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六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浙江省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六校联考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愠(yùn)怒 胼(pián)胝 煞(shà)风景 擢(zhuï)发难数 ‎ B.框(kuàng)架 俳(pái)优 节(jiē)骨眼 宵衣旰(gān)食 ‎ C.僭(jiàn)越 暌(kuí)违 花骨(gū)朵 荦(luî)荦大端 ‎ D.侪(chái)辈 肖(xiāo)像 遒劲(jìng) 呱(ɡū)呱坠地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A项,煞,为多音字,作“损坏”之意时,应读shā;B项,旰,应读gàn;D项,肖,为多音字,与人物外貌相关时,应读xiào。故选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有人说,乡愁是孩童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灶头上飘来的阵阵菜香,亦或是萦绕在心头关于故乡那些说不出的愁思。 ‎ B.《实施规划》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总施工图,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献智献策,集思广议提高该规划的质量,群策群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 ‎ C.三月三,在唐代叫上巳节,这一天,是一个非常欢乐的日子,大地回春,人们都要沐浴祓除,洗去秽物,郊游宴饮,迎接万象更新。 ‎ D.浦江救援行动,最后以喜剧的结尾收关,给农村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救援组织,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三条生命,与政府职能部门对待生命的态度、作为、能力等等,都一览无遗地展示在亿万网友面前,展示在世界面前。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A项,亦——抑;B项,议—益;D项,关—官。故选C。‎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微信收费的推出,策略上是希望做大做强微信这个社交工具,抢占支付宝以理财与支付为强项的市场份额,因而实现一家独大的效果。 ‎ B.拿最近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来说,当地政府本有机会挽回形象,但却在剧情的一次次反转中丢掉了公信力。不仅主要负责人没有出来说话,甚至在没有掌握全面情况,没有联系上当事人的情况下,调查组就胡乱发布“合理合法”的扯犊子调查结论,导致舆论大哗。 ‎ C.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问鼎中国电影最高票房宝座似乎已经没有悬念,但关于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在观众中的口碑却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极端,说好的人坚持说好,说不好的人坚持表达不屑。 ‎ D.在年底的这次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立下惩治腐败的“誓言”。刮骨疗毒的决心让那些心存侥幸的腐败分子坐立不安。 ‎ ‎【答案】A ‎ ‎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 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通过本科教学工程、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正在努力回答“钱学森之问”的答案。 ‎ C.北京市政协提出建议:应以功能调整优化为目标,启动北京市部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向外转移。 ‎ D.想让城市变得文明,靠的是专业的管理、高效的组织、科学的协调、连贯性的政策取得的,而非短时间的突击、会战,更不是将不好的东西遮掩藏匿。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B项,“回答”与“答案”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在“应以”前添加“北京政府”;D项,句式杂糅。故选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价值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 , , , 。 , ,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 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 ‎ ‎①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 ‎ ‎②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 ‎ ‎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 ‎ ‎④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 ‎ ‎⑤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 ‎ ‎⑥史诗性的作品屈指可数 ‎ A.③⑥②④⑤① B.②④⑥③⑤① C.①⑤②④③⑥ D.②④③⑥①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表达运用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注意标点符号,注意文段中的“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化”,“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信息,注意选项中的各句之间的内在关系。