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中学高2016级模块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由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重视对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
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中总是存在许多意义空缺部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尤其明显。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古典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发现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上述事实都说明,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并不只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特征,而可以说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这一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同人类语言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是由于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因此无论怎样详尽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而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不足,“穷理析义,须资象喻”,形象可以启示联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熔铸在形象里,欣赏者又通过形象唤起对同类情景的联想,来补充抽象、概括的词语所舍弃的细节、关系、情境。正如清代刘熙载指出的,“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诗的语言以塑造形象为己任,是富有启发性、暗示性的语言,启发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求得那象外、景外、韵外、味外的旨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在这里,诗人完全是以塑造形象的手法来表现道路辛苦、羁愁旅思的。一个手势,一个流盼,一颦一笑,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是语言不能曲折尽传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这种“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形象里,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艺术的美感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形象所显现的,而且包括艺术形象在欣赏者心目中所引发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与欣赏者的想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审美作用。现代接受美学要求文学创作有更多的“空白”“不确定性”和“召唤性”,这是群体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现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玄学思潮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B.有人认为,西方古典美学既重视对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又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
C.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这要求读者阅读时必须融入自己的主观因素。
D.中国古典美学、诗学和西方现代接受美学认同这样的人类普遍审美现象:文学作品应追求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的贫乏导致创作时留下“空白”和“不确定性”,但这“空白”“不确定性”也给欣赏者留下了更大的审美空间。
B.作者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的不足,读者要借形象唤醒联想,而补充词语留下的“空白”。
C.以塑造形象为己任的富有启发性、暗示性的诗歌语言,能启发读者通过想象求得象外、景外、韵外、味外的旨趣。
D.读“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通过诗人塑造的“鸡”“茅店”“月”“人”“板桥”“霜”等形象,可想象出羁旅愁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衡量文学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西方现代接受美学的这一观点有道理。
B.伊瑟尔认为,作为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作品总包含一些“不明确的因素”,它只能部分地制约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C.刘熙载认为,文章无法表意,“写不出”的东西,诗歌可借助别的形象来表现,比如通过描写烟岚云雾来表现山的精神。
D.在作者看来,艺术的美感,是离不开艺术作品的形象的,但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审美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B.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C.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D.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唐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及第。明、清时专指殿试合格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C.“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 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D.“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 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 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7.把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5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唐多令[来源:学科网]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矾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来源:学_科_网]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②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
8.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5分)
9.本词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游览赤壁古迹,遥想周瑜丰功伟绩,不禁自嘲自悲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与《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两句意思相近,同样写宫殿依势而建并说明建筑特点的两句是: , 。
(3)《滕王阁序》中描写晚霞满天,江天一色美景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灯笼
陈忠实
县纪委书记焦发祥一早走进县委大门,瞧见传达室旁边围着一堆人,他瞥了一眼,从人头攒动的缝隙中,瞅见了一只灯笼,也凑上前去。
大伙儿围观的确是一只灯笼。外边糊着一层红纸,里面点燃着一支小蜡烛。
挑着这只灯笼的是一位乡下老农民,一张脸没有生气,只有几根微微颤抖着的胡子,表明他心里憋着气。[来源:Zxxk.Com]
“喂!你在这儿干什么?”焦发祥问。
那双似睁似闭的眼睛闻声看过来,似乎在掂量问话人的身份。“寻找真理!”他的干瘪的嘴唇动了一下。围观的干部们笑起来。
“你说具体点?”焦发祥提醒他。
他的眼睛忽地一翻,露出一缕难受不堪的神光,盯住焦发祥,反问:“我给你说了,你给管?”
