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一中2016-2017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湛江一中2016-2017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湛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教师:ZXM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关于重阳节的来源,向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南朝《续齐谐记》所载的东汉汝南人桓景经方士费长房指点登山辟邪躲过一劫的故事。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可信。《齐谐》是一部志怪书,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把它视作史实。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后来跟仙人壶公入山修道去了。而桓景,在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都寻觅不到影子,仅仅在《宋书·符瑞志》中提到东晋成帝时有个太守叫桓景。‎ 春秋战国时期对山神的崇拜已很普遍,并形成了一套祭祀礼仪,而这种登高祭祀活动,在人类早期是作为最直接的生存需求出现的。原始先民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群居穴处,辗转山林。山林间生长着各种植物,隐栖着许多飞禽走兽,物产丰饶,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山上云雾弥漫,而人们又观察到云气能致雨,以为山岳为神龙居所,有降雨的能力。而且,山峰插入云霄,高不可攀,人们以为是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上面是神仙的居所,并且虔诚地相信,只要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原始先民领略了莽莽群山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因而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崇拜、敬畏山岳山神,并且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崇”字从“山”从“宗”,说明“崇拜”原来就是专对山岳而言的。‎ 秦统一中国后,一直到汉朝,皇帝对山川祭祀都非常重视,每年都要巡狩、祭牡或封禅名山大川,各地登高的活动也随之兴起。据史料记载,约于刘邦在中原创立汉朝之时,割据岭南的南越王赵佗就曾登临越秀山,君臣饮宴游乐。与刘邦同时代的汉闽越王无诸,也在九月九日率领臣属登上福州的于山,插莱萸,饮菊花酒,宴集游乐。这些登高活动,比桓景的所谓“登高避祸”要早二百多年。最早明确记述九月九日登高习俗的是三国初期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锺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是最大的阳数,“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故认为是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稍后,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述了当时的重阳节俗:“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北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进而解释说:“其时黍秫并收,因以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这些记载都说明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非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农历九月,夏季作物已经成熟,晚秋作物也丰收在望。黍秫收割后,各家各户满怀丰收的喜悦,品尝以黍米或秫米做成的新米饭,娱神又娱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的人,成群结队到都外铺草为席,设宴饮酒,欢乐相庆,答谢山川大地赋予的恩惠,并祈求神灵继续保佑,使人们丰表足食,得以长寿。‎ 古人说:“重九须登高,不高无节气。”自各地开山建刹以来,重阳登高便由人类原生态山岳山神崇拜,过渡为朝觐山神与菩萨的朝山活动,并最终演变为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有关“重阳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重阳登高源自原始先民的山岳山神崇拜,他们在领略群山千变万化的过程中,滋生了“万物皆有灵”的神秘自然观念,并激发了登临神山圣境的强烈愿望。‎ B.古人认为,“九”是最大的阳数,而“九九”相重,又与“久久”谐音,因而“重阳节”被认为是一个适宜于长久、十分吉利的节日。‎ C.重阳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汉朝时南越王赵佗、汉闽越王无诸等也曾在这一天率群臣登山饮宴游乐。‎ D.重阳节的最初涵义并不是辟邪避灾,而是欢庆祈福。这从南北翱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和《玉烛宝典》等著作的有关记述和解说中可以得到证明。‎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晋葛洪《神仙传》说,费长房在东汉时曾做过汝南市掾,而有关东汉、三国史事的文献资料中却均无桓景其人的记载,可见费长房指点桓景登高避祸的说法并不可信。‎ B.山林物产丰饶,能为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的原始先民提供最直接的生存资料,这是他们崇拜山岳山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C.高耸入云的山峰如同登天的梯子或撑天的柱子,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 D.“重九须登高”,如今,重阳登高已演变为一种群众性的登山娱乐体育活动,这与古人登高祈福的风俗颇有不同,说明随着时代变迁,节日的风俗也会随之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 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 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gài),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是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 “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新风气。鲁迅称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D.古体诗又称“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格律诗)相对应。后人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分)‎ 译文: ‎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5分)‎ 译文: ‎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③翻空:飞翔在空中。④红蕖,红荷花的别名。⑤杖藜 :拄着藜杖。⑥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7. 写景手法分析题(5分):‎ ‎①本词在写景方面手法丰富多样,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至少答出两种表现手法)。(4分)‎ ‎ ‎ ‎②比较:这首词在写景方面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用了 这种表现手法。(答出一种即可) (1分) ‎ ‎8. 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下片说说你的理由。