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2016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南充市2016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 ‎ 一、迭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一位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炭疽杆菌,把此载玻片放在液体培养液中培养4小时后将其稀释10倍,再放到相同条件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炭疽杆菌.则炭疽杆菌每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是(  )‎ A.1小时 B.2小时 C.2.5小时 D.无法确定 ‎2.如图中,①~④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3.下列相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C.中心体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活动 D.有丝分裂消耗的能量是由直接能源物质ATP提供的 ‎4.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主要目的是将组织细胞分离,但解离后细胞并未死亡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影响碱性染料对染色体的染色 ‎③用龙胆紫染色是为了将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互相重叠 ‎⑤低倍镜调到高倍镜时视野变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⑥当看到一前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到它如何进入到中期、后期、末期的过程,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5.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据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粒断裂,促进细胞分裂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 ‎7.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C.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8.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9.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内黑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 B.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加快 C.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 D.细胞内结合水分比例增大 ‎10.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12.下列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B.D和d是等位基因 C.D和D是等位基因 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13.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14.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3:1:5 B.5:1 C.9:6 D.1:1‎ ‎15.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比,精子形成过程特有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减半 B.精细胞的变形 C.染色体复制一次 D.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1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 ‎17.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对维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和促进植物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  )‎ A.受精作用和种子萌发 B.开花和传粉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18.基因型为Aa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AA、aa、A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19.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  )‎ A.46.46.23 B.46.23.23 C.46.23.46 D.23.46.23‎ ‎20.若某基因型型为AaBb的雌性个体产生了一个Ab的卵细胞,则正常情况下与该卵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极体分别为(  )‎ A.AB、Ab、ab B.Ab、aB、aB C.Aa、Bb、AB D.AB、aB、ab ‎2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 ‎2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3.用DNA(含32P标记)和蛋白质(含35S标记)同时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的噬菌体会含有(  )‎ A.32P B.35S C.32P 和35S D.两者皆无 ‎24.给以适宜的条件后,下图试管中能生成DNA的试管是(  )‎ A.a和d B.b和c C.只有b D.只有c ‎25.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腺嘌呤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26.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  )‎ A.只在翻译过程中 B.只在转录过程中 C.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能发生 D.只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27.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28.若能够转录成密码子的DNA分子上的三个相邻碱基是TAC,那么此遗传分子决定的氨基酸为(  )‎ A.GUA(缬氨酸) B.CAU(组氨酸) C.UAC(酪氨酸) D.AUG(甲硫氨酸)‎ ‎29.下列有关如图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B.图中共有5种碱基,对应5种核苷酸 C.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D.某种致癌的RNA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也会发生该过程 ‎30.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至少有(  )‎ A.390 个 B.195 个 C.65 个 D.260 个 ‎31.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32.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33.将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相关某因自由组合>的纯合亲本杂交,再让F1自交得到F2,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应是(  )‎ A.1:3 B.3:1 C.1:1:2 D.1:2:1‎ ‎34.某雄性动物,其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分配),若一次产生了1000个精子,其中既含2个显性基因,又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约有(  )‎ A.500 B.250 C.125 D.100‎ ‎35.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 ‎36.若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aB:AB:ab=4:4:1:1.那么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37.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为1000,其中含鸟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到第几代(  )‎ A.第四代 B.第五代 C.第六代 D.第七代 ‎38.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3%和17% B.34% 和 16% C.18% 和32% D.17%和 33%‎ ‎39.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 C.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40.已知一段信使RNA有6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20个,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应有多少个G和T(  )‎ A.30 B.40 C.60 D.20‎ ‎ ‎ 二、填空题:()共50分)‎ ‎41.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图象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3是该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      时期(填字母).