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八中2016-2017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文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衡阳八中2016-2017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文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衡阳市八中2016年下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文科)‎ 命题人:谢丛良 审题人:谢训华 一、选择题 (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  ) ‎ A.科举制度 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 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 ‎2.“夏无道而殷伐之,殷无道而周伐之,秦无道而汉伐之。有道伐无道,此天理也。所从来久矣!”这一论述的主要意图是 A.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 B.希望君主实行“仁政”‎ C.探讨历代王朝兴盛原因 D.维护百姓的基本利益 ‎3.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 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有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墨子 ‎4.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5.“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据此可知(  )‎ 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 B.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C.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D.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 ‎6.“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7.史载,进士郭稹改嫁的母亲边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得到宋仁宗的准许;明初,进士王希曾再嫁的母亲任氏去世了,他请求服丧三年,明太祖令臣下讨论,最后只同意他服一年。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妇女再嫁得到尊重         B.科举取士注重人品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8.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9.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 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 ‎ 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 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 ‎ 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 ‎10.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在这里,王船山(  )‎ A.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 ‎ B.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 ‎ 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 ‎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12.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黄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13.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14.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 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 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纸的应用带动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15‎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      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      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16.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17.“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 ‎ A.图1 战国《人物龙凤图》       B.图2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C.图3 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D.图4 清代《墨兰图》(局部)‎ ‎18.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19.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20.“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1.柏拉图在最后一部著作《法篇》中明确提出:“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甚至在那以后……注意到你们的统治者仍旧会有狂热之举,就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让二十八位长老在处理国务时发出与国王同等的声音……引入一个礼仪官的职位,由抽签决定,作为一种约束。”这一主张(  )‎ A.蕴含着分权制衡的思想萌芽       B.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框架 C.指出了轮番而治的潜在弊端       D.成为罗马设立元老院的理论基础 ‎22‎ ‎.这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失利、僭主政治的执政的时期。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在哲学领域,他认为宇宙间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是(  )‎ A.自我    B.物质    C.逻辑     D.理念 ‎23.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说:“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与这一论述最为接近的是(  )‎ A.“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之中”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D.“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24.史学家陈衡哲在评论欧洲某一历史运动时说道:“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们对于教会的出世观念,不免就发生了一种反动。”这里所说的“反动”主要指的是(  )‎ A.否认宗教神学     B.追求高雅精致   ‎ C.享受现世人生     D.反对君主专制 ‎25.学者张鸣说:“为什么没有人利用天主教来叛乱呢?因为天主教是本教,普通信徒对教义是不能随便解释的,《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对新教描述的是:①《圣经》具有最高权威 ②因信称义 ③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④新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文中的“它”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27.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28.人要过怎样的生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的提出“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有的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苏格拉底 ②康德 ③卢梭 ④孟子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 A.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30.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 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旧宅立庙,即今天的孔庙。孔子生前所住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是诸侯祭孔的开始。‎ 材料二 据《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汉代的主要祭孔活动有:公元前195年,汉高祖亲自到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 汉元帝在位时,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公元29年,光武帝派遣大司空宋宏作为特使到曲阜祭祀孔子。‎ 公元59年,汉明帝于太学及全国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6分)‎ 领域 信息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历次祭孔活动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如此祭孔的原因。(10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但丁提出,神学家们以太阳和月亮比拟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认为月亮本身没有光,而只是太阳光的反射。