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6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
2016年高考即将到来,如何让考生在考场中高效快捷、占尽先机,如何在最后两周复习备考中快人一步、事半功倍,江西旭云文化考试命题中心特约全国名校名师和高考命题专家,精心打造《2016年高考全国卷命题热点和原创猜题》,依据考试大纲说明,深度分析命题规律,结合高考命题信息,直击高考命题精髓,题题有意,泄露天机.
历 史
【命题热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古今中外对比,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依法治国理念: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
3.国家粮食安全: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
4.工业发展:工业4.0提升制造业、打破传统,发展高端制造业,使中国工业模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持续改革,国企重组、经济体制的改革是近年的热点。如:盐业改革、金融体系改革。
6.考查学生文明史观:通过古今中外的史实,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使学生认识中国的“和”文明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向世界宣扬中国的和平发展的观念。这符合中国的崛起战略思想。
7、今年是中英两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汤显祖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开展纪念莎士比亚、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逝世400周年活动。
【原创猜题1】
1.《文献通考》载:唐代“监察,其选拜多自京徽县尉”;玄宗诏定:“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肃宗时重申“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可见,唐代选任监察官
A.用于维持地方的治安
B.是由皇帝个人钦定的
C.强调人选的实践经历
D.是由地方官员推荐的
答案 C
【猜题分析】围绕当前反腐倡廉这一热点话题,可联系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新时期的民
主与法制建设、党风建设、近代西方政治等角度命题,涉及的高频考点有古代的政治体制(监察制度)、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中共会议、西方代议制等。通过考查,强化廉政意识。
【原创猜题2】
2. 在古代雅典的五百人议事会内部,实行十个部门(三分区)的50人团轮流担任主席团的制度,每个主席团任期约一年的1/10;主席团中每天由抽签选出一名总主席,但任职只一昼夜,不得延长,也不得再度任此职。这些措施
A.有利于避免专制独裁之流弊
B.实质上说明雅典是直接民主
C.体现出雅典民主具有广泛性
D.表明雅典选举制度的公正性
答案 A
【猜题分析】公正、民主是高考历史的长效热点,可联系古今中外的政治制度等角度命题,涉及的高频考点有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协商制度、西方三权分立、代议制等。通过考查,强化青少年的公正、民主意识。
【原创猜题3】
3. 修改宪法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 B
【猜题分析】“依法治国”是高考热点话题,本热点可考查我国法律的历史发展变化,以及法律在世界各国的重要作用、意义和影响。涉及到古代雅典罗马的法律、近代西方法律、中华民国的法律、新中国的宪法等高频考点,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
【原创猜题4】
4.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材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
C.食盐市场已出现官商勾结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答案 B
【猜题分析】食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种重要商品,食盐安全更是关系到千家万户餐桌消费,以古看今,关注食盐业,关注食品安全。
【原创猜题5】
5.右图是当今餐饮业中存在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
反映出现代中国
A.市场竞争机制仍不健全
B.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市场监管机制尚待加强
D.优秀传统观念逐渐丧失
答案 C
【猜题分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人们的诚信意识。
【原创猜题6】
6.日本圣德太子(公元574-622年)的《十七条宪法》,其中十三条二十一款的文字多引自中国的文献典籍。如:《周易》、《尚书》、《左传》、《论语》、《诗经》、《孝经》、《韩诗外传》、《礼记》、《庄子》、《韩非子》、《史记》、《说苑》、《昭明文选》等。材料反映出
A.儒家学说在日本成为主流思想
B.中国文化被日本政治家所利用
C.古代日本与中国文明同出一源
D.古代中国文明是亚洲文明中心
答案 B
【猜题分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弘扬古代中国文明是当时代的国人的责任,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也是今年来高考的一大特点,理解这一考查主线有利于学生把握命卷的趋势,充分掌握专家的命题核心思维。
【原创猜题7】
7.尼克松说:“理想主义者们盼望一个没有冲突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国家间的所有分歧都已得到解决,一切野心都已被断然放弃,一切侵略的或自私的欲念都已转变为个人的或国家的慈善行为。”这反映出尼克松主张
A.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B.防止和平的工具性
C.将侵略隐于和平中
D.建立真正和平世界
答案 B
【猜题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中。中国复兴不是通过战争和侵略,凭借中国文化内在品质,发挥优秀传统走和平崛起之路符合当代中国以及当今世界的主题。
“和平”将成为中国走出去的一张王牌。将成为高考新的热点,抓住这一思路,把握这一趋势,就是号住了命题关键。
【原创猜题8】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历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序 列
内 容
第11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545条
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以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1804年)
材料三 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实质上是中国经济法走向世界,与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现代化经济法相衔接或接轨的过程。考察西方现代经济法的特质并检视中国传统法文化,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法现代化必须立足于借鉴和移植西方现代经济法的制度规则和观念体系,这是因为:其一,中国经济法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体制与西方现代化的经济法在许多层面是具有共性的。其二,经济法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难以在我国传统法文化中寻求发展的土壤。
