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物理二调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
1.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得到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从刹车开始,经5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 )
A.0m B.100m C.12.5m D.37.5m
2.如图所示,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有( )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则下列正确的结论是( )
A.当F<mg时,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
B.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
C.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F做的功
4.“套圈圈”是大人和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某大人和小孩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作平抛运动,则( )
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
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
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
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
5.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
A. B. C. D.
6.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先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不变,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位移大小之比为1:2
D.牵引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1
7.“天宫一号”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
B.“天宫一号”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2倍
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天宫一号”向东运动
D.在“天宫一号”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
8.如图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底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下滑回到底端,设上升时间为t1,下滑时间为t2,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t,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V0>Vt
B.t1<t2
C.物体上升过程出现超重现象
D.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图象是一条直线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
9.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某同学在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水平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择题a或b),原因是 .
②除了实验必需的器材之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100g的砝码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FN,并记录若干组弹簧力F弹与FN的数据,而且以F弹为纵坐标,FN为横坐标,做出图象,那么作出来的画像应该是如图c哪个图 .
11.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求:(取g=10m/s2)
(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2.如图所示,从A点以v0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光滑圆弧轨道BC,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BC所对的圆心角θ=37°,小物块过圆弧轨道C后,滑上与圆弧轨道连为一体的光滑水平板,板的右端与水平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左端E点等高并靠拢.已知长A、B两点距C点的
高度分别为H=11.0m、h=0.55m,水平面传送带长为L=9m,物块与水平面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传送带传送速度为V=4m/s,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小物块从A点水平抛出的速度v0的大小;
(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及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
选修3-3
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系列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B.a→b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C.c→a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不变
D.c→a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变小
E.c→a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大
14.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l=20cm(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先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h=10cm(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5cmHg).
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是多少cmHg?
选修3-5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C.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D.入射光的强度增大,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会增大
E.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稳定
1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0.39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在木块正上方有一个固定悬点O,在悬点O和木块之间连接一根长度为0.4m的轻绳(轻绳不可伸长且刚好被拉直).有一颗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作用时间极短),g取10m/s2,要使木块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子弹射入的最小速度.
2016年广东省惠州市高考物理二调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8分)
1.汽车以36km/h的速度行驶,刹车后得到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从刹车开始,经5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 )
A.0m B.100m C.12.5m D.37.5m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已知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的大小求刹车开始5s内的位移,据x=可得,但本题要注意汽车刹车停车的时间,不能直接套公式.
【解答】解:由题意知取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v0=36km/h=10m/s,a=﹣4m/s2,t=5s
因为汽车刹车停止后将停止运动,故据v=v0+at得停车时间
∵t>t停
∴汽车刹车后5s内的位移即为刹车后2.5s内的位移
所以刹车后5s内的位移x====12.5m
答:刹车后经5s,汽车通过的位移是12.5m.
【点评】求匀变速运动的位移,注意比较停车时间,不能直接套用公式,即明白公式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汽车停止即静止,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不能直接套用公式.
2.如图所示,物块M通过与斜面平行的细绳与小物块m相连.斜面的倾角α可以改变.讨论物块M对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有( )
A.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
B.若物块M保持静止,则α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
C.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块M沿斜面下滑,则α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对滑块M受力分析,将力按效果沿着与斜面平行和与斜面垂直方向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个力.
【解答】解:A、B、物体m受到重力mg和拉力T,处于平衡状态,有
T=mg
对滑块M受力分析,受重力Mg、支持力N、拉力T和静摩擦力f,其中静摩擦力方向取决于拉力T和重力的下滑分量的大小,若mg<Mgsinα,如图1;若mg>Mgsinα,如图2
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1,有
T+f=Mgsinα
故α越大,f越大;
根据平衡条件,对于图2,有
T=f+Mgsinα
故α越大,f越小;
故A、B均错误;
C、D、由于物体M下滑,所以物体所受到滑动摩擦力f,有
f=μN
又由于是在斜面上,所以f=μmgcosα
当α增大时cosα减少(0~90度),所以f减少,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是对滑块M受力分析,对于摩擦力,要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种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得到摩擦力的表达式再进行分析讨论.