答案为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故乡真小/小得只盛得下/两个字”,这是一首在“中国·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诗名是“故乡”。每个人心中都对诗中的“两个字”有着自己的理解。请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表达你对故乡的情感,并说明缘由。(4分) ‎ ‎【答案】怀念、感恩或歉疚等(词语1分,理解3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字来分析作答,由题干可知,此题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答案可以用一个双音节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理解。由故乡可联想到远在天涯漂泊的游子对故乡的怀念、感恩、歉疚等思想感情。因此组织答案时,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任选一个词语,并适当的进行阐述自己的理由。‎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 ‎(1)给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2分) ‎ ‎□□□□□□ ‎ ‎(2)根据漫画的内容,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3分) ‎ ‎【答案】(1)①生不起;②纠结;③生还是不生? ‎ ‎(2)①人们生育二胎,将面临很大压力;②生育二胎的压力,来源于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③生育二胎,需要政府完善多方面的保障措施,降低生育成本。‎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漫画的表达运用能力。给漫画起题目,需要学生深刻理解漫画内容,弄清楚是讽刺批判还是赞美歌颂。题目要深刻揭示漫画主旨。揭示漫画寓意,要结合漫画上要素,联系社会现实,不能张冠李戴。分清讽刺批判和赞美歌颂,深刻理解漫画主旨。由漫画中的夫妻俩为了第一个孩子而背上了房产、教育、汽车等生活成本的压力,第二胎打了一个问号,自然是生不起或纠结的矛盾,据此可得出标题。第二问,可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从生育二孩的各个方面的成本和压力等角度来阐述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9分)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 ‎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的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臵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中庸》论及慎独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 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臵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02版) ‎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耻是一种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为“四端”之一端。 ‎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和约束,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需要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需要向外进行追求,从而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 ‎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别人的监督下,控制自己的私欲。 ‎ ‎10.请根据文意所述,为“慎独”下定义。 ‎ ‎【答案】‎ ‎8.B ‎9.A ‎10.慎独是指人在独处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严格控制自己的内心,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欲望的一种修身术。‎ ‎【解析】‎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将选项带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取舍,B项,“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与原文“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不符。耻感有内在表现和外在表现之分,内在表现是内省自律的心理,外在表现是知错就改、择善从之的言行,耻感并非来源于外力的强制。故选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选项表述在原文中无依据。“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和鲜明的时代因素”与原文表述不符,原文表述为“剥除其时代因素”。C选项应该说“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以追求。”D选项应该是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控制私欲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对文本内容 及写作意图的感知与理解,根据文本中有关“慎独”的阐述,筛选出关键词,按照“慎独是指……的一种修身术”的句式结构归纳概括。读后可知,答题区间在第4段,可根据“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来提炼性的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0分) ‎ 麦 地 袁有江 老人披一件脏兮兮、蓝白相间的校服,站在雨棚下盯着他。