“问你就是想管。”焦发祥肯定说。
“啊呀!我可找到包青天了——”打灯笼的农民嘴里叨叨着。
我跟村支书刘治泰家原住一个院子。这是土改时分的,两家挤一院。这二年,我申请庄基地,没批;刘支书却自己划了庄基地建了新房,搬走了,按规定老庄基地归我。没料到,他搬了家,不提老房子的事了。我找他,他先说忙,后来,干脆说要在老屋里拴牛。
我急慌了!我的三个娃子连一个媳妇也没娶,净等房子喀!没办法,我就说买下来,支书要价的口开得多大!大得怕怕!我的天,这老房子椽也朽了,瓦也朽了,雨天漏得像草筛。这不明摆着坑人吗?我找乡政府,不下八回,总说忙,抽不出时间解决这号鸡毛蒜皮的事。我实在想不下好办法,就打上灯笼来了……
“杨书记吗?喂!你们乡的清水湾,有个叫田成山的农民,居然挑着灯笼闹到县上来了。”焦发祥平静地说。
“我一定处理好!”杨书记在电话里连连自责。
第三天早晨,焦发祥刚走进办公室,电话铃就急促地响着。
电话是市纪委打来的,说是本县清水湾一个名叫田成山的农民,挑着灯笼到市委大门口名为“寻找真理”,实际是喊冤。
焦发祥真有点火了,直接拨通了乡上的电话。
“焦书记,我昨天已经处理了,”焦发祥耐着性子听着,“昨天,我严肃批评了田成山打着灯笼大闹县委,影响了县委机关的正常工作……经调查,田成山没参加派性组织,但他老婆是个厉害手,这件事背后有没有背景,尚待进一步了解……”
“好了好了,你真是动了脑筋了!”焦发祥真是哭笑不得。放下话机,对司机传话:“走一趟清水湾。”
清水湾三面被坡丘包围,一面出水路,坡地上多柿树,杏树和桃树。村前有一弯簸箕似的平川,种麦又种稻。这个小小的村庄是本县山区一个独厚于天的角落。七八十户村民,村长从东到西吆喝了一遍,男男女女就聚集在村子中间的会场上来了。
焦发样让村支书刘治泰把县政府关于给村民划拨庄基地的文件宣读一下。刘治泰大声宣读完文件,一只手挂在桌子上,一只手插在腰间,向全体村民讲话:“我先作检讨……”焦发祥不由地瞧瞧这位刘支书,真是聪明剔透!
“听说你想把朽房子卖给田成山?”焦发祥问。刘治泰面不改色,满口应承。
焦发祥站起来,说:“治泰同志,据说这房子原是地主家的,你要是把这号都快倒塌的房子卖给成山,我说一句不大中听的话,你的心就太黑了——”焦发祥停顿一下,侧过头瞅瞅,刘治泰的脸红了,红得像个猪肝。
焦发祥说到这儿,动情地说:“乡亲们,我没来过这儿,想不到咱们县竟然有这样一块好风水的地方。刘治泰同志呀!你甭把这样好山好水好百姓的清水湾,给搅和成一个混水湾……”他的嗓门被清水湾村民的呼喊和掌声淹没了。
吉普车驶出清水湾,在土石公路上疾驰。秋天的田野,秋庄稼收获净尽了,冬小麦泛起一抹新绿。夕阳如金。
焦发祥和杨书记并排坐在后座上。“谈谈你对田成山的处理问题吧!”焦发祥盯着杨书记。
杨书记自责说,“我只是考虑田成山影响县委的工作……”
“出一点问题,先在田成山身上查根子,找背景,这是一种什么习惯呢?”焦发祥盯着杨书记,“实在说,刘治泰这样的作风问题并不难纠正,难就难在我们的这个可怕的习惯!你想想,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惯呢?”杨书记红着脸,渗出汗水来了。
两人告别时,焦发祥手里挑着一只灯笼,笑着说:“把这只灯笼送给你做个纪念。关于那个‘习惯’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只灯笼里。”杨书记红着脸,接过了那只小灯笼。
(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写了一个农民田成山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与村支书发生纠纷后,又得不到乡政府的妥善解决,于是一步步向上级反映的故事。
B.标题“灯笼”是小说的线索,使情节围绕田成山打灯笼“找真理”展开,同时标题有象征意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正常的干群关系。
C.小说的人称运用灵活多变,总体采用以焦发祥为视角的第三人称,为了突出事件的真实性,补叙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时又用第一人称。
D.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口语化,富于生活气息与地域色彩,特别是田成山的人物语言,细腻传神地揭示田成山的农民身份与情绪心理。
E.小说的次要人物杨书记在情节发展中起着穿针引钱的作用,他既是田成山与村支书纠纷的见证者与处理者,也使得故事情节一波三折。
(2)小说中多次提到清水湾的好山好水与田野农作物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3)小说塑造了村支书刘治泰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4)你对文末焦发祥提到的“习惯”如何评价?请用一句话进行表述;再结合小说内容,探究这种“习惯”的具体表现。(8分)
四、12、实用类文本阅读(本次无,略)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来源:Zxxk.Com]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潭溪山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石沟村东,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古树盘桓,白鸟栖居,绝岩怪柏,巧夺天工。
②国足换帅之后,虽然还饱受诟病,但踢出了佩兰时代不曾有过的新战术新思想,表现差强人意。
③自从提倡节俭办春晚以来,曾经美轮美奂的演出舞台,就只能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了。
④梅葆玖大师的表演栩栩如生,可惜驾鹤西去,留给我们无限的怅惘和追思。
⑤老天让曹雪芹命途多舛的同时,也送给他额外的奖赏,煌煌一部《红楼梦》美恒千古。
