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2015年高一下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黔东南州2015年高一下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4-2015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24题 ‎ ‎1.下图明代“耕耘图”揭示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 A.刀耕火种 B.自给自足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2.《华阳国志》卷三《蜀志》中有一段文字“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称颂的是 A.曹魏马钧改进的翻车 B.蜀汉治理四川有成效 C.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D.都江堰的兴修之功 ‎3.“昼出耘田夜绩麻(“绩麻”意为把麻搓成线),村庄儿女各当家。”这句诗反映了 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农业灌溉方式的变化 C.家庭手工业艰难经营 D.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4.“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即“商”)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该言论反映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是 A.农商并重 B.农本商末 C.重商主义 D.闭关锁国 ‎5.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6.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7.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晋商财力雄厚 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主要是指中国 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一切对外贸易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9.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中部和东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这一状况得到改变开始于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富尔顿发明汽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10.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年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当时,英国发动三次英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B.将北美洲和大洋洲纳入世界市场 C.推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D.保护跨越大西洋的黑人奴隶贸易 ‎11.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可能被提及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世界贸易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扩大了资本原始积累 C.工业革命使欧洲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12.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亚洲国家最富有 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13.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14.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 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方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15.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16.“(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17.“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西方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D.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18.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办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材料表明秦二爷要致力“办顶大顶大的工厂”主要是因为 A.“实业救国”思想影响 B.清朝政府政策鼓励 C.南京临时政府政策保障 D.辛亥革命推动作用 ‎19.下列是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20.“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21.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B.恢复欧洲人在世界上的优越感 C.增强欧洲同美苏抗衡的力量 D.使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 ‎22.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D.日本、西欧、美国三足鼎立 ‎23.《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亚太经合组织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24.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 ‎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3题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确实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材料二 限制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原因是,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这个问题从古典时代起就有了;那时罗马帝国为支付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纺织品而耗尽自己的黄金。16、17和18世纪,情况还是如此,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材料三 ‎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材料四 城市发展和运行的动力在于近代工商业的成长。城市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为例,分析欧洲“难以找到能在亚洲市场上出售的物品”的原因有哪些?到18世纪末叶,欧洲“才解决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此外,1933年美国还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 种植防护林。‎ 材料二 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说道:“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可能有。”有数字显示,从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当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式经济体制”给苏联发展带来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1992年以后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举措。‎ ‎2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理论和政策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变化,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以调整或探索为线索,下表的十二条资料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资料能够提炼出多个主题。请依据自己的理解在下表中提炼出两个主题,将符合这两个主题的资料序号分别挑选出来,每个主题必须涵盖两条或以上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给这两个主题补充一条符合该主题的新资料加以简要阐释。‎ 序号 资料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 罗斯福新政 ‎3‎ 新经济政策 ‎4‎ 福利国家 ‎5‎ 大萧条 ‎6‎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7‎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8‎ 混合经济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 斯大林模式 ‎1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 大跃进 示例:‎ 主题: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调整 相关序号:1、6‎ 和补充的新资料:《布雷顿森林协定》‎ 简要阐释:略。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图片反映出农民使用较为先进的农具认真地进行耕作,说明当时农民注重精耕细作,因此D项说法正确。‎ ‎ ‎ ‎ ‎ ‎2.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根据材料所给信息可判断出A项曹魏政权在北方,可以排除;B项说法不确切,C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灌溉三郡”“于是蜀沃野千里”可知其描述的是一项水利工程,且位于四川,故本题答案为D项。‎ ‎ ‎ ‎ ‎ ‎3.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这句诗的大概意思是: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归来后在灯下把麻搓成线(搓麻绳),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为家庭承担责任。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故A项说法正确;B、C、D三项说法与题文无关,排除。‎ ‎ ‎ ‎ ‎ ‎4.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使民知本业为贵”反映了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D项说法与题文无关。‎ ‎ ‎ ‎ ‎ ‎5.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C项说法符合题意。‎ ‎ ‎ ‎ ‎ ‎6.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中国处于“近代的前夜”,C项“计日受值”反映了出现了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符合题意。A项说法是封建社会的形态,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体现不出。‎ ‎ ‎ ‎ ‎ ‎7.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B、C三项说法符合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工商业的发展情况,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的发展,符合题意。‎ ‎ ‎ ‎ ‎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政策。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故选C。‎ ‎ ‎ ‎ ‎ ‎9.B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材料“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分析可知,世界各地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间的联系加强了,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仍属于世界的某一局部时期,可以排除;C项说法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可以排除。