老人脚边放着一个瘪下去的尿素袋子。稍远处有个小化粪池。 ‎ 临近家门时,他发现走错了路,在离前面村庄百米左右的地方。窄窄的水泥路,突然齐崭崭地断了。没腿肚子的麦苗,隔断了归途。 ‎ 他沿着麦地间的小径,深一脚浅一脚地朝老人走去。 ‎ 大叔你好,在忙着给麦子撒肥料吧?‎ 乖乖,我看你那车怕是过不来了。这边路没修通。 ‎ 这块小麦是你家的吧?长得真好。大叔是好把式啊。 ‎ 听口音,你就是我们这的人吧?刚从外地回来? ‎ 后天清明了。很久没回来,我不知道这路不通。 ‎ 你是哪庄上的? ‎ 袁家湾的。 ‎ 哦,那就在我们庄后头。老人掖了掖披在身上的衣服问,清明回来上坟? ‎ 是啊。大叔,我记得以前这庄上有条跑客车的石子路,还在吗?他朝庄上望去。一条灰白的路梢,隐没在不远处一栋平房的后面。 ‎ 在倒是在,就是被拉沙车轧坏了,烂得不像样。 ‎ 应该也还能过车吧?他目测着路的宽度。大叔,我急着要赶回家吃饭。想从你家麦地借过行不?轧掉的麦子,我补你钱。 ‎ 车开不过来吧?麦子深,地又潮,会陷在里面。老人看看麦地,你只有倒回去了。 ‎ 大叔,我的是越野车,底盘能升高的。要是陷在里面,我自己负责。 ‎ 要是陷在里面,这块地就祸害了。 ‎ 弄坏的麦子我全赔。好不好? ‎ 老人看看麦子,又看看他,一脸的为难。 ‎ 你不能倒回去从那边路走吗? ‎ 路窄,也怕遇到车。估计倒回去就下午了。就算您老帮个忙,钱我先给你。反正你种麦子也是为了卖钱嘛。 ‎ 老人目测着车到他跟前的距离,走到麦地边,抓了一把泥土,在手心里碾磨着。你看,土都是湿的。车会陷在里面的。 ‎ 稀薄的雾纱渐渐散去,阳光普照下来。娘该在家等急了,本来说好回家赶午饭的。兄弟姐妹们今天都来家里,专等着和他一起吃午饭。他正想着,娘的电话就打来了。娘说一桌人都在等他开饭。他跟娘说,我马上就到。 ‎ 接完电话,他看着老人说,大叔,损坏你多少麦子我赔多少。他掏出钱包,数了一千元钱往老人手里塞。老人像对着一个烫手的山芋,迟迟不伸手。他将钱硬塞进老人的口袋。 ‎ 大叔你穿校服啊? ‎ 小孙女的。老人尴尬地笑笑,丢了可惜,挡挡寒。 ‎ 大叔,你的孩子们清明没回来? ‎ 呵呵,等我死了,他们就回来给我上坟喽。 ‎ 您小孩都在外干大事,忙着呢。他捏着车钥匙,开始心急火燎起来。 ‎ 大叔,您就行个好吧。我娘打电话催我了。 ‎ 唉,你去开吧。老人摸摸口袋里的一沓钱,想着孙女一学期的生活费够了。他又看看那些水绿葱嫩的麦苗说,你尽量走直点,不要轧掉多了。 ‎ 他启动车子,升高底盘。眼前的麦地,让他突然有种莫名的兴奋。自打买了这辆越野车,他还从来没越过野地。他打到四驱模式,一档,将轰鸣着的路虎开进了麦地。厚重宽大的轮胎。摧枯拉朽地压倒麦苗。车后现出两条轨道般的辙。 ‎ 他穿越麦地时,老人赤着脚也下了麦地,跟在他车旁边,不停地冲他喊,慢一点,轻一点。那手足无措的样子,好像在呵斥一头闯进麦地的野猪。 ‎ 总算过来了。他停下车,拿出一包烟,想送给老人。 ‎ 老人出神地看他刚刚压过的车辙,突然喊住他,你不能走!轧掉太多了。 ‎ 老人快步走进麦地,蹲在车辙前。他颤抖着青筋暴突的手,从泥土里扶起一根压扁的麦苗。接着又扶起另一根……那小心翼翼的样子,像是在扶起一个个刚被车撞到的娃娃。 ‎ 大叔,我们不是事先说好的吗?他递过烟。 ‎ 老人没接他的烟,自顾自地咕隆着,不兴这样祸害庄稼的,你赔我麦子……老人干瘪的眼窝里,慢慢蓄满了泪水。他扶着几根压扁的麦苗,半晌不语。 ‎ 要不然,我再多给你点钱。反正你种麦子是要卖钱的。 ‎ 老人终于哆嗦着站起来说,我伺候了一冬一春的麦子,糟蹋了。真心疼啊。老人抹了一把鼻涕,干笑着说,是我答应的。不怪你。你回家吧。都怪我自己。我真混。 ‎ 清明节的下午。细雨迷蒙。一位披着雨衣的老人,循着车辙,找到了他家门口。他出门一看,正是前天轧过他麦地的老人。老人是来还他钱的。老人说,那些麦子,我一棵棵扶过。‎ 一大半都能在这场雨里活过来。小孙女的生活费儿子寄来了。这钱我不能收你的。老人说完。将一沓包在塑料纸里的钱,小心翼翼地递到他的手心,转身走了出去。 ‎ ‎11.简析小说中画波浪线的一段在文中的作用。(2分) ‎ ‎1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 ‎13.小说在刻画“他”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 ‎14.小说中“他”驱车从麦地通过,老人的心理前后有哪些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 ‎ ‎15.小说以老人还钱作为结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 ‎【答案】‎ ‎11.内容上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他的内心越来越焦急,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2.通过动作描写,细腻的写出了当时老人由于庄稼被损后的急切和内心的疼痛;同时通过比喻,生动地写出了对庄稼的爱。‎ ‎13.①有故园之情。清明记得回家扫坟,还记得从前的路。②习惯按交易规则处理事情。给一千元钱要求老人让“他”的车通过麦地,把庄稼简单地视同商品。③漠视庄稼,不理解老人对庄稼的感情。把越野车开进麦地感到兴奋,碾过麦地不顾老人的感受。‎ ‎14.①不愿意。担心“他”的车陷在麦地祸害麦苗,表现了老人对麦地的爱惜。②犹豫不决。在收取赔偿与护住庄稼两者之间难以抉择,表现了老人对庄稼被损害的不舍情感。③同意。为了让“他”早点回家和凑足孙女的生活费答应了“他”的要求,表现了老人经不起别人的反复请求而成全别人的心理。④后悔自责。看到“他”的车子轧掉麦苗太多,老人难过,骂自己真混,表现了他对答应“他”要求的悔恨。(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5.①出乎读者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老人的还钱改变了事情的结局,能引发读者对老人迟迟不伸手接钱等细节的回忆,品味情节艺术的巧妙。②强化老人的宽厚淳朴的性格。老人在清明节下午就急切地冒雨把钱当面送还给“他”,并做解释。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还钱说明了老人让“他”的车开过麦地不是为了钱,深化了小说“在商品化的进程中,生活在农村的农人身上的传统优秀品质更显珍贵”的主题。(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由于画线语句属于景物描写,而且在文章中间位置,因此答题时,要结合着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从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要看它是否运用修辞手法,有无特殊句式,句子中是不是偶运用精妙的词语;其次要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什么内容;体会出哪些思想情感;最后结合着具体的文章内容,分条作答,写清理由即可。