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中学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文昌中学2016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文科)期考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1948年7月,美国经济合作总署正式运作发布了它的使命声明:“推进欧洲经济进步、促进欧洲生产发展、为欧洲各国货币发行提供支持以及推动国际贸易。另外一个没有被官方承认过的目标,……,特别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势力的增长。”据此分析,此组织是根据下列哪一项成立的:‎ ‎ A.杜鲁门主义 B.欧洲复兴计划 ‎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关贸总协定 ‎2.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声明,《反弹道导弹条约》妨碍了美国发展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今后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防御。但其实质是为加紧研究导弹防御系统寻找借口。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B.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特点 ‎ C.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D.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3.“在苏联舰船驶近古巴时,遭到美国舰队的拦截。苏联舰船最初毫不理会,继续全速前进,与美国舰队越来越近,双方舰队的官兵已经能够看到对方的面容。在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返航。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后来回忆说:‘我们互相瞪着眼睛,各不相让,但我想,还是对方先眨眼了。’”‎ A.美苏争霸的格局已经形成 B.苏联实力的下降被迫退出争霸斗争 ‎ C.美国掌握着战略的主动权 D.美苏军事冲突在不断升级 ‎4.“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 A.“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5.朝鲜半岛分裂后,斯大林多次暗示金日成要越过“三八线”,统一朝鲜。但l950年6‎ 月朝鲜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又指使其代表不参加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使安理会顺利通过美国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战争规模升级为国际战争。斯大林的意图是 ‎ A.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权威 B.调整苏联的争霸政策 ‎ C.巩固苏联在东欧的战略地位 D.构建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新秩序 ‎6.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的东欧和西欧虽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成效和结果却是两重天,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出现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 ‎ B.美国和苏联对西欧和东欧产生了绝然不同的政治影响 ‎ C.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体制优劣明显 ‎ ‎ D.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否真正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 A.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 B.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 C.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 D.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8.2008年6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加强合作,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2008年12月,经联合国授权和应索马里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这表明 ‎ ①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共同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 ‎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11年2月11日,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四国联盟”高级外交官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声明,主张安理会同时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新增常任理事国应包括这四个国家。在四国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 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 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13年7月10日,美国五角大楼下属情报机构出台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军方拥有世界上最活跃且型号众多的弹道导弹计划”,这份报告甚至宣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正不断扩充,未来l5年有l00枚导弹可以打到美国本土,有可能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这一材料不能说明 ‎①中国是世界上导弹最先进国家 ②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假想敌 ‎③中国成为对美国威胁最大的国家 ④西方国家的冷战意识依然存在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域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种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以下叙述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是 A.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 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该趋向统一 ‎ C.文明的冲突已经取代了政治的冲突 ‎ D.各种文明间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12.2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 ‎②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③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 ‎④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1860年,日本出口470多万美元,进口160多万美元;1867年出口1200多万美元,进口2160多万美元。进口的主要是棉毛织品、船只、武器等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是生丝、棉花、茶叶、海味、铜、油等工业原料和食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B.日本由外贸入超变成出超的国家 ‎ C.日本的生丝和棉花出口超过中国 D.日本逐步沦为了西方经济的附庸 ‎14.明治维新前,日本曾出现过类似于义和团的尊攘派,他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暗杀卖国的幕府官员,还攻击西方商人和外交官,进攻停泊在日本港口的外国船只。‎ 但日本的尊攘派后来转化为明治维新志士,而中国的义和团最后土崩瓦解。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倒幕思想渐趋流行,而中国的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 B.日本明治政府支持改革,而清政府一直对义和团大肆镇压 ‎ C.日本的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强大,而中国的义和团却孤军奋战 ‎ D.日本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中国的资产阶级缺乏改革的决心 ‎15.日本1870年的地理教科书《舆地志略》中对比中日两国:“贵古贱今,妄自尊大,自称中华,视外国为夷狄禽兽,屡失信于外国,虽蒙其侮辱,却依然固守旧习……止步于数千年前之开化之域”;“方今我邦,朝纲一振,转为开化之方向,国势将大为隆盛,是东洋诸国中,绝无仅有之类”。这段文字 ‎ A.客观分析了中国的问题和弊端 B.体现出非常强烈的扩张意识 ‎ C.尚未突破传统的儒学华夷观念 D.显示出西方文明观念影响日本 ‎16.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氏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 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8.