‎ ‎(2)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      ,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2的      点才可能开始变化.‎ ‎(3)据图3推测,该动物性别为      性,图中④所示的细胞有      对同源染色体,图3中细胞图象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依次为      .‎ ‎(4)图3中表示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的是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      ;若在图1中某上下对应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A,a,则其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若在图3的②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应位置上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A,a,则其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 ‎42.某校生物活动小组要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进行研究性学习,对DNA分子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分子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 该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 DNA 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位置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如果DNA 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 DNA      ,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二代(Ⅱ),请分析:‎ 如果DNA1/4在重带位置在轻带位置,则是      ;‎ 如果DNA1/2在中带位置在轻带位置,则是      .‎ ‎(2)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 DNA 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      .‎ ‎43.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全过程叫      ,图2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应序号是      ,人体细胞内可进行这一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图3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应序号是      ,图4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应序号是      .‎ ‎(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的特点是      ;图3生理过程完成所需的条件除了四种核糖核苷酸外,还需要      ;图4中D链代表      ,人胰岛细胞中合成该链的主要场所是      ,该链合成的产物是      .‎ ‎(3)图3、图4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叫      .‎ ‎(4)能完成图1中③的生物是      .目前科学家研制治疗由该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抑制      的活性从而抑制生物的繁殖.‎ ‎(5)图5所示物质在生物细胞中共有      种.‎ ‎44.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Ⅳ﹣2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第一代的      号个体.Ⅱ﹣2的基因型与Ⅲ﹣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遗传病的概率是      .‎ ‎(4)Ⅳ﹣1是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若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      .‎ ‎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迭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一位科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载玻片上每单位面积平均有50个炭疽杆菌,把此载玻片放在液体培养液中培养4小时后将其稀释10倍,再放到相同条件的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炭疽杆菌.则炭疽杆菌每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是(  )‎ A.1小时 B.2小时 C.2.5小时 D.无法确定 ‎【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首先假设4h细胞分裂X次,可得知分裂一次所用的时间是h.再次注意观察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炭疽杆菌,是稀释10倍后的结果.‎ ‎【解答】解:炭疽杆菌是二分繁殖,所以设炭疽杆菌在培养液中培养4h,分裂炭疽杆菌分裂X次,炭疽杆菌每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是h.‎ 炭疽杆菌在培养液中培养4h后,将此培养液稀释10倍,取一滴稀释液,发现每单位面积平均有80个炭疽杆菌.可得知稀释前后炭疽杆菌数量相互关系是:50×2X=80×10 解得X=4.‎ 炭疽杆菌每分裂一次的平均时间是=4,则X=1h.‎ 故选:A.‎ ‎ ‎ ‎2.如图中,①~④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③②①‎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图:‎ ‎【解答】解:(1)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出现染色单体,对应于①;‎ ‎(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对应于④;‎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体是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对应于③;‎ ‎(4)末期:染色体解体消失,对应于②.‎ 所以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①④③②.‎ 故选:C.‎ ‎ ‎ ‎3.下列相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 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C.中心体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活动 D.有丝分裂消耗的能量是由直接能源物质ATP提供的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解答】解: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加倍,A正确;‎ B、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能被观察到,只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 C、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参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活动,C正确;‎ D、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有丝分裂消耗的能量是由直接能源物质ATP提供的,D正确.‎ 故选:B.‎ ‎ ‎ ‎4.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解离的主要目的是将组织细胞分离,但解离后细胞并未死亡 ‎②漂洗的目的是为了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避免影响碱性染料对染色体的染色 ‎③用龙胆紫染色是为了将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紫色 ‎④压片可将根尖细胞压成单层,使之不互相重叠 ‎⑤低倍镜调到高倍镜时视野变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⑥当看到一前期细胞时,要注意观察到它如何进入到中期、后期、末期的过程,以理解从中期到末期发生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为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溶液,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漂洗(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的目的是使细胞分离)→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解答】解:①解离的目的是用解离液(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解离后细胞已死亡,①错误;‎ ‎②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根尖上的盐酸,防止解离过度,同时利于染色时碱性染料着色,②正确;‎ ‎③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醋酸洋红)染成深色,③正确;‎ ‎④压片的目的是使根尖细胞充分分散,使之不互相重叠,形成单层,便于观察,④正确;‎ ‎⑤低倍镜调到高倍镜时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⑤错误;‎ ‎⑥解离后细胞就已经死亡,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⑥错误.