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孝感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人文班)‎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万 欣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 ‎1.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2.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深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D.反映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3.自秦朝至宋元,中国民间贸易多用谷物与钱,无用银之例;但从明朝起,白银逐渐代替其它货币,广为流通。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 B.政府放宽对外贸易限制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 ‎4.宋代以都城汴梁为代表的很多城市,流动人口远高于当地户籍人口,称为“浮客”。宋仁宗时,“天下废田尚多,……(民)或弃田流徙为闲民”。这一现象 A.说明农村经济日趋萧条 B.表明租佃制日趋衰落 C.反映了人口流动的加剧 D.反映了城市经济繁荣 ‎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6.清朝初年,为了对付郑成功,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沿海居民内迁,“寸板不许下海”。台湾统一后,清政府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居民出海贸易……但从康熙五十六年开始,再度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人来华,不许中国人前往贸易,从此,清朝闭关自守的政策正式开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清初的海禁是为了对付外来侵略 B.康熙大帝曾一度部分开放海禁 C.清朝闭关政策在康熙年间正式确立 D.清朝前期曾与日本、朝鲜贸易往来 ‎7.“那时,没有疾病;他们的骨头没有酸疼;那时他们没有发烧;那时他们没有天花;那时他们没有胸疼;那时他们没有腹痛;那时他们没有肺痨;那时他们没有头疼。……可是那些外来者来了,令一切全然改变。”文中的“他们”、“那时”、“外来者”最有可能是 A.印第安人 “地理大发现”以前 西班牙人 B.中国人 鸦片战争以前 英国人 ‎ C.日本人 “黑船事件”以前 美国人 D.埃及人 拿破仑入侵以前 法国人 ‎ ‎8.下表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的上涨倍数。由此可以推断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 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 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9.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C.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得利益 D.美国通过签订关贸总协定掌握贸易霸权 ‎10.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德意志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但是同时期德意志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却明显高于农村。这主要是因为德意志 A.国家统一实现和民主制度确立 B.城乡生活理念的不同.‎ C.农村经济恶化影响人口存活率 D.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11.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 ‎12.“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1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外来新词语如政治、新闻纸、铁路、火轮机等在东南沿海官民中逐渐流传开来。这表明 A.殖民侵略推动西方文明的传播 B.“体用”观的分歧已初露端倪 C.东南沿海的文明开化程度最高 D.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4.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15.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 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的胜利积聚力量 ‎ 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6.1956 年 12 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 A.中外合资企业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 C.国营企业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17.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见下图),其中C—D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成功         ‎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推动 C.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 D.“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 ‎18.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这表明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A.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的重心 B.符合当时国家经济战略的要求 C.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19.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多的时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96.3%,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的87.8%。这说明 A.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 ‎ B.农村经济“左”倾错误严重 C.农业改造中存在冒进倾向 ‎ D.农业集体化目标已顺利完成 ‎20.1959年秋,我国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一些地方重新开放,增加了农民赚钱的机会;1961年年中正式承认农村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 ‎ B.有助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C.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结构 ‎ D.意味着国家经济政策的根本调整 ‎2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一些乡镇、街道名称纷纷改为红旗、红星、东方红等,以至于邮电、交通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改名之风又起,如徽州改为黄山市、思茅市改为普洱市、大庸市改为张家界市等。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观念改变历史传统 B.政治变革制约城市命名 C.时代变迁影响地名变更 D.“左”倾思潮死灰复燃 ‎22.被誉为“沙漠之钻”的胡佛水坝于 1931 年 3 月 11 日动工,美国总统胡佛宣称“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其财长梅隆称:“在这个国家,无论政府还是企业,他们行动一致,坚定地阻止工资下调,并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并以此增加消费。……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持生活标准。”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B.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 C.放弃了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 D.努力抑制物价上涨 ‎ ‎23.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24.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 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 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 C.对市场调节作用看法一致 D.都始终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25.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26.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 A.加快工业化进程 B.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27.下表为1913一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主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变化情况。‎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无 ‎4‎ ‎2‎ ‎1‎ ‎2‎ ‎1‎ 联合收割机 无 无 ‎2‎ ‎1‎ ‎1‎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1‎ ‎2‎ ‎1‎ 生铁 ‎5‎ ‎6‎ ‎5‎ ‎4‎ ‎3‎ ‎2‎ 钢 ‎5‎ ‎6‎ ‎5‎ ‎4‎ ‎3‎ ‎2‎ 据此可知,20世纪三十年代的苏联 A.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 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暴露 C.迅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农业机械化已基本实现 ‎28.1960年,英国、瑞典、瑞士、娜威、丹麦、葡萄牙、奥地利七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联盟内成员国之间取消工业品贸易关税,但不执行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后来成立的欧共体相比,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显著特点是 A.未实现政治一体化 B.签约成员国数量少 C.对非成员国实行贸易保护 D.区域合作程度较低 ‎29.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执行的时间将考虑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经济实体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经济不迟于2010年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这表明APEC成员国 A.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 B.实现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30.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面图表,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1997—2011年期间,以中国为目标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及其在全球反倾销调查数量中所占比例的动态趋势 A.中国入世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 B.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摩擦使国际矛盾日益尖锐 C.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 D.中国企业在困扰中融入全球化,并适应全球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阅读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指出古代农业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综合材料一、二,反映了明清经济的哪些特征?(12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 年 3 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该法修订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 种,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该法案后来被称为“20 世纪美国国会所通过的最愚蠢的法案”。1930 年 5 月,加拿大通过法案,将美国输往加拿大的 16 大类产品关税提高 30%。德国也加入到报复行列,关税报复措施最终导致德国进口总值下跌 61%。‎ ‎——文亭《80 年前的货币战争》 ‎ 材料二1934 年 6 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最重要部分是新增加的对 1930 年关税法的修订,其主要内容包括:授权总统和外国政府或机构进行关税协定谈判;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关税的改变适用于其他和美国签订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协定的国家。 ‎ ‎——摘编自谈谭:《美国 l934 年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65~1980年美国进口关税率(%)‎ ‎1965‎ ‎1970‎ ‎1975‎ ‎1980‎ 美国 ‎6.7‎ ‎6.1‎ ‎4.4‎ ‎3.1‎ ‎(1)据材料一指出《霍利一斯穆特关税法》主要内容,如何理解这一法案是“最愚蠢的法案”。 (8分)‎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决定美国关税政策的机构出现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 世纪 60~80 年代美国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概括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8分)‎ 孝感高中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CBCDB AAABD ABACC ‎ BCBCA CAAAA BCDDD ‎31、(1)变化:农业的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品种和产区增多。(4分)因素:经济重心南移;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农业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中国与世界联系增强,新农作物品种的引入;商品经济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分化;租佃关系普遍。(8分)特征: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4分,一点2分,两点4分)‎ ‎32、(1)内容:提高关税税率;增加征税的商品种类。(4分) 理解:关税法案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加深了各国的矛盾和摩擦;各国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4分)‎ ‎(2)变化:关税政策决定权从国会转移到总统。(2分) 原因:经济危机中罗斯福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或总统的行政权扩大。(2分)‎ ‎(3)变化:进口关税水平不断降低。(2分) 因素: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推动了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美国经济实力强大,积极推行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6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