(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9分)‎ ‎(1)《离骚》中,屈原通过“     ,     ”两句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情感,并在诗中直抒胸臆表白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亦余心之所善兮,“    ”。‎ ‎(2)在《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尽情地说笑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3)孔子在《论语·为政》中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两句是:“     ,     ”。‎ ‎(4)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描写归隐住所清静环境的两个名句是:“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①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 ‎②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③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责。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④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⑤‎ 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⑥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⑦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⑧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 】‎ A.“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 与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B. 文中运用了许多引用、比拟等手法,典雅的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 作者对“杏花”、“春雨”等意象的着力描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特质,展现了江南的不同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D.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E.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江南春雨的直接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被雨淋湿的幸福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⑥段中所说的“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曾说“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的影子。”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杏花春雨江南”也终将成为一种遗憾,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水生说:“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②2016年9月4日晚上,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上演,演出一开始,就被大家啧啧称赞。不少人评论:这是一场足以媲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演出。‎ ‎③2016年9月15日晚,在这月满团圆的中秋之夜,万众瞩目的“天宫二号”,在一声点火命令之下,直冲云天,奔向太空,这是中国航天梦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④我们都司空见惯奥运会中唯金牌至上,无法放下输赢的现象。“洪荒少女”傅园慧的走红,告诉了大家一个无比简单的道理:在体育跟前,有一个健康的体育观是多么重要。‎ ‎⑤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 ‎⑥收到湛江一中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万分激动,因为我终于完成了多年以来的夙愿。‎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 由市政府主办的2016年湛江海洋周在10月1日晚上正式开幕,旨在以全面提升和彰显湛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城市的区域影响力,创建广东省滨海旅游示范市,丰富广大市民游客节日旅游文化生活为目的。‎ 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C.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D. 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1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闲情,是___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___。 ‎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 ‎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14.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6分)‎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仿照下面句子,自选描写对象写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基本一致,修辞与示例相同,不要求字数相同。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50‎ ‎80‎ 五、写作(60分)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代替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湛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 高一级语文科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毎小题3分)‎ ‎1.C(“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在重阳佳节登高祭祀”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登高祭祀活动不一定是在九月初九重阳节那天。)‎ ‎2.C(山峰“能够通往神仙的居所,只要虔诚地登上它,就能超越芸芸众生”只是原始先民虔诚的信仰,并非事实。)‎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3. A《诗经》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不是表现手法;‎ ‎4.B(原文标点: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5.B(“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错,应为“为进攻齐国扫清障碍”)‎ ‎6.(1)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作为婚期。(“匪”“ 愆”“ 将”“ 无” “秋以为期”各1分)‎ ‎★文言文翻译知识:‎ 要求:信、达、雅;‎ 原则: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留、删、换、补、调、贯。‎ 提醒:翻译的时候,实词、虚词、句式都可能作为得分点。同学们比较容易忽略对句式的翻译,如常见的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特别是判断句、被动句和省略句。