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丁反驳说,第一,上帝先创造日月,然后才创造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造日月的时候便创造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第二,即使这一比喻暂时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须吸收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赖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赖太阳。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 ‎ 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 "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 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 ‎ ‎——摘编自张小平《评但丁中的法律思想》 ‎ 材料二 李贽对当时程朱理学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人人都是圣人。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轮”,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当时很多卫道士对他是恨之入骨了。 ‎ ‎——摘编自陈欣雨《李贽经学批判及反理学思想研究》等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利的观点。(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但丁和李贽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其各自的历史价值。(16分)‎ 衡阳市八中2016年下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B C C D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D D D D D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C B B A C B A 二、材料题 ‎31.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鲁哀公下令”说明诸侯强大,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兴起;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三间房屋改成寿堂,孔子生前所使用的衣、冠、车、琴……”作答;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四次祭孔可以得出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第二小问,结合汉政治、经济、思想和教育的举措作答。‎ ‎【答案】:(1)每个领域任答一点。(6分)‎ 领域 信息 政治现象 诸侯强大(祭孔);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崛起 ‎ 经济现象 衣、冠、车、琴的生产;建造房屋 文化现象 儒学产生;祭祀文化流行;制作使用书册 ‎(2)特点:皇帝亲自祭孔;以孔子后代为奉祀官主持祭孔;皇帝派遣特使专程祭孔;在各级学校祭孔。(其它表述:皇帝主导,规格高,规模大;向教育等领域扩展(以学校祭孔推崇尊儒之风);尊崇礼制;政府以征赋、封侯推动祭孔的进行等亦可给分)(4分)‎ 原因:政治上,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思想上,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孔子更受到尊崇;教育上,各级学校的建立,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6分)‎ ‎32. 解析:(1)从材料一“但丁提出…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 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知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利的观点是反对教权至上;从“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可知但丁观点是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从“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 ‘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 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可知但丁观点是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 ‎ ‎(2)第一小问相似,结合但丁所处的中世纪后期和李贽所处的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总结二者背景上的相似之处;第二小问价值,结合但丁、李贽思想主张的进步意义归纳二者的历史价值。‎ ‎【答案】(1)‎ 观点:反对教权至上;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8分) ‎ ‎(2)相似:专制政权(或教权);文化压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6分) ‎ 价值:‎ 但丁思想:打击了教会势力,推动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对后来的宗教改革有深远影响;提出政教分离原则,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5分) ‎ 李贽思想: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5分)‎ 附:选择题详析:‎ ‎1.C【解析】据材料“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可知宗法家族就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因此从下图宗法家族关系图可以看出,宗法思想是祠堂和族田的思想基础,族田是宗法思想和祠堂的物质基础,祠堂是宗法思想和族田的政治保障。据此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推知左图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A项“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选官制度,是“儒家正统”的制度保障,“儒家正统”是“科举制”的思想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但“科举制”与“地主经济”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专制皇权”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是“儒学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学正统”为“专制皇权”提供理论支撑;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商品经济”不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与“儒家正统”不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B项错误;C项“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是“儒家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家正统”是“官僚政治”的理论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官僚政治”是“地主经济”的政治保障,“地主经济”的“官僚政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官僚政治”“儒学正统”“地主经济”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正确;D项“封建割据”与“儒家正统”相违背,故D项错误。‎ ‎2. B 【解析】材料体现出的是“有道”伐“无道”(暴政)的正义性,体现的是儒家“仁政”的思想。‎ ‎3. C【解析】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辨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信息可知,这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符合题意。‎ ‎4. B【解析】材料“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反映了春秋至战国百家争鸣不断走向融合的趋势,而非其发展状态,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体现了百家争鸣思想的综合与吸收的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儒学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提及荀子总结百家思想和总结性著作的出现,而非所有学派都出现融合,故D项错误。‎ ‎5. C【解析】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 ‎6. C【解析】 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的信息,可知佛教开始融合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7. D【解析】材料正表明妇女因再嫁受到社会的轻视,而非尊重,故A项错误;虽然材料中郭稹和王希都是科举进士,但是题目与科举取士是否注重人品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加强,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后,理学的对人思想的禁锢逐步强化,存天理灭人欲,不提倡寡妇再嫁,故D项正确。‎ ‎8.A【解析】根据材料中“用番心、要寻人、仁义、和气、认真”等词得出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故A项正确;据表达方式无法判断出时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肯定了读书、种田、买卖等行业,故C 项错误;传统中国“四民”是士、农、工、商,材料并没有打破这一划分,故D项错误。 ‎ ‎9.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士大夫尽管朝廷杖受辱,但依然推崇廷杖,说明士大夫注重的非肉体惩罚是精神追求,并非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廷杖关系到朝家纲常,因而尽管使官员在朝堂受辱,但官员依然推崇廷杖,由此可知士大夫冒着受廷杖的惩罚也依然进谏皇帝,以正朝纲,说明士大夫追求的是忠义的名节,故B项正确;C答案在明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情况下不具备可能性,故C项错误;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并非荣誉,故D项错误。