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一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 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
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接近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成为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1.关于“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
B.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C.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
.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C.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D.2012年,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C.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
①骖乘:陪乘。
②留好:留意,爱好。
③器人:选择人材。
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窃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
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生意:生出怀疑之心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反复推究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
5.对以下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在文言里是指已经死去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合称考妣。
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20岁时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15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
C.古代诸侯王爷灯等死了就叫“薨”,类似皇帝的“驾崩”。《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庶人曰死”。
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
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8-9题。
夏 日 客中初夏①
寇准 司马光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日暮长廊闻燕语,清寒微雨麦秋时。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①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阳,哲宗即位后始回京任职。这首诗作于退居洛阳期间。
8.两首诗都写夏日,请指出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后一首还运用了哪种不同于前一首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9.概括两首诗各自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表达了诗人和琵琶女知己之感的诗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精炼形象地描绘了秦人兵败之后,阿房宫被焚而毁于一旦的句子是: ,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性地说明秦灭亡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的语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诗文大家余光中
学富五车的人可以妙趣横生吗?儒雅冷静的人可以豪情万丈吗?矮小的人可以巨大吗?水火可以同源吗?可以。余光中就是这样一组奇妙的矛盾。身高不过五尺三寸,体重不足50公斤,散文家思果却形容他“全身每一钱都是脑”,戏称他为“小巨人”。女儿姗姗说:“父亲那种外敛而内溢的个性,似乎一座冰封的火山,只有在笔端引爆才安全。”
平时谨言慎行,自律甚严,写作时宛如苦行僧,不烟不酒,只要一杯红茶或普洱苦茶。他的生活,距离清教徒可能不远,他是那种随时保持冷静的人。他说他的书房非常斯巴达,并非艺术之宫、象牙之塔,而是苦练之地;又说他的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
这样潜心育人的人师,却也是极端浪漫的诗人。他看花事,总是“看到绝望才离开”。他追逐美景,神魂颠倒:思果曾目睹他“为了追捕淡水河堤上日落前的片刻景致,赶着开车前去,神魂都贯注进去了,口中还喃喃有词,有些恍惚,怪不得他诗思那么妙”。他是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人、事、物,品味十分敏感,他的耳目所接,常成妙谛,美不胜收。他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
梁锡华说他“平常是冷静明澈像一泓秋水的人物”。杨牧早年就以“冷静文明”一词来形容他,但是他热情起来,可以和朋友畅谈深宵,心情一好,就妙语如珠,让人应接不暇。不过,据黄国彬的观察,“在一般的场合,余光中说话不多,碰见话不投机的人,更常常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完全遵守荀子的忠告……可是,一旦置身于可与言的朋友之间,他就会慷慨地打开话匣,展现里面的珠玑了。”
余光中在《娓娓与喋喋》一文中曾说,“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真正的知己,就算是脉脉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所以在宴会上,不幸和俗人相邻而坐,偏偏对方又喋喋不休,诗人就会“恨不得他忽然被鱼刺梗住”。
西班牙哲人桑塔耶纳说:“雄辩滔滔是民主的艺术,清谈娓娓的艺术却属于贵族。”余光中向往的显然是品位上的贵族的娓娓了。
余光中的字典里似乎没有“马虎”两个字,不论他做什么,即使是娱乐,都要全神贯注。他不懂为什么有人能够一面听音乐,一面读书。在余家,平常是听不到音乐的。他说,“为了对音乐家的尊敬,听音乐就该正襟危坐,聚精会神。”所谓“背景音乐”在余家是不受欢迎的。
以此类推,余光中做任何事情,都抱持同样的态度。珊珊说:“爸爸是不容许有错误的人。”文章不能出错,生活不能出错,品德不能出错,他是个完美主义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余光中既儒雅冷静又豪情万丈,身材矮小又是文学巨人,作者认为余光中就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矛盾体。
B.余光中说他的书房是苦练之地,书桌是缪斯接生的手术台,是因为他以苦行僧般的状态写作,并创作出大量的作品。
C.余光中爱憎分明,有时和朋友闲谈,不幸对方是俗人,他就会正襟危坐,态度颇为严肃。
D.在余光中家中平常听不到音乐,因为他做事认真、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他知道听音乐会影响他的写作。
E.余光中在文学领域里“兼善天下”,他诙谐地自称是“艺术的多妻主义者”,他对美的人、事、物,品味极为敏感
(2)余光中是怎样对待与人交往谈话的?从中可以看出余光中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诗文大家”余光中,请结合文本分析之所以获得这样的称号的原因。
(4)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认为余光中是个不合时宜书生气十足的人,你怎样看?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烈日炎炎,持续的高温让市民 ,省内各市纷纷“让洞于民”,免费向社会开放一批可用于避暑纳凉的人防工程。
②我县坚持文化“普惠”理念,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成了8个文化中心,安装健身器材2600多台,文体设施 。
③“菊花节”期间,公园里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轻轻摇曳,仪态万千,赏花的市民流连其间, 。
