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二年级
地理试题
命题:陈宇锋 审核:邓升宇 打印:陈宇锋 校对:邓升宇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图1中阴影部分表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数字代表城市。读图,回答1〜2题。
图1
1.图中阴影部分最可能表示世界
A.人口密集带 B.主要森林带 C.石油主产区 D.主要工业区
2. 下列四种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 只有两个位于东半球 ② 多位于中纬度地区
③ ④城市的地方时最早 ④ ⑤城市在①城市的西南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图2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2回答3~4题。
3.该地最易发生洪涝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 葡萄酿酒 B. 甘蔗制糖
C. 棉花纺织 D. 大豆加工
图2
读世界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图3),回答5~7题。
图3
5. 对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侧大洋平均水温最高 B.西侧大洋平均水深最深
C. 东侧大洋正逐渐缩小 D.西侧大洋呈“S”形南北延展
6. 图中表示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是
A. a B.b C.c D.d
7. 该大陆西岸陡、东岸缓主要是因为
A. 河流侵蚀 B.海浪侵蚀 C. 板块运动 D.人类活动
图4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荒漠、草原、荒漠
9.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
正确的是
A.大于300mm;大西洋
B.大于300mm;印度洋
C.小于300mm;印度洋
D.小于300mm;北冰洋
图4
下图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5,完成10~11题。
图5
10.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图6“甲、乙两区域图”,完成12~13题。
图6
12. 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
B. 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C. 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
D. 两湖均为内流湖
13. 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 甲、乙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B. 甲、乙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
C. 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D. 甲、乙区域人口稠密,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图7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7
14. 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
A.东北信风强盛 B.暖流增温增湿
C.盛行西风南移 D.雾霾提供大量凝结核
15. 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与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影响
因素相同的是
A.拉萨夏季气温低 B.摩尔曼斯克港冬季不冻
C.北极地区年气温低 D.城市热岛效应
图8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地域类型中的土地利用示意图,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据此完成16~17题。
图8
16.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17.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图9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读图完成18~19题。
图9
18.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冬季
19.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温和多雨
②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③植被具有耐旱特征
④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图10为世界某大洲两条重要河流水系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图中甲、乙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
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地形、降水 B. 纬度、地形
C.植被、降水 D. 纬度、植被
21.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发源于赤道地区,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由于依赖冰川融水补给,所以为季节性河流
C.因为流经地中海沿岸所以冬季为河流丰水期
D.下游地区,灌溉农业发达且流域面积小
图10
图11为某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据图回答22~23题。
年平均气温
图11
22.影响①地年平均等温线弯曲以及影响②地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洋流、沙漠 B.洋流、地形 C. 沙漠、纬度 D.纬度、地形
23.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B.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炎热
C.矿产资源较贫乏 D.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图12为世界某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24~26题。
图12
24. 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B. 两地区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
C. 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 两地区西南风的盛行季节和成因均不同
25. 关于甲、乙两个三角洲人文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为季风气候 B. 乙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C. 甲地所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最大 D. 乙地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26. 如果城市A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不适宜的工业部门是
A. 煤炭工业 B. 造纸工业 C. 食品工业 D. 棉纺织工业
当地时间2016年4月16日凌晨1时25分,14日刚刚发生过6.5级地震的日本九州熊本县再次遭遇7.3级强震。读图13“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日)”,回答27~28题。
熊本
130°
图13
27. 导致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不同 B. 降水多少
C.土壤成分 D.地形差异
28.下列有关此次日本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A.7.3级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当日 2 时25分
B.地震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有关
C.日本群岛属于火山岛,火山频繁爆发,诱发此次地震
D.此次地震发生后当地企业停产,对世界高端手机出货造成影响
图14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9~30题。
图14
29. 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大沿岸地区湿度 B. 使沿岸地区自然带向低纬延伸
C. 会与寒流交汇形成渔场 D. 洋流强弱与东北信风有关
30. 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A. 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 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 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 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温哥华高端房地产研究机构Malcolm Hasman的研究,温哥华的房价在过去5年之间已经大幅上涨了近40%,中国投资者对其贡献巨大。今年中国房屋购买者的购买量占到温哥华房屋销售总额的近四分之三。
材料二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材料三 北美洲及温哥华地区示意图(图15)。
图15
(1)图16中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其中代表温哥华气候类型的是 。(2分)
图16
(2)温哥华的建立和发展,除了气候宜人外,还有哪些有利区位因素?(6分)
(3) 描述7月甲处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4) 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国是世界上填海造陆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a湖就是在围海造陆中将部分海域圈起来所形成的湖泊。图17为甲国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18为木鞋,具有防潮、易清洗的优点,原料为当地一种种植面积广泛的杨树。
图17 图18
(1) 描述图17中岛链的走向特点,并分析岛链的形成原因。(8分)
(2)分析图中堤坝建成后a湖湖水盐度的变化。(6分)
(3)分析木鞋与甲国自然环境的关系。(6分)
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D
A
B
D
C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C
C
A
C
A
D
C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D
B
A
A
D
B
D
二.综合题(40分)
31.
