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下期
高2017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真人秀:有意思也要有意义
过去几年,真人秀在中国的发展几乎可以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来描述。这一从西方舶来的节目形态,在体验了超乎寻常繁华的同时,也深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本该以“真”为核心元素的真人秀,在不加节制和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开始变得越来越“假”,甚至在公众言谈中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赫胥黎说“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他所担心的正是文化演变成感官刺激和物质欲望的概念碎片,而真理则被掩盖于日常生活的琐屑狂欢之中。
电视是当代社会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从规律上看,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发展的过程都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有人看”,即电视节目具备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基本特征,或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带来轻松的娱乐;第二个是“有意思”,即在拥有特定的观众群体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节目的制作水准,给观众带来日益精良的审美体验;第三个是“有意义”,也就是令电视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社会责任,令经过验证的主流价值得以彰显,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目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已较为顺利地完成前两个阶段的任务,《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目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并将自己打造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眼下的发展方向,应当是着力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有意义”的问题。
“真人秀”的本质虽是“秀”,但特色在于“真”,亦即,同样是娱乐,也必然有真诚和虚假的区分。这个“真”字,既包含节目形态设计上的真实性考量,即以“记录”而非“虚构”作为叙事和表现的主要手段;也明确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脱离了返璞归真的文化内涵的真人秀,哪怕拥有再豪华的明星阵容、再盛大的狂欢场面,也只能是伪装在真实外壳下的一种娱乐至死的新形式而已。
当下,中国的真人秀仍高度依赖“明星制”,在价值倾向上也极为倚重商业逻辑和消费主义。“素人”的概念虽很早就被提及,但囿于电视产业的独特结构,真正有影响力的节目罕见。反而是在网络自制领域,一些新潮的生产者更好地捕捉了真人秀在形态和内涵上的发展规律,推出了兼容“有意思”和“有意义”的素人实境秀,比如腾讯视频《我们15个》将15个背景迥异的普通人置于平顶的封闭空间,进行全天24小时、一年365天的完全呈现,便在形态上十分符合真正意义上的真人秀文化要求。
中国的素人秀和欧美国家的主流素人秀相比还有一定的区别:风靡全球的《幸存者》和《泽西海岸》等节目更多强调冲突的因素,如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这与西方文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我们15个》等素人秀却更强调“社群”的概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显然也是中华文明传统的要旨所在。而言之,真人秀节目固然是一种获取娱乐的方式,但如果这种娱乐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脱离,则必然会演变成“为娱乐而娱乐”
的虚无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崛起,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新兴的节目生产主体显然有着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设计,逐渐意识到随着明星资源的耗尽和观众审美的疲劳,那种以“外国模式、明星出位、粉丝互掐”为传播特征的真人秀必将走向“真实”的对立面并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形态上的“素人”和“真实情境”以及文化价值上的回归主流,才是令真人秀焕发青春活力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1日09版)
1.下列关于“真人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人秀要求节目在文化价值上应承载一种不造作、不浮夸、不炫耀的本真的生活态度,否则只能是娱乐至死的新形式而已。
B.真人秀是人们获取娱乐的一种方式,其本质是“秀”,特色在于“真”,这种娱乐必须与文化和价值的土壤相结合。
C. 真人秀受制于传统电视产业在国际视野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局限,新兴媒体还会将其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
D.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可能更多的依赖以互联网视频为代表的新兴节目生产主体,需要回归主流文化价值,而非一味的“博眼球”。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完成了“有人看”和“有意思”两个阶段的任务,并已经解决“有意义”的问题。
B.中国的真人秀节目都实现了对外国模式的完整移植和精细改造,成为当代社会最显著的视觉奇观之一。
C.一直以来,中国缺乏有影响力的“素人”秀,导致真人秀高度依赖“明星制”,节目价值倾向严重失位。
D.当前在非传统电视领域对实境秀节目进行的一些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真正遵循了真人秀的发展规律。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是舶来于西方的成熟电视形态,真人秀节目在过去几年的中国荧屏广受欢迎,但在国内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节目质量也变得参差不齐。
B.当前真人秀节目在让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潜藏着隐而未现的危机,那就是节目已经变成了“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
C.任何一种电视节目首先必须得“有人看”是指节目或可提供实用的信息,或可带来轻松的娱乐,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
D.电视节目除了要为观众提供审美体验以外,还得履行公共文化空间的责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谊
[明]李贽①
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要于事者著于《传》云。”
李卓吾曰:班氏文儒耳,只宜依司马氏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班氏文才甚美,其于孝武以前人物,尽依司马氏之旧,又甚有见,但不宜更添论赞于后也。何也?论赞须具旷古双眼,非区区有文才者所能措也。刘向亦文儒也,然筋骨胜,肝肠胜,人品不同,故见识亦不同,是儒而自文者也。虽不能超于文之外,然与固远矣。
汉之儒者咸以董仲舒为称首,今观仲舒不计功谋利之云,似矣。而以明灾异下狱论死,何也?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所言自相矛盾矣。且夫天下曷尝有不计功谋利之人哉!若不是真实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则乌用正义明道为耶?其视贾谊之通达国体,真实切用何如耶?