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则下列正确的结论是( )
A.当F<mg时,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
B.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
C.当F>mg时,物体开始向上做匀速运动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F做的功
【考点】功能关系;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当F≤mg时,物体向上运动,但不是匀速运动.当F>mg时,物体向上做变加速运动.由功能关系分析系统的机械能增加量与拉力做功的关系.
【解答】解:A、当F<mg时,物体要向上运动,故A错误.
B、当F=mg时,物体向上,弹簧的弹力减小,物体做加速运动,故B错误.
C、当F>mg时,物体先向上做变加速运动,离开弹簧后做匀加速运动,故C错误.
D、根据功能原理可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木块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拉力F做的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F与mg的大小可分析物体能否离开弹簧,要注意静止开始,物体不可能做匀速运动.
4.“套圈圈”是大人和小孩都喜爱的一种游戏.某大人和小孩直立在界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方同一物体,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作平抛运动,则( )
A.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
B.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
C.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
D.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
【考点】平抛运动.
【专题】平抛运动专题.
【分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我们可以把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两个方向上运动的时间相同.
【解答】解:设抛出的圈圈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v,高度为h,则下落的时间为:t=,水平方向位移x=vt=v,
A、大人站在小孩同样的位置,由以上的公式可得,由于大人的高度h比较大,所以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故A错误;
B、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长,如果要让大人与小孩抛出的水平位移相等,则要以小点的速度抛出圈圈.故B正确;
C、大人和小孩的水平位移相同,但竖直位移大于小孩的竖直位移,根据s=可知,大人的位移大.故C错误;
D、环做平抛运动,则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v=gt=g,所以大人、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就是对平抛运动规律的考查,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来求解.
5.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通常路面都是外高内低.如图所示,在某路段汽车向左拐弯,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路面低一些.汽车的运动可看作是做半径为R的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设内外路面高度差为h,路基的水平宽度为d,路面的宽度为L.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即垂直于前进方向)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的车速应等于( )
A. B. C. D.
【考点】向心力;牛顿第二定律.
【专题】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分析】要使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擦力等于零,则汽车转弯时,由路面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汽车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数学知识求解车速.
【解答】解:设路面的斜角为θ,作出汽车的受力图,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θ=m
又由数学知识得到
tanθ=
联立解得
v=
故选B
【点评】本题是生活中圆周运动的问题,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向心力的来源.
6.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先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汽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不变,那么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 )
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位移大小之比为1:2
D.牵引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1
【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专题】功率的计算专题.
【分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求解加速度之比.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大小,由几何知识求解位移大小之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求解平均速度之比.
【解答】解:A、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 =: =1:1.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有在0~t0和t0~3t0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a2=: =2:1.故B错误;
C、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x1:x2=v0t0: v0•2t0=1:2.故C正确;
D、0﹣t0时间内有牵引力,t0﹣3t0无牵引力,功率为零;
故选:AC
【点评】本题只要抓住速度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就能正解作答: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大小.
7.“天宫一号”空间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宫一号”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
B.“天宫一号”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2倍
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天宫一号”向东运动
D.在“天宫一号”工作的宇航员因受到平衡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
【分析】A、“天宫一号”运行的加速度由万有引力产生,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由重力产生,在地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
C、根据得到角速度的表达式分析角速度大小;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解答】解:A、根据=ma,“天宫一号”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其在地面时的重力加速度,故A正确;
B、空间站和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有:v=∝,由于空间站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的四分之一,故其速度是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2倍,故B正确;
C、根据得,ω=,故空间站的角速度大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故也就大于地球的角速度,故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天宫一号”向东运动,故C正确;
D、在“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等于重力=mg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以及处于空间站中的人、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
8.如图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倾角为α的粗糙斜面底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开始下滑回到底端,设上升时间为t1,下滑时间为t2,下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t,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V0>Vt
B.t1<t2
C.物体上升过程出现超重现象
D.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图象是一条直线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在物体上滑和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比较加速度大小,然后根据位移大小相等,利用运动学公式比较上滑和下滑时间的大小,根据功能关系判断速度大小,根据除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写出E关于h的表达式,从而判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图象.