英国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提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说:“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这段话反映了当时日本在学习西方时的突出特点包括 ‎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 ‎ ‎②注重经济领域而忽略政治、文化学习、借鉴 ‎③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地、有侧重地学习 ‎④注意继承本国的文化传统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有权直接上奏天皇,也可以利用辞去陆海军大臣职务和不提名继任者的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枢密院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枢密院权力至上 ②内阁由议会掌控 ③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④强化军国主义 ‎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2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中国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意图主要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论证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 ‎21.‎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 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 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 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 ‎22.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 ‎ 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 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 ‎ D.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23.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 材料 结论 A 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 ‎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 C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变法措施。‎ D 戊戌变法中,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4.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论述能证明其观点的有 ‎①开辟了向西方学习之路,促进近代文教事业的发展 ‎②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成为20世纪民主革命的开端 ‎③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④近代中国的首次思想解放潮流,开创新时代风气 ‎⑤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趋势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5.历史上的大多数改革,都面临着保守势力强大、改革派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从中国当时政治格局的实际出发,要成功推进改革,中国的维新派最应该关注 A.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确保改革全面彻底 ‎ C.讲究策略争取更多支持 D.联合列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4分,28小题12分,29小题12分,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它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 ‎ 材料二:‎1951年9月4日,美国召集了许多同盟国在旧金山召开了与日媾和会议,朝鲜、中国没有受到邀请。南斯拉夫、印度、缅甸受到邀请但拒绝参加会议。与会的48个同盟国于8日签署了《与日媾和条约》,即《旧金山和约》。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在和约签订的当天,美国与日本还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参加会议的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反对条约的内容,拒绝签字;越南、朝鲜、蒙古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也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合法性。‎ ‎ ——以上材料均出自《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政府不承认《旧金山和约》的理由。(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影响。(6分)‎ ‎27.(14分)阅读材料:‎ ‎ 材料一: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真正……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 ‎ ——(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 材料二:我们在1960年诉诸武装斗争,建立战斗组织——“民族之矛”,纯属自卫行动。过去那些要求我们进行武装斗争的因素在今天依然存在,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希望尽快出现利于谈判解决问题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刀枪入库了。……我为反对白人统治而斗争,也为反对黑人统治而斗争。我珍视有一个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理想,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和睦相处,机会均等。我为这个理想而活着,也准备为这个理想而死。‎ ‎ ——(南非)曼德拉的出狱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马丁路德金与曼德拉领导民权运动时在目标、方式方面的主要不同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民权运动领袖坚持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共同原因。(6分)‎ ‎28.(12分)阅读材料:‎ ‎ 材料: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原有地方厅官或各乡各村就地征收之税目,亦一并按照土地价格征收之,但所征金额不得超过地税金额三分之一。……今后对于茶叶烟草等其他商品,均将逐步课征商品税,及至国家商品税岁入超过二百万元时,当按照商品税岁入之比例,于已实施改正之地区,逐步减低地税。 此次改正地税之事,举办非易。因土地情况之不同,改正亦有缓急难易之差别。……原有税法,于地税改正实施之前,继续有效。改正之后五年以内,土地价格因土地买卖而生增减,均按照最初核定之土地价格。‎ ‎ ——明治六年《地税改正条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措施及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时期地税改革的历史意义。(6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 ——《戊戌变法》‎ ‎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 ‎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 ‎ ——摘自《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6分)‎ ‎[Z-X-X-K]‎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文科)期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C A C D A A B C D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D D B C B B C D B D C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26.(1)理由:和约签订的程序与之前签订的国际协定相背;条约中的一些内容违背了国际协定;中国的利益受到损害。(6分)‎ ‎ (2)影响:改变了战后国际秩序;日美由对抗走向结盟;加剧了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引发了日本和被侵略国的新矛盾;为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埋下了祸根;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6分)‎ ‎27.(1)目标:前者是坚持在原政府的统治下,争取实现黑人与白人同等的民主权利; (2分)后者是要求推翻南非白人政府,建立一个黑人与白人共治的新政府,实现种族和解。(2分)‎ ‎ 方式:前者是通过和平演说等方式;(2分)后者有从武装斗争到和平方式的转变。(2分)‎ ‎ (2)对民主和自由的不懈追求;爱国心的驱使;领袖个人经历和特殊环境;世界民族主义潮流的推动等。(6分)‎ ‎28.(1)措施:调查土地占有情况;政府统一征税标准;限定地方税目金额;地税随商税收入增长而减少。(4分)‎ ‎ 特点:注重调查,从实际出发;逐步调整、推进。(2分)‎ ‎ (2)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政府资本积累;改变了原有社会结构。(6分)‎ ‎29.(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6分)‎ ‎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6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