读后可知,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联系文章主旨及段落内容,很容易想到老人对麦子的感情方面的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给一千元钱要求老人让“他”的车通过麦地,把庄稼简单地视同商品,表现出了他是一个习惯按交易规则处理事情的形象。以此类推,再从有故园情怀、漠视庄家和庄家人的感情等方面分析作答。‎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要从文章中找到“他”驱车从麦地通过时,老人的心理变化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词语提炼出来即可。例如,老人一再推脱车无法从麦子地里通过,是因为老人担心车轧坏了地,故可概括出“不同意”;“ 老人像对着一个烫手的山芋,迟迟不伸手”表现了老人犹豫不决的心理。以此类推,再从同意、后悔自责等方面概括作答。‎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尾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在故事情节上,故事的结尾如此安排老人还钱的结局,出乎读者的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从老人伸手接钱的犹豫不决就能判断出来,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然后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的主题等方面,结合着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 潮州韩文公庙碑(节选)‎ ‎(北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州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 麾:指挥 ‎ B.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 弭:消除 ‎ C.愿新公庙者,听 新:重新 ‎ D.因作诗以遗之 遗:送给 ‎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潮人之事公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C.能信于南海之民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D.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 ‎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并具体描述了潮州人民对韩愈的崇敬怀念之情。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磅礴。 ‎ B.韩愈治理潮州,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当地民众何以如此的感恩戴德? 这大概是和韩愈高尚的人品、处处为苍生谋福祉的做法分不开的。 ‎ C.文章起笔两句劈空而来,一下子就将读者的心紧紧抓住。作者并没有急于要说出具体是谁能具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和如此深远的影响,而是继续泛论这种伟人的作用,为下文论述浩然之气作了充分的铺垫,蓄足了气势。 ‎ D.这篇碑文将议论、描述、引征、对话等熔铸于一炉,高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 ‎ ‎19.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 或 曰 公 去 国 万 里 而 谪 于 潮 不 能 一 岁 而 归 没 而 有 知 其 不 眷 恋 于 潮 也 审 矣 ‎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 ‎(1)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3分) ‎ ‎(2)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4分) ‎ ‎【答案】‎ ‎16.C ‎17.C ‎18.B ‎19.或 曰/ 公 去 国 万 里 /而 谪 于 潮 /不 能 一 岁 而 归/ 没 而 有 知 /其 不 眷 恋 于 潮 也 /审 矣 ‎20.(1)凡是用来培养士子、治理百姓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为榜样。(“所以”,“一”,句意通畅各1分) ‎ ‎(2)不是这样。韩公的精神存在于天下,宛如水存在于地中,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然”,“神”“无所往而不在”,句意通畅各1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新,翻新,重新修建。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第一个句中停顿,第二个表肯定语气;B第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结构助词 ‎“的”;C都是被的意思;D第一个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表承接。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中短短几年错,韩愈在潮州不到一年。故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本题可参考的文言标志性词:“曰”“而”“其”“也”。‎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20.‎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所以”“一”“然”“神”“无所往而不在”。‎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 一个平常人能成为世世代代的榜样,一句话能被天下人效法。这都是由于他有顶天立地的造化,关系到事物兴盛衰亡的命运。他的产生是有所来历的,他的去世是有所作为的。