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四次调研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吉林省吉林市2016届高三历史第四次调研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吉林市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调研测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 ‎24. 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 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 “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 “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 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25. 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材料主要说明:‎ A. 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 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 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26. 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 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 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27.《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中国的人口在十八世纪至少增长了一倍,这个总的增长趋势一直继续到 1850 年。”这种人口增长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许多人从人口稠密的地区迁出,促进当地的资源开发、利用 B.人口迁入地物资紧张,使社会矛盾激化,加速清朝灭亡 C.消费人口的巨大增长,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银行业和信贷业进一步发展,商业资本控制手工工场的生产 ‎28. 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1911年 ‎1921年 船只 装载量 船只 装载量 ‎109只 ‎147087吨 ‎2332只 ‎489100吨 A.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 B.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 C.一战使西方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促进航运业发展 D.轮船公司盲目扩大规模使运力增加 ‎29. 某次会议记录如下:‎ 一、毛泽东同志报告宣传审查委员会决议案。主席(汪):赞成者举手(大多数,通过)。‎ 二、蒋中正同志提出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主席:以赞成照原案交国民政府办理者举手,表决(通过)。 符合该次会议时期中国历史的史实是 A.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制 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D.打败国民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30.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共中央的一次农业工作会议指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的积极性。但是,为了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能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并为国家工业品销售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国政府 A. 进行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 B. 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方针 C. 开始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D. 在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31. 1980年至1982年,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勤劳肯干的人迅速致富,出现了以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为代表的八个领域的致富样板,号称“八大王”。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整顿经营秩序的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城市的生产关系变革过急过快 B.传统体制和观念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C.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 D.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 ‎32. “罗马人”是一个法律概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再到“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不管如何变化,“罗马公民”的核心标准没有改变。在此,“罗马公民”的标准是是否 A.获得罗马政权授予的公民权 ‎ B.拥有罗马人的血统 C.拥有自由的身份和一定财产 ‎ D.是奴隶主贵族阶层 ‎33. ‎ 布罗代尔《文明史》中说:“它在18世纪创立的民主政体在形式和运行机制上都是全新的。……它发现,在它对历史兴趣的排斥中,在不合群的个人主义或孤立主义之中,在抛弃所有使个人或国家丧失自由的限制之中,存在着一个文化和政治传统的统一。”材料中的“它”是指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34. 从15世纪中期起,欧洲的白银产量大幅度增加。1462年与1530年间,中欧地区的银产量增加了五倍多。在1526—1535年间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个数字在19世纪都未曾达到。造成欧洲这一时期白银开采量上升的重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欧洲本土白银的大量出口 C.欧洲国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D.亚洲国家闭关政策的影响 ‎35.《新全球史》记载:“美国试图在亚洲各地建立反共产主义的堡垒。