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
1.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秦始皇死后最小儿子胡亥继位B.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长孙继位D. 清朝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2.关于图1的说明.符合史实的是
A.发明的时间是汉代 B.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交化 D.主要用于手工业生产
3.表1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对表格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南北地区之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B.南北方经济地位逐渐趋向平衡
C.粮食大量进入市场成为主要商品 D.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重要产粮区
4.《苏州府志》记载:“”邵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级慢的根本原因是
A.重本抑末思想的影响 B.外国资本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制约D.封建侧度的阻碍
5. 近代以来,在买办、商人等群体中逐渐形成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径饭英语。表2为《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 年)》一书中收录的一些示例。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适应了中外贸易交往的需要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C.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D.西学东渐已涉及文化生活领域
6.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出现于这种新生产方式破土时期的中国民族企业是
A.黄道婆创造的新式纺车 B.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
C.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D.英商创办的耶松船厂
7. 某乡村知识分子在一则日记中记载:“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由此可见
A.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B.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C.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8.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文化教育日趋衰落 ②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这反映出《宪法大纲》
A.消除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D.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10.表3为国家资本企业和私人资本企业类别比较表(1942年)。由表信息可知
国A.国民政府抗战与改善人民生活兼顾 B.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战时期全面萎缩
C.统制经济政策最大限度保障了战备 D.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11.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周立波写于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 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农村基层行政府组织机构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12. 与图2漫画《好大的南瓜呀!》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A.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B. “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D.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13.阅读图3 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A.美国政府格守“一个中国”原则 B.正确揭示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C.美凶公开违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D.中美关系日益.走向紧张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长江三角洲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技术开发区
15.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荃于习俗。”,这主要体现于罗马法
A.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D.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16.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希望得到工人阶级的支持 D.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17.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8.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美国没有加入的原因是
A.美国没有资格加入国联 B.美国权力制衡原则的充分运用
C.和约不符合美国人民利益 D.参议院的权力凌驾于总统之上
19.二战结束后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必须从文字档案和文字档案造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语言、符号、农村的证据、土地制度、项圈等一切其他可利用的史料,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果和方法。同时,又要防止把自己分割成许多各行其是的“专门化”部门。历史学家们的主旨是
A.扩展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历史学家的视野
B.历史研究由个体劳动,变成了集体劳动
C.历史学家必须把握某一时空的“总体”趋势
D.提出要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
20.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全盘农业集体化
21.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 ~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70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材料所述英美等国的共同目是
A.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B.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C.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 D.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22.赫鲁晓夫改革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点,推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同时,对工业也施行”手术”。此“手术”与中国20世纪80 年代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努力发展重工业
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3. 1960年,有人谴责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资总协定
24.图4 “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25.二胎政策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唤起了民众对人口和生育问题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难的人喘不过气来。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于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稼,五算。”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于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
——据《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即:l, 2, 3, 4, 5, 6, 7等)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即:2,4,8,16,32,64,128,等)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枝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材抖三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图5 )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尔萨斯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中国是否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请说明理由。(8分)
26.历史发展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比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改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材料二
(1)材料一简要反映了我国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分别指出各阶段服饰的特点并归纳影响服饰变化的主要因素。(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6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3分)在后两个时代,美国政府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走向联合(图7)
材料二 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向来充满波折。面时西欧联合趁势,一向傲慢自大的英国采取了不合作、不参与的孤立主义姿态,直到1973年,英国才正式成为欧洲共同体成员。近年来,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加快,英国社会中的疑欧、脱欧情绪更加明显。英国方面希望的改革包括:政治方面,“收回”部分立法自主权,阻止一些不受欢迎的欧里法现在英国实施;经济方面,减少欧盟在经贸领域的官僚主义和过度干预,确保伦敦金融城地位,允许英国与美国、亚洲等城外经济体自主发展贸易关系;移民方面,阻
止欧盟新成员国移民大举涌入;司法方面.免受欧洲人权法院的“不必要干预”。然而,在欧盟内部,法国和德国这两个重量级成员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英国以“欧盟拒绝改革”为借口任性“退群”的。
——新华网《女王宣布英国“脱欧”安排》2015年05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世界文明交流、促进整体世界形成为视角,对四幅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简要解读。(9分)
(2)如果你是英国公民,“脱欧”公投时你会做何选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
资阳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 CBADC 6—10 CBBDC 11—15 ADBCD
16—20 ADBAB 21—24 ACBB
二、综合题(第25题23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23分)(1) 内容: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婚早育。(3分)
原因: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政府政策鼓励;传统自然经济的需要;宗法制及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4分)
(2)观点:人口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是自然和永恒的规律,必须通过劳动、限制结婚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2分)
评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促进了人口增长,同时也导致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出现。(2分)马尔萨斯对人口激增引发的问题表示担忧,并提出了控制人口的思想,对解决人口问题有一定的启示;(2分)他只要求社会下层(劳动群众和贫困阶层)控制人口,实质是为资产阶级推卸造成社会灾难的责任。(2分)
(3) 变化:人口总量除三年困难时期有短暂回落外呈增长趋势;人口出生率呈现解放初、60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三个波峰,近些年人口出生率呈下滑趋势;死亡率除三年困难时期曾冲高外,一直处于下降和低死亡率状态;中国老龄化社会已到来。(3分)
中国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1分)理由:1978年底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资料越来越丰富;同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将人口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安全绕过了“马尔萨斯陷阱”。 (4分)
26.(14分)(1)20世纪上半期:多种服饰并存,中西合璧的服饰成为流行服装。(1分) 20世纪50年代:衣着比较单调,政治色彩强烈。(1分) 21世纪初:多元化突出,个性强,高档服装、传统服装盛行。(1分)
主要影响因素:外来文化的冲击、政治变革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产物、传统观念的影响。(4分)
(2)问题:进步时代:垄断组织操纵国家经济命脉;焦虑时代:经济危机暴露了市场自发调节(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里根时代: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陷入滞涨困境。(3分)
共同:调整制度和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追求社会公正;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27.(15分)(1)新航路开辟之前,当时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反映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罗盘测量的使用,为远距离的洲际航海创造了条件;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状态,美洲的农业文明成果(玉米、甘薯等)向世界其它地区传播,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西方列强为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强行叩关,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了经济、外交、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8分) 总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类从各民族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文明交流日趋紧密。(1分)
(2)选择一:脱欧。英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由来已久,有损英国超脱于西欧的大国形象;欧盟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会使国家部分主权受损;欧盟新成员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会给英国造成一定负担。(6分)
选择二:不脱欧。欧盟会为英国带来国家安全的保障;欧盟经济一体化给英国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英国的发展与欧盟的发展紧密相关)。(6分)
选择三:不脱欧,但尽量争取保留更多国家主权。理由:结合上面两种情况说明。(6分)
(观点2分,理由4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得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