A.不堪忍受 日趋笃厚 意兴阑珊
B.不堪忍受 日臻完善 意兴盎然
C.情何以堪 日臻完善 意兴阑珊
D.情何以堪 日趋笃厚 意兴盎然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B.跟随广播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台英语广播的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C.这种新研制的牙膏香气浓郁,清新爽口,去污洁齿力强,而且不损伤牙釉质,能保持牙齿洁白光亮,深受消费者喜爱。
D.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院最早出现于唐中期,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 ,此时,科举考试的录取率成为了书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标准。
①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务员考试辅导班”
②主要以收藏图书的形式出现
③逐渐沦为科举的附属机构
④作为隐居读书、聚徒教学的场所
⑤不过,其中也有少数是私人设立
⑥元明清时,书院越来越受到朝廷的直接控制
A.⑤②④①⑥③ B.②⑤④⑥③①
C.②①③⑤④⑥ D.⑤④①⑥②③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竖任;
昙花于万级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 子通顺。
16.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 个字):
五、作文:共1题 每题60分 共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来到店里时,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最后店员拿出价格昂贵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最后店员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店员一听,立即取来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他换了碗,许多声音变得铿锵起来。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用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浑浊之音。
生活就是这样,参照标准不同,感受的结果也就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有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原文第三段“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因此“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的说法和原文不符。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A就是对文章第三段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的说法和原文不符。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D项“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表述不对,原文第三段说的是“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是对文章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理解为“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这是偷换概念。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A “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表述不对,原文的第七段中,因为战后的美国实行郊区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才进而造成市区空洞化,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A因果倒置。
4.C
5.A
6.A
7.
(1)皇上极不满意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恨”,“安”,“以”)
(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切至”“却”“妾闻”)
【解析】
试题分析:
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中的“审”如解释为“反复推究”,就与语境“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不合,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是假设的一件事,不是“反复推究”的事情,故“审”应解释为“确实”。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题的C项,因为语境是一种假设的情况,不能解释为“反复推究”。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清·全祖望《梅花岭记》。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5.本题考查文学文化、文学常识。A项中的“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错误,可联系屈原《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皇:象形字,本义是灯火辉煌。由此引申为大。于此处则是美好的意思(皇,美也。——《广雅•释诂一》)注意,在古汉语中皇作为形容词并无皇家皇室之意,切不可望文生义。在古代皇考并非只能做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且在宋徽宗前其亦不只限于皇家。用皇考只是比先考显得更为庄重而已。也正是因此,古人在同一篇文章中,可能会同时出现皇考和先公并用在不同语境之中。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A项,“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错误,原文中“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史丹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陪伴在车右不是元帝做太子时,这是时间错位设误的题型。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7.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恨”,极不满意;“安”,哪里;“以”,介词,把。第二句中,“切至”,恳切;“却”,后退;“妾闻”,胡乱听信传言。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上”“父母”“丹”“天子”“愚臣”。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史丹进谏说:“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皇上极不满意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史丹叩头谢罪说:“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过错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说:“皇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里归附他自托为臣子的。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史丹唏嘘着站起来。太子因此终于成为继承人。
史丹为人足智多谋,平易待人,外貌看去像是倜傥不羁,然而内心却非常谨慎,所以尤其能够被皇上信任。担任将军前后共十六年,永始年间病重请求告老退职,皇上赐予策书说:“左将军逐渐病重而不衰损,希望归家治疗疾病,我很哀怜,用官府职任的事务长久地留住将军,致使身体没有痊愈。应当使精力心神专一,务必亲近医生药物,来扶助身体,使它不衰竭。”史丹回到家里几个月后去世,被谧为顷侯。