援助前敌人日本进行重建,在韩国和台湾培植亲美势力。……中苏之间的伙伴关系成熟,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绝对权威,以此来换得苏联在军事装备和经济上的援助。”这段材料说明 A. 美苏两国当时处于敌对状态 ‎ B. 中苏之间通过妥协实现国家利益互换 C. 美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在亚洲 ‎ D. 外交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国家利益 ‎40.(25分)民族主义指忠诚于本民族、为维护和扩大本民族的利益而斗争的思想观念。然而民族概念的复杂和不确定性,造成了民族主义概念的混乱。同时,民族主义又同国家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17-18世纪欧洲的产物。英国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等同于追求个性解放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自由主义思想。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产生了民族主义思想,但其内涵有所不同。美国的民族意识是英国殖民统治促发的,其核心内容不仅仅是独立的政治权利,而且同个性自由和宗教信仰多样化密不可分。……在法国,反抗国内暴政同反对外族干涉有着相同的目标,激起了巨大的民族主义热情。‎ ‎——王缉思《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19 年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曾说:“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 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 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 蒙、 回、 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其遗嘱中说:“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 ‎ ‎——摘编自《孙中山文集》等 ‎(1)据材料一,比较17—18世纪英国与法美两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有何不同。(6分)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和法国民族主义思想内涵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13分)‎ ‎41.(12分)‎ 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存在三重结构:中心、边缘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边缘。中心国家是那些在世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国家;边缘国家指那些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而半边缘国家指那些既可以某种程度上控制边缘国家,又在某种程度上受控于中心国家的国家。他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即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三种角色中缺掉任何一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就不可能存在。” ——美·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要素(至少三个)的角度,任取中心区、边缘区、半边缘区中的一个,选取有代表性的国家,说明影响该区域地位形成的原因。(12分)‎ 历史选做题,15分。请考生在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土司是元朝开始封授给边疆少数民族部族头目的官职。云南土司积弊已久……雍正时期土司势力膨胀,目无官法,严重威胁到云南社会的稳定……大量汉人与满人进入云南,云南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土司与云南的夷人、汉人的矛盾十分尖锐,与清朝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经过顺康两朝的发展与休养生息,清朝国力逐渐强盛。……雍正帝时期,采纳前代做法,政府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大量委任流官代替当地世袭的土司,历史上称这一做法为“改土归流”。‎ 魏源曾对雍正朝改土归流作如是评价:“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余以为魏源之说对雍正朝改土归流的评价并不过分,雍正朝在云南改土归流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将许多危害国家分裂与民族团结的因素消灭于未萌,改土归流已经事过境迁几近三百年,若无雍正朝之功,今日,或许云南的领土问题与民族问题将为另一种情形。‎ ‎——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 ‎(1)据材料,概括雍正时期在云南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有哪些?(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98年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阏制,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已,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1902年说:“(中国)诚能博采文明各国地方之制,因其地宜以立法律, 以其民欲以施政令,则成就一卢梭心目中所想望之国家, 其路为最近,‎ ‎ 而其事为最易焉。”1906年他又在《新民丛报》发文:“今日之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据《梁启超年谱》整理 ‎ 材料二 梁启超思想的多变,多半来自于其所处的时代的影响。自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社会的复杂变化,政治形势的多变,各种势力在中国斗争的激烈前所未有,使中国知识分子分化成若干群体,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而宣传和斗争。……陈寅恪先生说:“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然论者每惜其与中国五十年腐恶之政治不能绝缘,以为先生之不幸。是说也,余窃疑之。”梁启超曾言“我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即说我是国家至上主义者,我也承认。顾亭林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国之不存,还谈什么主义、主张呢?还谈什么国体、政体呢?”他还说:“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 ‎——据《梁启超思想多变的原因》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思想的转变。