‎ 故选:C.‎ ‎ ‎ ‎5.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关系.据此推测该药物的作用是(  )‎ A.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粒断裂,促进细胞分裂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对比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知,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量减少,而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量增加,由此推知该药物可能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解答】解: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有纺锤体出现.由柱形图可知,正常培养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多,即处于分裂间期复制前的细胞多.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多,即DNA完成了复制而加倍,且细胞不分裂而保持在4n,纺锤体不形成时细胞就不分裂,该药物类似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故选:C.‎ ‎ ‎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B.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骨折造成细胞死亡是外界因素引起的,不是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解答】解:A、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是正常死亡,属于凋亡;‎ B、骨折是外界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不属于凋亡;‎ C、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死亡,属于凋亡;‎ D、人的红细胞成熟后细胞核消失,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属于凋亡.‎ 故选:B.‎ ‎ ‎ ‎7.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C.有些病毒能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物质发生变化.‎ ‎【解答】解:A、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A正确;‎ B、癌细胞分裂能力强,其分裂周期短、生长快,B错误;‎ C、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其中引发细胞癌变的病毒中,有些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C正确;‎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癌细胞表面物质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D正确.‎ 故选:B.‎ ‎ ‎ ‎8.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如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造血干细胞的形成等.‎ ‎【解答】解: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有细胞的分裂过程,也有细胞分化过程,A正确;‎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B正确;‎ C、蝌蚪尾巴消失是细胞凋亡过程,没有涉及到细胞分化,C错误;‎ D、造血干细胞是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D正确.‎ 故选:C.‎ ‎ ‎ ‎9.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内黑色素积累,细胞核体积增大 B.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加快 C.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均降低 D.细胞内结合水分比例增大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据此答题.‎ ‎【解答】解:A、衰老细胞内黑色素减少,故头发变白,A错误;‎ B、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错误;‎ C、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均降低,C错误;‎ D、衰老细胞内结合水分比例增大,细胞代谢变慢,D正确.‎ 故选:D.‎ ‎ ‎ ‎10.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解: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 ‎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B.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分析】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杂合子是指同一位点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基因型个体.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不能稳定遗传.‎ 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具有纯合子和杂合子.‎ ‎【解答】解:A、纯合子测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aa→Aa,A错误;‎ B、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其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正确;‎ C、两杂合子杂交后代也有纯合子,如Aa×Aa→AA、Aa、aa,C错误;‎ D、杂合子测交后代也有纯合子,例如Aa×aa→Aa、aa,D错误.‎ 故选:B.‎ ‎ ‎ ‎12.下列关于等位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B.D和d是等位基因 C.D和D是等位基因 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是对等位基因的概念考查,回忆等位基因的概念,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开,A正确;‎ B、D和d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是等位基因,B正确;‎ C、D和D虽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但不是控制相对性状,不是等位基因,C错误;‎ 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C.‎ ‎ ‎ ‎13.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解答】解:已知高茎(T)无芒(B)都是显性性状,则高茎无芒亲本的基因型是T_B_,矮茎无芒小麦的基因型肯定是ttBb.又因为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逐对分析分析后代高茎:矮茎=1:1,说明亲本是Tt×tt;有芒:无芒=3:1,说明亲本是Bb×Bb.所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TtBb×ttBb.‎ 故选:A.‎ ‎ ‎ ‎14.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则所有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为(  )‎ A.3:1:5 B.5:1 C.9:6 D.1: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用D、d表示),现进行高茎豌豆间的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D_)又有矮茎豌豆(dd),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亲代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d),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由此可见,后代高茎豌豆中DD占,Dd占.若后代全部高茎进行自交,其中DD自交能稳定遗传,而Dd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DD、Dd、dd),因此自交后代中矮茎的比例为=,高茎的比例为1﹣=,所以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5:1.‎ 故选:B.‎ ‎ ‎ ‎15.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比,精子形成过程特有的是(  )‎ A.染色体数目减半 B.精细胞的变形 C.染色体复制一次 D.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 卵巢 过 程 变形期 无变形期 性细胞数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 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 细胞质的分配 均等分裂 不均的分裂 相同点 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解答】解:由于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所以在形成过程中是一样的,染色体都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区别是精子的形成还需要精细胞的变形.