‎ ‎10.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即强调儒学(儒者之统)与传统政治(帝王之统)的共生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道是指“儒学之道”非道家思想,B选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明清时儒家思想依然占据正统地位,C选项非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王船山作为儒学家依然维护封建儒学,没有改制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11. B【解析】材料并未涉及沿用旧制,鲜有改革,故A项错误;据材料“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可知赋役沉重,百姓困苦,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单一赋种,没有差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征缴,耗时费力,故D项错误。‎ ‎12. C 【解析】 材料“以郡县取代封建”,表明柳宗元肯定的是郡县制的优点,与皇帝制度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与柳宗元肯定“帝国的成就”的观点相矛盾,故B项错误;柳宗元通过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对比,指明郡县制的优点,而黄宗羲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批判君主专制,两者的内涵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故C项正确;两者观点相矛盾,但柳宗元的观点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不能只强调黄宗羲思想的正确性,故D项错误。‎ ‎13. A【解析】“以版印日历”“满天下”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故B项错误;“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教育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14. D【解析】A与材料无关,B、C不属于古代科技的特点,材料反映的是书写纠错方面的技术革新,带动了文化的发展,故D正确 ‎15.D【解析】根据题意,宋朝出现了贵族文化和市井文化并存,只涉及到贵族文化,不全面,故A项错误;市井文化不属于古典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只是交代两种文化并存,并未提到市井文化冲击贵族文化,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市井文化兴盛,与贵族文化并存,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 ‎16. D【解析】 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教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 ‎17. D【解析】据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画”可知这种绘画风格讲求文学与绘画相结合,追求写意,属于文人画。“图1 战国《人物龙凤图》”属于人物画,注重人物的刻画,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不符,故A项错误;“图2 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属于风俗画,主要反映市民生活,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不符,故B项错误;“图3明朝《本草纲目》插图”属于实物配图,讲求真实性,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不符,故C项错误;“图4清代《墨兰图》(局部)”属于文人画,图中体现了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与材料“画法与诗文相通”相符,故D项正确。‎ ‎18.D【解析】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故A项错误;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说明其创作风格并不是多元化,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故B、C两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体现出其内容出现世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19. 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均以人及人性为研究的主题,此为人文精神,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悲喜剧的社会影响,故B项错误;题目中悲喜剧研究人的优点和缺点,应为辩证看待人,并非自己的文化,故C项错误;悲喜剧研究的中心是人的情感,与认知社会能力无关,故D项错误。‎ ‎20. B【解析】材料中“他”强调“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由此推断“他”是苏格拉底。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故B项正确;C项是康德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 ‎21. A【解析】根据材料中“要同时设立两位王而不是一位,从而使他们的权力有更加合乎比例的限度”和“设法限制王族的专横”得出材料强调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说明柏拉图的思想蕴含着分权制衡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构成,故B项错误;轮番而治是雅典民主的特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罗马设立元老院是在共和国时期,早于柏拉图生活年代,因此并不能为元老院的设立提供理论基础,故D项错误。‎ ‎22. D【解析】从“他与他的老师、他的学生并成为希腊三贤”,可知该人物是柏拉图,他认为理念是宇宙第一性永恒不变的,故D项正确;故A.B.C项错误。‎ ‎23. D【解析】“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之中”是柏拉图的观点,故A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故B项错误;“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是莎士比亚的观点,不能反映材料的信息,故C项错误;“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体现了“高贵”和“自为”,故D项正确。‎ ‎24. C【解析】据材料“后来社会秩序渐定,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可判断,这应该是黑死病肆孽后的西欧,社会经济慢慢复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渐改变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可见该运动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教会统治,没有否认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据“人民渐有余暇去运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可知这是文艺复兴早期,追求的还是较本能和自然方面的需求,还没有追求高雅精致,故B项错误;题干中“反动”是文艺复兴是人民批判基督教的禁欲苦行,开始追求自己的世俗生活,故C项正确;反对君主专制是启蒙运动的主张,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25. B【解析】 依据材料“《圣经》的解释权掌握在教皇手中……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可知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视《圣经》为最高权威,故①正确;材料中无论是天主教和新教,人们的生活都受到宗教的影响和控制,所以人们并不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故③错误;依据材料中“但是新教就无所谓,……每人都能按自己的理解读《圣经》,这样必然会产生对教义的不同解释”可知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故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 ‎26. B【解析】文艺复兴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可以推断该运动为宗教改革运动,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27. A【解析】材料第一句论述了宗教自由与法律的正向关系,后半段论述了二者的反向关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宗教自由必要性,故A项正确;相互依存强调彼此互为前提,密不可分,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后半段论证宗教迫害造成的后果影响,故C项错误;法律服务宗教,结合材料主体“孟德斯鸠”,有悖常理,故D项错误。‎ ‎28. C【解析】“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是苏格拉底的主张,主张每个人必须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作出属于自己的决定,故①正确;“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依靠情感、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是卢梭的观点,因而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故③正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的观点,主张“重义轻利”,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9.B【解析】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故B项正确。‎ ‎30. A【解析】康德认为“思想变革”是难以通过“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可以实现的,故A项正确;推翻专制统治能够实现人身自由,故B项错误;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是“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项错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