—李昌麒、鲁篱《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者观点的异同。(6分)
(2)材料二的法律条文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法律走在西方前列的原因。(1O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经济法与世界接轨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就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案:
(1)异:韩非子主张用法律惩罚人民,亚里士多德主张用法律限制执政者。(或:韩非子认为法律是专制的工具,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4分)
同:都主张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其理论体系均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2分)
(2)原则:自由平等原则;财产所有权原则;契约原则。(6分)
原因: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法学家的贡献。(4分,答出两点即可给分)
(3)背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经济体制与西方经济法有共性);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向世界。(6分,答出三点即可给分)
看法:法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制来保障。(3分)
【猜题分析】围绕“法治”这一热点,可把中国历史上的法律、西方历史上的法律进行综合的横向、纵向考查,也可与经济模块的知识相联系起来考查。在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同时,认识到法律对社会稳定发展所起的作用。
【原创猜题9】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城乡关系则比较松弛。中国古代城市大多数是不同等级的政治中心,对农村就有普遍租税权,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官府调拨全国各地的租税解决城市的吃粮问题。只有少数新兴的经济型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市场流通。地主富室多从事粮食贩运贸易,成为长途贩运商。中国古代对粮食市场的管理采用间接的手段即利用价格的杠杆进行调剂。官府听任粮食市场自由竞争。官府为保障居民利益,设置官仓,又叫“官米局”,衡定米价,贱时买,贵时卖。在中国古代,城市与其四周的乡村没有建立起直接的经济关系,因此,城市不可能推动农村发生转变,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商品流通,又妨碍了其中的雇佣劳动者摆脱隶属关系,使雇佣劳动难以实现。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城市主要是取得自治权的“平民”生活区,他们与乡村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在城市内部,城市当局为保证市民生活的需要,对粮食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如:对城市的粮食准入实行垄断管制,防止个别商人操控粮食市场,哄抬粮价。西欧农民的粮食不能直接在城市销售,必须先卖给粮食商和批发商,这使英国国内的粮食贸易很快发展起来。西欧城市的粮食供应直接牵动着周围农村,城市越大,牵动的范围就越广。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对周围农村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结构和农业技术,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西方城市粮食供应体制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1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西方城市粮食供应体制各自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11分)
答案:
(1)不同之处:古代西欧城市完全依赖市场供应,而古代中国城市主要依靠官府调拨租粮。对粮食市场的管理西方城市非常严格和直接,限制市场竞争,而中国城市主要采用间接干预的手段,听任市场自由竞争。(6分)
原因: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功能突出,农村有义务满足其粮食供应,官府调拨粮食可有效维护政权运转;西欧城市政治功能不突出,与乡村之间没有贡赋关系。西欧为保护市民生活,故对粮食市场的管控较为严格;中国城市粮食的供应有制度保证,城市一般不会出现粮荒。(8分)
(2)对西方的影响:促进了城乡经济交流;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解体;也有利于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6分)
对中国的影响:阻碍了城乡经济交流,不利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解体;使城市资本主义萌芽难以得到充足劳动力。(5分)
【猜题分析】粮食安全是国家大计,也牵涉到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
【原创猜题10】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政府顺治年间,山东人口逐渐开始回升。但可耕地毕竟有限,当开发到了一定程度,耕地面积就不会继续增加,美洲作物马铃薯等耐寒、耐瘠薄、产量高,为人们所青睐。 马铃薯等生长期短、播种期长与原来的五谷作物相差较大,容易与传统作物形成年内复种, 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粮食单产和总产快速增加。同时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后,清代出现了大量的流民、棚民,依靠这些耐寒耐瘠薄的作物开垦山地,清代学者汪士铎指出:“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箐,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摘编自王宝卿《明清以来山东种植结构变迁及其影响研究》
材料反映出马铃薯等农作物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请选择一种影响并从社会史观角度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一种影响进行探讨也可以就不同影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示例一:影响:马铃薯等的传入优化了中国传统的种植结构,也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3分) 探讨:马铃薯等作物的生长特性与传统作物相差较大,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这使得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相得益彰;同时马铃薯等作物本身就具有产量高的特征,再加上复种指数的提高,推动了粮食产量的增加,这推动了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从而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9分)