所以,申伯、吕侯从山岳降生,傅说死后化为列星,从古至今传说的事,是不可捏造的。孟子说:“我善于修养我的正气。”这种正气寓于寻常之中,充满在天地之间,突然遇到它,王公会失去他们的显贵,晋国、楚国会失去他们的富有,张良、陈平会失去他们的才智,孟贲、夏育会失去他们的勇敢,张仪、苏秦会失去他们的辩才。这是谁使他们这样的呢?那必定有不依靠形体就能站立,不依靠力量就能行走,不等待出生就能存在,不跟随死就能消灭的东西。所以,它在天上是星辰,在地上是河山,在幽暗的地方是鬼神,而在明亮的地方又是人。这是道理上的正常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 自东汉以来,道德丧失,文风败坏,异端邪说一起兴起,经历了唐代贞观、开元的兴盛时期,房玄龄、杜如晦、姚崇、宋璟这些宰相辅佐,都不能挽救。惟独韩文公崛起于平民,谈笑着指挥古文运动,天下人没有不跟从他,道德和文风又回到正道,大概到现在有三百年了。古文运动兴起 八个朝代之久的文风的衰败,他的道德挽救了天下人的沉迷不悟,他的忠心冒犯了皇帝的恼怒,以勇气夺取了三军的统帅。这难道不是顶天立地,关系到兴盛衰亡的命运,浩然正气独自存在的人吗? ‎ 有人曾经议论过天和人的分别,以为人是什么事都能做的,只有天不容许人作假。智慧可以欺骗王公,却不可以欺骗小猪和鱼;实力可以得到天下,却不可以得到平常的男人和平常的妇女的心。所以,韩公的一片真诚,能够拨开衡山的乌云,却不能挽回唐宪宗的迷惑;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消除皇甫鏄、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南海的人民中得到信任,建庙祭祀,世代相传,却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安身。大概由于韩公能感动的是天,他不能感动的是人啊! ‎ 起初潮州人不知道学习,韩公命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从此以后,潮州的读书人,都专心学习文章和品行,影响到一般平民,直到现在,潮州号称容易治理的地方。孔子的话是可证实的,“君子学习了儒道就能够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能够容易使唤。”潮州人奉事韩公,饮食必去祭祀,水灾旱灾瘟疫,凡是有要求,必定到那里祈祷。可是庙在刺史公堂的后面,人民认为出入艰难。前任太守想把这个情况向朝廷反映,建座新庙,没有结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此地做官。凡是教育读书人、治理人民的措施,完全以韩公作为老师。人民已经心悦诚服,他就发出命令说:“愿意新建韩文公新庙的,听便!”人民欢喜地奔向庙地,在潮州城的南方七里选择了一块地方,一年就把庙建成了。 ‎ 有人说:“韩公离开京城,万里迢迢,贬谪在潮州,不足一年就回去了。韩公死后如果有知觉,那他也不会依恋于潮州的,这道理是明白的啊!”我回答说:“不是这样。韩公的精神存在于天下,宛如水存在于地中,没有什么地方不存在。然而潮州人惟独信仰他这样的深沉,思念他到极点,祭祀时香烟缭绕,凄凉悲切,好像看见韩公一样。譬如,开凿水井得到了泉水,就说水专门在这里,难道合理吗?”元丰元年,皇帝诏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庙门的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书写此事刻在石碑上,我就做了一首诗赠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来祭祀韩公。‎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7分) ‎ 浣溪沙 敦煌曲子词 五两①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①五两,古代用鸡毛制成,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的用具。 ‎ ‎21.上片中船夫“柔橹不施”是暗示_____________,所以才有后面的短句“是船行”。(2分) ‎ ‎22.简析这首曲子下片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5分) ‎ ‎【答案】‎ ‎21.处于顺风或风力增强,意思对即可 ‎22.运用拟人的修辞,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山,原本岿然不动,由于舟船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是仿佛山在迎面走来。把这种视官造成的心理错觉写得极有趣味,也抒发了轻松愉悦的心情。写出与“愉悦”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手法2分,解析2分,情感1分)‎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句子和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这首词的整体把握,联系该句的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读后可知,由“长风举棹觉船轻”“船行”可判断出顺风的情形。只要有此大致意思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分析时,应根据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看山恰似走来迎”将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写成了山的迎接,赋予山人格化,故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将这种静动的变化形象的写出来了。由下片的关键词“闪烁”“迎”可感觉到词人内心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可边描述词句的情景边组织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选自《韩非子〃解老》) ‎ ‎23.两段文字中“烹小鲜”与“治大国”之间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2分) ‎ ‎24.韩非子是如何来理解“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3分) ‎ ‎【答案】‎ ‎23.无为、不扰民 (2分)‎ ‎24.