8.借景抒情。前一首借深院、垂柳、夕阳、燕语等景物表现感情,后一首借初夏,清雨,清晰的南山,随风飘舞的柳絮杨花已不见,只有向日葵对着太阳在开放来抒发感情。第二首还运用了比喻。诗人选择“柳絮”,“向日葵”作比,言此意彼,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雨之中我不会像称为“水性杨花”的败絮,我要做“永远向日”的葵花!(我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向日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9.前一首:孤寂的离别情绪。后一首:表现自己襟怀坦荡,对朝廷忠心耿耿,绝不谄媚。
【解析】
试题分析:
8.本题考查诗歌的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第一首,作者捕捉夏日傍晚即景,写成此诗,反映了作者被贬之后的消闲生活。首句连用两个叠字,用“杳杳”来写“离心”,用“迟迟”来写“思”,情感显得更为饱满。二句写“枊自垂”,用景语,写出自己心情。三句“日暮”点明时间,用“闻燕语”,又进写一层。四句“轻寒微雨麦秋时”,给“闻”增添了一种气氛。诗人对所描写的景物,经过细致的体察,抓住景物特色来写,一方面写出了夏日的风景,同时也把自己的消闲生活,精微贴切地表达出来了,无刻削之痕。主要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第二首,前两句写景: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雨过天晴,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后两句抒情: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阳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同样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所以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如问“运用了哪一种艺术手法”,只答一种即可。如问“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至少两种以上。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如本题第二首,前两句写景: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雨过天晴,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后两句抒情: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阳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同样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所以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9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的不同。第一首诗歌,“离心”一词指的是诗人被罢相离开汴京的心情。“燕语”可代指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使得它在古诗词中象征着世事变迁的感慨,抒发世殊事异的寄托。这首诗主要表达离别的孤寂之情。第二首最后两句抒情,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第二首最后两句抒情,春去夏来,眼前已没有了那随风飞舞的柳絮,只有自始至终向着明媚阳光的葵花。诗人有意选择柳絮,葵花作比,言此意彼,恰恰要表明内心的情志。风风雨雨,雨雨风风,我(作者)也永不会像柳絮一样没有固定的操守,而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10.
(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涯”“曾”“炬”“族”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1.花瓣在生命旺盛的初夏凋零,意在教导我们:学会放下;树叶于五彩绚烂的深秋飘落,意在提醒我们:不要逞强。山泉在崎岖险峻的石缝叮咚,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快乐;青苔于阴暗潮湿的山下翠绿,意在提醒我们:不要放弃。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②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1)BE
(2)碰见话不投机的人,便正襟危坐,不与之交谈;遇到“可与言的朋友”,便口角生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余光中是一个既冷静又热情,喜欢有品位的谈话的,坦诚、直率的人。
(3)有丰富的学识;有热情有激情;冷静明澈;自律而刻苦;有浪漫气息,对美的事物很执着;认真严
(4)同意观点一:余光中是个完美主义者。阐发要点:①他做什么事都不马虎,追求完美;②生活中倾向淡泊、宁静,全神贯注,不能出错;③喜欢与有品位的人谈话,与人交际总是克制自己,不放浪形骸。
同意观点二:余光中也确实表现出了一个不合时宜的书生气十足的人。阐发要点:①在这个五光十色的时代,人的生活是多样的,有人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也是可以理解的;②人应该展示自己的真性情,李白、苏轼就是因为有自己的性格才为后人所称道;③人需要宁静,也需要宣泄,余光中的生活因其追求完美而显得过于单一。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和词语的运用。不堪忍受:不能承受。情何以堪:感情怎么能够承受。①句主要讲市民难以承受高温,故用“不堪忍受”。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日趋笃厚:形容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越来越信任彼此,感情越来越坚定。②句主要讲“文体设施”越来越齐备,故用“日臻完善”。意兴盎然: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③句主要修饰“赏花市民”的兴致,根据语境应该是兴致浓厚,故用“意兴盎然”。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②句主要讲“文体设施”越来越齐备,故用“日臻完善”。意兴盎然: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③句主要修饰“赏花市民”的兴致,根据语境应该是兴致浓厚,故用“意兴盎然”;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选项A表意不明,“两个”是修饰“目 击者”,还是修饰“弹壳”出现歧义,造成表意不明;选项B句式杂糅,“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确实困难”和“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两个句子杂糅,选其中的一个;选项D结构混乱,“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前面没有主语,前面的“当今的世界”又不能作该句的主语,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如B句式杂糅,“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确实困难”和“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两个句子杂糅,选其中的一个。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A表意不明,“两个”是修饰“目 击者”,还是修饰“弹壳”出现歧义,造成表意不明。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语境以“书院”由谁设立及其用途为中心。分析时抓住句间的联系即可,尤其要注重语句中有标志性意义和标明顺序的词语。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注意分析空格前的“为政府设立的官方机构”,后文要解释两个内容:一是“官方机构”的作用,二是有无私人机构。然后分析几个句子之间的联系即可。分析时要注重语句中有标志性意义的词语,比如“不过”“越来越”等。
15.画面的主要内容:一位饭店老板一手提着一条小鱼,一手舞着一把大菜刀,吓得顾客举手投降,而一旁站着的管理人员面对宰客的投诉捂眼不见。
17.