‎ ‎(2)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亡”“内”“之”“竟”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 这以后秦国想进攻齐国,齐国与楚国联合抗秦。秦惠王以为这是忧患,便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送给楚国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说:“秦国很憎恨齐国,齐国却同楚国联合,如果楚国真能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一带六百里地方。”楚怀王贪图土地就相信了张仪,于是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秦国所允许割让的土地。张仪欺骗楚国使者说:“我同楚王约定是六里的地方,没听说给六百里。”楚国的使者生气地离开,回来报告给楚 怀王。怀王很生气,便大规模调动军队去打秦国。秦国派兵迎击楚国军队,在丹水、淅水,把楚军打得大败,杀死八万人,俘虏楚大将屈匄,于是夺取楚国的汉中地 区。楚怀王就调动全国军队,深入秦地作战,在蓝田开战。魏国听说这消息,偷袭楚国邓地。楚军害怕了,从秦撤回。但是齐国始终怨恨楚国绝交,不救楚国,楚国 处境十分困难。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土地来同楚国讲和。楚王说:“不愿得到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情愿了。”张仪听说了,就说:“用一个张仪可抵当汉中土地,臣请求前往到楚国。”到楚国后,张仪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还让他对怀王的宠妃郑袖编造了一套骗人的假话。怀王终于听信了郑袖的 话,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又不在朝廷做官,出使到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进攻楚国,把楚国打得大败,杀死楚国的大将唐眜。‎ 这时秦昭王和楚国通婚,要同怀王会面。怀王打算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以相信。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楚王去:“为什么要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去了。进入武关后,秦国的伏兵截断了归楚的后路,便扣留怀王来求得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答应。他逃跑到赵国,赵国不敢接纳。又回到秦国,终于死在秦国,尸体被运回(楚国)安葬。‎ 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 屈原走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于是写下了《怀沙》赋,便抱着石头,自己跳到汨罗江死了。‎ 从这以后,楚国一天比一天缩小,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7.①(1)远近结合:从远处的山林到近处的竹墙;(2)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层次丰富,视角多样;(3)动静结合:白鸟翻空为动,芙蓉照水为静, 一动一静,使画面动感十足;(4)视听嗅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山景、蝉叫、荷香惟妙惟肖,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5)色彩鲜明: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手法1分,分析1分。)‎ ‎②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答出一个即可,1分)‎ ‎(备注: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8.答案示例:‎ 参考一:反映了作者被贬黄州、百般寂寥、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凄凉之感。(2分)“殷勤”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含有自嘲之意,而“三更雨”则烘托了凄凉的气氛与作者夜不能寐的落寞心境;“浮生“表达了作者对贬谪生活无所作为以及飘忽人生的感慨;“凉”字一语双关既是天气凉,更是作者内心的凄凉; 一个“又”字加重了这层凄苦,表现了词人被贬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空虚之感。(4分)‎ 参考二:闲适、自得其乐的感情。(2分)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两句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情。(4分)‎ 赏析:‎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上片写景,写的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在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 ‎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在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在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美丽的图卷。‎ ‎  接着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也是高明的手法。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词句的大意是: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他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浮生”二字,化用《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句意。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再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读来婉转蕴藉,回味无穷。‎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9.①长太息以淹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③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④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0. (1)C E (解析C项“着力描写”、“表达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有误。E项“对春雨的直接描写”有误,表现“被雨淋湿的幸福感”有误,应是表现对传统诗意生活的向往。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满分。)‎ ‎(2)与下文形成对比(2分),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柔婉之美及其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或: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传统诗意生活的挖掘) (2分),格调上一阳刚一阴柔,相映成趣,共同体现了隐藏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诗意之美。(2分)‎ ‎(3)说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是因为“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有一种美丽、温柔、缠绵的情致,像梦境一样。(3分)说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是因为“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 ”,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时,杏花春雨江南就会引发我们的思乡之情和感叹时光流逝的伤感。