‎ 故选:B.‎ ‎ ‎ ‎16.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解答】解:A、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都会发生DNA分子的复制,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的分裂,B错误;‎ C、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都有染色质形成染色体的过程,C错误;‎ D、四分体只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 ‎ ‎17.在被子植物的一生中,对维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和促进植物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是(  )‎ A.受精作用和种子萌发 B.开花和传粉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考点】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解答】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选:C.‎ ‎ ‎ ‎18.基因型为Aa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AA、aa、A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 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 ‎【解答】解: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 基因a和a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 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 故选:B.‎ ‎ ‎ ‎19.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  )‎ A.46.46.23 B.46.23.23 C.46.23.46 D.23.46.23‎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解答】解:人的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 ‎(1)人的神经细胞是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 ‎(2)初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 ‎(3)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卵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 故选:A.‎ ‎ ‎ ‎20.若某基因型型为AaBb的雌性个体产生了一个Ab的卵细胞,则正常情况下与该卵细胞同时产生的3个极体分别为(  )‎ A.AB、Ab、ab B.Ab、aB、aB C.Aa、Bb、AB D.AB、aB、ab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互补,由第一极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极体的基因型相同,由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由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是Ab;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为aaBB,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2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aB.‎ 故选:B.‎ ‎ ‎ ‎2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信息可以通过DNA复制传递给后代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遗传信息全部以密码子的方式体现出来 ‎【考点】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关系;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遗传信息是指生物为复制与自己相同的东西、由亲代传递给子代、或各细胞每次分裂时由细胞传递给细胞的信息,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或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信息可通过DNA的复制传递给子代,遗传信息可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而实现表达.‎ ‎【解答】解:A、遗传信息是指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可以通过DNA的复制传递给后代,A正确;‎ B、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B正确;‎ C、遗传信息是指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对的排列序列),C正确;‎ D、密码子是指mRNA中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不能体现全部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D.‎ ‎ ‎ ‎2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B.除部分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既含有DNA也含有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所以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者RNA.‎ ‎【解答】解: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如果含有DNA,则遗传物质就是DNA,A正确;‎ B、除部分病毒外,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D、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 ‎ ‎23.用DNA(含32P标记)和蛋白质(含35S标记)同时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则子代的噬菌体会含有(  )‎ A.32P B.35S C.32P 和35S D.两者皆无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海合成,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要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噬菌体的DNA含有大量的32P和少量的31P,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均含有32S.‎ 故选:A.‎ ‎ ‎ ‎24.给以适宜的条件后,下图试管中能生成DNA的试管是(  )‎ A.a和d B.b和c C.只有b D.只有c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DNA分子复制是以亲代DNA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形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形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20种氨基酸为原料形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形成DNA的过程;RNA复制是以RNA为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形成RNA的过程.‎ ‎【解答】解:a试管的模板是D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是DNA分子复制,因此产物是DNA;‎ b试管的模板是D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是转录过程,因此产物是RNA;‎ c试管模板是RNA,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是RNA复制,产物是RNA;‎ d试管模板是RNA,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是逆转录,产物是DNA;‎ e试管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是翻译过程,产物是蛋白质.‎ 故选:A.‎ ‎ ‎ ‎25.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X)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X”可能是(  )‎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腺嘌呤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即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且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 ‎【解答】解:由4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对可知该DNA分子经过诱变处理后,其中1条链上的碱基发生了突变,另一条链是正常的,所以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中正常的DNA分子和异常的DNA分子各占,因此含有G与C、C与G的2个DNA分子是未发生突变的.这两个正常的DNA分子和亲代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是一致的,即亲代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是G﹣C或C﹣G,因此X可能是G或C.‎ 故选:B.