‎ ‎ ‎ ‎ ‎ ‎10.A ‎ ‎ ‎ ‎ ‎11.C ‎【解析】本题考查“蒸汽”的力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820年的大西洋沿岸”。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与题文时间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 ‎ ‎ ‎ ‎12.D ‎【解析】本题考查走向整体的世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00年前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1900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形成,D项说法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与题文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 ‎ ‎ ‎ ‎1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部门,极大地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由此重工业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而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但其地位仍然重要,排除B项,A项正确。交通运输业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均获得巨大发展,C项错误。电力工业,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A项。‎ ‎ ‎ ‎ ‎ ‎14.C ‎【解析】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客观上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 ‎ ‎ ‎15.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从材料中“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英商开办的的耶松船厂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说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因此D符合题意。A、B、C三项在题干中都无从体现。‎ ‎ ‎ ‎ ‎ ‎16.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可知,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日益解体,A项说法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属于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应该从内部原因找,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 ‎ ‎ ‎ ‎17.A ‎【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鼓励发展工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A项说法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一战时期;此时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项说法错误,D项发生在甲午战后,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 ‎ ‎ ‎ ‎18.A ‎【解析】本题考查“实业救国”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世纪末”。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一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倡导“实业救国”论,积极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挽救民族危机,A项说法符合题意。B项说法属于外部原因,C、D两项说法与题文时间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 ‎ ‎ ‎ ‎19.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与题文无关,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 ‎ ‎ ‎ ‎20.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调整了原来的工业布局,建立了一批新型工业基地,如沈阳、长春等地,这一时期工业成就显著,原有老工业地区的工业增长落后于新建工业地区的工业增长,也低于全国工业增长的平均水平,因此C项说法正确。“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A项说法错误,B、D两项说法材料无法直接体现,也与题文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 ‎ ‎ ‎ ‎21.C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美国、苏联以欧洲为主中心进行“冷战”,这就使欧洲人们意识到再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要联合起来,增加欧洲同美苏抗衡的力量。可以判断出C项说法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片面,欧洲联合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来自美苏的威胁,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 ‎ ‎ ‎ ‎22.B ‎【解析】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可知,这反映了西欧、日本经济崛起后,联合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B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笼统,C项说法片面,D项说法与题文无关,均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 ‎ ‎ ‎ ‎ ‎23.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根据材料中的关键时间信息“1971年”“30年后”,可以推知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2001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C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发生在1992年。B项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是2001年,但亚太经合组织属于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与题文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 ‎ ‎ ‎ ‎ ‎24.B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B项说法符合题意。A、C两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赫鲁晓夫在农业上一开始采取的措施符合国情,但后来出现了冒进思想,D项说法亦可排除。本题答案为B。‎ ‎ ‎ ‎ ‎ ‎25.(1)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重视;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科技领先;对外交通发达。‎ ‎(2)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在亚洲(中国)占据主导地位,对外来商品基本没有需求;亚洲(中国)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欧洲;亚洲各国(以中国为典型)实行“闭关”政策。‎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 ‎(3)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在中西交流中,西方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通商口岸的开放;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小农经济的不断瓦解,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 特点:起步晚,发展慢,水平低.‎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确实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可以从手工艺品的种类和西方传入的物品角度说明。‎ ‎(2)第一小问从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点、政府的对外政策、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等方面说明原因。第二小问可以从“18世纪中叶”这个时间上回忆西方经济发展状况来做答。‎ ‎(3)根据材料“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的答案。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中西各自的历史背景如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等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取决于工业文明的注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和当时的时代特征来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与特点。‎ ‎ ‎ ‎ ‎ ‎26.(1)特点:以工代赈:‎ 影响: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改善环境,造福后世。‎ ‎(2)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生产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3)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根据材料“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和所学知识可知,到1935年底,国家拨款帮助各州进行直接救济或以工代赈和众多庞大的公共建设工程队缓解失业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此可以总结出本问的答案。‎ ‎(2)根据材料“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和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出答案。‎ ‎(3)解答本小问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92年以后”。如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 ‎ ‎27.‎ ‎ ‎ 主题 序号 补充的新资料 阐释 示例一 ‎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的调整 ‎2、4、5、8、11‎ 新经济 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二 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7、10‎ 赫鲁晓夫改革、勃涅日列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三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 ‎9、12‎ 三大改造、国企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四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6‎ 关贸总协定 略。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五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11‎ 第三产业的兴起、新经济 略。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进行多种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做答即可,关键是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提炼主题,再来补充资料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