间的分工合作 D. 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10.刘少奇在某报告中指出:“从一九五三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 步……”报告中“前进一步”的结果是 A.建立政协制度 B.制定一部宪法 C.完成三大改造 D.实现工业化 ‎11‎ ‎.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 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 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 ‎12.“胡佛用不赞成的眼光看待任何大规模的政府干预,深信那个带来了萧条的商业周期也将会带来繁荣,并且深信一旦恢复了经营的信心,复苏就会开始。他的政府确实采取了行动……但是胡佛不肯继续朝前走。”下列符合胡佛政府“行动”的史实有 ‎①签署紧急救济法 ②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③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④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铁路是现代经济的大动脉,铁路的发展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 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斯蒂芬森,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 ‎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二 中国之有铁路,始于1876年外国在上海所修的吴淞铁路。1881年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为减轻顽固派的反对,一开始不得不采用马拉车箱运煤;……1895年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作为新式交通运输工具的铁路轮船被视为起衰振弊救国图强的利器, 才迎来了命运的转折。……从1895到1911年,出现第一次铁路修建的高潮,先后修建了东清、胶济、京汉等几条较长的干 路……但这些铁路大部分都借入了外国资金,外国资本势力对它们仍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 ‎ ——朱荫贵《近代新式交通运输业与中国的现代化》‎ ‎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邓小平主持的西南局常委会上,搁置半个世纪的修建成渝铁路被提上议程。作为四川人,邓小平对引发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太清楚了,清政府和国民政府修不好的成渝铁路,共产党能不能修好?当邓小平赴京向毛泽东请示时,毛泽东回答,你能说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则,就暂时搁置.邓小平讲了三点理由,说服了毛泽东及党中央。 ——摘自《邓小平说服中央修建成渝铁路》‎ ‎(1)据材料一,概括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飞速发展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4分)‎ ‎(3)综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邓小平讲的三点理由可能有哪些内容?(4分)‎ ‎14.(25分)近代以来,大国纷纷崛起,各领风骚。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但中国始终抓住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英国崛起的原因。(6分)‎ ‎(2)在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曾面临过哪些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是如何应对的?(7分)‎ ‎(3)苏联的崛起和成就曾令世人瞩目,请简述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指出其弊端。(6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30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6分)‎ ‎1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戊戌变法的失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 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材料五: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人,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就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而言,材料三、四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两位作者有何共识?‎ ‎(3)根据材料五,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历史中有什么缺陷?‎ 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当代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依据所学,梭伦改革通过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的人中选用,使没有军功的贵族丧失了的被任用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的实习特权。故应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异同点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思想家对专制主义、等级制度的批判是引起各国君主恐慌的原因。故选C。A项应为文艺复兴;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D项是宗 教改革。‎ 考点:启蒙运动 ‎3.【答案】B ‎【解析】《马可波罗行纪》的主要影响要置于新航路的开辟的社会背景中去理解。A、D项不属影响。‎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所述几个史实都是想证明一个观点,即十月革命几乎没有伤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只能说明当时临时政府的政策不得人心,而革命派则是人心所向,故选B。 ‎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结果 ‎ ‎5.【答案】B ‎【解析】从题目材料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君主制和袁世凯复辟专制。‎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是西服,B 项是长袍马褂,此两项与题意不符;D 项中山装只符合中西合璧的特点;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旗袍,因此选 C。‎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 。‎ ‎7.【答案】C ‎【解析】从背景分析,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图片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逻辑上的破坏,物质的各部分分开,然后建设性地四散各处”说明该美术创作方法和毕加索立体派分割、支离破碎感觉的画法相似,《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立体画派典型作品,故D正确;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是印象派。‎ 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立体画派 ‎9.【答案】C ‎【解析】 欧洲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联合,文本的组成正式反映了各国分工合作的诚意。‎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953年新中国完成了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且制定了1952年-1957年的“一五”,逐步进行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摆在党中央工作日程上的是加快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颁布法律,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赋予人民权利和义务。‎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与法制建设•《宪法》的颁布 ‎1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开展土地革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体现了群众路线,加强根据地建设体现了自力更生,所以选D。‎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如签署紧急救济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②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可排除,故选C。‎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9—33年经济危机 ‎13.【答案】(1)条件: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2分)‎ ‎ 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2分)‎ ‎ 原因:工业革命和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使政局稳定,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的进步;铁路本身具有速度 快、运输成本低廉优势。(4分。经济、政治、科技任选一得2分,材料本身得2分)‎ ‎(2)特点:起步较晚;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大,受外国资本控制,体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铁路的发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4分,任答2点)‎ ‎(3)理由:四川交通闭塞,修成渝铁路有利于政令畅通;重庆、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修成渝铁路可以带动四川乃至西南经济发展;成渝铁路率先修成,可以提高新中国声望。(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英两国铁路发展的不同状况。第(1)问应区别条件和原因,前者侧重于客观上应具备的技术和动力;后者要结合英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铁路自身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第(2)问要联系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背景进行归纳,注意解题的角度。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铁路运输业发展总体上非常缓慢。(3)邓小平说服毛泽东的理由可以从铁路业所带来的巨大的交通优势和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方面来分析。‎ 考点:近代以来中外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14.【答案】‎ ‎(1)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殖民霸权地位;确立“世界工厂”地位。(6分)(评分说明:答出其一给2分,如答君主立宪制较早确立、较早完成工业革命等,均可同等给分,不超过6分。)‎ ‎(2)20世纪30年代:问题:经济危机问题。应对:实行罗斯福行政。(4分)‎ 二战后:问题:苏联强大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问题。应对:实行“冷战”政策。(4分)(评分说明:问题和应对措施各给2分。)‎ ‎(3)成就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2分)‎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忽视消费品的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僵化执行计划指令,地方和企业没有积极性。(4分)(评分说明:“成就”方面答一点,每点2分,“弊端”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全题6分)‎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6分)(评分说明:每点2分,如答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加入世贸、亚太经济合作等国际或地区性组织,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如派遣维和部队等具体史实均可给1分,不超过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迅速崛起的原因可从政治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思想上文艺复兴等方面来概括总结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回答本题时要注意两个时间点:20世纪30年代和二战后;也要注意两个时期的困境和应对方法。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遭遇了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新政;二战后美国遇到的新问题是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应对措施是采取了“冷战”。‎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回答本题时要注意时间点是20世纪30年代;也要注意从成就和弊端两个方面来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迅速崛起,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设问中的“近30年来”指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顺应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英国的崛起;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的影响 ‎15.【答案】⑴视角: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历史原因)变法策略(理论);材料二:整体的社会环境(现实原因);材料三:变法的影响。‎ ⑵侧重点:材料三侧重于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材料四侧重于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共识:都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体制,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 ⑶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上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 注意问题: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 或者:全面性原则(一分为二);历史性原则(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言之成理即可)‎ ⑷可从以下角度展开,供参考:‎ 总论:当代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其实,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 分论:当代史学家关注了传统文化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惯性与西方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可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当代史学家关注了改革理论与改革实践和结果的关系,改革理论不成熟,造成了必然的失败。可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当代史学家关注了改革的社会环境与戊戌变法失败的关系,改革缺少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中间力量,造成了必然的失败。可联系材料二及所学知识 当代史学家关注了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与变法失败的关系,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造成了戊戌变法的失败,可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