‎ ‎ ‎ ‎26.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  )‎ A.只在翻译过程中 B.只在转录过程中 C.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都能发生 D.只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1、DNA的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的每一条单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单链RNA的过程.‎ ‎3、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过程中不发生DNA分子的解旋,A错误;‎ B、DNA分子复制时,在解旋酶的作用下,DNA的两条链解旋分开,然后以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形成子链,转录时DNA的两条链解旋,以其中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故DNA分子的解旋发生于复制和转录过程中,B错误;‎ C、由以上B的分析,C正确;‎ D、由以上B的分析,D错误.‎ 故选:C.‎ ‎ ‎ ‎27.在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对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场所的考查,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在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 故选:B.‎ ‎ ‎ ‎28.若能够转录成密码子的DNA分子上的三个相邻碱基是TAC,那么此遗传分子决定的氨基酸为(  )‎ A.GUA(缬氨酸) B.CAU(组氨酸) C.UAC(酪氨酸) D.AUG(甲硫氨酸)‎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在DNA分子上转录形成该密码子的三个碱基为TAC,密码子在mRNA上,而mRNA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氨基酸的密码子是AUG.‎ 故选:D.‎ ‎ ‎ ‎29.下列有关如图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B.图中共有5种碱基,对应5种核苷酸 C.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D.某种致癌的RNA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也会发生该过程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主要场所 细胞核 模板 DNA的一条链 原料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产物 RNA ‎(2)过程:DNA解旋→原料与DNA碱基互补并通过氢键结合→RNA新链的延伸→合成的RNA从DNA上释放→DNA复旋.‎ 逆转录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解答】解:A、分析图解可知,该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A错误;‎ B、图中上面一条链为DNA分子中的一条模板链,下面一条链为转录形成的mRNA,因此图中有ACGTU五种碱基,包括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转录过程需要消耗ATP,C错误;‎ D、某种致癌的RNA病毒如HIV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RNA通过逆转录形成的DNA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D正确.‎ 故选:D.‎ ‎ ‎ ‎30.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至少有(  )‎ A.390 个 B.195 个 C.65 个 D.260 个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解答】解: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某蛋白质由65个氨基酸组成,且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则控制合成该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数目至少有65×6=390个.‎ 故选:A.‎ ‎ ‎ ‎31.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分析】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可采用琼脂块、NaOH、酚酞作实验材料,观察NaOH在琼脂中的扩散速度.‎ 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 ‎【解答】解:A、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即扩散速率相同,A错误;‎ B、琼脂块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B错误;‎ C、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那么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C正确;‎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D错误.‎ 故选:C.‎ ‎ ‎ ‎32.如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C.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 D.丁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甲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乙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甲图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丙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丁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出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甲图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故A正确;‎ B、乙图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故B正确;‎ C、丙图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和体细胞形态,可能出于有丝分裂末期,故C正确;‎ D、丁图的染色体数目和DNA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配子),故D错误.‎ 故选:D.‎ ‎ ‎ ‎33.将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相关某因自由组合>的纯合亲本杂交,再让F1自交得到F2,若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那么F1与隐性个体测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应是(  )‎ A.1:3 B.3:1 C.1:1:2 D.1:2:1‎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分析:‎ ‎(1)12:3:1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2)9:6: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3)9:3:4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 ‎(4)13:3即(9A_B_+3A_bb+1aabb):3aaB_或(9A_B_+3aaB_+1aabb):3A_bb ‎(5)15:1即(9A_B_+3A_bb+3aaB_):1aabb ‎(6)9:7即9A_B_:(3A_bb+3aaB_+1aabb)‎ ‎【解答】解:F2的性状分离比是9:3:4,这些都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 当F2的分离比分别是9:3:4时,即9A_B_:3A_bb:(3aaB_+1aabb)或9A_B_:3aaB_:(3A_bb+1aabb),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AaBb:1Aabb:(1aaBb+1aabb)=1:1:2或1AaBb:1aaBb:(1Aabb+1aabb)=1:1:2.‎ 故选:C.‎ ‎ ‎ ‎34.某雄性动物,其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分配),若一次产生了1000个精子,其中既含2个显性基因,又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约有(  )‎ A.500 B.250 C.125 D.100‎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精子的形成过程: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解答】解: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动物,产生既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又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的概率为.因此该动物产生的1000个精子中,既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又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约有1000×=125个.‎ 故选:C.‎ ‎ ‎ ‎35.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下列哪组杂交子代中,通过眼色就可直接判断果蝇的性别(  )‎ A.白♀×白♂ B.杂合红♀×红♂ C.白♀×红♂ D.