花在心中
都说茉莉、米兰香气袭人,但不够艳丽。可我却偏爱那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儿,谁说质朴不是一种美?
都说玫瑰色香俱佳,可浑身是刺儿。可我就喜欢它这种火辣辣的倔强,谁说坚贞不屈不是一种魅力?
世上万事万物哪个是丑的,哪个是美的,谁能说得清楚?中国古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说过:“你不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可知此花不在你心外”。仔细想想不无道理——看的是同一种花,可欣赏者阅历、心境不同,欣赏角度不同,自然也就在无数欣赏者心里化作千朵万朵了。
如今流行减肥,各样的减肥器械、减肥茶铺天盖地。“瘦无止境”成了某些人心中的座右铭。但我在一条街上的广告牌上曾见过一位白白胖胖的妇人置身于流光溢彩的绸缎和绚丽的鲜花丛中,竟也雍容华贵,很有几分风韵。说苗条是美,其实这位胖夫人在很多人眼里不也是很美吗?活像当年的杨贵妃。
再说说被称为国粹的京剧,那莫名其妙的大花脸,那冗长的拖腔,还有像慢镜头一样的动作,真是让急性子的现代人倒胃口。但在老辈人眼里,那唱腔拖得有味道,那动作慢得含蓄.那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怎么看怎么觉得舒坦,比那些只会在台上龇牙咧嘴招摇过市的流行歌星强多了。
在这个世界上,“美好”的参考标准怕是变化得最快也最不易被统一的了。
昔日因身高不够标准而惨遭淘汰的模特,今日却已在T型台上昂首阔步,连那微有罗圈儿的双腿也成了她魅力之所在。在有些人跟中莫名其妙的点、线、色块,在另一些人眼中也
许是价值连城的珍品,因为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无限的激情。
其实,正是由于每个人欣赏事物的参照标准不同,角度不同,每个人所持的观点才不同,每个人做事的方法才不同,生活也才如此充实而充满魅力,世界才如此多彩而美好多姿。且不要为自己心中那对于完美的近乎苛刻的塑造而疲干奔命吧!与其拿一个一成不变的参照标准来观照生活。痛苦生活,倒不如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来更真实地生活,更深切地体验、享受生活,展示一个真实而充满自信的我,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有时,出色正是源于本色。
花在心中,选对了参照标准,自然会活得精彩。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弄清材料的寓意是审题准确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差碗”是造成买碗人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好碗”是积极、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差碗”是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正是由于我们对于人生的态度的差异才造成了我们对人生感受的差异。难怪乎:有的人生活条、工作件极差却感到充实且快乐;相反,有的人生活条、工作条件很优裕反而感到空虚、痛苦。值得注意的是:要写得深刻,就要在解决问题部分多动脑筋,比如:用辩证唯物的观点去认识自己和社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是我们保持良好心态的基础。还应当注意在分析和表述上不要偏激:用良好的心态对待人生、笑面人生决不是无原则的盲目乐观,更不是提倡阿Q的精神胜利法;否则会乐极生悲的。我们应当在努力奋斗、积极追求中感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如果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莫用鸡蛋碰石头”立意就偏离了题意。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