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4-2015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50题
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A.二牛一人犁耕法 B.骨耜 C.翻车 D.曲辕犁
3.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无法根除的历史现象,其根源是
A.土地私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买卖合法化 D.封建经济发展
4.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是
A.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C.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D.南方农业为主和北方畜牧业为主的格局
5.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中,突出体现封建经济形态特征的是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6.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7.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 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8.《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造成这种“奇怪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商品价格昂贵 B.英国的商品种类是中国人不需要的
C.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D.中国市场没有开放
9.下列选项均是洋务运动所为,其中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
C.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10.1865 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 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都受“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C.都受到民国政府的政策扶植 D.都受“中体西用”思想影响
11.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
A.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萧条 B.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C.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D.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12.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了一定的发展 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那么繁琐 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的歌颂
13.京张铁路被看作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其突出意义在于
A.通车运营后能赢得丰厚的利润 B.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
C.“人”字形设计巧妙无比 D.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14.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说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它是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5.从下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A. B.
C. D.
16.辽宁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是因为该省
A.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器工厂
B.最早将资本主义工商业转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C.建成新中国第一家汽车制造厂
D.是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
17.从1956年到1966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这一时期,影响经济曲折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
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1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C到D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新”在
A.开放领域扩大 B.由政策性到制度性开放阶段
C.开放程度提高 D.由探索试验到区域推进阶段
21.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时间的掌握方式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21世纪看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2."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
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 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 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
23.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4.被称为“海盗国家”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尼德兰
25.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 : 2, 19世纪初上升为2 : 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B.城市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C."日不落"殖民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26.贝尔曾试图说服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投资他发明的“新奇玩意儿”,却被后者当作痴人说梦话而委婉拒绝。这个“新奇玩意儿”最有可能是
A.电话 B.电灯 C.电影放映机 D.汽车
27.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中后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前期
28.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发展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29.有人说: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用100 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 100普特粮食。以下对此事的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A.不可信。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不可信。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不可信。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卖
D.可信。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30.“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了解决“力所不能及”所引发的社会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四月提纲》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推行斯大林模式
31.列宁曾说“要挽救俄国……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32.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33.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34.1921年苏俄决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1933年美国政府采取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这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A.加强了宏观调控 B.调整了工农关系 C.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D.消除了阶级矛盾
35.“福利国家”“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的出现,根本原因都是
A.资本社会化的需要 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的结果
C.国家干预经济的要求 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36.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37.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提高本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减少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贬低本国货币与外币的比价,掀起了一场激列的货币战。在整个危机期间,宣布货币贬值的国家一共达到56个。针对上述问题,二战后在美国的主导下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D.建立关贸总协定
38.关贸总协定生效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A.发达国家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受益
B.关贸总协定让发展中国家受益匪浅
C.关贸总协定减少贸易壁垒的努力正日见成效
D.美元控制了世界贸易额的大部分
39.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新一轮经济危机成为世界金融的热点。有人预测国家破产将是2013年欧元区国家的趋势之一。为稳定金融秩序,各国可向哪一机构申请救助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联合国
4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基金是
A.由成员国认缴资金 B.由资本主义国家认缴资金
C.由美国单独认缴资金 D.由西欧国家认缴资金
41.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实现了自由贸易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42.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法国和德国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始于
A.《罗马条约》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
C.《欧洲联盟条约》 D.欧元的启用
4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最能体现这种“越位”的是
A. B.
C. D.
44.2005年在对欧洲联盟宪法的公决中,法国、荷兰公民先后说了“不”,这表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由此停止 B.欧洲只能实现经济一体化
C.欧洲一体化进程复杂曲折 D.欧洲缺乏应有的协调机制
45.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46.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被称为“APEC方式”,任何提议只要有一个成员表示反对,就不能获得通过,即使是全体成员都通过了的提议,也不具有强制性。实行这种方式的主要依据是
A.团结一致才能应对欧洲的挑战 B.成员国数目众多,难以团结
C.亚太地区地域广阔,各国差异性强 D.强制性措施遭到了发展中国家反对
47.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增强
C.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48.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食,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名列中国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榜首,已经成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的饮食结构西化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西方餐饮文化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 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新一轮的扩张
49.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的相对隔绝状态。但是有人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50.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在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B.资本主义全球化从16世纪开始
C.世界各国经济都已经资本主义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2题
5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式及其意义?