【解答】解:A、上滑过程有:mgsinθ+f=ma1,下滑过程有:mgsinθ﹣f=ma2,由此可知a1>a2,
从斜面底端上滑又回到底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始终做负功,动能减小,则落回地面的速度vt<v0,
因此上滑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下滑过程的平均速度,由于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位移大小相等,因此t1<t2,故AB正确;
C、上滑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有竖直向下的分量,则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
D、除重力以外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则有:
E=E0﹣=E0﹣μmgcotα•h,则E﹣h图象是一条直线,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在于阻力的方向容易弄错,注意阻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知道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知道上滑和下滑过程不同,难度适中.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
9.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6 和 7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1.00 m/s.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2.00 m/s2.(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专题】实验题.
【分析】①由纸带两个点之间的时间相同,若位移逐渐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若位移逐渐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
②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求解瞬时速度;
③用作差法求解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
【解答】解:①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点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5==1.00m/s
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a==﹣2.00m/s2.
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m/s2
故答案为:①6;7;②1.00;
③2.00
【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10.某同学在做测定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图a所示.
方案b:木块水平固定,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如图b所示.
①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 b (选择题a或b),原因是 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 .
②除了实验必需的器材之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质量为100g的砝码若干个,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正压力FN,并记录若干组弹簧力F弹与FN的数据,而且以F弹为纵坐标,FN为横坐标,做出图象,那么作出来的画像应该是如图c哪个图 B .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专题】实验题.
【分析】①方案a:对摩擦力的测量是采用“间接法”进行的,只有当弹簧秤拉动木块匀速运动时,拉力才与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
方案B:拉动木板时,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则摩擦力与弹簧秤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根据摩擦力公式推导函数关系式,对应图象
【解答】解:(1)由图示实验可知,实验b中,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使示数更稳定,测量更准确,因此b方案更.
(2)根据摩擦力公式f=uFN,故f与FN成正比,故B正确
故答案为:①b,不受木板如何运动的限制(或摩擦力的测量更方便、准确);②B
【点评】在本实验中,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关键,因此,在方案一中,只有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拉力与摩擦力才是一对平衡力,改进后的方案,速度容易控制,也是为了使读数更准确
11.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求:(取g=10m/s2)
(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1)整个过程中,伞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总位移大小等于224m.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先研究匀减速过程,由速度﹣位移关系式,得到v0与h的关系式,再研究自由落体过程,也得到一个v0与h的关系式,联立求解.
(2)由(1)求出v0,由速度公式求出两个过程的时间,即可得到总时间.
【解答】解:(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此时速度为v0
则有:v2﹣v02=﹣2ah,
又v02=2g(224﹣h)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0=50 m/s
h=99 m,
(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
则有:v0=gt1,
t1=s=5 s,
t2==3.6 s,
故所求时间为:t=t1+t2=(5+3.6)s=8.6 s
答:(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99m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8.6s
【点评】本题涉及两个过程的运动学问题,既要单独研究两个过程,更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位移关系、速度关系等等.
12.如图所示,从A点以v0的水平速度抛出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当物块运动至B点时,恰好沿切线方向进入固定光滑圆弧轨道BC,圆弧轨道C端切线水平.BC所对的圆心角θ=37°,小物块过圆弧轨道C后,滑上与圆弧轨道连为一体的光滑水平板,板的右端与水平顺时针匀速转动的传送带左端E点等高并靠拢.已知长A、B两点距C点的高度分别为H=11.0m、h=0.55m,水平面传送带长为L=9m,物块与水平面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传送带传送速度为V=4m/s,g取10m/s2,sin37°=0.6,cos37°=0.8.
求:
(1)小物块从A点水平抛出的速度v0的大小;
(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及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
【考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
【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动能定理的应用专题.
