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一中2016-2017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嘉峪关一中2016-2017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嘉峪关市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1-4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张应忠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60分)‎ ‎1.《史记》记载,刘邦称帝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你虽然是皇帝的父亲,但还是臣子的身份,皇帝如果向你跪拜,威严何在?此后刘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知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C.宗法关系服从于君权 D.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2.《左传》中记载:“王后没有儿子,就立长子,年龄若相当,就立贤德,若都贤德,就得靠占卜了。”这说明 A.周朝仍然保留了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 B.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相对完整 C.年龄是春秋时期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D.宗法制在春秋时期遭到冲击 ‎3.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大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4.程天相说到,中国历史五千多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革命成功,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甚至于有的还是落第秀才。请问,这是不是一个科举制度的笑话?”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考生知识局限 C.选用人才文化素养低 D.选用人才主要为统治者服务 ‎5.“他们接受更多的后备人员进入官僚体制,并为那些适合在政府的某个职位上的人提供丰厚的薪金。他们甚至安置文职官员来监管军队。”宋朝统治者的上述做法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B.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7.“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 A.中朝制度 B.郡国并行制度 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 ‎8.“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9.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以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裁。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君权遭到了弱化 D.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10.战国时期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11.“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行制 ‎12.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1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1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B.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15.据最新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墓、二鼎墓、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 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观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 ‎17.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B.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C.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18.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 A.英国议会已被工业资产阶级控制 B.英国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专制 C.英国议会政治的特色是僭主政治 D.光荣革命后英国仍以贵族政治为主 ‎19.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沉淀的精华。追溯当今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源头应是 ‎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B.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法 ‎ C.《权利法案》 D.《1787年宪法》‎ ‎20.在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21. 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 A.十九世纪议会内阁的专横 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 ‎22.美国公民持有枪械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该修正案体现了 A.权力制衡的理念 B.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原则 ‎23.约翰·罗伯茨说:美国的三个中心之中,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与国会大厦、白宫内有些不同。有些事对我们政体运行来说,非常重要。“这个地方”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B.协调内阁各部门工作 C.监督国会行使权力 D.制定和通过各种法律 ‎24.约瑟夫·斯托里在《美国宪法评注》中认为:“他们使它成为有限政府。他们界定了它的权威。他们将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权力,将所有其他保留给各州或者人民。”材料印证了美国宪法的 A.中央集权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民主原则 ‎25. 在1787年制宪的时候,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美国设立参议院的目的是 A.削弱众议院的职能 B.实现“制衡的最大化”‎ C.用精英政治取代平民政治 D.避免少数人的暴政 ‎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B.确保司法独立 C.提高法官的地位 D.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27.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重视分权制衡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建立了责任内阁 ‎28.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29.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立法权 B.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31.2012年,修改后的中国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从制度上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等行为,这一规定源于古代罗马法。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否定野蛮风俗和习惯 B.重视获取合法的证据 C.限制贵族专横及特权 D.维护平民的根本利益 ‎32.英国学者芬利指出:古代雅典的政治文明早在公元前便结束了,“除了偶然旨在复古的徒劳借口之外,或者,除了更为经常的针对制度及制度变化毫无根据地倚靠古人的权威之外,就‘遗产’的全部词义而言,不存在制度上的遗产。”其意在说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A.沦为后世政治斗争的工具 B.并未对世界做出制度上的贡献 C.对后世的影响应全盘否定 D.因社会条件变化而不可能复原 ‎33.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人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法国 A.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 实现了政治民主与社会平等 C.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34.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讥笑为“绵羊脑袋”。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封建残余。‎ ‎35.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和洋教的冲突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A.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 B.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 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 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 ‎36.“今日各省民情,如决江河。然察其所为,决非种族相仇,实渴望共和政体。依臣愚见,莫如毅然改计,俯顺舆情。”山东巡抚孙宝琦此电文的背景是 A.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 B.洋务运动在各省陆续展开 C.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开展 D.武昌起义后各省反清独立 ‎37.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该战争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8.《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人欣喜若狂,“人们纷纷谈论我们这次可是一举而要为全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需要效劳了”。 然而,“假想市场的美景冲昏了商人的头脑,使他们看不见障碍”。英国人之所以估计过于乐观,是因为 A.受到过去的殖民“经验”的蒙蔽 B.忽视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力量 C.忽视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决心 D.认为中国人乐意接受他们的效劳 ‎39.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他在此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40.“民众从权贵们那里第一次获得了造反的合法权利……皇宫里的权贵们将其神术视为上天对自己岌岌可危的权力予以保佑的征兆……洋兵们的来福枪和大师兄念念有词的咒语交织在一起”以上材料描绘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义和团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41.诗歌与民谣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阅读材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道光祸国殃,人民苦难殇。条约被边签,主权遭沦丧。列强不要脸,通商占香港。历史须铭记,国兴民族强。 ——来自网络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 银两高赔付,主权多丧缺。列强欢乐死,诸夏苦悲绝。租界八方设,津门九处切。半殖民确立,全赤县遭劫。 ——来自网络 ‎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 材料三 神出洞,仙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掀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鬼,心胆寒,英美德俄尽萧然。洋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 ‎——某运动揭帖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三首诗分别针对的不平等条约,概括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5分)‎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比较材料二、三反侵略斗争主体的不同,并概括二者的共同影响。(8分)‎ ‎(3)结合所学,给上述诗歌与民谣确定一个主题。(2分)‎ ‎ ‎ ‎42.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妥协有时也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妥协是一门艺术,理性的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 ‎ 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8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6分)‎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任选一种观点论述 (8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妥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3分)‎ 历史参考答案 ‎1-20‎ C A C D C C B D D C B B A D A B C D B C ‎21-40‎ C B A B B B B C B D B D D A A D D B B C ‎ ‎ ‎41. (1)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3分 影响:使中国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历史事件: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 2分 主体不同:材料二的斗争主体是政府与军队,材料三是社会的底层民众(或农民阶级)。‎ 共同影响:都展现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6分 ‎(3)主题:列强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侵略斗争。(2分)‎ ‎ ‎ ‎42.(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里斯提尼、伯里克利);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写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8分 ‎(2)妥协:1688年“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 6分 ‎(3)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 8分 理由: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埋下伏笔。 ‎ 观点二:“大妥协”是积极的,是一种策略。 ‎ 理由:妥协加快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观点和理由匹配的就给满分)‎ ‎(4)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稳步发展和政权的平稳交替;有利于保证法律、制度的传承;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3分)‎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