(3分)‎ ‎(4)示例一:不同意(1分)。历史的前进固然不可逆转,但未必一定伴随着遗憾(1分)。生活的诗意和浪漫是藏在心灵角落的,无法磨灭的一种情结、一种向往(3分)。随着传统文化的弘扬,文化生活的丰富,“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生活会传承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发现的眼睛里(3分)。 ‎ 示例二:同意(1分)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1分)。留给人们的只是向往和怀旧,春晚《小城雨巷》的舞蹈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就是例证(3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无心也无暇顾及这种农业社会的诗意生活了,因此,“杏花春雨江南”必将成为一种遗憾(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1.答案为A。相濡以沫:濡,沾湿;沫,唾沫。原指水干涸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啧啧称赞:啧啧称赞,不停的称赞,夸奖。‎ 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不能带宾语。‎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夙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平素的心愿。与“多年以来”语义重复。‎ ‎12.答案为D。‎ A:“旨在……”与“以……为目的”,句式杂糅;‎ ‎ B:应改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紧张的状况,成分残缺;‎ ‎ C:调控……行为,搭配不当。‎ ‎13. 答案为C。这段文字选自李娟的《闲逸之美》。‎ 闲情,是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不知不觉,一弯晓月爬上柳梢。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晓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茶杯几盏,就是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 (★注意语意前后的连贯。)‎ ‎14.二十四史是为给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作了比较系统的记录的、以纪传体为体例的、封建统治者所谓的“正史”。‎ ‎★短句变长句 首先按原句的内容找到句子的主干部分(主语——谓语——宾语),然后把各个短句变成长句里的修饰限制成分,或者是把原来分别跟各自中心语搭配的成分合并在一起,让它们只和一个中心语发生关系,多余的中心语删去。‎ ‎15. 解析:内容贴切2分,修辞符合要求3分。‎ 参考示例:1.秋风缠绵地拂拭枫叶,漫天的枫叶,有为拥吻大地欢呼雀跃的,有眷恋枝头恋恋不舍的;正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彩蝶,又如仙女的红粉纱衣,又如不忍离家的游子愁绪万千。‎ ‎2.暗夜,田野里闪着一眨一眨淡黄色的光,那小小的萤火虫呵,有调皮地躲在青草尖上的,有高傲地流连在野花边提着裙摆翩翩起舞的;正如一簇簇的小灯笼,又如与惨淡星光相伴孤独的孩子,又如兢兢业业守护长夜的哨兵。‎ 五、写作(60分) 16. 分析:①老师的感慨,表面上是老师为“家书”这种形式难再遇而伤感,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渐渐消隐的忧叹,包含对传统传情达意方式的留恋。②学生甲的观点与理由,强调传统家书的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③学生乙的观点与理由,应该与时俱进,放弃旧的书写手段,而采用更便捷的现代信息技术。④学生丙的观点与理由,家书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形式变了。(表层义)只要真诚地表达,何必拘泥于形式(深层义)这位学生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家书”“书信”难再遇的问题,在他看来,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家书”。   审题立意:“家书”实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扣住这一核心,可以这样立意:   ①珍惜传统文化,不要让传统文化退隐;   ②传统文化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精神之“源”。);   ③社会的进步越来越方便人们的生活,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事物就该被淘汰;可以改变传统文化的形式,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合拍;   ④传统文化的形式虽然变了,但内容不一定发生变化,没必要悲观; ‎ 范文:‎ 谁解家书味 夜落月悬,独对孤灯,我静静撕开那信封,铺平。‎ 我总爱望那绿绿的邮筒,总爱去收发室去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绊和祝福里去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祝那安静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书所承载的内涵。‎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寒霜露重,望君保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霜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 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刻却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诲,但严厉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金圣叹在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春,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语一传,我无憾矣。”潇洒才子金圣叹在死前亦不忘开玩笑,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留下最睿智的讽刺,此中的滋味谁解?谁从他踽踽独行的背影中读出那辛酸与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认领那颗高贵的灵魂。‎ 黄永玉收到叔父的来信,虽在咸宁改造,他却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不是别人,正是在文革间写下的《中国服装史》的沈从文,这家书,是高洁情怀的吟哦,在其中我们读出了大师的从容。‎ 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他告诉妻子他有多爱她,告诉她他必须离开,为了千千万万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相爱、那样幸福,这是情丝包裹的家书,这是一战士明志的家书,这更是用生命传递爱的家书,他那不识字的妻子在用颤抖的手抚摸那信的时候,定是会哭成了泪人又擦干泪光下去的.‎ 而现在呢?在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当电话安到家家户户的时候,谁又能静下心来读一封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信呢?乔治·默里迪斯在《森林的挽歌》中写道:“我们奔走,像相互追逐的行云,我行走了,像松果一样坠落。”我们不仅失掉家信,更失掉一种情怀。‎ 可我愿接你回来,为你掸落沾染的尘埃,与你独对孤灯,我的家信。‎ ‎【满分理由】此文写得很动人,由命题材料中的“书信形式”的讨论引发,展开记叙、议论、抒情、结合题意,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意蕴丰厚,内容一等上25,结构完整情感脉络清晰,富有文采,表达一等上25,深刻丰富,亮点突出,发展10。‎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