【分析】(1)已知平抛的抛出高度和落地速度方向,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求的初速度;
(2)从A到C由动能定理求的到达C点的速度,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加速度,通过云学公式判断出物体先减速后匀速运动求的时间,根据Q=μmg△s求的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1)物块做平抛运动:H﹣h=gt2
设到达B点时竖直分速度为vy,vy=gt
在B点 tanθ=
V0=4m/s
(2)从A至C点,由动能定理 mgH=﹣
由上式可得v2=6m/s
由题意可知小物块m的摩擦力 f=μmg=ma
解得a=2m/s2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间t1==1s
位移S1==5m<9m
后做匀速运动 t2==1s
所以 t=t1+t2=2s
传送带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移△s=S1﹣vt1=5m﹣4m=1m
Q=μmg△s=2J
答:(1)小物块从A点水平抛出的速度v0的大小为4m/s;
(2)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为2s,小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Q为2J.
【点评】本题关键要理清物块在多个不同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掌握物块各个阶段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选修3-3
1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一系列变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体积增大
B.a→b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压强减小
C.c→a过程中,气体压强增大,体积不变
D.c→a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大,体积变小
E.c→a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大
【考点】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专题.
【分析】b→c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分析体积的变化;a→b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分析压强的变化;c→a过程中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气体的体积无关,仅与气体的物质的量和温度有关,并且温度越高气体的内能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是否吸收热量.
【解答】解:A、b→c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温度降低,根据盖•吕萨克定律=C得知,体积应减小.故A错误.
B、a→b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气体发生等温变化,压强减小;根据玻意耳定律PV=C 得知,体积增大.故B正确.
C、c→a过程中,由图可知,P与T成正比,则气体发生等容变化,体积不变.故C正确.
D、由C的分析可知,气体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
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与气体温度有关,并且温度越高气体的内能增大,则知c→a过程中,温度升高,气体内能增大,而体积不变,气体没有对外做功,外界也没有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一定吸收热量.故E正确.
故选:BCE
【点评】从P﹣T上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气体的变化过程,根据气态方程进行分析,是我们解决此类问题的突破口.
14.如图所示,粗细均匀、导热良好、装有适量水银的U型管竖直放置,右端与大气相通,左端封闭气柱长l=20cm(可视为理想气体),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先将右端与一低压舱(未画出)接通,稳定后右管水银面高出左管水银面h=10cm(环境温度不变,大气压强p0=75cmHg).
求: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是多少cmHg?
【考点】气体的等温变化;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过程是等温变化,找出左边气体变化前后的两个状态的状态参量,由等温变化的规律可求出左边的气体变化后的压强,从而即可求出低压仓的压强.
【解答】解:设U型管的横截面积为S,则左端被封闭的气体初状态:
P1=P0,V1=l1S
末状态为:
P2,V2=(l1+)S
有理想气体的等温变化得:
P1V1=P2V2
代入数据得:
P2=60cmHg
则低压仓的压强:
P=P2﹣h=60﹣10=50cmHg
答:稳定后低压舱内的压强是50cmHg.
【点评】解答关于理想气体的问题,要明确气体的各个状态及其状态参量,利用相应的规律进行解题;注意同一段连续的水银柱中等高的点压强相同.
选修3-5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C.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D.入射光的强度增大,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会增大
E.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稳定
【考点】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衰变速度;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衰变和半衰期专题.
【分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解答】解: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核中的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释放出来,故B错误.
C、任何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故D错误.
E、根据波尔理论可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最稳定,故E正确.
故选:ACE.
【点评】本题考查了α粒子散射实验、β衰变、光电效应、能级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
1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0.39kg的木块(可视为质点),在木块正上方有一个固定悬点O,在悬点O和木块之间连接一根长度为0.4m的轻绳(轻绳不可伸长且刚好被拉直).有一颗质量为m=0.01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射入木块并留在其中(作用时间极短),g取10m/s2,要使木块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求:子弹射入的最小速度.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动量定理应用专题.
【分析】要使木块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在木块从水平面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求出木块在最低点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求出最小速度.
【解答】解:当木块恰好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时,在最高点重力提供向心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m)g=(M+m),解得:v1=2m/s,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过程系统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得:
(M+m)v2=(M+m)v12+(M+m)g•2L,解得:v=m/s,
子弹射入木块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解得:v0=80m/s;
答:子弹射入的最小速度为:80m/s.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分析清楚运动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题,解题时注意圆周运动临界条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