班氏何知,知有旧时所闻耳,而欲以贬谊,岂不可笑!董氏章句之儒也,其腐固宜。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其未得富贵也,养吾之声名以要.朝廷之富贵,凡可以欺世盗名者,无所不至。其既得富贵也,复以朝廷之富贵养吾之声名,凡所以临难苟免者,无所不为。岂非真穿窬②之人哉!是又仲舒之罪人,班固之罪人,而亦敢于随声雷同以议贾生。
故余因读贾、晁二子经世论策,痛班氏之溺.于闻见,敢于论议,遂为歌曰:驷不及舌,慎莫作孽!通达国体,刘向自别。三表五饵,非疏匪拙。彼何人斯?千里之绝。汉廷诸子,谊实度越。利不可谋,何其迂阔!何以用之?皤须鹤发。从容庙廊,冠冕佩玦。世儒拱手,不知何说。
(选自《焚书》卷五)
【注】①李贽,字卓吾,别号宏甫、温陵居士等。明代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②窬yú门旁小洞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赞.曰赞美
B.掇.其切要于事者选取
C.养吾之声名以要.朝廷之富贵求取,追求
D.痛班氏之溺.于闻见拘泥
5.文中加“”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
B.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
C.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
D.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认为贾谊治国有才,如能得到重用,定能让国家兴盛,却被庸臣残害,让人痛惜。
B.作者认为班固的文章虽然有文采,但他对孝武以前的人物,不宜再发表自己的评论。
C. 作者认为汉儒大都推崇的董仲舒说的话自相矛盾,不过是寻章摘句的迂腐儒生罢了。
D.作者赞美了贾谊,也兼评了董仲舒,对班固和刘向都是批评,认为班固还不及刘向。
7
译文:▲
(2)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浣溪沙(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②江皋:江岸。③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中“拍、拖”二字的妙处。(5分)
答:▲
(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题1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中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雨霖铃》下阕中融情于景,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定风波》中以自然界的风雨喻人生的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 ,▲ ?▲ ”。
(4)以乐景写哀情可以使哀伤的情感表达得更为出色,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使用这一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运用菊花意象写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比喻说明自己若是和廉颇相斗,结果对双方都不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0.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雪夜
[日]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5 -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歹徒执意上楼是因为老人不让他上去,他以为上面藏着什么值钱好东西,所以想去抢一把。没想到却因为楼梯坏了,重重摔了下来。
B. 小说写陌生人入室抢劫。篇幅虽短,情节却曲折离奇、出人意料。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精妙,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情节跌宕起伏。
C.儿子早在数年前就死了,房主夫妇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因为儿子是他们的希望,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促使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D.这篇小说的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种悬念设置,使房主夫妇挚爱儿子、思念儿子的一腔真情显得格外感人,同时也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
E.文章对歹徒的“匕首”前后出现了三次,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充分说明歹徒的凶恶,与下文歹徒不堪一击形成鲜明的对比。
(2)小说中通过夫妇俩的对话制造了儿子还活着的假象,但也有很多细节暗示儿子其实早已不在人间,请简要概括并分析这些细节。(6分)
答: ▲
(3)小说有三处描写冬夜的雪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
答: ▲- 6 -
(4) 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说:“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他认为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可以多元化。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主题的多种可能性。请至少写出两种。(8分)
