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大同市2016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模块测试 高 一 历 史 ‎ 第Ⅰ卷 客观卷(共50分)‎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 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2.《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 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明朝时期 ‎3.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 C.存在官营和民营的区别 D.以民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4.在古代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通畅;③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5.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的商业革命,第二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其中“明清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包括:‎ ①江南市镇商业特别发达;②出现了早市和夜市;③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④产生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西汉晁错的《论贵粟疏》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共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强调了 ‎ A.商人获利的非法性 B.商业发展的危害性 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D.以商济农的重要性 ‎7.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8.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引起了“价格革命” B.引起了“商业革命”‎ C.引起了“商业危机” D.引志了“贸易革命”‎ ‎9.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会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10.15世纪中叶,有“航海家”之称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人对西非沿海进行探险。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受到统治者的支持 B.葡萄牙亨利王子喜欢探险 ‎ C.葡萄牙亨利王子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D.当时的欧洲王室都是航海家出身 ‎11.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天主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工厂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工展 D.海外市场的扩大 ‎13.“全国性的纱荒是导致英国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主要导火线之一。”导致“全国性的纱荒”的主要原因是 ‎ A.飞梭的发明和使用 B.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 C.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 D.水力织布机的发明和使用 ‎14.下列对以蒸汽机和电力为代表的两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进入铁路时代 C.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D.互联网等通讯方式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1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 ‎16.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号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③航线经过地中海;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掌握了茶、丝市场 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18.“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19.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公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这主要是因为 ‎ A.该地区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 ‎ B.外国列强的侵略使该地区自然经济瓦解较早 C.清政府扶植沿海企业 D.该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快 ‎20.《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1.茅盾在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写道:“1948‎ 年,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 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22.《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记载:“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 B.1929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未波及中国 C.国民政府采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D.列强忙于应付经济危机而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3.“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家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段话说明他受到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于 ‎ A.官僚资本家 B.外国资本家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24.“长鞭呀,那个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我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A.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25.1980年12月,我国颁布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执照。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第II卷 主观卷(共50分)‎ 二、解答题 ‎26.(1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8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 ‎27.(17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木薯、马铃薯、甘薯和玉米,还有花生、豆类和西红柿,极大地丰富了整个世界可以利用的食物资源,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哥伦布交流”的结算清单很复杂,但这场交流开始以后,世界就不可否认地改变了。‎ ‎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三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权威统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往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交流”使世界发生了哪些改变?(6分)‎ (2) 材料二中“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做了些什么?(6分)‎ (3) 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不能照抄材料),造成美洲白银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28.(1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 ——引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在如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引自《京华时报》‎ 请回答:‎ ‎ (1) “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6分)‎ ‎ (2) “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八五”计划期间“小平南方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概括这一讲话有何重大意义?(6分)‎ ‎ (3) 综上材料,指出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模块测试 高一历史 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5 BBACC 6—10 BCBAA 11---15 CBACC ‎ ‎16—20 BBCBC 25—25 ACACD 二、解答题 ‎26. ‎ ‎27.‎ ‎28.‎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