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情况简表
原料来源
半成品加工
假发制造
包装材料
组装地点
中东国家
中国台湾地区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印尼
材料二
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材料二表明开启这一经济发展趋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古代精耕细作模式是与中国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由于其投入多,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推动作用,故选A项。B项正确,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C项正确,小农经济的存在需要精耕细作才能维持基本的生存的需要;D项正确,精耕细作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利用。
2.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A项是汉代;B项是原始社会;C项是曹魏时期;D项是唐代,符合题意。
3.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兼并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土地兼并主要是由于土地私有制造成的,故选A项。
4.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区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故选A项。B项是在南宋时期,C项是在战国之前就形成了,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实际。
5.B
【解析】本题以“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这一主题切入,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封建经济形态的特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选B项。
6.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与城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封建社会始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只是在极个别的时代抑商政策有所放松,更没有推行工商皆本政策,排除A、B两项;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北宋时对商业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放松,故选C项。
7.C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题干的时间限定词“明清时期”应指的是17世纪初,这个时期欧美各国开始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同时期的中国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而“计日受值”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故选C项。
8.C
【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通过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但是列强倾销的商品却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因为自然经济最大特点是自给自足,所以列强商品倾销受阻,故选C项。
9.B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题干的限定词“最有远见”即对以后历史发展产生长远影响的内容,且有“最成功”这一限制词,结合史实可知,兴办新式学堂,首开留学教育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这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
10.A
【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从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就肯定了,所以两者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B错;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C错;“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破产。
11.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年到1936年,由于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故选B项。
12.B
【解析】关键信息为"民国初年""不正确"。民国初年,广大农村旧的婚姻习俗依然坚如磐石。
13.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演进。题干要求“突出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这一意义比其他意义更为突出,故选D项。
14.C
【解析】本题易错选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在1956年实现的。1953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即出现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答案为C。
15.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人民公社和B项大跃进,这两次运动都未涉及到土地所有制的变更;C项农民加入合作社是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即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符合题意;D项领取承包合同,这改变的是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未改变土地制度。
16.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结合题干理解“工业的长子”,一是工业建设时间早,二是该地区工业比重大。联系到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故选D项。
17.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经济曲折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到1966年是十年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有正确的探索,也有挫折,最主要的原因是“左”倾错误的影响,故选A项;B项是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因素;C项时间不符;D项和材料时间没有关系。
18.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图片显示C到D点时间为1960年—1965年,在大跃进之后、“文革”之前政府对经济进行了调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答案为C项。
19.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他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答案为D项。
20.B
【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统一制定的世界贸易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推进到一个制度性开放新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故选B项。
21.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结合材料中人民对时间的掌握方式:太阳——挂钟——手表——BP机——手机的变化,可以总结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B项说法正确。
22.B
【解析】关键信息为"粉丝""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据此可知变化的原因是受外来语言的影响。
23.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故选D项。
24.A
【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被称为“海盗国家”,故选A项。
25.D
【解析】依据时间判断,19世纪初是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开展时期,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确立,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人口比例上升。
26.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故选A项。B、C两项是爱迪生发明的,D项是卡尔·本茨发明的。
27.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这些工匠并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因此,这一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因此题干所述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故选B项。
28.C
【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垄断组织出现了,说明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9.B
【解析】1918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
30.C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苏联在十月革命后为了应对内忧外患,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形式,但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苏联决定调整政策,这种政策的调整就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故选C项。
31.C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主要依靠的是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C项;A、B两项发生在斯大林模式形成之前;D项为工业化打下基础。
32.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只有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故应排除A;B项自相矛盾,故排除;D项指的是德、意、日三国,并不带有普遍性,故应该排除;而为了减小经济危机对自身的影响,在对外贸易中,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导致各国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即“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33.C
【解析】"守夜人"形容国家对本国经济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罗斯福新政之后国家开始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成了"二老板"。
34.A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所以相似之处在于加强了宏观调控,故选A项。
35.D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各国的经济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本原因应从经济和生产力方面考虑,故选D项;其它选项也是其出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36.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西方”“出售”“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是为了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故排除A、B、C。
37.A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题干反映的是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后掀起货币战的经济现象,这一历史现象说明当时货币体系崩溃,只有A项是二战后建立起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故选A项。B项中的马歇尔计划是针对苏联而对西欧进行援助,并不是针对二战前经济大危机的问题而实施的措施。C项是苏联为了对抗美国而实行的措施,D项是解决贸易问题的而不是解决货币金融问题的。
38.C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故选C项。
39.B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债务危机需要短期的资金救助,世界银行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货款,故A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故B项正确;关贸总协定处理贸易纠纷,而且1995年已经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故C项错误;联合国是当今最大的政治组织,与稳定金融秩序无关,故D项错误。
40.A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由成员国认缴资金,根据成员国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其投票权的大小,故选A项。
41.B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2.B
【解析】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1951年法、意、荷、比、卢、德(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该共同体的建立加速了法德之间矛盾的化解。
43.D
【解析】从材料中“企图“超越”民族国家”,强调的是超越民族国家,因此选D是正确的;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是世界贸易组织;C是联合国。
44.C
【解析】本题考查欧盟。欧盟制宪是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中的大事,法、荷公民的反对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故选C项。
45.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参加APEC活动目的。亚太经合组织的使命在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亚太经济共同繁荣。实现这一点,就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这也是中国积极参加这一组织的活动的目的所在,故选D项。A项表述错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APEC的国家并不只是发展中国家,如日本、美国就是发达国家,因为也包括发达国家;B项错在“民间交往”,尽管APEC召开的是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但它仍属于政府间合作;C项错在“持久的结盟关系”,中国外交的重要宗旨是奉行不结盟原则。
46.C
【解析】本题考查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的使命在于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亚太经济共同繁荣。“APEC方式”的规定体现出全体成员协调一致、自主自愿和相互尊重原则,这主要是由于亚太地区成员国之间差异性明显导致,故选C项;A项不符合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宗旨;B项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47.C
【解析】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这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B两项;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D项;欧洲联盟与后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欧洲联盟是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因此,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C项正确。
48.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KFC在华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实质上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故选D项。
49.D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迅速崛起。而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绝大部分亚非拉国家则更加贫穷与落后,从而造成了新的“全球分裂”。因此D项正确。
5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指的是从新航路开辟以后逐渐形成的统一的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世界体系,也就是世界走向全球化的进程。该学者强调世界就是在这一框架之内运作的,强调了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的核心作用。故答案为A。
5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1979年,生产责任制”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52.经济全球化趋势;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美国芭比娃娃玩具生产是由许多国家和地区分工合作共同制造,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特点。
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可知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开始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