杂合红♀×白♂‎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果蝇眼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设受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 ‎【解答】解:A、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错误;‎ B、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所以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所以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正确;‎ D、XAXa(杂合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故选:C.‎ ‎ ‎ ‎36.若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aB:AB:ab=4:4:1:1.那么该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  )‎ A. B. C.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纯合体是指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AABB或aaBB等;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解答】解:根据生物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是Ab:aB:AB:ab为4:4:1:l,可求出Ab:aB:AB:ab的比例分别是、、、;因此,这个生物进行自交,其后代出现的纯合体有AABB、AAbb、aaBB、aabb,概率为×+×+×+×==.‎ 故选:A.‎ ‎ ‎ ‎37.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为1000,其中含鸟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n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腺嘌呤的脱氧核苷酸30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到第几代(  )‎ A.第四代 B.第五代 C.第六代 D.第七代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即在进行DNA的复制时,两条链发生解旋,分别以一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链,所以新合成的DNA的两条链中,一条是新合成的,一条是原来的母链.据此答题.‎ ‎2、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2n﹣1)×m.‎ ‎3、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该脱氧核苷酸2n﹣1×m.‎ ‎【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为1000,其中含鸟嘌呤300个,那么该DNA分子中腺嘌呤=÷2=2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是(2n﹣1)×200=3000个,解得n=4,所以复制了4次.由于亲代DNA分子为第一代,因此该DNA分子复制到了第五代.‎ 故选:B.‎ ‎ ‎ ‎38.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3%和17% B.34% 和 16% C.18% 和32% D.17%和 33%‎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1=T2、T1=A2、G1=C2、C1=G2,因此DNA分子中每条链上的G+C的比值与双链DNA分子中的G+C的比值相等.‎ ‎【解答】解:由题意知,双链DNA中,G+C=34%,因此单链中G+C占单链碱基总数的34%,该单链中C=18%、T=32%,因此该单链中G=34%﹣18%=16%,A=1﹣34%﹣32%=34%,则另一条链上的T为34%,另一条链上的C为16%.‎ 故选:B.‎ ‎ ‎ ‎39.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 B.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 C.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解答本题需应用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进行分析,复制一次后子链为3H标记,再放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解答】解:根尖细胞只能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在间期时DNA复制1次,所以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得到的2个子细胞都是每一条染色体的DNA都只有1条链被标记.‎ CD、经过间期DNA复制后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是每条染色体都只有1条染色单体被标记,故CD错误;‎ AB、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时,被标记的染色体是随机分配移向两极的,所以第二次分裂得到的子细胞被标记的个数是在2﹣4间随机的,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 ‎ ‎40.已知一段信使RNA有60个碱基,其中A和C共有20个,那么转录成该信使RNA的一段DNA分子中应有多少个G和T(  )‎ A.30 B.40 C.60 D.20‎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所以A=T,C=G,则A+C=G+T,即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 ‎【解答】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若mRNA有60个碱基,则转录该mRNA的DNA含有碱基数为60×2=12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双链中不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所以G和T共有60个.‎ 故选:C.‎ ‎ ‎ 二、填空题:()共50分)‎ ‎41.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一生物体内细胞有丝分裂图象与图解,其中字母表示时间点,O→F时间段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图3是该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细胞变化发生在图2中的 DE 时期(填字母).‎ ‎(2)图中B→C时段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数目比例为 2:1:2 ,这种比例将持续到图2的 D 点才可能开始变化.‎ ‎(3)据图3推测,该动物性别为 雌 性,图中④所示的细胞有 2 对同源染色体,图3中细胞图象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依次为 ④①②③ .‎ ‎(4)图3中表示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的是 ①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 ②、③ ;若在图1中某上下对应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A,a,则其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基因突变 ;若在图3的②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应位置上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A,a,则其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 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分析图1: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2: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3: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答】解:(1)图1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DE段.‎ ‎(2)图2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此时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这种比例将随着D点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的消失而发生变化.‎ ‎(3)根据①③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中④所示的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3中: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因此细胞图象按时间先后排序应该依次为④①②③.‎ ‎(4)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3中的①;由以上分析可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是②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1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若在图1中某上下对应的两条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A,a,则其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图3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若在图3的②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应位置上出现了一对等位基因A,a,则其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DE ‎(2)2:1:2 D ‎(3)雌 2 ④①②③‎ ‎(4)①②、③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 ‎ ‎42.