(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梁启超思想多变的原因。(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都想取回以往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却不想归还这些通过战争夺来的土地,并对联合国关于归还土地的决议不予理睬。其它阿拉伯国家对发动新的战争不感兴趣。战争初期埃及和叙利亚联盟占据上风,但是以色列再次获胜。除以色列自身的原因之外,超级大国的介入是影响两场战争结果的主要因素。美国与盟国支持以色列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攻击性武器,而苏联的外交政策造成了埃及军事上的弱点,苏联只在相当不情愿的情况下提供埃及防卫性的武器。这场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在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政策铺路。《戴维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获胜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历史影响。(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中西文化的问题上,陈、胡等激进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新文化)是截然不同,格格不入的。他们往往将传统与“旧”、“古代”、“落后”甚至“迷信”联在一起,将西方文化看作是“新”、“现代”、“进步”和“科学”的象征。蔡元培则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他完全没有截然对立的中西文化观或新旧文化观,他相信人类既有共同的经验,就会有普遍的原理,中西文化仅仅是进步迟速的差异。他说:“其实照懂得欧洲也懂得中国的人看来,中国和欧洲,只表面上有不同的地方,而文明的根本是差不多的。倘再加留意,并可以察出两方进步的程序,也是互相仿佛的。至于这方面的进步较速,那方较迟,是因为环境不同等等的缘故。”他认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或者说现代文化并非格格不入,断言“我们既然认旧的也是文明,要在他里面寻出与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冲突的,非不可能。”蔡元培坚决反对在文化上人为地划分中西、新旧的畛域,或用西学打倒中学,或用中学抵制西学,指出:“主张保存国粹的,说西洋科学破产;主张输入欧化的,说中国旧文明没有价值。这是两极端的主张。”‎ ‎——崔志海《蔡元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再探讨》‎ ‎(1)根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时期蔡元培在中西文化上的观点。(6分)‎ ‎(2)请结合史实评价蔡元培。(9分)‎ ‎2015—2016年吉林地区高三年级第四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学科参考答案 ‎24.【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选项有“封建城市”字样,排除;诸侯国地位取决于宗法世系,B选项排除;D选项拱卫京师不正确。C选项正确,居于城中的最初起源都是同族人。‎ ‎25.【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项, “已经不具备专制特征”错误;B项民主的意识深入明显表述错误;C选项错误,皇权专制秦朝已经开始,只是在清达到顶峰而已。D选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具有开明专制的特点,是皇权专制下的相对民主。‎ ‎26.【参考答案】C ‎ 【答案解析】A汉代儒学吸收法家、道家、阴阳五行的思想,没有吸收宗教思想。B选项哲学化、系统化使理学脱离社会民众,是文化高雅化的表现。D选项错误,明清儒学新发展是反对君主专制,反对理学僵化教条。C选项正确,宋明理学由朱熹等人推行世俗化,才把汉代只强调君臣关系发展到强调父子、夫妻关系的世俗行为规范。‎ ‎27.【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此题关键是题干中“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一词,故A、B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是本质。D选项正确,商业资本、手工工场都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 ‎28.【参考答案】B ‎ 【答案解析】A项事实错误,轮船招商局是官办,不是民营。C选项“放弃侵略”错误。D选项“盲目扩大规模”属于主观臆测。当时正处于一战期间,中国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宽松。故B选项正确。‎ ‎29.【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材料中有汪(汪精卫)、蒋中正、毛泽东参加会议,共同商讨和议决提案,据此推断应该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因此可以锁定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30.【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由“粗暴地挫伤农民个体经济”、“ 克服很多农民的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这些提示词可知,这是由小农经济到合作的发展历程,属于三大改造的历史事件。C项太早,D项太晚;而B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方针”也是在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时间上不符合。A选项正确,把个体小农所有变成公有制。‎ ‎31.【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改革的大环境相对艰难、曲折,国家的思想和政策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旧的体制和观念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向前发展的制约因素,B项正确。A项不是变革过急,是政策滞后,错误;C项明显与题意相左;以打击“投机倒把”,“整顿经济秩序”为名,限制和取缔个体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学中不是定义为“保守”,而是“激进”,排除D项。‎ ‎32.【参考答案】A ‎ 【答案解析】“罗马公民”最初只是狭隘的,后来在帝国时代,海外行省的奴隶主贵族也有被授予公民权的,也叫“罗马公民”,所以自始至终,是否被授予和承认公民权为最核心内容。B、D两项明显错误,而C选项说法过于狭隘。不符合本质含义。‎ ‎33.【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18世纪创立的民主政体在形式和运行机制上都是全新的”指的是美国的共和政体。“不合群的个人主义或孤立主义”指的是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所以,这个国家是美国。