答: ▲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选择题每题3分)
1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既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也不能,甘做井底之蛙。
(2)作家阎连科认为村上春树不能和莫言,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同,决定了他们的写作方式、对文学的认识和追求是不一样的。
(3)苏轼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一生经历了多次起起落落,但他面对厄运,始终能够,并在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A. 如履薄冰等量齐观泰然处之B. 畏手畏脚等量齐观安之若素
C. 如履薄冰相提并论泰然处之D. 畏手畏脚相提并论安之若素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李世石与谷歌阿尔法的五番棋大战比分最终为1比4,李世石虽然输了比赛,但他最后两局的出色表现还是为人类棋手赢回了尊严。
B. 近日,亚马逊在美国西雅图大学村开设了第一间实体书店,这是该公司首次推出网购书籍服务20年来开设实体店卖书。
C. 教育部网站公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认为“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D.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90%都符合单独的政策,但是申请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曾经的“众望所归”,如今却备受冷落。
1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家风不同于家教或家规,它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或教条,▲。作为特定家庭的习性,我们可以将家风看作是一个家庭的文化,一个家庭的传统。这样的文化或传统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沉淀的结果,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过滤和沉淀,就形成不了传统。
A.家规也可以很快地制定,家教可以立竿见影地实施,而家风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
B.家风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家教可以立竿见影地实施,而家规也可以很快地制定
C.家教可以立竿见影地实施,家规也可以很快地制定,而家风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
D.家教可以立竿见影地实施,家风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形成,而家规也可以很快地制定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清理电商市场的乱象,还需①,从源头上加以杜绝。首先,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管理和约束。对于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企业利益的行为,接到举报后严加惩处。其次,各大电商平台应该严于律己,②,自觉纠正网络商品交易中存在的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的审查处置不力、销售行为混乱等违法违规行为。其三,③,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加强电子商务立法,为处理这一领域的纠纷打通司法救济的渠道。
答:①▲
②▲
③▲-
15.下面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漫画《听诊》,请按照下列要求,表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图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5分)
内容:(不超过30个字)▲
寓意:(不超过25个字)▲
五、作文(60分)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6月,喜剧演员贾玲在某卫视节目的喜剧小品《木兰从军》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节目播出后,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歪曲英雄形象,混淆是非观念,以低俗形象突破底线来迎合低级趣味;也有人认为节目本身就是为了娱乐,不过是将一个众人皆知的传统故事用另一种形式去表达,让历史人物变成取悦于人的对象,也不失为一种价值的延续……
被誉为“历史言情天后”的著名作家桐华最近因新小说《曾许诺》即将开拍而引起了极大争议,有网友认为,她在把康熙的儿子都写成了痴汉,把霍去病写成了嫖娼、通敌、私奔的小流氓后,又把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写成了阴狠、险恶、歹毒的野心家,以颠覆历史人物的方式来成就她笔下狭隘、扭曲又丑陋的爱情;也有人认为历史从来不是一言堂,写历史小说可以有自己的认识倾向,甚至司马迁都会因个人情绪在《史记》中写下捕风捉影的内容……