某校生物活动小组要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进行研究性学习,对DNA分子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索,有人认为DNA分子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 该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 DNA 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 DNA 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位置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如果DNA 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 DNA 全部位于中带位置 ,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二代(Ⅱ),请分析:‎ 如果DNA1/4在重带位置在轻带位置,则是 全保留复制 ;‎ 如果DNA1/2在中带位置在轻带位置,则是 半保留复制 .‎ ‎(2)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 DNA 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不正确 .原因是 因为不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第一代〔I)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都有一半单链在重带位置,一半单链在轻带位置 .‎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是:一个15N﹣15N,一个14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是一半在轻带、一半在重带;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则一个亲代15N﹣15N的DNA分子复制后,两个子代DNA分子都是15N﹣14N,在离心管中分布的位置全部在中带.据此答题.‎ ‎【解答】解:(1)第二步: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后,全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4N﹣DNA、另外1个DNA是15N﹣DNA,故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故全部位于中带位置.‎ 第三步: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后,全保留复制的话,4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15N﹣DNA、另外3个DNA是14N﹣DNA,故 在轻带位置,在重带位置;半保留复制的话,2个DNA分子中都是各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另2个DNA分子全是14N﹣DNA,故一半在中带位置,一半在轻带位置.‎ ‎(2)第一代(Ⅰ)的DNA用解螺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半保留复制和全复制形成的DNA链中2条14N,2条15N,则一半在轻带位置,一半在重带位置.‎ 故答案为:‎ ‎(1)全部位于中带位置 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2)不正确 因为不论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第一代〔I) 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都有一半单链在重带位置,一半单链在轻带位置 ‎ ‎ ‎43.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全过程叫 中心法则 ,图2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应序号是 ① ,人体细胞内可进行这一生理过程的结构有 细胞核、线粒体 .图3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应序号是 ② ,图4生理过程与图1中相应序号是 ⑤ .‎ ‎(2)图2所示的生理过程的特点是 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图3生理过程完成所需的条件除了四种核糖核苷酸外,还需要 模板、酶、能量(ATP) ;图4中D链代表 mRNA ,人胰岛细胞中合成该链的主要场所是 细胞核 ,该链合成的产物是 蛋白质 .‎ ‎(3)图3、图4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叫 基因的表达 .‎ ‎(4)能完成图1中③的生物是 病毒 .目前科学家研制治疗由该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抑制 酶 的活性从而抑制生物的繁殖.‎ ‎(5)图5所示物质在生物细胞中共有 61 种.‎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逆转录过程;④表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表示翻译过程.‎ 分析图2: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可见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分析图3:表示转录过程.‎ 分析图4:表示翻译过程.‎ 分析图5:表示tRNA的三叶草结构.‎ ‎【解答】解:(1)图1所示全过程叫中心法则;图2为DNA复制过程,对应于图1中的①,人体细胞内可进行这一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图3表示转录过程,对应于图1中的②;图4表示翻译过程,对应于图1中的⑤.‎ ‎(2)图2表示DNA复制,特点是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图3表示转录过程,完成所需的条件有:DNA的一条链为模板、4种核糖核苷酸、能量和RNA聚合酶;图4中D链是mRNA,人胰岛细胞中合成该链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该链合成的产物是多肽( 蛋白质).‎ ‎(3)图3转录、图4翻译共同完成的生理过程叫基因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4)能完成图1中③逆转录过程的生物是RNA病毒.目前科学家研制治疗由该生物引起的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生物的繁殖.‎ ‎(5)图五中是tRNA,其在生物细胞中共有61种.‎ 故答案为:‎ ‎(1)中心法则 ①细胞核、线粒体 ②⑤‎ ‎(2)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模板、酶、能量(ATP) mRNA 细胞核 蛋白质 ‎(3)基因的表达 ‎(4)病毒 酶 ‎(5)61‎ ‎ ‎ ‎44.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 B、D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Ⅳ﹣2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第一代的 1 号个体.Ⅱ﹣2的基因型与Ⅲ﹣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遗传病的概率是  .‎ ‎(4)Ⅳ﹣1是甲病携带者的概率是  ,若她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  .‎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和Ⅱ2表现型正常,生患病的女儿Ⅲ2,故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Ⅰ1患甲病,生正常儿子Ⅱ3,故甲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只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和Ⅲ4不患病,生患乙病的儿子,故乙病为隐性遗传,又由于“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2)Ⅳ﹣2的乙病致病基因首先来自第三代中的3号,而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第二代中的2号,而Ⅱ2致病基因来自于第一代的1号个体.根据遗传特点,不难推出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概率为)或AaXBXb(概率为),即Ⅱ﹣2的基因型与Ⅲ﹣3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3)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概率为)或AaXBXb(概率为),Ⅲ﹣4基因型为 AaXBY,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遗传病的概率=1﹣不患病=1﹣不患甲病×不患乙病=1﹣(1﹣)×(1﹣)=.‎ ‎(4)Ⅲ3有患甲病的哥哥,Ⅲ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Aa,Ⅲ4基因型为Aa,Ⅳ﹣1是表现正常的人,考虑aa存在时,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Aa的概率为,因此Ⅳ﹣1携带a基因的概率为.只考虑乙病,可以推知Ⅳ﹣1个体的乙病基因型是XBXB, XBXb,正常男性为XBY,因此生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只出现在XBXb与XBY的婚配方式中,概率为.‎ 故答案为:‎ ‎(1)B、D (顺序错误不给分)‎ ‎(2)1‎ ‎(3)‎ ‎(4)‎ ‎ ‎ ‎2016年8月20日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