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5-2016 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高一备课组 审题人:高一备课组
一、单项选择题(共24 题,每题2.5 分,共60 分)
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A.水排 B.耧车 C.曲辕犁 D.骨耜
2.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县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
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出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 B.开创了郡县制
C.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3.下列是某同学围绕某个课题所搜集的图片材料。据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世界领先的冶金技术 B.短暂存在的田庄经济
C.不断拓展的海外贸易 D.辉煌灿烂的古代手工业
4.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此判断,下列各
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
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 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 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
5.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
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
图案标志。据此判断下列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中国瓷器从此开始远销海外 B.反映出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
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D.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6.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①中国农业经济得到发展 ②人口增长与土地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国家长期和平与统一 ④农业商品化程度显著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7.在西方史学界,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
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 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此学者的论断,你认为18 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8.下表是1620 年和1850 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口统计。对图表反映变化趋势解读正确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9.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对这
三位历史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他们的企业属于洋务派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 ④他们改变了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10.19 世纪末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
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
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A.大力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促成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
C.是民族危机加深下的应急举动 D.使得政府不再对经济进行干涉
11.民国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的《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
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首歌谣反映出
A.外资垄断了国内纺织品市场 B.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异常艰难 D.传统手工业受机器大工业的冲击
12.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捐款,支持十九路军;长城抗战爆发后,各
地工商界人士开展捐款购机运动;爱国商人自发抵制日本经济侵略……。这些史实说明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第一个高潮
B.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大比重
C.飞机制造已成为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D.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1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门统计:1935 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 家,1940 年猛增为159
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致力于改变我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工业的垄断
C.民族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
14.1945 年12 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5
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低价美棉等政策。1947 年公司上
交财政及税利达4378 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该公司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C.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稳固 D.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15.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
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
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
C.“一五”计划结束时 D.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时
16.从1953 年开始,我国以156 项重点建设项目为骨干,开始了一五计划,这156 个重
点项目中能源是建设的第一重点,其次是国防工业,机器制造业居第三位,冶金工业局第
四位,这四大工业合计占了90%。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 B.集中力量以优先发展重工业
C.加强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生产 D.发展生产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7.陈云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 年12 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然后
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 年9 月15 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
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上述措施
A.活跃了城乡的商品市场 B.使经济建设转为以轻工业为主
C.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使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
18.“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
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
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在农业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全民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 D.没收官僚资本充实国营经济
19.右图“跟粮票说再见”中,下边有三个时间
分别是“1980、1983、1990”,其所示现象形成的
主要原因是
A.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C.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劳动力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984 年3 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 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
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
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 世纪90 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A.南京 B.广州 C.上海 D.厦门
22.(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 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
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
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D.政府放宽对百姓穿着的限制
23.19 世纪70 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
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的发达
24.《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 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由于
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
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启迪民众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 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 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
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
可兑换成现钞……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
间……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
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摘自(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的具体表现。(6 分)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这些因素未能发展壮大的原因。(4 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
(3)从图中 A、B、C 三个发展阶段中任意提取两个阶段,指出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
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10 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 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
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
满,象征阖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1) 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是如何形成的。(8 分
(2)
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5:BADBC 6——10: ADDCC 11——15: DDCAB
16——20: BCBDA 21——24: CBDD
25. (1)体现:汇票(纸币或飞钱);私人金融家;经纪人;专业经理;公司;理财专家。(任答三点,6分)
(2)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任答两点,4分)
(3)【示例一】A段。特征: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分)
原因:西方列强经济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利润刺激。(3分)
【示例二】B段。特征: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分)
原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分)
【示例三】C段。特征: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2分)
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地推动;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分。答出两点即可)
26.(1)政治:西周开创了宗法制度,逐渐形成了重伦理、尊宗敬祖的特点。春节、清明节和腊八节都要祭祖,春节和中秋节都以家庭团圆为重。(4分)
经济:中国自古以农为本,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深的烙印。大部分节日的时间设定都是与农业生产的节气相伴,中秋节和腊八节还有庆祝或祈求丰收的祭祀活动。(4分)
(2)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必须答出改革开放,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