针对这些戏说、改写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做法,你怎么看?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半期参考答案 1.C(“在过去几年中积累的文化资源消耗殆尽”的是“原有的电视文化体系”,而不是新兴 媒体。) 2.D(A 项混淆的“已然”和“未然”,解决“有意义”的问题是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方向, 而非已经解决的问题。B 项以偏概全,“《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节 目”完整移植于外国模式,而并非所有的中国真人秀节目都来源于国外。C 项因果颠倒,是 因为中国真人秀高度依赖“明星制”,价值倾向失位才导致素人秀缺少影响。) 3.D(A 项强加因果,真人秀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不是由于“舶来于西方”;B 项说法武断绝对, “在公众言谈中”,真人秀节目成为“过气艺人”夺眼球、搏出位的“孤注一掷”,而不是客 观上“节目已经变成”“孤注一掷”;C 项张冠李戴,“给观众带来审美体验”属于“有意思” 的范畴。) 4.A 评论 纪传体史书用于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前。 5.B 6.D 对班固和刘向都是有褒有贬。 7.(1)如果不是确实知道它对我有利,可以成就我的事业,那么还用得着推崇道义,明白 道理吗?(若、真实、乌、明道各一分,大意一分) (2)虽然如此,董氏只是迂腐,并不是虚伪。到了今日的儒生,就成了爬墙的窃贼了。(虽 然、特、诈、穿窬之盗各一分,大意一分) 8. (1)“拍”写春水拍打柳桥的情态(1 分),写出了春来涨潮,浮起鱼天,春水空明的状 态,(1 分)“拖”写黑云的移动(1 分)。用拟人的手法(1 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 的情景。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 分)。 (2)“闲”“静”“又”(正确答出三个字即得 3 分,分析一字 1 分)。“闲”字:看似悠闲, 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静”字:燕子筑巢 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又”字:时光流转, 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答 到意思即可) 【诗意简析】开篇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讯。春来涨潮,浮起了 鱼天,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 是莹澈空明。“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 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 郊先得春信,这是词人下笔极细致之处。 下片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春日人 常渴睡,短梦常有。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大可玩 味。方才一晌短梦,竟有难遣之愁,故须饮茶以消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极忙, 词人则静。下一“静”字,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所作为。结句转为室外,“又 看日影上花梢”。时光流转,不知不觉,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又”字,则隐然可见日日 空对春光之意。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 、“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 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 9. (1)重湖叠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10. (1)C D A.楼梯没坏,是歹徒他自己踩空了。 B.谋篇布局不是水到渠成,而是埋下伏笔步步为营,揭晓悬念最后点题。 E.
歹徒不是不堪一击而是自己跌落在地被警察抓住。
(2)①夫妇俩的对话中说儿子整天闷在房里学习,准备参加毕业考试,这不符合学生的常
理。
②抢劫犯上楼时夫妇两人没有用身体竭尽全力地阻止,只是无可奈何地呆看着。从夫妇俩对
儿子的爱来看是反常的
③一个沉重的物体滚下来,老人立刻判断是儿子打倒了抢劫犯,立即报警,并没有担心是儿
子滚下来。这个判断也是反常的。 (3)①开头:“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 作用:渲染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落寞凄凉的氛围,预设故事发生的背景。(1 分)烘托孤苦 老人苍凉的心情。(1 分) ②陌生男子敲门之后:“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作用:推动情节的展开,(1 分) 也暗示小说中人物心情的变化。(1 分) ③结尾:“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 作用:回应开头,烘托出静寂悠远的意境。(1 分) 也暗示出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得到慰藉,比开篇多了一份温馨。