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2016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津和平区2016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钱穆在论及某一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 《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说明 A.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B.华夷思想根深蒂固 C.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D.中外贸易盛况空前 ‎3.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 ‎4.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匪夷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鸦片战争     B.中英战争    C.通商战争     D.匪夷犯境 ‎5. 早期殖民垄断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形成。下列关于前后两种类型“垄断”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B.实质都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都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6.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是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启蒙运动、巴黎公社 B.宗教改革、德意志的统一 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 D.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7.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以前,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可能源于 A.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B.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C.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1946国民党发动内战 ‎8.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之工作。” 材料中的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不同之处在于 A.注意调节劳资双方关系 B.政府限制垄断资本主义 C.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D.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9. 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 A.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 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 C.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 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 ‎10. “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 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每一次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与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第II卷 ‎12.(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秦以降,虽盛衰分合不常,然汉、唐、宋、明之外患,不过曰匈奴,曰突厥、曰回讫、吐蕃、曰契丹、蒙古,总之不离西北塞外诸部而已,降及今日,泰西诸国以器数之学,勃兴海外,履垓埏若户庭,御风霆如指臂,环大地九万里,罔不通使互市。虽以尧舜当之,终不能闭关独治。而今之去秦汉也,亦二千年。于是华夷隔绝之天下,一变为中外联属之天下。夫自群圣人经营数千年以至唐虞,自唐虞积二千年以至秦始皇,自始皇二千年以至于今,故曰不过万年也,而世变已若是矣。‎ ‎——薛福成《变法》 ‎ ‎(1)根据材料一,概括自秦至鸦片战争后“天下观”的变化。(4分)‎ 材料二 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缘有时乙国以事求于甲国,而蒙允许,丙国亦欲同沾利益。其实交际情形并不相同,无益于丙国,而徒有损于甲国也。‎ ‎ ——清驻英法公使曾纪泽1879年4月与巴西驻英国公使对话 ‎ 凡遇交涉,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于公法吻合,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1894)‎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思想意识变化的背景。(8分)‎ 材料三 处此时代,苟用平民主义,致令国内纷乱,势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能自立图存?惟国家主义盛行,则上下一心,遐迩一体,国人皆互相团结,壮其合群之魄力,发其爱国之精神,然后众志成城,急公仇而缓私仇,先国家而后家事,其国未有不盛,其种未有不倡者也。故欲致和平之幸福,为伟大之国民,必自尊重国家主义始。‎ ‎——《论平民主义与国家之主义之兴废》,《东方杂志》1907年第4期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家主义”思想。(9分)‎ ‎13.(18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统治者的人才价值取向主要有哪些。(3分)‎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5分)‎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4分)‎ 材料四 这次全国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与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 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在大学生总数中占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 ‎——摘自栾曦 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 ‎(4)指出材料四我国调整高等教育的背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我国当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哪些启示 。(6分)‎ ‎14.(17分)历史地图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下面四张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到图2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边疆呈现出动态性和多元性,以欧洲最为典型。‎ ‎(1)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欧洲疆域变化的信息(至少2项),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0分)‎ 材料二 图3到图4“疆界”从来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有形的、筑了界碑的。它本来就是传统的或近代的、多形态的、观念的、文化的、利益的、移动的、无形的。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其近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2)依据图3和图4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界观与近代化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7分)(要求:史论结合、叙述成文、逻辑清楚)‎ ‎12.(21分)‎ ‎(1) 变化:由华夷隔绝、天朝上国到国门开放、中外联系。(4分)‎ ‎(2) 背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西方先进思想传入,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思想意识觉醒,探索救亡图存道路。(8分)‎ ‎(3) 评析:“国家主义”思想针对国家遭受外来入侵,国民的国家意识的淡薄。适应了当时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能激发更多国人团结起来反抗帝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但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傀儡,强调“国家主义”,忽视了国家与政权的区别,体现了思想局限性(很容易像义和团运动那样遭受中外反动联合绞杀)。(9分)‎ ‎13.(18分)‎ ‎(1) 取向:以德为先,重道德、崇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和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价值取向。(3分)‎ ‎(2) “中体西用”(2分)‎ 影响:有利于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3分)‎ ‎(3) 宗旨:符合共和精神,培养健全国民(2分)‎ 进步性:废止经学;内容全面,注重民主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2分)‎ ‎(4) 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2分)‎ 启示: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把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教育管理要体现民主自由的思想。(4分)‎ ‎14.(17分)‎ ‎(1) 信息一:欧洲国家传统边界弱化(或由硬边疆演变为软边疆)。(1分)‎ 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2分)在坚持国家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国家主权,但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2分)‎ 信息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分)‎ 说明:欧洲国家数目发生变化;(2分)社会主义阵营的“边疆”不复存在;资本主义的“边疆”扩大。(2分)‎ 信息三: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欧盟东扩。(1分)‎ 说明:欧洲区域集团化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2分)俄罗斯的利益空间被挤压,俄罗斯与欧盟的矛盾进一步加深。(2分)‎ ‎(准确答出任意2点“信息”及其说明得10分,总分不超过10分)‎ ‎(2)中国的疆界观实质是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1分)在工业化时代,这种传统的疆界观导致了清朝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从而丧失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落后于西方。(2分)与之相反,18、19世纪英国的疆界观促进了其近代化进程。这种疆界观的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2分)在工业化时代,有利于英国获得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商品市场、资本市场,从而使其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2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