‎ ‎34.【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题干中“中欧地区的银产量”非常关键,所以A项错误。D项没有关联,亚洲即使不闭关,输入欧洲的也不是白银。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输往亚洲的白银多为从非洲、美洲掠夺而来,B错误。C项正确,欧洲商品经济越发展,货币的作用就越突出,就越刺激开发贵金属资源。‎ ‎35.【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A项错误在于“敌对状态”。美苏同盟关系破裂,不代表双方走向军事敌对。B选项的说法过于表面化,而且片面。C选项错误,美国当时的国家战略重点在欧洲。D选项正确,国际关系的最基本要素。‎ ‎40.(25分)‎ ‎(1)(12分)‎ ‎(6分)不同:英国:主要是追求民主,建立民族国家。美法:既要求民主又要求民族独立反侵略。(6分)‎ ‎(6分)原因:美国:要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还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促进经济发展,所以带有反殖民、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色彩和个人自由、信仰自由的民主色彩。(3分) 法国:既要反抗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又要反抗欧洲国家对法国革命的干涉,所以带有反专制和反侵略的双重色彩。(3分)(共6分)‎ ‎(2)(13分)影响:‎ 政治:(9分)‎ 有利于明确中国民主革命的反帝斗争目标和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 有利于各族人民和各革命阶级的团结与联合,形成反帝统一战线,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 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推进政治民主化。(共三点,每点3分,共9分)‎ 经济:(2分)‎ 实业救国的思潮、爱用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步伐。(2分)‎ 文化:(2分)‎ 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分)‎ ‎41.(12分)‎ 每一个代表性国家正确给2分。多角度论证,史实清楚、结论正确得8分。总结性的概括得2分。‎ 答案示例:可以从比如资本、技术、劳动分工、市场、资源、政治制度等加以说明。‎ 中心区:例如:美国(2分):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确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社会稳定;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领先世界;国内资源丰富,西部领土的扩张扩大了国内市场;参与海外殖民扩张,占有以美洲为主的殖民地,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8分)‎ 由于美国在以上几个方面处于世界的前列,确立起美国世界强国的优势,成为世界体系的主导,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区。(2分)‎ 边缘区:例如:中国(2分):自明清以来,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封建统治日益腐朽,政治制度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由于国内人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受到限制;传统的教育使中国自然科学在明清时落后于世界,技术更新缓慢。(8分)‎ 自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受到西方国家侵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边缘区的状态。(2分)‎ 半边缘区:例如:日本(2分):由于处于封建幕府统治之下,日本的政治制度处于落后状态;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外市场狭小。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近代天皇体制,确立君主立宪体制,发展教育,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加紧对外扩张,成为侵略亚洲各国的主要国家。(8分)‎ ‎ 日本一方面通过侵略他国,增强实力,同时与西方国家谈判,逐渐摆脱被殖民的地位,成为世界体系的半边缘区。(2分)‎ ‎45.(15分)‎ ‎(1)(6分)云南土司势力膨胀,威胁清朝统治;经过清初的恢复,国家实力增强;云南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司与民众和清政府的矛盾日益激化。(任选3点即可)‎ ‎(2)(9分)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改变当地闭塞和落后纷争的局面;有利于促进当地与内地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任选3点即可,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6.(15分)‎ ‎(1)(6分)转变:由戊戌变法时期的君主立宪,到20世纪初的民主共和,再到开明专制思想。(6分)‎ ‎(2)(9分)原因:中国政治形势的多变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挽救民族危机的要求;对政治的热情,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使其注重学术对政治影响;梁启超的个人因素即追求知识更新的要求。(9分) ‎ ‎47.(15分)‎ ‎(1)(6分)原因:阿拉伯世界内部不团结;以色列准备充分,军事防御能力强;美苏大国的态度:美国支持以色列,苏联对阿拉伯世界态度不够积极。(6分)‎ ‎(2)(9分)历史影响:有利于埃以正常化,有利于阿以关系的和解;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促进地区经济的恢复发展;苏联和美国在海湾地区力量发生变化,美国优势更加明显;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减低石油产量,造成1973年石油危机。(9分,任选3点)‎ ‎48. (15分)‎ ‎(1)(6分)观点:人类文化是都是人类的经验,具有普遍性;可以从中国文化中汲取精华;反对片面的认识中国或西方文化;主张辩证的看待中西文化。(6分,任选3点即可)‎ ‎(2)(9分)近代中国的教育家、政治家,担任过教育总长和北大校长。积极参与中国民主革命,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3分);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民主思想的传播,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堡垒(3分);其教育思想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一定的条件(3分)。(共9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