(1 分) (4)①从老人的对白、行为表现看,小说凸显出对至死不渝的真挚亲情的歌颂; ②从陌生男子的闯入及其行为看,小说表现的是在现实社会中安全感匮乏,属于社会批判主 题。 ③从老人异乎寻常的举动中,似乎潜藏着老人深深的内疚愧悔之意,他们似乎对儿子之死有 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而把笔触延伸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原因上。 11. D (畏手畏脚: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等量齐观”指不 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 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泰然处之: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安之若素:安然相处, 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12. A(B 项语序不当,应将“首次”放在“20 年来”后; C 项成分残缺,“出现”残缺宾 语中心语;D 项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 13. C(根据上下文,可知此处行文顺序应该是:家教、家规、家风。) 14. ①“多方共同努力”或“多管齐下”(2 分)②“加强内部整顿”(2 分)③“国家在立 法层面上”(2 分)(第一空根据下文三条建议的措施可知,清理电商市场的乱象需要多管齐 下;第二空根据“严于律己”“自觉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的提示作答;第三空从下文“加强 电子商务立法”推断。) 15. 内容:一位面色凝重的老者正在用听诊器来诊疗桌子上的地球仪。(3 分;评分要求: 必须包含“老者”、“听诊器”、“地球仪”三个关键词,超过字数限制,可酌情扣分) 寓意:我们必须关注生活的环境,用心倾听地球的呼声。(2 分;此题言之成理即可,建议 考虑“关注”、“倾听”这两个关键词,超过字数限制,可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班固评论(《汉书》、《后汉书》(纪传结尾部分有“赞”,相当于对人物或史实的总评) 说:“刘向认为:‘贾谊解说夏商周三代和秦朝安定与动乱的观点,其论断之佳,通晓洞达国 家的典章制度,即使古时候的伊尹、管仲,也不能超过他。如果他在当时能得到重用,一定 能让国家兴盛,却被庸臣残害,很让人哀悼痛惜。’我们回顾历史,看孝文帝沉静地身体力 行来改变风俗,贾谊所陈述的政治主张基本上得到了实施。至于说到他想改革制度,认为汉 是土德,(古代君主认为自己的统治与金木水火土中某一物质的属性相符,该物质能给他的 统治带来祥瑞征兆,则称有某德,或以某德王,如黄帝以土德之瑞,炎帝以火德王等),颜 色崇尚黄色(上,通‘尚’),数字以五为吉利数字,等到他把这种政治主张试用于属国,用 五饵三表之术来对付单于,他的办法本来就很浅薄了。贾谊英年早逝,虽然没作到公卿,也 不算是不得志。他所著述的五十八篇著作,选择那些言论时事切中肯綮的收录在《传》里。” 李卓吾说:班氏只是一个书生。只应该按照司马迁的体例来修订历史,不应该自己发表 议论。自己立论就不免受到别的经史书籍上的观点的影响,反而成了秽物(比喻平庸的见识)。 班氏很有文采,他对孝武以前的人物,都按照司马氏的旧论,很有见解,但不应该再在后面 添加论赞。为什么呢?评论必须具有洞察历史的真知灼见,不是光有点文采的人就能做到的。 刘向也是文儒,但是他的筋骨、肝肠胜过班固,人品不一样,见识也就不同,是有学问而自 然有文采的人。虽然也没超出“文人”的境界,但是跟班固相比就远胜于他了。
汉代的儒者最推崇董仲舒,现在看仲舒不计功谋利的观点,这评价大致是恰当的。但董 氏却因为明察灾祸与异常之事下狱被判处死罪,为什么呢?想弄清楚灾祸与异常之事,这是 想要趋利避害呀,现在既然不肯算计、不肯谋求功利,却想要洞察灾异之事的原因是什么呢? 既然想明察灾民之事来求得避免祸患,却又说仁德的人不算计利益,认为越国人没有一个有 仁德的人又是为什么呢?他所说的话自相矛盾了。况且天下何尝有不计较功利的人呢?如果 不是确实知道它对我有利,可以成就我的事业,那么还用得着推崇道义,明白道理吗?他与 贾谊的通晓国家大事,切合实用比起来怎么样呢?(二人孰高孰下呢?) 班氏懂得什么,知道一些历史事件罢了,却想凭借这个来批评贾谊,岂不可笑。董氏是 寻章摘句的儒生(指只会死读书,解释书中的字词而不切实际),他的迂腐本来就是理所当 然的。虽然如此,董氏只是迂腐,并不是虚伪。到了今日的儒生,就成了爬墙的窃贼了。他 们未得到富贵时,想办法获得美好的名声来得到朝廷的富贵,凡是能够欺骗世人盗取名声的 事,没有干不出来的,他们得到富贵之后,又用朝廷给他的富贵来替自己赢得美好的声名。 凡是遇到危难时可以苟且偷生的事,没有干不出来的。难道不真是爬墙的窃贼吗?这些人又 是仲舒的罪人,班固的罪人(意为在他们的品行道德还远不如董、班,在他们面前会觉得惭 愧,感到有罪),却也敢于随声附和来议论贾生。 所以我因为读了贾谊、晁错二人治理天下的论策(论、策均为一种文体),痛恨班氏受 到自己见闻的影响,(没有见识却)敢于来发议论,于是作歌道:“马还没有舌头跑得快,小 心不要说错话造孽呀。(贾谊是否)通达国体,刘向自然能判断,(别,区别、辨别,引申为 判断,意为刘向能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表五饵,不是浅薄愚笨的见解,贾谊是什么人呢? 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呀。汉朝诸人,贾谊确实是出类拔萃的(度越,指远远超过他人),(董氏 认为)不能谋求利益,见解是多么迂腐呀。谁可以采用他的主张呢?恐怕只有白胡子白头发 的仙人才能这样吧(不谋求利益),(贾谊)从容站立在庙堂之上,戴着帽子,佩着玉玦,世 人的儒生拱手表示钦服,不知道有什么话说(指佩服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