示例二:马铃薯等的传入在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3分)
探讨: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后,由于其本身耐瘠薄、高产量的特性,适宜于人们在不同的地方栽培种植,“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箐”现象出现,造成了土地的过度开发,从长远看不利于环境保护,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9分)
【猜题分析】国家今年提出粮食安全,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提出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至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原创猜题11】
11.材料 下面是不同时期文明探索的两幅示意图
图1:中国古代“丝绸之路” 图2:近代西方“新航路”
运用史实,提取图片中有关两次文明活动的信息,进行比较研究。
(12分,说明:可以提取图片中一条信息或对整个事件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提炼新的观点进行探究。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事实准确。)
答案示例:
提炼的观点: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体现出“和平交流”的思想;近代西方“新航路”展现野蛮的暴力行为。(4分)
探究: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佛教有陆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中国大量的科学技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为西方的文明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如四大发明、制瓷等。东西方的交流基本是处于一个和平的环境中。
近代西方开辟“新航路”是受到东方的诱惑开始的,为了得到东方的商品西方国家利用掠夺、鸦片贸易、侵略战争对东方进行强行占领和殖民统治,虽然客观上加快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但是给东方国家和人类文明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8分)
【猜题分析】面对中国重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平崛起的战略构想,本题从文明交流的角度切入,比较“丝绸之路”和“新航路”两次东西方交流的方式和影响,使学生从一个全新的面来了解这两次文明交流的不同。加强对现代中国重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认识。
【原创猜题12】
1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颁布诏令“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悉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其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公元30年,重申三十税一的旧制。39年,下诏各州郡检核垦田户口。……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排斥三公,“天下事皆上尚书,与人主参决,乃下三(公)府”,“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 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组织军队屯垦。“帝以中国初定,未遑外事”……由于以上措施,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司马光评价说:“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
——摘编自高尚志《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光武中兴”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光武中兴”。(5分)
45.(15分)(1)背景:东汉建立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经济凋敝;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强大,土地兼并严重;外朝权重,威胁中央政权;少数民族的威胁。(10分)
(2)积极: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东汉初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但是,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一定程度加重人民负担。(5分)
【猜题分析】社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会出现懈怠,身上附着的灰尘越来越多,行走的速度减缓,历史的进程中总是要不断的革新,只有革新才能推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光武中兴就是发生在汉朝萎靡不振的时候,她使社重新焕发生机。今天的中国也需要“中兴”,需要不停地革新,拍去身上的灰尘轻装上阵。
【原创猜题13】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太平兴国二年(977)的进士科考试中,太宗录取进士109人,与太祖朝相比,人数大增。此后历次进士科录取人数均达数百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更高达987人,创有科举以来的最高数额。在宋朝科举考试中,寒庶之族开始受到真正的重视,科举及第的也越来越多。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还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工商之士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太宗即位后,即开始着力提高及第士人的社会地位,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底贯彻。科举考试中的相关条令基本趋于完善,唐朝科举制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均予以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制定的严格的考试法令,这对于阻绝权贵之门的弄虚作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自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始,殿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已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殿试内容的这一变化非常明显地反映出宋朝最高统治者希望于科场中选拔真正的治国之臣的愿望。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科举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考试的影响。(7分)