⑥有些中学生很讲江湖义气,且不管对错,一旦对方有难,必定两肋插刀、鼎力相助。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九江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为提高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尽管高考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但在第二轮复习中,同学们仍应重视基础知识,在对知识网络的梳理中把握知识点,从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切忌不可忽视基础。
C.为了推动以网民商务类应用的深化为目的,管理部门需要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建立综合 防范机制,共同维护绿色健康的网络消费环境。
D.作家铁凝认为,莫言的获奖对今后的中国文学引起国际上更多读者的关注、兴趣和研究,以及中外文学交流,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比尔﹒布莱森在他的《万物简史》里介绍了超级火山的巨大破坏性。以美国为例,①境内有一座超级火山喷发,②其产生的巨大能量将摧毁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东西,无数人会因此丧命,③会导致整个国家被深达6~20米的火山覆盖,随后④会出现其他许多可怕后果,⑤目前人类还无法预测美国超级火山在何时喷发,⑥了解了它的杀伤力有利于我们制订各种减损预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一旦
则
/
也
即使
然而
B
倘若
那么
进而
/
由于
所以
C
假如
则
甚至
更
/
那么
D
只要
/
而且
还
虽然
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来源:Z|xx|k.Com]
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各有偏重: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① ;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② ,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文化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主流, ③ ,但与人们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关注较少。
17、17.某孔子学院对国外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其中“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度”这一项的统计结果如下图。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说明]孝: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俭:过日子能省则省;礼:对别人要以礼相待;勤:辛勤的劳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谦:遇到别人的夸奖要表现得谦虚;面子观:孩子的成功就是给父母挣面子。
(1)请根据图表的所有统计信息,概括出结论,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2)针对孔子学院老师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内容,请依据相关信息,给出两条合理建议。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据调查,当代中学生除了阅读教材外,涉猎的课外读物大多为言情、武侠、悬疑、穿越等通俗作品,而作为经典的诸如“四大名著”等作品却极少有人涉足。他们普遍认为经典著作不好看,读不下去,而通俗作品却能让他们快速获得阅读的快乐。另一份调查显示,能在节假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的中学生正在逐渐减少,他们更喜欢将时间用在手机、电脑以及同学聚会上。
针对这两种现象,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经典著作与时代脱节,应该选择来读;有人认为经典毕竟是经典,总能给人生带来长久的益处;有人认为通俗作品并不是一无是处,读读也是很好的生活调剂;还有人则认为读不读书也没什么关系,时代在发展,应该与时俱进。……
要求:请结合材料的内容,选择合理的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淄川中学高一6月份月考参考答案
第一卷1—6单选题,每题3分,共18分;第7题10分,第8题5分,第9题6分,第10题6分,11(1)5分,11(2)6分,11(3)6分,11(4)8分,12题没考;13—15单选题,每题3分,共9分;16题5分,17题6分,18题作文60分:全卷满分150分。
1.B(“又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与原文意思相反。)
2.A(“语言的贫乏”错,应是“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
3.C(“文章无法表 意”,“借助别的形象来表现”错。)
4 B 5 C(《论语》不是“六经”) 6 A(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强加因果。)
7、(1)如果凭借着偌大的天下,而跟随六国灭亡的旧例(或: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又在六国之下了(或:这又不如六国了)。(2)因此(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3)为什么还要怀抱着(保持着)像美玉一样的美德却让自己被流放呢?