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是清静无为主张的形象化的表述,强调的是遵循自然的规律,(1分)韩非子是强调在法治的前提下各自相安无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不违背法律,统治者不朝令夕改,执法公正,如此达到清静无为。(2分)‎ ‎【解析】‎ ‎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文经典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先疏通文意,从整体上把握文段内容,然后再归纳概括其共同点。分析时,可重点关注第一段中的“两不相伤,故德归焉”,第二段中“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很容易得出“无为”“不扰民”之类的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人物观点和思想态度的能力。首先要从文段中找到韩非子的观点,“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是韩非子对“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理解,分析时,可根据对文段内容大意的把握,用文学性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古诗文默写。(6分) ‎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 ‎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王勃《滕王阁序》) ‎ ‎②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 ‎③其气栗冽, ;其意萧条, 。(欧阳修《秋声赋》) ‎ ‎④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 ‎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答案】①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 ‎②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③砭人肌骨 山川寂寥 ‎ ‎④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 ‎⑤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易出错的字有:庠、颁、戴、砭、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作文(60分) ‎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马可〃奥勒利乌斯: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 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白岩松:人生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用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去应对身边的那些变。 ‎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 ‎ ‎【注意】①标题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继续攀登永不停止 山脚下,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山腰上,古木参天,林静山幽;山顶上,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游客们有的于山脚赏景,有的流连于山腰,却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继续攀登。 ‎ 继续攀登,看是简单的口号,却要让说者拒绝多大的诱惑、忍耐多难的艰辛?登山如此,生活亦是如此,日益丰富的社会总是会给奋斗在路上的人们提供各种享乐的机会,灯红酒绿的时代也会让稍有成就的青年止步于眼前的美景,恐惧继续攀登的孤寂。可是,生活是不会停止的,过早止步的人们会失去多少苦尽甘来的乐趣。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应该继续攀登,永不停止。 ‎ ‎“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也不愿一路走在安逸之中”的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在人生登顶的途中,在山腰处望见了自己人生的美景,作为一名非常成功的职业媒体人,王利芬半山腰处的美景可谓比别处都略胜一筹,但她不喜欢这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不安分的她选择离开央视自由创业。当很多“过来人”告诉她前方的山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时候,王利芬选择了“在路上”——不贪图安逸和克服万难的精神让她在坎坷的登顶路上永不停止,见到了属于自己的高处,取得了成功。 ‎ 当然,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山脚山腰的美景又实在让人不忍离去,面对这一切,我们又该如何保持那一颗继续登顶的心?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给出了答案,他说:“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的确,尽管眼前的绿柳花红暂时遮住了你登顶的双眼,但如果你心中有目标,有向上的劲头,你便不会停止你攀援的脚步。 ‎ 曼德拉用“爬上一座大山后,你会发现有更多山要攀登”来形容他卸任总统后的生活。曼德拉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选择了“继续攀登,永不停止”的生活方式,一直到他去世,他都不停地在人生的山峰攀登。于是,曼德拉成为了去世后极少数被世人记住的人之一。是啊,人生不能徜徉在山腰的美丽,而是要不停地攀登一座座高山。 ‎ 继续攀登,永不停止!永不停止于山腰的美景中,永不停止于登上一山之顶的喜悦中„„‎ ‎ ‎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