(1) (2分)D
(2) (6分)沿海,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临近美国等。任答三点6分
(3) (8分)特征:向北凸(弯曲)。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4) (4分)暖流增温增湿;东部山脉阻挡内陆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32.
(1)(8分)走向特点:大致与海岸线平行2,呈东北—西南走向2。原因:河流上游发生水
土流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带由于地势变缓、河流流速变缓而沉积2。泥沙在河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岛链2。
(2)(6分)湖水原为海水,水质较咸2;堤坝建成后经过大坝调控放出咸水2;同时有淡水河流汇入2,湖水逐渐变淡2。任答三点6分
(3)(6分)甲国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地表容易积水;木鞋防潮、好清洗,有利于在泥泞中行走;当地气候有利于杨树生长,制鞋原料丰富。
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下)半期考试高一年级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中国古代社会,“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结点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历史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3.“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B.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C.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5.“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6.“6日晚上,举行了专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的会议。到处都有工人、学生。国民党组织开会庆祝。……第二天……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会场上到处是国民党旗和写着无产阶级口号的标语牌,还有很多绘有镰刀和斧头的红旗。”这一场景会发生在
A.1919年的北京 B.1926年的广州 C.1931年的瑞金 D.1937年的延安
7.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
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B.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8.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D.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9.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一段话,改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赋予国王立法权 D.完全摒弃旧有法规法律
10.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其具体表现不包括
A.国会成为间接民主的代议制机构 B.赋予了总统独立行使行政权的权力
C.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联邦制
11.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
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A.已经淡忘十月革命 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C.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12.在世界近现代史的长河中,崛起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强国,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相似。这一共同原因是
A.和平崛起 B.制度创新 C.武力掠夺 D.民主强国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24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6分)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12分)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4分)
14.(28分)中日关系在近代历史中一直处于侵略与被侵略的状态中,循着历史的轨迹揭开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深刻的教训是我们今天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自身有着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都没有的一些特点:(1)它自古以来是一种弱势文明,因而它善于模仿和吸收其他文明的长处,……但却又毫无感恩报答之心;(2)日本文化中没有“绝对正义感”,更多的是功利主义,一切都从自己的实际利益出发;(3)日本文化中还有一种非理性的鄙外主义心态,……日本的鄙外主义其矛头往往首指中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 月 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12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的特点。(10分)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重庆八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半期考试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BADD 6——10 BCBAD 11——12 CB
二、综合题
13.(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政治)。(2分)
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两点4分必答)促进民族的觉醒;推动民资的发展。(两点任选一点2分)
(2)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8分)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4分)
注意: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客观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或全方位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体现历史的与客观的两个角度)(4分)
14.(1)事件: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2分)
影响: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侵略势力深入腹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各界掀起救亡图存的斗争(如:维新变法)。(任答5点,10分)
(2)特点: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团结抗战;形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中共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性;(任答5点,共10分)
说明: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