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大附中2015-2016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辽宁师大附中2015-2016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辽宁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 一、单选题:共35题 ‎1.“齐鲁”二字长期作为山东的象征,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鲁”都是在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天的山东地区。故选A。‎ ‎ ‎ ‎ ‎ ‎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夏、商、西周设置的一些官员,“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这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C项正确。A、D两项表述正确,也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合;B项不符合史实。‎ ‎ ‎ ‎ ‎ ‎3.《荀子·儒效篇》“(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的制度是 A.内服制度 B.外服制度 C.分封制 D.宗法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度。由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周朝分封制的特点是西周族权政治色彩明显,王族占有主体,所以答案选C。‎ ‎ ‎ ‎ ‎ ‎4.“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在政治上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层层分封,层层隶属,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关系,B、C、D项不符合材料,故答案为A。‎ ‎ ‎ ‎ ‎ ‎5.分封制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血缘纽带 B.等级序列 C.神权特征 D.尚未集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可以看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故选A。‎ ‎ ‎ ‎ ‎ ‎6.清代皇后所生女儿为“固伦公主”,“固伦”意为“天下.国家”;妃子所生女儿为“和硕公主”,“和硕”意为“一方”。清代的这种对公主的不同称呼,反映了 A.清朝分封制下的血缘关系 B.固伦公主有资格参与皇位继承 C.清朝宗法制下的嫡庶之别 D.清朝时期中国妇女的地位较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宗法制可知,A、B、D三项和史实不符,排除;根据材料中对公主的不同称呼反映了清政府宗法制下的嫡庶之别。所以答案选C。‎ ‎ ‎ ‎ ‎ ‎7.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根本性保障措施是 A.郡县制度 B.统一货币制度 C.监察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A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根的本性保障措施。B、C、D均未体现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排除。故选A。‎ ‎ ‎ ‎ ‎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中“公天下”是指郡县制采用依据才能政绩任免官吏,打破了以往仅凭血缘世袭垄断政权的现状,从以往的私人任用转变为公开以才能政绩为标准的选拔模式,实现了由私向公的转变,故答案选D,A、B两项均是维护君主私立的表现,C项与题意明显不符。故选D。‎ ‎ ‎ ‎ ‎ ‎9.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以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推恩令 B.收精兵 C.削实权 D.制钱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材料中“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正是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推恩令兵不血刃的很好的解决了西汉时期的王国问题。故选A。‎ ‎ ‎ ‎ ‎ ‎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交通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当时的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因此其运作程序应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程建设属于工部的职能,B符合题意。‎ ‎ ‎ ‎ ‎ ‎11.史载“宋兴,始以……对持文武二柄。”文中省略的两大机构是 A.中书门下 枢密院 B.三司 枢密院 C.中书门下  三司 D.枢密院 三衙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宋代进行了行政机构调整,中书门下掌管行政权,而枢密院掌管军事,符合材料中的“对持文武二柄”。B、C两项错误,三司负责财权;D项错误,参知政事是副相。故选A。‎ ‎ ‎ ‎ ‎ ‎12.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反映出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刘邦与项羽胜负”判断是在秦末农民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容易出现分裂割据势力,所以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并不是稳固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选C项。‎ ‎ ‎ ‎ ‎ ‎13.在上海嘉定孔庙内有一个博物馆,馆内藏有一张我国迄今发现并保存下来的唯一一份殿试试卷——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殿试的试卷。这张试卷体现了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征辟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根据所学知识应该判断殿试试卷应该属于科举制。故选C。‎ ‎ ‎ ‎ ‎ ‎14.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根据材料“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可以判断,科举制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优秀官员,故选A。‎ ‎ ‎ ‎ ‎ ‎15.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秦朝军功爵制是按照军功来评定等级,汉朝察举制是按照品行才学来推举人才,魏晋九品中正制主要是按照门第声望,隋唐科举制是按照考试成绩,故选D。‎ ‎ ‎ ‎ ‎ ‎16.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该学者所谓“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答案】A ‎【解析】“以文治国”属于治国理念;分科考试属于考试组织形式;“学而优则仕”本身就具有不合理性;通过科举考试大批门第不高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体现了“公平竞争”,故答案为A。‎ ‎ ‎ ‎ ‎ ‎17.监察制度是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的太尉负责监察 B.谏议制度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C.元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D.三省六部制下负责监察的是门下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监察制度。据所学知识,A项错误,秦朝的太尉负责军事,B、C项不符合史实,谏议制度是对皇帝进行谏议,而不是对官员的监察,故选D。‎ ‎ ‎ ‎ ‎ ‎18.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防止吏治腐败 C.分割宰相权力 D.减轻人民负担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为防止地方官吏久居其职,吏治腐败,所以要轮流做官。故选B。‎ ‎ ‎ ‎ ‎ ‎19.与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似的机构是 A.节度使 B.都察院 C.谏院 D.尚书省 ‎【答案】B ‎【解析】节度使是唐朝藩镇长官,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谏院是北宋谏官机构,尚书省是三省中的执行机构,故排除A、C、D三项。都察院和御史大夫都具有监察职能,故选B项。‎ ‎ ‎ ‎ ‎ ‎20.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是 A.御史大夫 B.官员监察制度 C.谏议制度 D.皇帝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A项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及官吏的监察,B、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是谏议制度,故选C。‎ ‎ ‎ ‎ ‎ ‎21.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加强对空前广阔的疆域的统治,元朝实行了 A.行省制度 B.设置枢密院和三司 C.郡县制度 D.设置军机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行省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元朝为加强对空前广阔的疆域的统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行省制度,B项属于加强君主专制,C项从秦朝就已经确立,D项军机处是清朝设立的,故选A。