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梁启超曾说:“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以下属于梁启超所说的“教义之浸淫”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维护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群众丧失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
2.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魏晋书法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3.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严复 B.林则徐、康有为 C.康有为、张之洞 D.孙中山、陈独秀
4. 1899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直纲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睃削之,则民可以大苏。”由此可见,孙中山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A.与罗斯福相似,主张国家干预 B.与资本主义一致,主张土地私有
C.与马克思主义相似,主张土地国有 D.与斯大林模式相似,主张农业集体化
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
A.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
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本质一致
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
D.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6.有人说:“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古代思想”主要是指
A.新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B.中世纪神学思想
C.中国的儒家思想 D.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
7.“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D.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8.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9. 近代世界史上,某书出版后,引起宗教势力恐慌,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组织集会大造声势,提出“拯救心灵”,并联合30位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与40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本书的出版,这本书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血液循环论》 D.《论法的精神》
10. “每个个人和其他最卑微的人都平等地受制于那些他自己作为立法机关一部分所制定的法律。”洛克的这句话阐述了一个什么原则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人民主权说
11. 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 B.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 D.壮大了雅典城郑的实力
12.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
废除了封国采邑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B
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
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C
王安石推行“青苗法”
既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D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初步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
13.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儒家理论的成功实践②宗旨是富国强兵③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④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此社会现象是
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C.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15.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16. 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卡尔文宗教改革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咸,反对教皇权威 ②主张人在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他后天的命运
③主张建立民主的、共和制的教会 ④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A.①② B.①⑧ C.①④ D.②④
17. 16世纪英国颁布《至尊法案》称:“我们的君主、国王及其后嗣兼本王国继位诸王,应被拥立、承认和成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主教会失去对英格兰的控制
B.英国国王成为本国政教首脑
C.英国宗教改革凸显出自下而上的特点
D.法案的颁布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的发展
18. 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明治政府的
A.“废藩置县”措施 B.“殖产兴业”措施
C.侵略扩张政策 D.“近代天皇”制度
19.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大刀阔斧推行文化革新
C.仍未建立完善的民主体制 D.推动本国工业化的发展
20. 与戊戌变法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②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③采取革命的办法达到目的 ④主张实行共和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⑧ D.③④
21. 一位学者在评价19世纪末一部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导致这部文献中孔子“换上西装”的原因不包括
A.西方近代氏主思想已经引入国内
B.李鸿章等人救亡图存的努力遭遇失败
C.清政府废除八股取士,培养了新式人才
D.新的经济因素的增长带来新的阶级力量
22.科举制自隋朝实行至清末废除,历经一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B.北宋时期大规模科举取士是重文轻武政策的重要体现
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D.清末废科举得到当时知识分子的一致拥护
23.詹姆士一世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这说明
A.议会开始接受其绝对权力 B.国王权力必须在神权之上
C.詹姆士一世极力贬低神的地位 D.詹姆士一世借助神权强化王权
24.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含有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C.体现出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D.在新形势下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25.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总计50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111年,罗马元老院向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宣战。在战争中,罗马司令官接受朱古达大批贿赂,士兵出卖武器,纪律松驰,士气涣散,战争伊始便屡遭失败。拖延不决的战争引起了广大平民,特别是骑士的不满。利用这一形势,马略许诺尽快结束战争,在骑士和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执政官。随后,马略进行了著名的军事改革。
在早期,罗马军队的服役期非常短。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服役期变得越来越长,而符合征兵财产要求的公民越来越少。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统一供养,并按照等级发给薪酬。士兵退伍后,还能在被征服地区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这使得士兵们在服役期间和退役后的衣食都有了着落,将之前悬雨未决的平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服兵役结合在了一起。马略接受了罗马军团逐步向方阵队形演变的趋向,把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组织。他强化了长矛兵的地位,将长矛方阵置入军队主力之中。他将重步兵按照训练程度重新划分了军团,还极大强化了远程火力和骑兵。事实证明,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维护奴隶制国家确有实际效果,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权力在统帅们之间辗转,罗马共和国在一系列的内战后迅速转变为罗马帝国。
一一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
(1)据材料,概括马略军事改革的背景。(6分)
(2)据材料,概括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0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军队外还带上了由数百名学者、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学考察团。这些人不久后发现并解读了罗塞塔石碑和碑文,埃及人对自己祖先曾创造的辉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自豪感,由此萌发了民族的觉醒。在登陆埃及后不久,由于通往法国本土的后勤供应被完全切断,远征军必须在埃及建立全套的军事供应系统。于是,面包房、风车磨房、啤酒厂、铸造厂等相继建立,这不异于将19世纪初欧洲若干先进
的工厂和作坊在埃及重造起来。穆罕默德·阿里自幼生活在东南欧的布腊,青年时期从事烟草生意,与法国商人兼驻卡瓦拉领事利昂来往甚多,由此了解到许多法国的情况,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才能自立于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6分)
材料二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成为拥有私户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为止。
一一《解放农奴宣言》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一一《日本政治史》
(2)据材料二、三,指出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对两国近代化进程的共同影响。 (10分)
28.(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完活动。
1911年,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一一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
(1)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①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 ②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
请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8分)
材料二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而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1913年10月6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袁世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912年至1916年6月,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竞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一一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期宪政昀成就和困境。(10分)
26.(1)背景:军纪散漫,贪污现象严重;兵源不足;罗马国内社会矛盾激化。(6分)
(2)主要内容:确定服役年限,明确军饷报酬;进行兵种改革。(4分)
意义:扩大兵源,增强军队战斗力;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罗马版图的扩大及向帝国的转变。(6分)
27.(1)背景:法军科学考察团的发现促进了埃及的民族觉醒;远征军的军需系统向埃及人展现了欧洲的工业文明;阿里本人了解并希望引进西方技术。(6分)
(2)不同:俄国侧重解决内部机制,重点废除农奴制;日本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社会。(4分)共同影响: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开始了政治民主化进程;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都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6分,任答3点即可)
28.(1)答案一:观点①: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是:从目的看,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皇位永固”;从内容看,以保障皇权为核心;从结果看,最终成立了“皇族内阁”。(6分)这种观点有一定局限性,没有看到预备立宪的客观进步性。(2分)
答案二:观点②: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足:从内容看,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推进了法制建设;从影响看,预备立宪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宪政素养的知识分子,为我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为后来的《临
时约法》提供了一些启示(或:形成了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变革。)(6分)这种观点是站在近代化(民主化)的立场看待,也是将这一事件放在较长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较为合理;但该观点也有一定局限,未能看到立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分)
(2)成就:举行了首次国会选举;政党政治开始出现。(4分)
困境:国会参选人数不多;总统选举过程中充满暴力;内阁更换频繁,政局不稳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