答案:
(1)增加录取人数、扩大取士范围、提高及第士人社会地位、考试规则的逐步完善、考试内容的变化。(答出4点即可得8分)
(2)促进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有利于选拔到真正有用的文才;也推动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有利于社会公正平等、崇文重学等风气的形成。(前2点各2分,第3点3分,共7分)
【猜题分析】考试是一块阵地,是体现社会公正力的地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通过教育进行弘扬。从古至今这都是清廉和腐朽诞生的策源地。今年高考首次将“考试作弊”纳入刑法范围。规范考场弘扬正能量将成为时代的鲜明旗帜,把握考试动态,挖掘时代心声,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磬音。
【原创猜题14】
1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内不要重演同样的事情:当时我不得不用武力来制服欧洲,今天得用使它信服的方法。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现在,欧洲正朝着必然的变化迈步前进,企图推迟这个进程是白费气力的徒然挣扎。
—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
材料二 拿破仑曾经说过:“我要把仅仅还是计划中的付诸实施。我们应当有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的最高法院,一种欧洲的统一钱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应当由我把欧洲的各国人民变成一个统一的人民,巴黎要成为世界的首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拯救“濒于夭折的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的主要史实。(5分)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材料二中拿破仑的设想与今天的欧盟的本质区别。(10分)
答案:(1)镇压保王党叛乱;击败反法同盟;颁布《拿破仑法典》;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广法国的制度)。(5分,答出三点即给分)
(2)从目的上看:前者是为了统治和称霸欧洲的需要;后者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世界经济、政治等领域的竞争谋求通过联合的力量获得优势。
从方式上看:前者是靠军事征服和强权推行;后者是采用和平方式自愿实行。
从过程上看:前者是用军事手段用一国文化覆盖全欧洲;后者是用多种民主决策的方式逐步实施,并逐步扩展到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从结果上看:前者停留在设想的层面,未曾完全实现;后者合作领域正在扩展和升级,国家数量也有计划地增加。
从影响上看:前者必然与民族主义思潮产生强烈冲突,对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造成损害;后者内部各民族文化特性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存。(10分)
【猜题分析】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要求变革陈旧、滞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政治议事日程的当务之急。命题分布突出国际经济体制出现的新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世贸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一带一路”、亚投行。
【原创猜题15】
1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出,“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但是有两个不变的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日本“完全被摧毁”的因素。(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6分)
(2) 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9分)
答案:
(1)观点:战略轰炸;美国海军的优势;苏联红军的对日作战;多种因素的综合;日本经济上的弱点;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投放原子弹。(9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
(2)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展最早、进行时间最长的;中国军民抗击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绝大部分力量,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确保了盟军“先欧后亚”战略的顺利实施;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至少从三个角度证明)。(6分,答出任意三个角度即可)
【猜题分析】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原创猜题16】
16.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在同盟会负责人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形式,就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发生激烈争论时,黄兴是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意见,主张总统制的。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后,黄兴却转而主张政党内阁。他指出:“组织内阁, 当政见洽合者方可福国家”,用政党内阁,“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日本“四十年前废藩覆幕之时,党派之争,经济之窘,其情形与吾国今日不相上下。而因利用一政友会强大政党之故,遂能一跃而为世界遂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他认为,日本的这一经验为“吾人所当取则者”。
然而,随着宋教仁的被刺和国民党被袁世凯强令解散,黄兴政党内阁的梦想宣告破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兴主张建立政党内阁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兴的政党内阁主张。(6分)
答案:(1)原因: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政治;保持内阁稳定,维护政局稳定;建立强有力政府,加快民国建设与发展。(9分)
(2)简评:对开阔国民眼界、激发国民的参政热情、扩大国民党影响、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政党内阁是无法实现的。(6分)
【猜题分析】“民主”是一永恒话题,与之相关的考点:中外近代史上追求民主的斗争(政治民主化)、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政治制度)。认识政治民主化是中外先进人士不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