‎ ‎ ‎ ‎ ‎ ‎22.《明会要》记载“……特简谢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文中所说的内阁正式设立于 A.唐太宗时期 B.明太祖时期 C.明成祖时期 D.清顺治时期 ‎【答案】C ‎【解析】书本基础知识,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 ‎ ‎ ‎ ‎ ‎2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B.唐朝确立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沿用明的内阁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的君主专制的加强。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刚好是中国的清朝。清朝专制制度强化,雍正时设立军机处。A、B两项属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例子,但不属于清朝时期,D项是明朝的措施,故选C。‎ ‎ ‎ ‎ ‎ ‎24.中国古代设立丞相制度和废除丞相制度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西周、清朝 B.秦朝、唐朝 C.秦朝、明朝 D.秦朝、清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丞相制度。根据所学知识,秦朝设立丞相,明太祖废丞相,故选C。‎ ‎ ‎ ‎ ‎ ‎25.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由“蜀郡”“丞相与诸卿”可知①是秦朝;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户部”可知②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由“阁臣”“工部、户部”可知③是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故本题选D。‎ ‎ ‎ ‎ ‎ ‎26.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30万,自由民约为26.8,其中男性成年公民6.7万人,外邦人约4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26.8万人 B.约6.7万人 C.约11.7万人 D.约10.7万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雅典的公民是指除了外邦人、妇女和奴隶在内的成年男性公民,故选B。‎ ‎ ‎ ‎ ‎ ‎27.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做出应战决定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民众法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有权决定战争。故选A。‎ ‎ ‎ ‎ ‎ ‎28.下列说法最能体现雅典的民主制具有“轮番而治”特征的是 A.国家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 B.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雅典公民都是大会成员 C.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用抽签方式决定 D.任何公民都有权力讨论发言与投票表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轮番而治”是指公民轮流执政,故抽签选举最能体现这个特征。故选C。‎ ‎ ‎ ‎ ‎ ‎29.“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凡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C.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A、B、D三项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经济、政治、文化传统、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 ‎ ‎ ‎ ‎ ‎30.下列有关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建立民众法庭制度 C.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补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注意题干当中的关键词“影响最为深远”,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雅典给人类留下的最大遗产是它的民主制度,“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建立陪审法庭制度”、“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都不是最典型的民主制度的体现。“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体现了公民处理国家事务,体现了人民主权。故选C项。‎ ‎ ‎ ‎ ‎ ‎31.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政治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B、C与题意无关;古希腊的妇女、奴隶等并不享有民主权利,D错误。‎ ‎ ‎ ‎ ‎ ‎32.见下图:雅典民众法庭在审理案件时,原告和被告的发言时间用水时计(6分钟)控制,双方各发言两次,且由当堂抽签产生的水时计管理员四人负责管理。这反映了雅典民众法庭执法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民主 B.公正 C.自由 D.效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原告和被告的发言时间用水时计(6分钟)控制,双方各发言两次”可知,原告和被告的陈述时间与发言次数一样,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即B。A、C、D并未在材料中体现。故选B。‎ ‎ ‎ ‎ ‎ ‎33.古代雅典民主政体的特征体现在 ‎①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民众法庭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古代雅典民主制度民主政体的特征包括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属于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选A。‎ ‎ ‎ ‎ ‎ ‎34.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有利于希腊发展工商业 B.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有利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形成希腊的民主传统,故选D。‎ ‎ ‎ ‎ ‎ ‎35.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景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海外流外生活痛苦不堪 B.希腊缺少民主法制精神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民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是因为希腊人认为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离开了城邦比死刑更严重,故选C。‎ ‎ ‎ 二、综合题:共1题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废丞相后与其地位相近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 官职 基本职权 明朝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三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 ‎—摘自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秦、唐两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明、清两朝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哪些政治权力机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文中“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答案】(1)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2)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3)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4)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奴隶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1)问,根据图片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第二幅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为加强专制皇权,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趋势是专治皇权不断加强。‎ 第(3)问,根据材料“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为了保证“全体人民”掌权,雅典主要设立了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政治权力机构。‎ 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从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人统治,一家之言”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公民集体管理的制度。‎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