8.①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2分)。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营造凄怆、伤感的悲凉意境,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凉的感情基调(3分)。
9.①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感伤、故人零落的孤独、忧国伤时的愤慨等情感。(1种情感1分,3分)②上片“二十年、重过南楼”表现对年华逝去的感伤。下片“故人今在否”则抒发故人零落后的孤独,“旧江山、浑是新愁”新旧对比,凸显了词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1处1分,3分)
10、(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1、11.(1)BD(B给3分,D给2分,E给1分,A.C不给分。A。“不满庄基地划拨的政策”错,是村支书刘治泰欺负他。C。“补叙”错,应该是“插叙”。E。“见证者”不准确,杨书记并没有见证纠纷时的情境。)
(2)①第一处环境描写是县纪委书记焦发祥初到清水湾时,点明清水湾的地理特点,交代焦发祥对清水湾的好感,为下文批评刘治泰做铺垫;②第二处是焦发祥批评刘治泰时提及,目的是反衬刘治泰人物形象;③第三处是焦发祥处理完问题返回时,用祥和宁静的乡野风光烘托焦发祥处理完问题后的畅快心情,也烘托焦发祥为官的良好形象。(每点2分)
(3)①对百姓,仗势欺人,故意刁难。不给田成山划庄基地,面对田成山的着急,又不拆老房,故意拖延,甚至想买一笔钱。②对领导,察言观色 ,为人圆滑。抢在焦发祥书记批评他之前作检讨。(每点3分)
(4)评价:这是一种不把百姓放在心上的为官陋习。表现:①先己后人,甚至仗势欺人的为官陋习,如刘治泰先为自己划庄基地,而对同院的田成山却故意刁难。②无视百姓要求的为官陋习。乡政府对田成山反映的问题以忙为借口而采取不理睬的态度。③唯上不管下的为官陋习,如杨书记处理问题的出发点是不影响上级,而不是为百姓解决为题。④不实地考察,不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陋习。杨书记处理问题只在田成山身上找原因,而不考虑刘治泰的问题。(评价2分,表现任答3点即可,每点3分)
13、B 14、D(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倡议”; B“切忌不可”否定失当;C句式杂糅,“为了………”或“以………为目的”保留一个即可。)
15、D 第一处是表示后面情况发生的条件,应填写“只要”;第二处是结果,无需关联词语;第三处,是表示更进一步,应填写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语;第四处,紧承上文说还会出现许多后果;第五处和第六处构成转折关系。
16、16.①以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 ② 以“智慧生活”为中心的“人文型智慧城市” ③
管理型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渐被重视
17. (1)调查对象对“礼”的认同度最高,对“谦”“俭”和“勤”,“孝”的认同度较低,最不认同的是“面子观”。
(2)答案示例:①教学中要理解并尊重外国学生的文化感受,这样才能赢得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②对认同度较低的价值观,如“面子观”“孝”文化等,在教学中教师不宜过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