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三学段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卷
命卷教师:黄峥 审卷教师:陈秀琴
试卷总分:100分 完卷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仅一个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
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重农抑商 B.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 D.削弱相权
3、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
“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
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
国”概念变化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4、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5、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
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
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
A.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完善官员监察体系
C.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D.利于规范官员行为
6、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这表明他
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 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
7、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
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
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
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8、义和团烧铁路火车时,“顺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
遂蜂起应之,约四万余人。”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义和团的排外行为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广泛支持
B.铁路兴建冲击了传统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
C.下层民众对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抵抗与排斥
D.西方工业经济的压迫是激起人民反抗的根本原因
9、图3为1938年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的一幅宣传壁画,画中的内容反映了( )
A.八路军开辟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C.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 D.全国各种社会力量一致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10、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
“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
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11、“被民族危饥催得早熟的中国资产阶级顾不得自己的幼稚和力量弱小,一代又一
代付出努力,想把西方近代化运动引入中国,每一代人都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
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其中,辛亥革命“做了前人所不曾做的事”是指( )
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
12、近代中国某理论被史学家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民生、
计划的社会、福利经济,以及反对外国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情感全部掺杂在一起。”
下列口号与此对应的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排满兴汉光复河山”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3、1935年中央红军在川西地区发布的政策中规定:“大家来成立合作社,贩卖布
匹、盐巴、粮食,使赤区穷人个个不愁吃穿”,“商人无论大小在服从苏维埃法令下
可自由发展工商业”。该政策( )
A.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 B.强化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C.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D.体现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14、邓小平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对全党起了领导作用……尽管名义
上他没有当什么总书记或军委主席,他实际上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
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这体现了( )
A.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B.中共已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C.中共领导人顾全大局唯真唯实 D.党与军队的关系得以最终确立
15、“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
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16、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务员要持宪法宣誓就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
一举措。下列关于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
A.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1995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17、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
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 )
A.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
C.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18、下列史实中对中国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有( )
①秦朝以小篆为文字标准 ②1684年设立台湾府 ③1943年发表开罗宣言 ④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
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
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逑
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0、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
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
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 )
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
21、2013年10月25日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我国周边外交的战
略目标,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
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下列最能
体现谈话思想的是( )
A.1986年中国政府在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B.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形成“上海共识”
C.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教育部长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D.1992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军队赴柬埔寨维持和平
22、“(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
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业流通是政治平等昀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23、“因为如果有价值之人发言并且担任议事会成员,这对于和他们同样的人会有好
处,但对大众却没有好处。现在任何人只要愿意就可站出来发言,当穷人发言时,
他就会寻求他本人以及和他相同之人的利益。……他们(雅典人)认识到尽管穷人
无知而贫穷,而有价值之人出色而智慧,但前者的好意要比后者的恶意带来更多的
益处。这样的方式也许不能建成理想的城邦,但却非常有利于维护民主政治。”该观
点( )
A.说明了直接民主制的封闭性 B.指出了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C.肯定了雅典直接民主制 D.奠定了代议制的理论基础
24、罗马法规定: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
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
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注重交易形式和程序化 B.维护贵族的特权
C.突出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D.调解贸易的纠纷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52分)
25、(22分)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把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 “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探究主题一的材料,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
(2)阅读探究主题二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8分)
(3)探究主题三的材料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8分)
26、(1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9年明治政府向美国、荷兰等国提出了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井上因过度对外妥协,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
——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等
材料二 清政府在要求修约收回权益方面也做了一些事情,但进展甚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对德奥宣战,并宣布中国与德奥两国订立的所有旧条约一律废止。1919年,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的要求。1925年五卅反帝运动发生后,北京政府发起“修约”运动,向各国驻华公使团提交了要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的照会。1927年1月,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关税自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在修约历程中的相似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修约历程有何特点?分析两者不同的原因。(10分)
(3)纵观中日两国修约过程,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启示?(2分)
27、(12分)2016年3月,两会相继在北京召开,反腐议题引起会内会外强烈关注。表明中央持续反腐的坚定决心,而古今中外一些反腐经验和教训,至今还值得我们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希腊的陶片放逐法和中国西汉的刺史制度都是对政府权力运作的监督和规范机制。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雅典法律规定:放逐投票须达到6000人的法定人数。如果选票总数未达到6000,此次投票无效;如果超过6000,再按票上的名字将票分类,得票最多的人士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十三部刺史。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
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刺史以六条问事,史称“刺史六条问事”。其具体内容为:“……二条:倍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三条:怒则任刑,喜则淫赏,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六条,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令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陶片放逐法与刺史制度在“谁来监督”、“监督谁”、“监督程序”和“监督依据”四方面的不同之处。(12分)
福州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三学段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1-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B
C
D
C
D
C
B
A
A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A
C
B
A
B
D
C
D
C
A
25、(1)差异: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2分)。
原因: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势并存,而中国则是精工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4分)
(2)特点:全面学习西方文明,(1分)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文化。(1分)
原因: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1点1分,任意答三点4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分,如答出具体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面近代化也可以给2分)
(3)观点:辩证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1分)
评价:“保存国粹”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3分)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2分)但障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分)
评价:“醉心欧化”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到孔家店”的 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3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分)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2分)
26、(18分)
(1)相似:长期性(几代人和数届政府不断努力的结果);民众和政府相辅相成;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列强之间矛盾;经历了从集体谈判到国别交涉的过程。(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特点:起步较晚;过程漫长;阶段性明显(从修约到废约)。(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修约的前提不同(近代中国长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不平等条约体制不同(中国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更强);国力的差别(中国长期贫弱);国际形势的不同(中国是列强争夺的重点)。(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发展是硬道理,实力是对外交涉的基础;重视外交政策和策略,争取最大的外交成果;充分掌握和运用国际法理论, 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7、异:①主体:雅典为公民监督;西汉为皇帝任命的刺史。
②内容:雅典防范政治家的野心;西汉监控地方豪强高官的违法行为。
③程序:雅典实行规范的民主投票;西汉由监察官员和君主进行裁决。
④依据:雅典依据随意;西汉依据具体规范。(每点3分,共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